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环保型道路抑尘剂空气粉尘颗粒物粘附性测试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66765发布日期:2018-06-23 00:39阅读:261来源:国知局
一种环保型道路抑尘剂空气粉尘颗粒物粘附性测试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粉尘颗粒测试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粉尘颗粒粘附性的测试装置。



背景技术:

抑尘剂是由新型多功能高分子聚合物组合而成。聚合物分子间的交联度会形成网状结构,同时分子间存在各种离子基团,能与离子之间产生较强的亲合力。它的作用机理是通过捕捉、吸附、团聚粉尘微粒,将其紧锁于网状结构之内,起到湿润、粘接、凝结、吸湿、防尘、防浸蚀和抗冲刷的作用。抑尘剂具有良好的成膜特性,可以有效的固定尘埃并在物料表面形成防护膜。

可广泛应用于煤炭及各类金属、非金属采矿区、矿物粉渣堆料场、煤炭及矿粉运输、矿物土方储存卸载场、建筑物拆除、在建道路沿线、火电厂、水泥厂、钢铁厂、冶金厂、粉尘车间、人工沙滩和沙漠化地区等场所。

道路抑尘剂空气粉尘颗粒物,主要是用于道路。抑尘剂的使用一般可采取人工、机械或专业喷淋站及固定喷雾系统方法等,将抑尘剂稀释液均匀喷洒于物料表面或扬尘区间,即可实现防尘、降尘的效果。具体使用方法及用量可根据现场情况进行调节,以便达到理想的预期效果。

而在产品的研制阶段和试验阶段都需要租大量的测试,以判断粉尘颗粒的性能,对其效果进行有效的分析,以便做出后续改进和研究。目前的粘附性测试底板,是各研究机构自己根据需要制作,直接将道路抑尘剂空气粉尘颗粒物喷洒到粘附性测试底板上,得到数据不统一,也不够科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环保型道路抑尘剂空气粉尘颗粒物粘附性测试装置,解决。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环保型道路抑尘剂空气粉尘颗粒物粘附性测试装置,包括测试底板和套在测试底板外侧的测试筒,测试筒的上下均开口,测试筒包括外壳,外壳为棱台形,外壳的内侧一周设有网状的挡板,挡板与测试底板之间设有间距,挡板的顶部边沿与外壳的顶部边沿连接,挡板的底边与外壳的底边之间设有间距,外壳上设有负压口,负压口连接有负压源。

挡板底部边沿的垂直投影位于邻近的外壳顶部边沿的垂直投影的外侧。

还包括位于测试筒下的测试平台,测试平台的中部设有为通孔的顶杆孔,测试底板位于测试平台的顶杆孔上,测试底板的周边位于顶杆孔的外侧,测试平台下设有顶杆机构,顶杆机构包括顶板、顶杆和驱动齿轮;顶板沿水平方向固定连接在顶杆的顶端,顶端的下部设有齿条,驱动齿轮与齿条啮合传动连接,驱动齿轮与电机连接。

所述顶板为圆形。

顶杆的外侧套设有带有导向孔的导向块,或齿条的外侧设有导向槽。

还包括位于测试筒下的测试平台,测试平台的中部设有为3个以上均匀设置的顶板孔,顶板孔不位于同一直线上,测试底板位于测试平台的顶板孔上,测试平台下设有顶杆机构,顶杆孔的分布范围位于测试底板的分布范围内;顶杆机构包括与顶杆孔数量相同的竖向设置的顶杆,顶杆的直径与顶杆孔的内径相适配;顶杆的下端固定连接在顶板上,顶杆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竖向设置的气缸。

沿所述顶杆孔的径向方向关于顶杆孔的圆心对称设有两个以上的限位槽,对应在顶杆的外侧壁上设有凸出于外侧壁的滑动条,滑动条与限位槽滑动连接。

滑动条与限位槽的截面形状均为矩形。

顶杆孔为三个并沿圆周方向均匀分布,三个顶杆孔所在圆的圆心位于测试底板的中心处。

顶杆的上端为尖形。

本实用新型利用网状的挡板阻挡被快速抽走,但又能起到负压抽走颗粒物的目的,形成一个接近于真实的模拟环境,同时避免过多的颗粒物存在于实验环境中,影响下一次试验。同时采用顶起的机构,可以将测试底板向上推出,方便人取出和放入。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一种环保型道路抑尘剂空气粉尘颗粒物粘附性测试装置,包括测试底板1、套在测试底板1外侧的测试筒2、位于测试筒2下的测试平台3,测试筒2的上下均开口,测试筒2包括外壳5,外壳5为棱台形,因为测试底板1通常为长方形,所以外壳5四棱台形。外壳5的内侧一周设有网状的挡板4,挡板4与测试底板1之间设有间距,挡板4的顶部边沿与外壳5的顶部边沿固定连接,挡板4的底边与外壳5的底边之间设有间距,外壳5上设有负压口6,负压口6连接有负压源。挡板4底部边沿的垂直投影位于邻近的外壳5顶部边沿的投影的外侧。当向测试底板1喷洒环保型道路抑尘剂空气粉尘颗粒物后,未被粘附的测试底板1的粉尘颗粒物会流向网状的挡板4,进而进入负压口6,避免多余的粉尘颗粒物污染实验室环境,避免多余粉尘颗粒物对下次实验构成影响。而粉尘颗粒物从网状的挡板4通过,可以避免负压口6负压过大导致粉尘颗粒物在测试底板1流动过快而影响粉尘颗粒物在测试底板1的附着试验结果,同时形成一个半封闭的实验环境,避免粉尘颗粒物溢出外壳5。

测试平台3下方设有顶起测试底板1的顶起装置。顶起装置为:

测试平台3的中部设有为通孔的顶板孔7,测试底板5位于测试平台1的顶板孔7上方,测试底板5的周边位于顶杆孔7的外侧,测试平台5下设有顶杆机构,顶杆机构包括圆形的顶板8、顶杆9和驱动齿轮10;顶板8沿水平方向固定连接在顶杆9的顶端,顶杆9的下部设有齿条11,驱动齿轮10与齿条11啮合传动连接,驱动齿轮10与电机连接。顶杆9或齿条11的外侧设有导向孔或者导向槽,保证顶杆9或齿条11竖直运动,防止顶杆9或齿条11翻转。

驱动齿轮10驱动齿条11向上运动推高顶板8,顶板8向上穿过顶板孔7,将测试底板1向上托起,便于人们将测试底板1从外壳5取出。

实施例二

与实施例一不同之处在于:如图2所示,测试平台3的中部设有为3个以上均匀设置的顶杆孔12,顶杆孔12不能位于同一直线上,测试底板3位于测试平台的顶杆孔12上,顶杆孔12的分布范围位于测试底板3的分布范围内,本实施例中,顶杆孔12为三个并沿圆周方向均匀分布,三个顶杆孔12所在圆的圆心位于测试底板1的中心处,顶杆13的上端为尖形。

测试平台3下设有顶杆机构;顶杆机构包括与顶杆孔12数量相同的竖向设置的顶杆13,顶杆13的直径与顶杆孔12的内径相适配,一般略小于;顶杆13的下端固定连接在顶板14上,顶板14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竖向设置的气缸15。为了增加顶杆13运动的稳定性,沿顶杆孔12的径向方向关于顶杆孔12的圆心对称设有两个以上的限位槽,对应在顶杆13的外侧壁上设有凸出于外侧壁的滑动条16,滑动条16与限位槽滑动连接。滑动条16与限位槽的截面形状均为矩形。

气缸15向上运动推高顶板14以及顶杆13,顶杆13向上穿过顶杆孔12,将测试底板1向上托起,便于人们将测试底板1从外壳5取出。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