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高精度磷酸盐分析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25184发布日期:2019-01-25 16:50阅读:148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高精度磷酸盐分析仪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分析仪,尤其涉及一种新型高精度磷酸盐分析仪。



背景技术:

对于水中磷酸盐含量的检测与分析通常采用现场采样与实验室分析相结合的办法。采集样品的容器大都不能直接与分析仪对接直接使用,需要将样品转存到与分析仪相匹配的试剂瓶内,这就很容易影响检测的准确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测试准确度高的新型高精度磷酸盐分析仪。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高精度磷酸盐分析仪,包括分析仪壳体,所述分析仪壳体内设置有反应比色模块,所述分析仪壳体的外侧壁上设有试剂槽,所述试剂槽内设有试剂瓶,所述试剂瓶包括试剂瓶本体,所述试剂瓶本体内设有试剂腔,所述试剂腔的上端设有排气孔,所述试剂腔的下端设有试剂进孔,所述试剂进孔内滑动设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伸入所述试剂腔的一端设有内封闭板,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伸出所述试剂进孔;所述试剂瓶槽内设有数个试剂瓶座,所述试剂瓶座包括支撑所述试剂瓶本体的环状的外支撑座,所述外支撑座内设支撑所述连接杆的内支撑座,所述内支撑座和所述外支撑座之间设出液孔,所述出液孔通过蠕动泵的输送管与所述反应比色模块连通。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试剂瓶本体设所述试剂进孔的一端设有环形的延伸体,所述外支撑座的上端面上设有与所述延伸体相适应的卡槽。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卡槽的外侧壁低于所述卡槽的内侧壁。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试剂槽的内壁上设有加热模块。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连接杆的下端设有支撑板,所述试剂瓶本体设有所述试剂进孔的端面上设有出液槽,所述出液槽的一端与所述试剂进孔连通,所述出液槽的另一端位于所述外支撑座和所述支撑板之间。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一种新型高精度磷酸盐分析仪,通过试剂瓶和试剂瓶座相互配合可实现取样直接用于检测而无需转移样品,测试精度高,操作方便、可靠。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试剂瓶和试剂瓶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试剂瓶装置;101-试剂槽;102-内支撑座;103-外支撑座;104-出液孔;105-延伸体;106-支撑板;107-出液槽;108-端面;109-连接杆;110-试剂瓶本体;111-内封闭板;112-排气孔;113-试剂腔;114-试剂进孔;115-卡槽。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新型高精度磷酸盐分析仪,包括分析仪壳体4,所述分析仪壳体4内设置有反应比色模块3。所述分析仪壳体4的外侧壁上设有试剂槽101,所述试剂槽101内设有试剂瓶装置1,试剂瓶装置1包括试剂瓶和试剂瓶座。所述试剂瓶包括试剂瓶本体110,所述试剂瓶本体110内设有试剂腔113,所述试剂腔113的上端设有排气孔112,所述试剂腔113的下端设有试剂进孔114,所述试剂进孔114内滑动设有连接杆109,所述连接杆109伸入所述试剂腔113的一端设有内封闭板111,所述连接杆109的另一端伸出所述试剂进孔114。所述试剂瓶座包括支撑所述试剂瓶本体110的环状的外支撑座103,所述外支撑座103内设支撑所述连接杆109的内支撑座102,所述内支撑座102和所述外支撑座103之间设出液孔104,所述出液孔104通过蠕动泵的输送管与所述反应比色模块3连通。

当使用试剂瓶取样时,排气孔112打开,将试剂瓶放入待取样液体内,液体自试剂进孔114将内封闭板111顶开,试剂进孔114被打开,样本液体进入试剂瓶内;取样结束后,可以将排气孔112关闭,有效避免样体被污染。进行测试时,内支撑座102将内封闭板111顶开,样本可在蠕动泵的输送下进入反应比色模块3进行测试。

进一步的,所述试剂瓶本体110设所述试剂进孔114的一端设有环形的延伸体105,所述外支撑座103的上端面上设有与所述延伸体相适应的卡槽115。所述卡槽115的外侧壁低于所述卡槽115的内侧壁,卡槽115内残存的清洗液等液体可自卡槽115的外侧排出,避免对测试造成影响。所述试剂槽101的内壁上设有加热模块,用于对试剂槽5内的试剂进行保温,以提高测试的准确性。

所述连接杆109的下端设有支撑板106,所述试剂瓶本体110设有所述试剂进孔114的端面108上设有出液槽107,所述出液槽107的一端与所述试剂进孔114连通,所述出液槽107的另一端位于所述外支撑座103和所述支撑板106之间。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及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