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MWT光伏组件导电芯板片内短路检验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42057阅读:725来源:国知局
一种MWT光伏组件导电芯板片内短路检验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短路检验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MWT光伏组件导电芯板片内短路检验装置,属于MWT太阳能电池组件加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MWT光伏组件是一种基于全新的金属箔电路设计的光伏组件,其所用的电池采用激光打孔、背面布线的技术消除了正面电极的主栅线,正面电极细栅线搜集的电流通过孔洞中的银浆引到背面,这样电池的正、负电极点都分布在电池片的背面,电池正、负极电极点通过导电胶分别与导电芯板正、负极侧金属箔互联而形成完整的回路。导电芯板在生产过程中时常出现间隙处金属箔残留,从而导致成品组件片内短路。现阶段导电芯板间隙处金属箔残留,主要通过检验员目测识别,该检验方法漏检几率较大。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适用于MWT光伏组件导电芯板短路检验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实用新型目的: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适用于MWT光伏组件导电芯板片内短路检验装置,其目的在于降低检验员作业强度、提高作业效率,降低产品漏检率,提高成品组件良率,为企业创造经济价值。

技术方案:一种MWT光伏组件导电芯板片内短路检验装置,包括电源、蜂鸣器、发光二极管、电阻及探针;所述电阻一端连接电源正极,另一端并联连接多个发光二极管正极,每个发光二极管负极连接一个探针;所述蜂鸣器一端连接电源负极,另一端并联连接多个发光二极管负极,每个发光二极管负极连接一个探针。

电源、电阻和蜂鸣器串入检测电路的干路中,发光二极管和探针并入检测电路的支路中。

所述探针数量等于MWT光伏组件所包含电池数量加1。

所述探针检测点位置为导电芯板正、负极交接处。

探针数量及检测点位置依据MWT光伏组件板型的不同而进行相应的调节。

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MWT光伏组件导电芯板片内短路检验装置,具有以下优点:通过该装置导电芯板片内间隙处残留金属箔可快速检测出,降低检验员作业强度,依据检验装置上相对应的发光二极管的通断,可快速判定导电芯板上金属箔残留位置,提高作业效率,降低产品漏检率,提高成品组件良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检测装置的检测电路原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检测装置的探针在导电芯板上的检测点位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MWT光伏组件导电芯板片内短路检验装置,该装置主要由直流电源1、电阻2、发光二极管3、蜂鸣器4和探针5构成。

电阻2一端连接电源1正极,另一端并联连接多个发光二极管3正极,每个发光二极管3的负极连接一个探针5;蜂鸣器4一端连接电源1负极,另一端并联连接多个发光二极管3负极,每个发光二极管3的负极连接一个探针5。

直流电源1、负载电阻2和蜂鸣器4串入检测电路的干路中,发光二极管3和探针5并入检测电路的支路中。探针5数量等于MWT光伏组件所包含电池数量加1,此实施例所涉及的导电芯板为60片电池板型,故探针5数量为61个(编号01~61号),发光二极管3数量也为61个。

探针5检测点位置如图2所示,检测点位置位于导电芯板正、负极交接处,总共61个检测点,检测点位置标号对应图中标号01~61号。

探针5数量及检测点位置可以依据MWT光伏组件板型的不同而进行相应的调节。

使用时,探针5压在如图2所示序号的探针检测点上,开启电源,当蜂鸣器报警时,说明导电芯板上间隙处有金属箔残留,此时,根据探针5对应的序号亮的发光二极管3来确定短路位置。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这些改进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