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藏车流场测试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39114阅读:184来源:国知局
冷藏车流场测试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测试装置,具体地说是冷藏车流场测试装置。



背景技术:

在现有冷链运输环节中,冷藏车为相当重要的一环,冷藏车通过车内的蒸发器实现制冷,冷藏车厢结构中,蒸发器一般安装于车厢的左上部。车厢壁面、底板、货物与蒸发器间的热交换是以厢内空气为介质进行的对流换热过程,冷藏车厢内的温度及其均匀性直接受车厢内气流组织的影响。因此气流组织性能是冷藏汽车设计中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加强气流循环和改善气流分配,是降低货物中的温度梯度、达到冷藏车良好的制冷效果和保障易腐食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措施。目前国内外用于这一领域的实验装置非常少,主要是因为流场极易受到干扰,测试精度不高。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冷藏车流场测试装置,其能够精确测取冷藏车厢内的流场数据,摸清车厢内气流组织真实的流动情况,作为冷藏车厢体风道结构设计选型的参考依据。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冷藏车流场测试装置,包括上下两套驱动机构,每套驱动机构有纵向轨道和横向连杆,横向连杆的两端设置自行走轮,自行走轮配合安装在纵向轨道上,横向连杆上设置横向丝杠和驱动电机,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横向丝杠连接,横向丝杠上配合安装螺母,螺母上设置绕线盘,绕线盘的轴上安装转动电机,位于上部的驱动机构的绕线盘上设置第一连接绳的一端,位于下部的驱动机构的绕线盘上设置第二连接绳的一端,第一连接绳和第二连接绳之间设置连接套并通过连接套相互连接,第一连接绳下部设置传感器,第一连接绳的下端端部上配合设置卡箍,连接套沿长度方向开设第一凹槽,第一凹槽与第一连接绳的宽度相配合,连接套上分别开设第二凹槽、固定槽和容纳槽,第一凹槽与第二凹槽相通,第二凹槽与卡箍的宽度相配合,第二凹槽与固定槽相通,固定槽与容纳槽相通,固定槽内设置扇形的限位板,限位板的内侧弧面与卡箍外表面相配合,限位板的内侧弧面上开设限位槽,限位槽与卡箍的连接端端部相配合,限位板的外侧弧面上设置齿圈,容纳槽内设置第一齿轮、电动拨叉和固定板,齿圈始终与第一齿轮啮合,第一齿轮安装在第一齿轮轴上,固定板上设置键,电动拨叉能够将第一齿轮轴拨至与键配合,电动拨叉上设置远程模块,固定槽内设置至少两个固定杆,限位板上开设弧形的滑槽,固定杆位于滑槽内,限位板能够通过滑槽沿固定杆在固定槽内转动,连接套内开设连接孔和连接槽,连接孔和连接槽相通,连接槽内设置第二齿轮轴,第二齿轮轴与第一齿轮轴通过传动装置联动,第二齿轮轴上设置第二齿轮,第二齿轮两侧分别啮合第一齿条和第二齿条,第一齿条下端通过第一横杆连接数个第一夹条,第二齿条上端通过第二横杆连接数个第二夹条,数个第一夹条和数个第二夹条均位于连接孔内,第二连接绳的上端位于数个第一夹条和数个第二夹条之间。

为进一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所述的第二齿轮轴上设置扭簧。所述的数个第一夹条和数个第二夹条相互交错。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能够通过传感器对车厢内自动扫描进行数据采集,传感器能够通过螺母进行横向移动,能够通过绕线盘带动连接绳竖向移动,能够通过横向连杆沿纵向轨道纵向移动,从而使传感器既能够对车厢内每个面进行扫描,又能够到达车厢三维空间内任意一个点,能够测量车厢内所有坐标的三维风速、温度、湿度数据,以体现车厢内气流组织全面的分布情况,精确测取冷藏车厢内的流场数据,摸清车厢内气流组织真实的流动情况的需求。第一连接绳和第二连接绳通过连接套相互连接,使第一连接绳和第二连接绳构成竖直的线,第一连接绳上的传感器在纵向和横向移动时,移动稳定,不产生摇晃。温度、湿度数据测试完成后,可在车厢外远程控制电动拨叉,使第二连接绳在自身重力作用下脱离连接套,从而使第一连接绳上的传感器能够在气流作用下摇摆,以采集风向、风速和风力等数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俯视图;图3是图1的Ⅰ部放大图;图4是图3的B向放大图;图5是图4的另一种状态图;图6是沿图3的C-C线剖视放大图;图7是沿图6的D-D线剖视图。

附图标记:1纵向轨道 2横向连杆 3第二连接绳 4第一连接绳 5连接套 6连接孔 7连接槽 8第二齿轮 9第二齿轮轴 10第一齿条 11第二齿条 12卡箍 13第一凹槽 14第二凹槽 15固定槽 16限位板 17限位槽 18容纳槽 19第一齿轮 21固定杆 22滑槽 23第一齿轮轴 24电动拨叉 25固定板 26键 27第一夹条 28第二夹条 29扭簧 30自行走轮 31横向丝杠 32驱动电机 33螺母 34传感器 35绕线盘 36转动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冷藏车流场测试装置,包括上下两套驱动机构,每套驱动机构有纵向轨道1和横向连杆2,横向连杆2的两端设置自行走轮30,自行走轮30配合安装在纵向轨道1上,横向连杆2上设置横向丝杠31和驱动电机32,驱动电机32的输出轴与横向丝杠31连接,横向丝杠31上配合安装螺母33,螺母33上设置绕线盘35,绕线盘35的轴上安装转动电机36,位于上部的驱动机构的绕线盘35上设置第一连接绳4的一端,位于下部的驱动机构的绕线盘35上设置第二连接绳3的一端,第一连接绳4和第二连接绳3之间设置连接套5并通过连接套5相互连接,第一连接绳4下部设置传感器34,第一连接绳4的下端端部上配合设置卡箍12,连接套5沿长度方向开设第一凹槽13,第一凹槽13与第一连接绳4的宽度相配合,连接套5上分别开设第二凹槽14、固定槽15和容纳槽18,第一凹槽13与第二凹槽14相通,第二凹槽14与卡箍12的宽度相配合,第二凹槽14与固定槽15相通,固定槽15与容纳槽18相通,固定槽15内设置扇形的限位板16,限位板16的内侧弧面与卡箍12外表面相配合,限位板16的内侧弧面上开设限位槽17,限位槽17与卡箍12的连接端端部相配合,限位板16的外侧弧面上设置齿圈,容纳槽18内设置第一齿轮19、电动拨叉24和固定板25,齿圈始终与第一齿轮19啮合,第一齿轮19安装在第一齿轮轴23上,固定板25上设置键26,电动拨叉24能够将第一齿轮轴23拨至与键26配合,电动拨叉24上设置远程模块,固定槽15内设置至少两个固定杆21,限位板16上开设弧形的滑槽22,固定杆21位于滑槽22内,限位板16能够通过滑槽22沿固定杆21在固定槽15内转动,连接套5内开设连接孔6和连接槽7,连接孔6和连接槽7相通,连接槽7内设置第二齿轮轴9,第二齿轮轴9与第一齿轮轴23通过传动装置联动,第二齿轮轴9上设置第二齿轮8,第二齿轮8两侧分别啮合第一齿条10和第二齿条11,第一齿条10下端通过第一横杆连接数个第一夹条27,第二齿条11上端通过第二横杆连接数个第二夹条28,数个第一夹条27和数个第二夹条28均位于连接孔6内,第二连接绳3的上端位于数个第一夹条27和数个第二夹条28之间。这种结构能够通过传感器34对车厢内自动扫描进行数据采集,传感器34能够通过螺母33进行横向移动,能够通过绕线盘35带动连接绳竖向移动,能够通过横向连杆2沿纵向轨道1纵向移动,从而使传感器34既能够对车厢内每个面进行扫描,又能够到达车厢三维空间内任意一个点,能够测量车厢内所有坐标的三维风速、温度、湿度数据,以体现车厢内气流组织全面的分布情况,精确测取冷藏车厢内的流场数据,摸清车厢内气流组织真实的流动情况的需求。第一连接绳4和第二连接绳3通过连接套5相互连接,使第一连接绳4和第二连接绳3构成竖直的线,第一连接绳4上的传感器34在纵向和横向移动时,移动稳定,不产生摇晃。温度、湿度数据测试完成后,可在车厢外控制电动拨叉24,使第二连接绳3在自身重力作用下脱离连接套5,从而使第一连接绳4上的传感器34能够在气流作用下摇摆,以采集风向、风速和风力等数据。自行走轮30、驱动电机32和转动电机36上均设置远程模块以便于实现远程控制。上下两套驱动机构分别安装在车厢内的顶部和底部。

第一连接绳4与连接套5连接时,合拢卡箍12,使卡箍12固定在第一连接绳4的下端,将卡箍12和第一连接绳4分别推入第二凹槽14和第一凹槽13,卡箍12进入第二凹槽14后,其连接端端部进入限位板16上的限位槽17,转动连接套5或第一连接绳4,使限位板16转动至另一侧,从而带动第一齿轮19转动,转动完成后,通过控制电动拨叉24,使其将第一齿轮轴23拨至与键26配合,从而使第一齿轮轴23无法周向运动,使限位板16无法旋转回到原位,由于第一连接绳4只能沿第一凹槽13移动,而卡箍12由于其连接端端部被限位板16上的限位槽17卡住,导致其无法沿第二凹槽14移动,从而使连接套5将第一连接绳4和卡箍12固定,使得的连接套5与第一连接绳4连接。连接套5与第二连接绳3的上端连接前,将第二连接绳3的上端放入数个第一夹条27和数个第二夹条28之间,待第一连接绳4的下端与连接套5连接后,第一齿轮轴23会产生转动,第二齿轮轴9通过第一齿轮轴23带动旋转,使数个第一夹条27和数个第二夹条28相向移动把第二连接绳3的上端夹住,夹住第二连接绳3的上端后,连接套5内的电动拨叉24将第一齿轮轴23拨至与键26配合,从而使第一齿轮轴23无法周向运动,即第二齿轮轴9无法转动,从而完成对第一连接绳4的下端的固定。脱离时,控制电动拨叉24,使其将第一齿轮轴23拨离固定板25上的键26,从而使第一齿轮轴23能够转动,第二连接绳3在自身重力下脱离连接套5,脱离时,第二连接绳3会撑开第一夹条27和第二夹条28,第一夹条27和第二夹条28相互远离使第二齿轮轴9转动,从而带动第一齿轮轴23转动,使限位板16复位,从而使连接套5与第一连接绳4脱离。这种结构实现了第一连接绳4和第二连接绳3联动锁紧,便于收纳和连接。这种连接方式连接和脱离方便,连接时由于没有外露开关以及突出物,在连接绳移动过程中,车厢内壁与连接套5相触也无法使绳子间相互脱离,收纳时方便各个连接绳脱离,便于分开存放,方便收纳和整理。

所述的第二齿轮轴9上设置扭簧29。这种结构能够在锁紧时,通过扭簧29蓄力,解锁时,扭簧29使第二齿轮轴9倒转,从而使第一连接绳4和第二连接绳3均自动脱开。

所述的数个第一夹条27和数个第二夹条28相互交错。这种结构能够使数个第一夹条27和数个第二夹条28将第二连接绳3固定牢固,避免第二连接绳3脱离连接套5。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并不限制于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实施例的范围内。本实用新型未详尽描述的技术内容均为公知技术。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