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密封式给料机构的堵料漏风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50560阅读:166来源:国知局
用于密封式给料机构的堵料漏风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领域,具体是一种堵料漏风检测装置,更具体的是一种用于密封式给料机构的堵料漏风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为防止污染、保证环保、提高生产工艺,在现今的物料供给生产线中,越来越多的生产过程都要求密封运行,而密封式给料装置则成为物料供给生产线中必不可少的设备。但是,现有的密封式给料装置在使用中,由于其自身密封的结构,使得物料一旦下落不畅就会堵在落料管道中,最后堆积在出料口的位置,并随着物料不断从进料口下落而堆积的越来越多,如不及时发现和处理,就会造成设备的损坏等生产事故。

现有技术是通过在出料口处直接设置阻旋开关或电容开关等检测部件,但是,该些检测部件是直接与物料接触的,在恶劣的环境里,容易损坏且损坏很快,使用寿命短,成本高,而且,由于该些检测部件都属于机械机构,需要经常保养(例如加润滑油)或校正调整,维护起来繁琐,费时费力,工作强度大。

有鉴于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人结合相关制造领域多年的设计及使用经验,提供一种用于密封式给料机构的堵料漏风检测装置,来克服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密封式给料机构的堵料漏风检测装置,其利用穿设于密封壳体上的测量基体管及穿设于测量基体管上的压力测量件,实现在避免压力测量件与物料直接接触的情况下对堵料漏风进行检测,测量准确,使用寿命长。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可采用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密封式给料机构的堵料漏风检测装置,所述密封式给料机构包括密封壳体,所述密封壳体的上端和下端分别设有进料口和出料口,所述进料口和所述出料口上下交错设置,其中,所述用于密封式给料机构的堵料漏风检测装置包括:至少一个测量基体管,其密封的穿设于所述密封壳体,所述测量基体管包括封闭端、内腔和敞口端,所述封闭端位于所述密封壳体的外部,所述敞口端位于所述密封壳体的内部,所述内腔通过所述敞口端与所述密封壳体相连通;至少一个压力测量件,每个所述测量基体管的封闭端密封的穿设一个能检测所述内腔压力的所述压力测量件,所述压力测量件与报警器电连接,所述报警器位于所述密封壳体的外部。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测量基体管上设有与所述内腔相连通的加气口,所述加气口与储气罐相连。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加气口的加气量为1000升/小时~2000升/小时。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测量基体管为一个,一个所述测量基体管位于所述进料口远离所述出料口的一侧。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测量基体管为一个,一个所述测量基体管位于所述出料口的上方。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测量基体管为两个,一个所述测量基体管位于所述进料口远离所述出料口的一侧,另一个所述测量基体管位于所述出料口的上方。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测量基体管为两个,两个所述测量基体管对称的设于所述密封壳体靠近所述出料口一侧的前端和后端。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测量基体管为两个,两个所述测量基体管对称的设于所述密封壳体靠近所述进料口一侧的前端和后端。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压力测量件为具有压力接口和压力引出端的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接口穿设于所述测量基体管的封闭端,所述压力引出端与所述报警器电连接。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测量基体管由不锈钢管制成。

本实用新型用于密封式给料机构的堵料漏风检测装置的特点及优点是:

本实用新型将测量基体管穿设于密封壳体上,使测量基体管的敞口端位于密封壳体内,进而使测量基体管的内腔通过敞口端与密封壳体相连通,而测量基体管的封闭端位于密封壳体外,并在位于密封壳体外的测量基体管的封闭端穿设压力测量件,以使压力测量件在避免与物料直接接触且避免密封壳体内恶劣的粉尘环境的前提下,实现对测量基体管内腔的压力的实时检测,进而实现对密封壳体内压力的实时检测,也即通过非接触压力测量的方法实现密封壳体内的压力检测,由此实现对密封壳体内是否出现堵料和漏风的情况进行预警,避免压力测量件与物料直接接触,测量准确,使用寿命长,维护成本低。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用于密封式给料机构的堵料漏风检测装置的应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用于密封式给料机构的堵料漏风检测装置应用的密封壳体未出现堵料时的局部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用于密封式给料机构的堵料漏风检测装置应用的密封壳体出现堵料时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用于密封式给料机构的堵料漏风检测装置应用的密封壳体未出现堵料时的另一局部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用于密封式给料机构的堵料漏风检测装置应用的密封壳体出现堵料时的另一侧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1料仓,2进料口,3密封壳体,4输送方向,5输送机构,6出料口,7落料管道,8测量基体管,9封闭端,10内腔,11敞口端,12压力测量件,13报警器,14加气口,15压缩空气,16物料下落方向,17物料。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除非单独定义指出的方向以外,本文中涉及到的上、下、前、后、左、右等方向均是以本实用新型所示的图1中的上、下、前、后、左、右等方向为准,在此一并说明。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密封式给料机构的堵料漏风检测装置,所述密封式给料机构包括密封壳体3,所述密封壳体3的上端和下端分别设有进料口2和出料口6,所述进料口2和所述出料口6上下交错设置,其中,所述用于密封式给料机构的堵料漏风检测装置包括:至少一个测量基体管8,其密封的穿设于所述密封壳体3,所述测量基体管8包括封闭端9、内腔10和敞口端11,所述封闭端9位于所述密封壳体3的外部,所述敞口端11位于所述密封壳体3的内部,所述内腔10通过所述敞口端11与所述密封壳体3相连通;至少一个压力测量件12,每个所述测量基体管8的封闭端9密封的穿设一个能检测所述内腔10压力的所述压力测量件12,所述压力测量件12与报警器13电连接,所述报警器13位于所述密封壳体3的外部。

具体的,测量基体管8大体呈空心管状,其封闭端9呈密封状态,其敞口端11呈开放状态,其内腔10通过位于密封壳体3内的敞口端11与密封壳体3连通,使内腔10中的压力与密封壳体3内的压力相等,当敞口端11被堵塞的物料17封堵时,内腔10中的压力与密封壳体3内的压力不再相等,由此将该压力变化的信号通过压力测量件12反馈给报警器13,实现报警,即通过压力测量件12与物料17的非接触测量,实现检测,其中,报警器13为现有已知的结构,所述测量基体管8由具有一定厚度的不锈钢管制成,具有较高的强度,当然其也可以由其他具有一定硬度和强度的材料制成,以抵抗物料17堆积压力的作用,保证物料17不会对其产生破坏;压力测量件12用于实时检测测量基体管8内腔10的压力,并将其检测的压力信号反馈给报警器13以与设定的正常压力比较,当压力偏离设定的正常压力太高或太低时,报警器13发出警报,当然,也可根据给料速度和输送机构5的输送速度,设定压力测量件12按照一定的频次检测测量基体管8内腔10的压力。

如图1所示,密封式给料机构包括密封壳体3和设于密封壳体3内的输送机构5,密封壳体3的上下两端分别设有供物料进出的进料口2和出料口6,进料口2和出料口6交错的位于输送机构5的两侧,进料口2的上方密封连接料仓1(也可为料斗),出料口6的下方密封连接落料管道7,通过设于进料口2上方的料仓1将其内的物料经进料口2送到输送机构5的一侧上,输送机构5沿输送方向4运行,使物料从输送机构5的另一侧落下并经出料口6沿物料下落方向16落入落料管道7,使物料经落料管道7下落到下面的设备,而进入后面的工序。

进一步的,如图4和图5所示,所述测量基体管8上设有与所述内腔10相连通的加气口14,所述加气口14与储气罐(图中未示出)相连,具体的,储气罐内储存有压缩空气15,加气口14位于密封壳体3的外部,其是开设于测量基体管8侧壁的管状通孔,并与测量基体管8的内腔10连通,以向测量基体管8的内腔10通入压缩空气15,以通过设于测量基体管8的封闭端9的压力测量件12实现对其内腔10内的压力的检测,由此得知是否存在物料17堵塞和密封壳体3的漏气,其中通入压缩空气15时可以连续的通入微量压缩空气15,也可以按一定时间间隔通入微量的压缩空气15,所述加气口14的加气量为1000升/小时~2000升/小时,该加气量的设定对密封壳体3内的物料17和各设备及工艺并不会产生影响。

进一步的,所述压力测量件12为具有压力接口和压力引出端的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接口穿设于所述测量基体管8的封闭端9,所述压力引出端与所述报警器13电连接,具体是,压力接口穿过测量基体管8的封闭端9并与其内腔10中的空气接触,以实现对内腔10的压力检测,压力引出端通过导线与报警器13相连,以向其传递信号,其中压力测量件12也可为压力开关,压力开关为现有技术中已知的结构,例如型号为TEB930的压力开关,当然,压力测量件12也可为其他能实现压力测量的部件,在此不做限制。

在第一实施例中,所述测量基体管8为一个,压力测量件12为与其相对应的数量,一个所述测量基体管8位于所述进料口2远离所述出料口6的一侧,也即将测量基体管8设置在密封壳体3内最干净、且不容易被刮碰的位置,也即图1示出的最右端,该位置的设置能保证测量基体管8的洁净环境,延长使用寿命,在密封壳体3内具有负压或正压的情况下,如果密封壳体3内出现漏气(例如密封壳体3的开闭门未关严而发生漏气,或者料仓1内的物料不再是充满状态,使得被物料封堵的进料口2与料仓1连通而发生漏气),那么密封壳体3内的负压或正压会随着漏气而消失,压力测量件12即会立即检测到压力的变化,并将其反馈给报警器13实现报警。

在第二实施例中,所述测量基体管8为一个,压力测量件12为与其相对应的数量,一个所述测量基体管8位于所述出料口6的上方,因为出料口6的位置是最容易被堵塞的位置,且出料口6发生堵料要比密封壳体3发生漏气危害更大,所以将测量基体管8设置在该处,能更快速的响应于堵料,避免发生生产事故,可靠性高,如果出料口6发生堵料,物料17会立即堵住位于出料口6上方的测量基体管8的敞口端11,使测量基体管8的内腔10发生压力变化,压力测量件12即会立即检测到压力的变化,并将其反馈给报警器13实现报警。

在第三实施例中,所述测量基体管8为两个,压力测量件12为与其相对应的数量,一个所述测量基体管8位于所述进料口2远离所述出料口6的一侧,另一个所述测量基体管8位于所述出料口6的上方,该布置方法既能保证快速响应于出料口6附件的堵料的发生,又能保证至少一测量基体管8的洁净工作环境,确保至少一测量基体管8的使用寿命,实现检测双保险。在第四实施例中,所述测量基体管8为两个,压力测量件12为与其相对应的数量,两个所述测量基体管8对称的设于所述密封壳体3靠近所述出料口6一侧的前端和后端,当发生堵料且仅堵住一个测量基体管8的敞口端11时,即可得知是出料口6的哪一侧发生了严重堵料,测试准确,而且对称的两个的设置还能使其中一个作为备份机构,可靠性高。在第五实施例中,其与第五实施例的区别在于设置的位置不同,所述测量基体管8为两个,两个所述测量基体管8对称的设于所述密封壳体3靠近所述进料口2一侧的前端和后端,测试准确,可靠性高。

对于密封式给料机构而言,其在工作时,密封壳体3内可能是正压、可能是负压,也可能是常压,下面对本实用新型在各工况下的工作过程进行具体说明:

如图1至图3所示,当密封壳体3的落料管道7的下方与水泥厂用的立式磨机相连时,在立式磨机的作用下,密封壳体3内会产生较强的负压,其在工作过程中,密封壳体3内的负压会保持在一稳定值或一稳定区间内,与密封壳体3连通的测量基体管8的内腔10也处于相同的负压环境下:

当出料口6或落料管道7发生堵料时,就会部分或全部封死出料口6或落料管道7,使下方的立式磨机产生的负压就无法传递至密封壳体3内,随着密封壳体3的进料口2的物料的继续落下,密封壳体3内的负压消失,与密封壳体3连通的内腔10中的负压也会消失,在第一实施例和第五实施例中,靠近进料口2侧的压力测量件12会检测到内腔10中的压力变化,并将信号反馈给报警器13,实现报警,在第二实施例、第三实施例和第四实施例中,如果靠近出料口6一侧的测量基体管8的敞口端11没有被物料17封堵,则压力测量件12会检测到内腔10中的压力变化,并将信号反馈给报警器13,实现报警,如果出料口6一侧的测量基体管8的敞口端11被物料17封堵,测量基体管8内腔10在封堵物料17的作用下体积发生变化使得其内压力发生变化,压力测量件12会更快速的检测到内腔10中的压力变化,并将信号反馈给报警器13,实现报警;

当密封壳体3发生漏气(比如密封门被外物撞开或料仓1中的物料不再充满或低于下限),使得密封壳体3与外界大气发生空气流通,使密封壳体3内无法保持正常工作的负压,内腔10也不再是之前正常工作的负压,则压力测量件12会检测到内腔10中的压力变化,并将信号反馈给报警器13,实现报警。

当然,如果密封壳体3的落料管道7的下方与其他设备相连而使得密封壳体3内为正压,其工作状况与其内为负压是类似的,在此不再赘述。

如图1、图4和图5所示,当密封壳体3内为常压时,在第二实施例、第三实施例和第四实施例中,至少一个测量基体管8位于出料口6的上方,储气罐内的压缩空气15通过加气口14连续不断的或按规定时间间隔的通入至测量基体管8的内腔10中,在出料口6没有发生堵料的状态下,压缩空气15进入内腔10后通过敞口端11顺畅的释放至密封壳体3内,因该加气量是微量的,故其并不会影响密封壳体3内的压力和其他工艺过程,当出料口6发生堵料时,测量基体管8的敞口端11会被部分堵住或完全堵死,使测量基体管8的内腔10中的压力陡增,压力测量件12会检测到内腔10中的压力变化,并将信号反馈给报警器13,实现报警。

本实用新型用于密封式给料机构的堵料漏风检测装置将测量基体管8穿设于密封壳体3上,使测量基体管8的敞口端11位于密封壳体3内,进而使测量基体管8的内腔10通过敞口端11与密封壳体3相连通,而测量基体管8的封闭端9位于密封壳体3外,并在位于密封壳体3外的测量基体管8的封闭端9穿设压力测量件12,以使压力测量件12在避免与物料17直接接触且避免密封壳体3内恶劣的粉尘环境的前提下,实现对测量基体管8内腔10的压力的实时检测,进而实现对密封壳体3内压力的实时检测,也即通过非接触压力测量的方法实现密封壳体3内的压力检测,由此实现对密封壳体3内是否出现堵料和漏风的情况进行预警,避免压力测量件12与物料17直接接触,测量准确,使用寿命长,维护成本低。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示意性的具体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则和构思的前提下所作的等同变化与修改,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