一种三轮电动车前轮转向角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85828阅读:748来源:国知局
一种三轮电动车前轮转向角检测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三轮车检测设备,尤其是一种三轮电动车前轮转向角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出现了各式各样的电动三轮车,根据使用要求分为各种功能的各种型号和样式,有的用于载货,有的用于残疾人,有的用于老人代步,有的用于乡村低洼不平的道路,由于其结构简单,无污染,安全性能高,价格低,操作简单方便等诸多优点,受到各类消费群体的一致好评,电动三轮车已经在全世界逐渐普及。

但是,现有三轮车生产厂家普遍没有对三轮车前轮的左右极限转向角进行检测,或者并没有严格限制三轮车前轮的左右极限转向角,而在使用过程中由于三轮车前轮的左右极限转向角引发了诸多问题,三轮车前轮的左右极限转向角如果过大,在紧急转弯时容易翻车,引发交通事故,三轮车前轮的左右极限转向角如果过小,在转弯时则难以正常转弯;国标GB7258-2012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对电动车最大转向角有明确严格的要求,车辆不符合相关要求就无法通过3C认证,也就意味着车辆是不能合法在市场上销售的;怎样能够精确的检测三轮车前轮的左右极限转向角成为长期以来难以解决的技术难题。

鉴于上述原因,现研发出一种三轮电动车前轮转向角检测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三轮电动车前轮转向角检测装置,能够精确的检测到三轮车前轮的左右极限转向角,以达到正常行驶的目的,能有效保证在紧急转弯时避免翻车,可以根据三轮车前轮的宽窄对第一车轮固定夹和第二车轮固定夹进行调节,符合国标GBT24553-2009对最大转向角的测量要求,精度可到达0.1°,适合用于各类三轮车前轮角度检测,结构简单,设计构思巧妙,制造成本低廉,操作方便,结实耐用不易损坏,便于拆卸组装,携带方便。

本实用新型为了实现上述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三轮电动车前轮转向角检测装置,是由:检测平台、前半圆形空缺区、后半圆形空缺区、转盘、第一滑槽、第一车轮固定夹、半圆形角度调节槽、紧固件、第二滑槽、第二车轮固定夹、凸块、固定销、定位柱、夹紧丝杠、环形凹槽、端冒、固定螺母、支块、锥块、端杆、指示针、底盘、底套、支撑柱、支座、角度尺构成;检测平台后端设置斜坡,前端中部设置预留孔,所述预留孔由前半圆形空缺区后方设置后半圆形空缺区构成,所述预留孔内设置转盘,前半圆形空缺区的直径大于后半圆形空缺区的直径,后半圆形空缺区的直径大于转盘的直径,前半圆形空缺区、后半圆形空缺区与转盘为同心圆,转盘下表面的圆心处垂直设置插块,底盘下方均匀分布至少两个支座,底盘上表面的圆心处垂直设置支撑柱,支撑柱内设置空腔,转盘的插块插入支撑柱的空腔内,转盘以插块为中心旋转,底盘上表面边缘均匀分布至少三个支座,底盘上表面的支座上方设置角度尺,角度尺的刻度位于转盘与前半圆形空缺区之间,转盘前方中部设置指示针,转盘圆心两侧分别设置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指示针与底盘圆心的连线垂直于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的中心连线,第一滑槽上方设置L形的第一车轮固定夹,紧固件穿过第一车轮固定夹与第一滑槽对二者固定,第一车轮固定夹沿第一滑槽前后移动,第一车轮固定夹以紧固件为中心旋转进行角度调整,第二滑槽上方设置俯视结构为T形的第二车轮固定夹,固定销穿过第二车轮固定夹与第二滑槽对二者固定,第二车轮固定夹沿第二滑槽前后移动,第二车轮固定夹以固定销为中心旋转进行角度调整。

所述插块由圆柱体支块与圆柱体端杆之间设置倒锥体结构的锥块一体成形构成,支块的直径大于端杆的直径,所述底盘下表面的圆心处设置底套,支撑柱内设置倒锥体空腔,支撑柱内倒锥体空腔下方与底套对应设置通道,锥块插入倒锥体空腔内,端杆插入通道内。

所述第一车轮固定夹的底面上设置圆孔和半圆形角度调节槽,圆孔和半圆形角度调节槽内各设置紧固件将第一车轮固定夹与第一滑槽对应固定。

所述第二车轮固定夹一侧中部的上下方设置凸块,凸块与第二车轮固定夹一体成形构成俯视结构为T形的结构,固定销穿过两个凸块的中心和第二滑槽,第二车轮固定夹通过固定销与第二滑槽对应固定,第二滑槽与转盘边缘之间设置定位柱,定位柱上方设置通孔,通孔内设置内螺纹,夹紧丝杠与定位柱的通孔的内螺纹螺接,夹紧丝杠的前端外周设置环形凹槽,夹紧丝杠的后端设置六角螺母套筒,两个凸块之间设置端冒,端冒上前后部设置两对通孔,夹紧丝杠的前端插入端冒内,固定销穿过端冒前部的一对通孔,环形凹槽与端冒后部的一对通孔对应设置,固定螺母穿过端冒后部的通孔插入环形凹槽内,通过夹紧丝杠带动第二车轮固定夹沿第二滑槽前后移动。

工作原理:

待检测的三轮车由斜坡上至检测平台上,将受检三轮车的前后轮置于水平的检测平台上,受检三轮车的前轮底部位于转盘的圆心处,对受检三轮车的两后轮固定于检测平台上,使受检三轮车纵向中心平面垂直于检测平台的水平面,调节L形的第一车轮固定夹在第一滑槽上的位置,第一车轮固定夹以圆孔内的紧固件为中心旋转,通过半圆形角度调节槽调节第一车轮固定夹的角度;固定螺母穿过端冒后部的通孔插入环形凹槽内使夹紧丝杠与端冒、第二车轮固定夹连为一体,夹紧丝杠旋转带动两个凸块之间的端冒和第二车轮固定夹前后移动,调节俯视结构为T形的第二车轮固定夹在第二滑槽上的位置,第二车轮固定夹以固定销为中心旋转调节第二车轮固定夹的角度,第一车轮固定夹的立面与第二车轮固定夹的立面将受检三轮车的前轮夹紧后,初始位置使转盘上的指示针指向角度尺的中部0°,对第一车轮固定夹上的紧固件锁紧,对第二车轮固定夹上的固定销锁紧,转盘下表面的插块中部的锥块外表面与底盘上表面支撑柱的内锥面对应吻合,转盘以插块为中心旋转,对受检三轮车向左或向右转动方向把至极限位置,检测到向左极限位置与初始位置的夹角,和向右极限位置与初始位置的夹角,对符合检测标准的合格三轮车归类至合格区,对不符合检测标准的不合格三轮车归类至不合格区重新调整后待检。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能够精确的检测到三轮车前轮的左右极限转向角,以达到正常行驶的目的,且能有效保证在紧急转弯时避免翻车,可以根据三轮车前轮的宽窄对第一车轮固定夹和第二车轮固定夹进行调节,本实用新型符合国标GBT24553-2009对最大转向角的测量要求,精度可到达0.1°,适合用于各类三轮车前轮角度检测,结构简单,设计构思巧妙,制造成本低廉,操作方便,结实耐用不易损坏,便于拆卸组装,携带方便,适合普遍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总装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A-A向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2、3中:检测平台1、前半圆形空缺区11、后半圆形空缺区12、转盘2、第一滑槽21、第一车轮固定夹211、半圆形角度调节槽212、紧固件213、第二滑槽22、第二车轮固定夹221、凸块2211、固定销222、定位柱223、夹紧丝杠224、环形凹槽2241、端冒2242、固定螺母2243、支块23、锥块231、端杆232、指示针24、底盘3、底套31、支撑柱32、支座33、角度尺3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检测平台1后端设置斜坡,前端中部设置预留孔,所述预留孔由前半圆形空缺区11后方设置后半圆形空缺区12构成,所述预留孔内设置转盘2,前半圆形空缺区11的直径大于后半圆形空缺区12的直径,后半圆形空缺区12的直径大于转盘2的直径,前半圆形空缺区11、后半圆形空缺区12与转盘2为同心圆,转盘2下表面的圆心处垂直设置插块,底盘3下方均匀分布至少两个支座33,底盘3上表面的圆心处垂直设置支撑柱32,支撑柱32内设置空腔,转盘2的插块插入支撑柱32的空腔内,转盘2以插块为中心旋转,底盘3上表面边缘均匀分布至少三个支座33,底盘3上表面的支座33上方设置角度尺34,角度尺34的刻度位于转盘2与前半圆形空缺区11之间,转盘2前方中部设置指示针24,转盘2圆心两侧分别设置第一滑槽21和第二滑槽22,指示针24与底盘3圆心的连线垂直于第一滑槽21和第二滑槽22的中心连线,第一滑槽21上方设置L形的第一车轮固定夹211,紧固件213穿过第一车轮固定夹211与第一滑槽21对二者固定,第一车轮固定夹211沿第一滑槽21前后移动,第一车轮固定夹211以紧固件213为中心旋转进行角度调整,第二滑槽22上方设置俯视结构为T形的第二车轮固定夹221,固定销222穿过第二车轮固定夹221与第二滑槽22对二者固定,第二车轮固定夹221沿第二滑槽22前后移动,第二车轮固定夹221以固定销222为中心旋转进行角度调整。

所述插块由圆柱体支块23与圆柱体端杆232之间设置倒锥体结构的锥块231一体成形构成,支块23的直径大于端杆232的直径,所述底盘3下表面的圆心处设置底套31,支撑柱32内设置倒锥体空腔,支撑柱32内倒锥体空腔下方与底套31对应设置通道,锥块231插入倒锥体空腔内,端杆232插入通道内。

所述第一车轮固定夹211的底面上设置圆孔和半圆形角度调节槽212,圆孔和半圆形角度调节槽212内各设置紧固件213将第一车轮固定夹211与第一滑槽21对应固定。

所述第二车轮固定夹221一侧中部的上下方设置凸块2211,凸块2211与第二车轮固定夹221一体成形构成俯视结构为T形的结构,固定销222穿过两个凸块2211的中心和第二滑槽22,第二车轮固定夹221通过固定销222与第二滑槽22对应固定,第二滑槽22与转盘2边缘之间设置定位柱223,定位柱223上方设置通孔,通孔内设置内螺纹,夹紧丝杠224与定位柱223的通孔的内螺纹螺接,夹紧丝杠224的前端外周设置环形凹槽2241,夹紧丝杠224的后端设置六角螺母套筒,两个凸块2211之间设置端冒2242,端冒2242上前后部设置两对通孔,夹紧丝杠224的前端插入端冒2242内,固定销222穿过端冒2242前部的一对通孔,环形凹槽2241与端冒2242后部的一对通孔对应设置,固定螺母2243穿过端冒2242后部的通孔插入环形凹槽2241内,通过夹紧丝杠224带动第二车轮固定夹221沿第二滑槽22前后移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