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离心式血浆分离光盘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11034发布日期:2018-08-31 21:50阅读:18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血液检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离心式血浆分离光盘。



背景技术:

临床血液检测可分为血液一般检测、溶血性贫血的实验室检测、骨髓细胞学检测、血型鉴定与交叉配血试验。可以检测出常见血液病的血液学持征。

其中最常见的为血液一般检测(即血常规)。即对红细胞、白细胞及血小板这三个系统的量和质进行检测与分析。与各类疾病相关的检测,如血液病除了要检测血常规,还要进行骨髓细胞检测、血细胞化学染色分析等;对于肝脏病和肾脏病人的血液检测项目主要包括肝功能、肾功能的检测等;而对于一些传染性疾病来说,血液中抗体的检测是诊断的重要依据。

传统的检测手段是在样本采集后针对某一个指数或者某种特定的物质做检测,检测程序多,一个常规的检测需要多人多设备操作,检测时间长,检测成本高,是其突出特点。尤其是在某些需要使用试剂进行检测的情况下,样品误差、工具误差、人为误差等多种干扰因素都会影响检测结果。虽然近年来自动化检测设备的普及速度明显加快,但是动辄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采购成本,一般的医院和检测机构很难承受。特别是血液检测参数繁多,检测设备又不可避免的具有针对性,从另一方面也加剧了这种趋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能够同时定量分离出多分血浆的离心式血浆分离光盘。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离心式血浆分离光盘,包括光盘、设在光盘上的分离装置和设在光盘上的定量采集装置;

所述分离装置包括设在全血池、血浆池和导管;

所述导管的一端与全血池连接,另一端与血浆池连接;

所述定量采集装置包括定量池、与定量池连接的溢流池和连接管;

所述连接管的一端与定量池连接,另一端与血浆池连接。

作为进一步的解决方案:所述全血池的前侧面和后侧面均由多条曲线组成;任意一条所述曲线的曲率中心位于光盘的轴线上。

作为进一步的解决方案:所述血浆池的前侧面和后侧面均由多条曲线组成;任意一条所述曲线的曲率中心位于光盘的轴线上。

作为进一步的解决方案:所述导管的轴线的曲率中心位于光盘的轴线上。

作为进一步的解决方案:在垂直与光盘的方向上,存在一经过导管轴线的曲面;所述曲面将全血池分为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所述上半部分为靠近光盘轴线的部分;所述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的体积比为3:2。

作为进一步的解决方案:所述溢流池位于定量池靠近光盘中心的一侧。

作为进一步的解决方案:所述定量池围绕光盘的轴线圆形阵列;所述定量池依次串联;所述溢流池仅与其对应的定量池连接。

作为进一步的解决方案:所述分离装置还包括导流管;所述导流管的两端分别与相邻的定量池连接;所述导流管的曲率中心位于光盘的轴线上。

作为进一步的解决方案:所述定量采集装置还包括泄流池;

所述泄流池与最后一个溢流池连接;

所述连接管的一端与第一个血浆池连接。

作为进一步的解决方案:所述泄流池与光盘中心的最小距离大于溢流池与光盘中心的最小距离。

本发明产生的积极效果如下:

本发明能够在一次血浆分离工作中分理出多分血浆,分离效率更高。使用时,将血液注入全血池,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血液分离为血浆和血细胞,血浆流动到血浆池内然后再转移到各个定量池内。这样,一次分离操作就能够分离出多分血浆,能够大大缩短分离时间,提高分离效率。

本发明分离出的多分血浆体积均等,避免了传统分离完成后再由人工操作的分离工作,提高了定量分离的精度。光盘上每一个定量池的体积均相等,血浆在由血浆池进入到每一个定量池的过程中,多余的部分自动转移到溢流池和泄流池内,用以保证每一个定量池均被血浆灌满。分离出的等量的多分血浆就能够直接用于检测作业,有效的缩短了检测时间,尤其是避免了人工分离操作中可能出现的二次污染和定量误差,能够给后续的检测工作提供坚实的保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1全血池、12血浆池、13导管、21定量池、22溢流池、23连接管、3导流管、4泄流池。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图1来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说明。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离心式血浆分离光盘,包括光盘、设在光盘上的分离装置和设在光盘上的定量采集装置;

所述分离装置包括设在全血池11、血浆池12和导管13;

所述导管13的一端与全血池11连接,另一端与血浆池12连接;

所述定量采集装置包括定量池21、与定量池21连接的溢流池22和连接管23;

所述连接管23的一端与定量池21连接,另一端与血浆池12连接。

作为进一步的解决方案:所述全血池11的前侧面和后侧面均由多条曲线组成;任意一条所述曲线的曲率中心位于光盘的轴线上。

作为进一步的解决方案:所述血浆池12的前侧面和后侧面均由多条曲线组成;任意一条所述曲线的曲率中心位于光盘的轴线上。

作为进一步的解决方案:所述导管13的轴线的曲率中心位于光盘的轴线上。

作为进一步的解决方案:在垂直与光盘的方向上,存在一经过导管13轴线的曲面;所述曲面将全血池11分为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所述上半部分为靠近光盘轴线的部分;所述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的体积比为3:2。

作为进一步的解决方案:所述溢流池22位于定量池21靠近光盘中心的一侧。

作为进一步的解决方案:所述定量池21围绕光盘的轴线圆形阵列;所述定量池21依次串联;所述溢流池22仅与其对应的定量池21连接。

作为进一步的解决方案:所述分离装置还包括导流管3;所述导流管3的两端分别与相邻的定量池21连接;所述导流管3的曲率中心位于光盘的轴线上。

作为进一步的解决方案:所述定量采集装置还包括泄流池4;

所述泄流池4与最后一个溢流池22连接;

所述连接管23的一端与第一个血浆池12连接。

作为进一步的解决方案:所述泄流池4与光盘中心的最小距离大于溢流池22与光盘中心的最小距离。

下面结合实际的工作过程来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说明。

本发明需要配合专用的离心操作设备,该设备中存储着光盘的每个操作所需要的转动时间和转动速度。该离心操作设备不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不再赘述。

本发明中提到的光盘采用高分子塑料制作,全血池11和血浆池12等采用模压制作,连接管23和导管13等采用精密模压或者蚀刻制作,集成在一张光盘上。

使用时,将全血注入到全血池11内,然后启动离心操作设备,光盘开始转动。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全血被分离成血浆和血细胞,血浆的体积约为全血体积的60%,血细胞的体积约为全血的40%。

分离出的血浆通过导管13流动到血浆池12内,然后顺着连接管23分别流动到每一个定量池21内。随着血浆的注入,定量池21逐渐被灌满。定量池21内的空气一部分转移到下一个定量池内,另一部分被挤压到溢流池22内,同时多余的部分血浆也流动到溢流池22内。随着溢流池22内的空气被压缩,其压强也逐渐增加。溢流池22内的压强增加到一定程度后,血浆不再进入。此时血浆开始向第二个定量池21流动并重复该过程,直至全部的定量池21均被血浆灌满。

定量池21中寄出的空气最终全部转移到泄流池4内,多余出的血浆同样转移到泄流池4内。

至此,血浆分离工作完成,分离份数由定量池21的数量决定,因为每一个定量池21的容积都是相等的,因此分离出的每一份血浆都是等量的。将其从定量池21中取出就能够进行后续的检测工序。

从分析的角度看,一份样本就能够制作多个检测样本,大大缩短了取样时间,同时多份等量的样本又避免了后续人工分样产生的误差,能够显著提高后续的检测精度。

下面针对本发明的具体结构做出进一步解释:

全血池11的前侧面就是靠近光盘中心的曲面,组成该曲面的与光盘平行的曲线的曲率中心均位于光盘的轴线上,这样的目的在于对于血细胞而言,离心力的分布是均匀的,不会出现某一区域内离心力偏大或者偏小的现象,导致血液分离局部失衡,进而造成分离出的血浆中血细胞偏多的情况。血浆池12的结构与全血池11的结构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导管13轴线的曲率中心位于光盘的轴线上,能够使其内部的血浆匀速流动,避免血浆出现分层。

定量池21与血浆池12的连接处位于靠近血浆池12的后侧面处,原因在于血浆进入血浆池12后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向后侧面移动,这样能够将血浆池12内的残留量降到最低,提高血浆的利用率。

定量池21之间通过导流管3连接,每一段导流管3的曲率半径均相等,并且每一段导流管3的曲率中心均位于光盘的轴线上,这样能够保证每一段导流管3内的血浆流速相等,避免出现局部流速过快导致相邻定量池21内血浆不足的情况。

和溢流池22相比,泄流池4与光盘中心的距离更远,这样是为了使最后一个溢流池22内多余的血浆能够顺利的转移到泄流池4内,避免出现背压过大导致血浆无法转移。同时为了进一步降低泄流池4内的气压,可以在泄流池4上增加一个气孔或者导气管,使其与外界大气相通,保证泄流池4内的气压始终与外界大气压力相等。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