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辆试验负荷拖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05503发布日期:2018-08-04 16:46阅读:90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车辆测试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牵引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车辆试验负荷拖车。



背景技术:

随着商用车整体市场需求的增加,用户对车辆的主要配置也产生了不同的要求,不同地区和不同车辆用途的用户要求车辆匹配不同型号的发动机,以适应各自不同的具体使用情况。这样就要求整车制造厂商尽可能的提供丰富的车辆配置,满足广大用户的合理需求。匹配各种新类型发动机整车都需要经过充分的试验验证。

在车辆试验中,需要增加车辆负载、尤其是发动机负载的试验,例如:车辆热平衡试验、重载牵引试验等。目前,通常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实现:

1.由前车(试验车)牵引后车,后车通过行车制动增加前车牵引负载;

2.通过使试验车在上坡路上行驶来增加试验车牵引负载;

3.通过转鼓试验台架来对车辆施加负载。

以上方式中,第1种方式后车存在安全风险,长时间使用行车制动易产生过热,甚至起火,且前车负载不容易稳定控制。第2种方式需要有理想的上坡道路,长时间试验中,由于上坡路的长度不足、坡度变化、弯道多等问题,导致试验不能稳定持续、负载波动等问题,坡道行车也存在安全风险。第3种方式,转鼓试验台架需要巨额投资,固定式试验台架无法模拟真实路面环境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车辆试验方式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实用性强、安全可靠和能提供稳定可控负载的车辆试验负荷拖车,用于改变现有的车辆试验方式,解决现有车辆试验方式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车辆试验负荷拖车,包括牵引车、拖车、控制器、传动轴、扭矩负载加载装置、驱动桥,所述驱动桥通过所述传动轴与所述扭矩负载加载装置连接,所述控制器与所述扭矩负载加载装置电连接,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扭矩负载加载装置工作。

进一步的,所述拖车上设有配重Ⅰ、配重Ⅱ、散热器和提供电能的发电机,所述散热器与所述扭矩负载加载装置连接,所述发电机通过线束与分别与所述控制器、所述扭矩负载加载装置和所述散热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扭矩负载加载装置提供阻力负载,所述阻力负载通过所述传动轴传递给所述驱动桥。

进一步的,所述扭矩负载加载装置为液力缓速器,所述液力缓速器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液力缓速器与所述散热器通过冷却水管连接,形成循环回路。

进一步的,所述扭矩负载加载装置为电磁缓速器,所述电磁缓速器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器与所述散热器的电风扇连接,控制电风扇工作带走所述电磁缓速器产生的热量。

进一步的,所述电磁缓速器与所述电风扇为并联电路。

进一步的,所述配重Ⅰ和配重Ⅱ均为集装箱式结构,所述配重Ⅰ放置在所述拖车靠近所述牵引车的一端,所述配重Ⅱ放置在所述拖车远离所述牵引车的一端。

采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优点为:

1.本实用新型可模拟车辆实际行驶工况,能提供稳定可控的牵引负载,对于车辆热平衡试验、可靠性试验等有很好的效果;

2.本实用新型能够提供持续的负载,不受时间和道路长度限制,能适应长时间试验,不存在过热、危险路况试验的情况,安全可靠、成本低;

3.本实用新型车辆试验负荷拖车可以与各类型常规牵引车匹配试验,采集被测试车辆的试验数据,对被测试车辆的动力性能和散热性能进行检验和评价,适用性强。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车辆试验负荷拖车的整体结构意图。

上述图中的标记分别为:1.牵引车;2.拖车;3.控制器;4.传动轴;5.扭矩负载加载装置;6.驱动桥;7.散热器;8.发电机;9.配重Ⅰ;10.配重Ⅱ。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所示,一种车辆试验负荷拖车,包括牵引车1、拖车2、控制器3、传动轴4、扭矩负载加载装置5、驱动桥6,驱动桥6通过传动轴4与扭矩负载加载装置5连接,控制器3与扭矩负载加载装置5电连接,控制器3控制扭矩负载加载装置5工作。扭矩负载加载装置5提供阻力负载,该阻力负载通过传动轴4传递给驱动桥6。牵引车1为试验车,拖车2连接在牵引车1上,牵引车 1牵引拖车2行驶,驱动桥6被动转动,扭矩负载加载装置5提供阻力负载,该阻力负载通过传动轴4传递给驱动桥6,从而对牵引车1产生牵引负载,达到施加试验负载的目的。根据不同工况,调节控制器3控制扭矩负载加载装置5加载的阻力负载的大小,实现所加负载的稳定可控,以满足不同试验、不同工况的需求。

上述拖车2上设有配重Ⅰ9、配重Ⅱ10、散热器7和提供电能的发电机8,散热器7与扭矩负载加载装置5连接,发电机8通过线束与分别与控制器3、扭矩负载加载装置5和散热器7连接。发电机8为控制器3、扭矩负载加载装置5 和散热器7的工作提供电能。控制器3包括传感器、人机交互模块和PLC控制模块或单片机控制模块。通过人机交互模块输入需要加载的负载,PLC控制模块或单片机控制模块发出指令控制扭矩负载加载装置5工作。

优选的,扭矩负载加载装置5为液力缓速器,液力缓速器与控制器3电连接,液力缓速器与散热器7通过冷却水管连接,形成循环回路。

优选的,扭矩负载加载装置5为电磁缓速器,电磁缓速器与控制器3电连接;控制器3与散热器7的电风扇连接,控制电风扇工作带走电磁缓速器产生的热量,在电路中电磁缓速器与电风扇为并联连接。

优选的,配重Ⅰ9和配重Ⅱ10均为集装箱式结构,配重Ⅰ9放置在拖车2靠近牵引车1的一端,配重Ⅱ10放置在拖车2远离所述牵引车1的一端。将配重Ⅰ9和配重Ⅱ10均为集装箱式结构,方便根据不同的试验或不同的工况需求改变配重Ⅰ9和配重Ⅱ10的重量。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实用新型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