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球心距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59144发布日期:2019-01-02 22:26阅读:303来源:国知局
一种球心距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球心距检测装置,特别涉及一种燕尾型闸片用调整垫的球心距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中国高铁技术高速发展,列车的最高时速不断提高,复兴号CR400最高运营时速为400公里、持续时速为350公里。随着速度的不断提升,对制动系统的性能要求不断提高。

目前高铁的制动主要采用轮盘或轴盘制动,与其配合的对偶件为制动闸片,制动闸片目前主要是粉末冶金浮动式制动闸片。制动闸片主要由摩擦子、调整垫、钢背和卡簧等零件组成。调整垫如图3、图4所示,在每一调整垫的中心设置第一球形支撑面,在第一球形支撑面的周边间隔设置三个第二定位球面孔。在第一球形支撑面的顶部中心设置凸台。第一球形支撑面球面的圆心与三个第二定位球面孔的球面圆心组成的平面之间的距离为调整垫的球心距。调整垫的球心距是检查调整垫是否合格的一个重要参数。

由于调整垫的形状并不规则而且第一球形支撑面的顶部中心设置有凸台,第一球形支撑面的顶点位置很难确定,导致调整垫的球心距很难测量准确。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球心距检测装置包括测量导套和测量底座,测量时调整垫放置在测量导套和测量底座之间,其中,

测量导套为圆柱体,测量导套的底面为内凹的第一球面,顶面为外凸的球面,在第一球面的顶端还设有容纳腔,容纳腔为一圆柱形腔体;

测量底座包括底座平台和三个定位柱,所述底座平台为扁圆柱体,定位柱设置在底座平台上,为圆柱体,顶端为第二球面。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球面的半径与调整垫的第一球形支撑面的半径相同。

进一步地,所述测量导套的顶面为外凸的球面,半径与所述第一球面的半径相同。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球面的半径与调整垫的第二定位球面孔的半径相同。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球面的圆心均位于所述底座平台的上表面。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球面的半径为24.8mm,第一球面的顶点到顶面顶点的距离为20mm。

进一步地,所述底座平台的直径为100mm,高度为18mm,所述第二球面的半径为18mm,所述定位柱的直径为25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球窝深度检测装置结构简单,仅需简单的操作就能获得准确的读数,解决了调整垫球心距难以直接测量的难题,且大大提升了测量效率,而且结构简单,便于携带,可以随时在现场进行测量。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刨面图;

图3调整垫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的A-A向剖视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测量导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测量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球心距检测装置如图2所示,包括测量导套1和测量底座2,测量时调整垫3放置在测量导套1和测量底座2之间。

调整垫3的结构如图3、图4所示,调整垫3的中心设置一第一球形支撑面31,在第一球形支撑面31的周边间隔设置三个第二定位球面孔32。在第一球形支撑面31的顶部中心设置一凸台33。

如图5所示,测量导套1为圆柱体,测量导套1的底面为内凹的第一球面11,顶面为外凸的球面,在第一球面11的顶端还设有容纳腔12,容纳腔为一圆柱形腔体。本实施方式中测量导套1的顶面为外凸的球面。第一球面11的半径、顶面球面的半径与调整垫3的第一球形支撑面31的半径相同。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球形支撑面31的半径为24.8mm,第一球面11的顶点到顶面顶点的距离为20mm。

如图6所示,测量底座2包括底座平台21和三个定位柱22,所述底座平台21为扁圆柱体,定位柱22设置在底座平台21上,为圆柱体,顶端为第二球面23。第二球面23的圆心均位于所述底座平台21的上表面。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底座平台21的直径为100mm,高度为18mm,所述第二球面23的半径为18mm,所述定位柱22的直径为25mm。

实施例1:

第一球面11的顶点到顶面顶点的距离L为20mm,第一球面11的半径R为24.8mm。

当需要测量调整垫的球心距d时,只需检测测量底座2的上表面到测量导套1的上表面的距离D即可。

经过测量D为47mm,则

d=D-L-R=47-20-24.8=2.2mm。

上述实施方式旨在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可为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实现或使用,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故本实用新型包括但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任何符合本权利要求书或说明书描述,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性、创造性特点的方法、工艺、产品,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