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内安全实时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11353阅读:293来源:国知局
一种车内安全实时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安全辅助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车内安全实时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酒驾现象越来越多,因酒驾原因导致的交通事故也越来越多。但是,目前并没有有效的车内预防酒驾保护装置。

与此同时,因幼儿被遗忘在车内而出现危险的现象越来越多,其后果往往都非常严重。

中国专利申请CN105882529A公开了一种车载儿童安全监测仪及其控制方法,监测仪分为主机和从机两部分,主机置于驾驶员前端,从机捆绑在儿童座椅前面的座椅靠背上,两者通过SPI总线进行信息交互。从机上装有摄像头,在汽车开动过程中,摄像头实时获取后排座椅图像,显示在主机的液晶显示屏上,这样便保证驾驶员在不回头的情况下也能方便观察后排儿童情况。在汽车熄火后,液晶显示功能关闭,监测仪将启动人体检测传感器和环境检测传感器,若检测到车内有儿童驻留,且车内环境不利于人体健康时,监测仪会通过GSM模块,向预先设置好的手机号码发送提示信息,儿童也可通过呼救按键向手机号码拨打电话。1:此技术中设置的主机和从机在很大的程度上是多余的,因为当驾驶员在车内时,可以通过后视镜来观察后座的情况,这样不仅增加了推广的成本,而且也会影响车内装饰的美观性;2:此技术中针对儿童被遗忘在车内的情况是通过车内被遗忘的儿童自己按紧急按键来给驾驶员发送信息,因为儿童的年龄过小且自主认知的能力较差,当儿童被遗忘在车内时,特别是0到3岁儿童,在很大程度上完全不能通过自我的按键来发出警报,当大一点的儿童在遇到此种情况下也会在本能的情况下哭喊而忘记按键。

此外,现有技术中的检测探测器主要为微波和人体红外辐射传感器为主要的探测技术手段,采用主动红外线反射探测原理,因此目标的反射率及形状是检测的关键,因为车内环境的原因,很多时候会因为座椅等阻挡原因,造成误判,不能做到应有的准确性,而且特别是在炎热天气状况下会因为车内环境的急剧升温而造成检测失灵的状况。

因此,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提供一种车内安全实时检测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不足甚为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避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车内安全实时检测装置,该车内安全实时检测装置,通过对车内环境进行实时检测,达到安全防护及预警的作用,该装置安装简单,辨识度高。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手段实现。

提供一种车内安全实时检测装置,设置有电源模块、人体红外热释传感器、数据处理模块、检测模块和北斗芯片模块,所述检测模块设置有温度检测模块和酒精检测模块;

具体的,所述电源模块与人体红外热释传感器、温度检测模块、酒精检测模块、北斗芯片模块连接,所述人体红外热释传感器、温度检测模块、酒精检测模块分别与所述数据处理模块双向连接,数据处理模块与北斗芯片模块双向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数据处理模块设置有单片机单元、单片机复位单元、显示警报单元、按键单元;

所述电源模块与所述单片机复位单元、所述单片机单元连接,所述单片机单元与所述单片机复位单元、所述显示警报单元、所述按键单元连接,所述单片机单元与所述北斗芯片模块连接。

具体的,所述北斗芯片模块设置有:北斗芯片供电单元、北斗芯片单元、北斗芯片复位按键单元、工作指示灯单元、SIM卡单元、排针单元;

所述北斗芯片供电单元与所述电源模块连接,接入电压VCC,并输出电压VCC4.0,为所述北斗芯片模块提供电源;

所述北斗芯片模块通过所述排针单元和所述单片机单元连接;

所述北斗芯片供电单元、所述北斗芯片复位按键单元、所述工作指示灯单元、所述SIM卡单元分别与所述北斗芯片单元连接。

具体的,所述电源模块设置有端口J6、电容C13、芯片U8、电容C14、开关S1、发光二极管LED6、电阻R20;

端口J6接入市电,端口J6的1脚与电容C13的一端、芯片U8的1脚连接,端口J6的2脚与电容C13的另一端、芯片U8的2脚、电容C14的一端均接地,开关S1的2脚与发光二极管LED6的正极连接,发光二极管LED6的负极与电阻R20的一端连接,电阻R20的另一端接地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温度检测单元设置有芯片U5、电阻R17;

所述酒精检测单元设置有芯片U6、电阻R24、发光二极管LED7、滑动电阻R21、电容C12、电阻R22、电阻R23、芯片U7;

芯片U5的3脚连接电压VCC,芯片U5的2脚与DS1820传感器的输出端、电阻R17的一端连接,芯片的1脚接地,电阻R17的另一端连接电压VCC;

芯片U6的8脚与电阻R24的一端连接并接电压VCC,芯片U6的4脚与滑动电阻R21的1脚均接地,芯片U6的3脚与滑动电阻R21的2脚连接,滑动电阻R21的3脚接VCC,芯片U6的2脚与电阻R22的一端、芯片U7的4脚、芯片U7的6脚、所述单片机的第2输入端连接,芯片U6的1脚与发光二极管LED7的负极、电容C12的一端连接,电容C12的另一端与所述单片机的第3输入端连接,电阻R24的另一端与发光二极管LED7的正极连接,芯片U7的5脚与电阻R23的一端连接,电阻R22的另一端与电阻R23的另一端均接地,芯片U7的3脚、芯片U7的2脚、芯片U7的1脚均接电压VCC。

进一步的,所述单片机单元设置有芯片U4、电容C3、排针J1、晶振CY1、电容C7、电容C8、电阻R11、发光二极管LED1、排针J2、电阻R13、发光二极管LED2、电阻R15、发光二极管LED3、排针J5;

具体的,所述单片机复位单元设置有开关SW1、电容C10、电阻R16;

更进一步的,所述显示警报单元设置有芯片U2;

按键单元设置有开关SW2、开关SW3、开关SW4、开关SW5;

具体的,芯片U4的1脚与发光二极管LED1的负极连接,芯片U4的2脚与发光二极管LED2的负极连接,芯片U4的3脚与发光二极管LED3的负极连接,芯片U4的4脚与电容C10的一端、开关SW1的一端、电阻R16的一端连接,芯片U4的5脚与排针J5的3脚连接,芯片U4的6脚与排针J2的7脚连接,芯片U4的7脚与排针J5的2脚连接;芯片U4的8脚与排针J2的6脚连接,芯片U4的9脚与排针J2的5脚连接,芯片U4的10脚与排针J2的4脚连接,芯片U4的11脚与排针J2的3脚连接,芯片U4的12脚与排针J2的2脚连接,芯片U4的13脚与排针J2的1脚连接,芯片U4的14脚与晶振CY1的一端、电容C8的一端连接,芯片U4的15脚与晶振CY1的另一端、电容C8的另一端连接,芯片U4的16脚接地连接,芯片U4的17脚与开关SW5的一端连接,芯片U4的18脚与开关SW4的一端连接,芯片U4的19脚与开关SW3的一端连接,芯片U4的20脚与开关SW2的一端连接,芯片U4的21脚、22脚、23脚、……、32脚、33脚分别与芯片U2的4脚、6脚、7脚、……、15脚、16脚、17脚一一对应连接,芯片U4的34脚、芯片U4的35脚、芯片U4的36脚、芯片U4的37脚、芯片U4的39脚、芯片U4的40脚、芯片U4的41脚分别与排针J1的1脚、2脚、3脚、4脚、5脚、6脚、7脚一一对应连接,芯片U4的38脚与电容C3的一端连接并接至电压VCC,芯片U4的42脚与芯片U5的2脚连接,芯片U4的43脚与电容C12的一端连接,芯片U4的44脚与芯片U6的2脚连接,发光二极管LED1的正极与电阻R11的一端连接,电阻R11的另一端与电阻R13的一端、电阻R15的一端连接并接至电压VCC,电阻R13的另一端与发光二极管LED2的正极连接,电阻R15的另一端与发光二极管LED3的正极连接,电容C10的另一端与开关SW1的另一端连接并连接电压VCC,排针J5的4脚连接电压VCC,排针J5的1脚接地连接,电阻R16的另一端接地连接,电容C7的另一端与电容C8的另一端接地连接,电容C3的另一端接地连接,芯片U2的1脚接地连接,芯片

U2的2脚连接电压VCC,芯片U2的19脚连接电压VCC,芯片U2的20脚接地连接,开关SW2的另一端与开关SW3的另一端、开关SW4的另一端、开关SW5的另一端接地连接;

所述人体红外热释传感器与排针J2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北斗芯片供电单元设置有接口USB1、电容C2、电阻R2、电阻R3、芯片U3、电容C4、电容C5、电阻R8、电容C6、电感L1、稳压二极管D1、电阻R12、电阻R14、电容C9;

所述北斗芯片单元设置有芯片U1、电容C1、电阻R1、电阻R4、电阻R5、电阻R7、电阻R6、电阻R9、电阻R10、排针J3、排针J4、接口SMA1、接口SMA2、

所述北斗芯片复位按键单元设置有开关K1;

所述工作指示灯单元设置有电阻R19、电阻R18、发光二极管LED5、发光二极管LED4;

所述SIM卡单元设置有SIM1、电容C11;

所述排针单元设置有接口P1、接口P2;

具体的,芯片U1的1脚与电阻R6的一端、电阻R9的一端连接,芯片U1的2脚与芯片U1的13脚接地连接,芯片U1的3脚与接口P1的6脚连接、芯片U1的4脚与接口P1的5脚连接,芯片U1的5脚与接口P1的4脚连接,芯片U1的6脚与开关R18的一端连接,芯片U1的7脚与开关R19的一端连接,芯片U1的8脚与开关K1的一端连接,芯片U1的9脚与接口P2的10脚连接,芯片U1的10脚与接口P2的12脚连接,芯片U1的11脚与接口P2的11脚连接,芯片U1的12脚与接口P1的7脚连接,芯片U1的14脚与SIM1的3脚连接,芯片U1的15脚与SIM1的5脚连接,芯片U1的16脚与SIM1的1脚、电容C11的一端、SIM1的4脚连接,芯片U1的17脚与SIM1的6脚连接,芯片U1的18脚、22脚、25脚、28脚、34脚接地连接,芯片U1的19脚与接口P2的3脚连接,芯片U1的20脚与接口P2的4脚连接,芯片U1的21脚与接口P2的5脚连接,芯片U1的23脚与接口P1的10脚连接,芯片U1的24脚与接口P1的11脚连接,芯片U1的26脚与接口P2的6脚连接,芯片U1的27脚与接口P2的7脚连接,芯片U1的30脚与接口P2的8脚连接,芯片U1的31脚与接口P2的9脚连接,芯片U1的32脚与接口P1的9脚连接,芯片U1的33脚与接口P2的8脚连接,芯片U1的35脚与电阻R4的一端、电阻R5的一端连接,芯片U1的36脚与芯片U1的39脚、芯片U1的40脚、电容C1的一端接地连接,芯片U1的37脚与电阻R1的一端连接,芯片U1的41脚与芯片U1的42脚、电容C1的一端、开关K1的另一端、电感L1的一端、电阻R14的一端、电容C9的一端连接,电阻R6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9的另一端与排针J3的1脚、电阻R10的一端、接口SMA2的5脚连接,电阻R10的另一端接地连接,接口SMA2的1脚与接口SMA2的4脚连接,接口SMA2的1脚与接口SMA2的4脚接地,接口SMA2的2脚与接口SMA2的3脚连接,接口SMA2的2脚与接口SMA2的3脚接地,排针J3的3脚与排针J3的2脚连接,排针J3的3脚与排针J3的2脚接地,电阻R4的另一端接地连接,电阻R5的另一端与排针J4的1脚、电阻R7的一端、接口SMA1的5脚连接,电阻R7的另一端接地连接,接口SMA1的1脚与接口SMA1的4脚连接,接口SMA1的1脚与接口SMA1的4脚接地,接口SMA1的2脚与接口SMA1的3脚连接,接口SMA1的2脚与接口SMA1的3脚接地,排针J4的3脚与排针J4的2脚连接,排针J4的3脚与排针J4的2脚接地,排针J3的3脚与排针J3的2脚连接,排针J3的3脚与排针J3的2脚接地,接口USB1的1脚与电容C2、电阻R2的一端、芯片U3的7脚连接并接通电压VCC,接口USB1的5脚接地连接,接口USB1的9脚与接口USB1的8脚、接口USB1的7脚、接口USB1的6脚连接,接口USB1的9脚与接口USB1的8脚、接口USB1的7脚、接口USB1的6脚接地,电容C2的另一端与电阻R3的一端、芯片U3的5脚、电阻R8的一端、电容C6的一端、稳压二极管D1的正极、电阻R12的一端、电容C9的另一端并联且接地,电阻R2的另一端与芯片U3的2脚连接,芯片U3的6脚与电阻R3的另一端连接,芯片U3的1脚与电感L1的另一端、电容C5的另一端、稳压二极管D1的负极连接,芯片U3的4脚与电阻R14的另一端、电阻R12的另一端连接,芯片U3的3脚与电容C4的另一端、电容C6的另一端连接,芯片U3的8脚与电容C5的另一端连接,电容C4的另一端与电阻R8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18的另一端与发光二极管LED4的正极连接,电阻R19的另一端与发光二极管LED5的正极连接,发光二极管LED5的负极与发光二极管LED4的负极连接,发光二极管LED5的负极与发光二极管LED4的负极接地,电容C11的另一端接地,接口SMA1的7脚与接口SMA1的8脚、接口SMA1的2脚连接,接口SMA1的7脚与接口SMA1的8脚、接口SMA1的2脚接地,接口P2的7脚与排针J5的3脚连接,接口P2的8脚与排针J5的2脚连接。

优选的,所述电压VCC电压为5V,所述电压VCC4.0电压为4V。

优选的,所述芯片U5的型号为DS18B20温度传感器,所述芯片U6的型号为MQ-3。

本实用新型通过人体红外热释传感器自动检测主驾驶室及儿童座椅中是否有人,并将检测信息传递给数据处理模块,数据处理模块中的通过数据处理模块将命令传输给检测模块中的温度检测模块、酒精检测模块;酒精检测模块、温度检测模块通过检测分别将检测数据反馈给数据处理模块,数据处理模块进而经过分析处理后,将进一步的命令传递给显示警报单元或者北斗芯片单元;本装置不仅解决了驾驶员的酒驾问题而且可以更加简洁高效的解决车内被遗忘儿童的安全问题,本装置具有安装简单方便,并且结构简单的特点。

附图说明

利用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但附图中的内容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车内安全实时检测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车内安全实时检测装置的程序流程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车内安全实时检测装置电源模块的电路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车内安全实时检测装置温度检测单元的电路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车内安全实时检测装置酒精检测单元的电路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车内安全实时检测装置的显示警报单元电路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车内安全实时检测装置按键单元的电路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车内安全实时检测装置单片机单元的电路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车内安全实时检测装置单片机复位单元的电路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车内安全实时检测装置的北斗芯片单元的电路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车内安全实时检测装置的北斗芯片供电单元的电路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车内安全实时检测装置的北斗芯片复位按键单元的电路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车内安全实时检测装置的SIM卡单元的电路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车内安全实时检测装置的排针单元的电路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车内安全实时检测装置的工作指示灯单元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以下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15所示,一种车内安全实时检测装置,设置有电源模块、人体红外热释传感器、数据处理模块、检测模块和北斗芯片模块,检测模块设置有温度检测模块和酒精检测模块;

电源模块,接通电源后,输出电压VCC为车内安全实时检测装置提供电源;

数据处理模块,根据人体红外热释传感器的传递的数据信息,通过与温度检测模块以及酒精检测模块的双向连接,对温度检测模块、酒精检测模块传输命令以及接收并处理温度检测模块以及酒精检测模块的信息;

北斗芯片模块,根据数据处理模块传递发出的指令,发出警报;

电源模块与人体红外热释传感器、温度检测模块、酒精检测模块、北斗芯片模块连接,人体红外热释传感器、温度检测模块、酒精检测模块分别与数据处理模块双向连接,数据处理模块与北斗芯片模块双向连接。

数据处理模块设置有单片机单元、单片机复位单元、显示警报单元、按键单元;

电源模块与单片机复位单元、单片机单元连接,单片机单元与单片机复位单元、显示警报单元、按键单元连接,单片机单元与北斗芯片模块连接。

北斗芯片模块设置有:北斗芯片供电单元、北斗芯片单元、北斗芯片复位按键单元、工作指示灯单元、SIM卡单元、排针单元;

工作指示灯单元,当装置运行出现故障时,通过工作指示灯单元的发光二极管来判断本装置的故障位置,不仅起到了警示的作用而且极大的节约了使用者的成本。

北斗芯片供电单元与电源模块连接,接入电压VCC,并输出电压VCC4.0,为北斗芯片模块提供电源;

北斗芯片模块通过排针单元和单片机单元连接;

北斗芯片供电单元、北斗芯片复位按键单元、工作指示灯单元、SIM卡单元分别与北斗芯片单元连接。

具体的,电源模块设置有端口J6、电容C13、芯片U8、电容C14、开关S1、发光二极管LED6、电阻R20;

端口J6接入市电,端口J6的1脚与电容C13的一端、芯片U8的1脚连接,端口J6的2脚与电容C13的另一端、芯片U8的2脚、电容C14的一端均接地,开关S1的2脚与发光二极管LED6的正极连接,发光二极管LED6的负极与电阻R20的一端连接,电阻R20的另一端接地连接。

具体的,温度检测单元设置有芯片U5、电阻R17;

具体的,酒精检测单元设置有芯片U6、电阻R24、发光二极管LED7、滑动电阻R21、电容C12、电阻R22、电阻R23、芯片U7;

芯片U5的3脚连接电压VCC,芯片U5的2脚与DS1820传感器的输出端、电阻R17的一端连接,芯片的1脚接地,电阻R17的另一端连接电压VCC;

芯片U6的8脚与电阻R24的一端连接并接电压VCC,芯片U6的4脚与滑动电阻R21的1脚均接地,芯片U6的3脚与滑动电阻R21的2脚连接,滑动电阻R21的3脚接VCC,芯片U6的2脚与电阻R22的一端、芯片U7的4脚、芯片U7的6脚、所述单片机的第2输入端连接,芯片U6的1脚与发光二极管LED7的负极、电容C12的一端连接,电容C12的另一端与所述单片机的第3输入端连接,电阻R24的另一端与发光二极管LED7的正极连接,芯片U7的5脚与电阻R23的一端连接,电阻R22的另一端与电阻R23的另一端均接地,芯片U7的3脚、芯片U7的2脚、芯片U7的1脚均接电压VCC。

单片机单元设置有芯片U4、电容C3、排针J1、晶振CY1、电容C7、电容C8、电阻R11、发光二极管LED1、排针J2、电阻R13、发光二极管LED2、电阻R15、发光二极管LED3、排针J5;

单片机复位单元设置有开关SW1、电容C10、电阻R16;

单片机复位单元,当数据处理模块不能正常工作运行时,通过按压开关SW1,使数据处理模块返回初始初始设置,进一步提升了本装置的安全可靠性,大大的节省了本装置的成本。

显示警报单元设置有芯片U2;

按键单元设置有开关SW2、开关SW3、开关SW4、开关SW5;

按键单元通过按键,来调节不同的输入电路,并实现本装置的不同功能。

芯片U4的1脚与发光二极管LED1的负极连接,芯片U4的2脚与发光二极管LED2的负极连接,芯片U4的3脚与发光二极管LED3的负极连接,芯片U4的4脚与电容C10的一端、开关SW1的一端、电阻R16的一端连接,芯片U4的5脚与排针J5的3脚连接,芯片U4的6脚与排针J2的7脚连接,芯片U4的7脚与排针J5的2脚连接;芯片U4的8脚与排针J2的6脚连接,芯片U4的9脚与排针J2的5脚连接,芯片U4的10脚与排针J2的4脚连接,芯片U4的11脚与排针J2的3脚连接,芯片U4的12脚与排针J2的2脚连接,芯片U4的13脚与排针J2的1脚连接,芯片U4的14脚与晶振CY1的一端、电容C8的一端连接,芯片U4的15脚与晶振CY1的另一端、电容C8的另一端连接,芯片U4的16脚接地连接,芯片U4的17脚与开关SW5的一端连接,芯片U4的18脚与开关SW4的一端连接,芯片U4的19脚与开关SW3的一端连接,芯片U4的20脚与开关SW2的一端连接,芯片U4的21脚、22脚、23脚、……、32脚、33脚分别与芯片U2的4脚、6脚、7脚、……、15脚、16脚、17脚一一对应连接,芯片U4的34脚、芯片U4的35脚、芯片U4的36脚、芯片U4的37脚、芯片U4的39脚、芯片U4的40脚、芯片U4的41脚分别与排针J1的1脚、2脚、3脚、4脚、5脚、6脚、7脚一一对应连接,芯片U4的38脚与电容C3的一端连接并接至电压VCC,芯片U4的42脚与芯片U5的2脚连接,芯片U4的43脚与电容C12的一端连接,芯片U4的44脚与芯片U6的2脚连接,发光二极管LED1的正极与电阻R11的一端连接,电阻R11的另一端与电阻R13的一端、电阻R15的一端连接并接至电压VCC,电阻R13的另一端与发光二极管LED2的正极连接,电阻R15的另一端与发光二极管LED3的正极连接,电容C10的另一端与开关SW1的另一端连接并连接电压VCC,排针J5的4脚连接电压VCC,排针J5的1脚接地连接,电阻R16的另一端接地连接,电容C7的另一端与电容C8的另一端接地连接,电容C3的另一端接地连接,芯片U2的1脚接地连接,芯片U2的2脚连接电压VCC,芯片U2的19脚连接电压VCC,芯片U2的20脚接地连接,开关SW2的另一端与开关SW3的另一端、开关SW4的另一端、开关SW5的另一端接地连接;

具体的,人体红外热释传感器与排针J2连接。

具体的,北斗芯片供电单元设置有接口USB1、电容C2、电阻R2、电阻R3、芯片U3、电容C4、电容C5、电阻R8、电容C6、电感L1、稳压二极管D1、电阻R12、电阻R14、电容C9;

具体的,北斗芯片单元设置有芯片U1、电容C1、电阻R1、电阻R4、电阻R5、电阻R7、电阻R6、电阻R9、电阻R10、排针J3、排针J4、接口SMA1、接口SMA2、

具体的,北斗芯片复位按键单元设置有开关K1;

北斗芯片复位按键单元,当北斗芯片模块出现问题时,通过按压开关K1,使北斗芯片模块返回初始设置,进一步提升了本装置的安全可靠性,大大的节省了本装置的成本。

具体的,工作指示灯单元设置有电阻R19、电阻R18、发光二极管LED5、发光二极管LED4;

SIM卡单元设置有SIM1、电容C11;

排针单元设置有接口P1、接口P2;

芯片U1的1脚与电阻R6的一端、电阻R9的一端连接,芯片U1的2脚与芯片U1的13脚接地连接,芯片U1的3脚与接口P1的6脚连接、芯片U1的4脚与接口P1的5脚连接,芯片U1的5脚与接口P1的4脚连接,芯片U1的6脚与开关R18的一端连接,芯片U1的7脚与开关R19的一端连接,芯片U1的8脚与开关K1的一端连接,芯片U1的9脚与接口P2的10脚连接,芯片U1的10脚与接口P2的12脚连接,芯片U1的11脚与接口P2的11脚连接,芯片U1的12脚与接口P1的7脚连接,芯片U1的14脚与SIM1的3脚连接,芯片U1的15脚与SIM1的5脚连接,芯片U1的16脚与SIM1的1脚、电容C11的一端、SIM1的4脚连接,芯片U1的17脚与SIM1的6脚连接,芯片U1的18脚、22脚、25脚、28脚、34脚接地连接,芯片U1的19脚与接口P2的3脚连接,芯片U1的20脚与接口P2的4脚连接,芯片U1的21脚与接口P2的5脚连接,芯片U1的23脚与接口P1的10脚连接,芯片U1的24脚与接口P1的11脚连接,芯片U1的26脚与接口P2的6脚连接,芯片U1的27脚与接口P2的7脚连接,芯片U1的30脚与接口P2的8脚连接,芯片U1的31脚与接口P2的9脚连接,芯片U1的32脚与接口P1的9脚连接,芯片U1的33脚与接口P2的8脚连接,芯片U1的35脚与电阻R4的一端、电阻R5的一端连接,芯片U1的36脚与芯片U1的39脚、芯片U1的40脚、电容C1的一端接地连接,芯片U1的37脚与电阻R1的一端连接,芯片U1的41脚与芯片U1的42脚、电容C1的一端、开关K1的另一端、电感L1的一端、电阻R14的一端、电容C9的一端连接,电阻R6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9的另一端与排针J3的1脚、电阻R10的一端、接口SMA2的5脚连接,电阻R10的另一端接地连接,接口SMA2的1脚与接口SMA2的4脚连接,接口SMA2的1脚与接口SMA2的4脚接地,接口SMA2的2脚与接口SMA2的3脚连接,接口SMA2的2脚与接口SMA2的3脚接地,排针J3的3脚与排针J3的2脚连接,排针J3的3脚与排针J3的2脚接地,电阻R4的另一端接地连接,电阻R5的另一端与排针J4的1脚、电阻R7的一端、接口SMA1的5脚连接,电阻R7的另一端接地连接,接口SMA1的1脚与接口SMA1的4脚连接,接口SMA1的1脚与接口SMA1的4脚接地,接口SMA1的2脚与接口SMA1的3脚连接,接口SMA1的2脚与接口SMA1的3脚接地,排针J4的3脚与排针J4的2脚连接,排针J4的3脚与排针J4的2脚接地,排针J3的3脚与排针J3的2脚连接,排针J3的3脚与排针J3的2脚接地,接口USB1的1脚与电容C2、电阻R2的一端、芯片U3的7脚连接并接通电压VCC,接口USB1的5脚接地连接,接口USB1的9脚与接口USB1的8脚、接口USB1的7脚、接口USB1的6脚连接,接口USB1的9脚与接口USB1的8脚、接口USB1的7脚、接口USB1的6脚接地,电容C2的另一端与电阻R3的一端、芯片U3的5脚、电阻R8的一端、电容C6的一端、稳压二极管D1的正极、电阻R12的一端、电容C9的另一端并联且接地,电阻R2的另一端与芯片U3的2脚连接,芯片U3的6脚与电阻R3的另一端连接,芯片U3的1脚与电感L1的另一端、电容C5的另一端、稳压二极管D1的负极连接,芯片U3的4脚与电阻R14的另一端、电阻R12的另一端连接,芯片U3的3脚与电容C4的另一端、电容C6的另一端连接,芯片U3的8脚与电容C5的另一端连接,电容C4的另一端与电阻R8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18的另一端与发光二极管LED4的正极连接,电阻R19的另一端与发光二极管LED5的正极连接,发光二极管LED5的负极与发光二极管LED4的负极连接,发光二极管LED5的负极与发光二极管LED4的负极接地,电容C11的另一端接地,接口SMA1的7脚与接口SMA1的8脚、接口SMA1的2脚连接,接口SMA1的7脚与接口SMA1的8脚、接口SMA1的2脚接地,接口P2的7脚与排针J5的3脚连接,接口P2的8脚与排针J5的2脚连接。

具体的,电压VCC电压为5V,电压VCC4.0电压为4V。

具体的,芯片U5的型号为DS18B20温度传感器,所述芯片U6的型号为MQ-3。

工作原理:本装置当接通电源启动后,配置在驾驶座位和儿童座椅上的人体红外热释传感器通过检测座位中是否有人并将检测到的信息传输到的数据处理模块中。

当检测到主驾驶室中有人时,启动酒精检测单元,通过酒精传感器MQ-3的检测酒精浓度,并将检测到的信息传递到单片机模块中,当酒精浓度达到属于酒驾的范围时,单片机模块会将信息传递到显示警报单元,并发出警报。

当人体红外热释传感器检测到驾驶座位中没有人,而儿童座椅中有人时,单片机单元输出控制信号使温度检测单元进行车内温度检测,温度检测单元将检测到的信息传递到数据处理模块中的单片机单元内,通过数据判断,当温度信息达到危险程度范围内时,控制北斗芯片模块发出信息警报。

当检测到驾驶座位和儿童座椅上没有人时,则本装置处于待机模式。

本装置通过在驾驶室座椅和儿童座椅中安装人体红外热释传感器,进一步提高了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并且通过数据处理模块的控制和北斗芯片模块的整体连接,实现了高效、节省电能的目标。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