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半成品线束极性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969272发布日期:2019-10-28 23:47阅读:140来源:国知局
一种半成品线束极性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线束测试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半成品线束极性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新能源汽车发展日新月异,与常规汽车导线相比新能源汽车线束有零部件多、结构复杂的特点。在汽车线束生产线上,每根半成品线束需要进行极性检测别,以进行后续的生产工作,目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主要是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半成品线束极性检测装置,能够快速实现对半成品线束极性进行检测。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半成品线束极性检测装置,包括固定板和电极性测试组件,在固定板上设有电缸,在固定板的两侧设有第一导轨,在第一导轨上设有第一滑块,电极性测试组件设置在第一滑块上,在电极性测试组件上设有电极,电缸的伸缩杆和第一滑块连接;在固定板的一侧设有固定线夹,固定线夹设置在安装板上。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线夹包括两个外夹头和一个内夹头,内夹头设置在两个外夹头之间;外夹头固定在第二滑块上,第二滑块滑动的设置在第二导轨上;第二滑块的底部和旋转臂的一端转动连接,旋转臂的另一端和活动板转动连接,旋转臂的中间与背板转动连接,背板固定在线夹主架上;活动板的底部和顶杆固定连接,顶杆的下端抵在电缸伸缩杆上,电缸伸缩杆外套有拉簧,拉簧的上端与顶杆固定连接,下端与底托固定连接,底托与安装板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板设置在底座上。

为了使得线夹在竖直方向上有一定的灵活性,所述内夹头、第二导轨均固定在线夹主架上,在线夹主架的两侧设有弹簧,弹簧的上端抵在线夹主架的上端,下端抵在底板上,底板与安装板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电极性测试组件固定在电极座上,电极座下方设有支撑板,支撑板固定在第一滑块上,电极性测试组件通过电极座与支撑板设置在第一滑块上。

进一步的,安装板的下方与线夹底座固定连接,线夹底座设置在机架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能够快速对半成品线束的极性进行检测,大幅提高了检测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半成品线束极性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线夹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电极性测试组件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线夹的正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如图1-图4所示,一种半成品线束极性检测装置,包括固定板12和电极性测试组件3,在固定板12上设有电缸13,在固定板12的两侧设有第一导轨14,在第一导轨14上设有第一滑块17,电极性测试组件3设置在第一滑块17上,在电极性测试组件3上设有电极16,电缸13的伸缩杆和第一滑块17连接;在固定板12的一侧设有固定线夹2,固定线夹2设置在安装板6上。

为了稳定的夹住线束并且减少能耗,所述固定线夹2包括两个外夹头10和一个内夹头9,内夹头9设置在两个外夹头10之间;外夹头10固定在第二滑块7上,第二滑块7滑动的设置在第二导轨11上;第二滑块7的底部和旋转臂19的一端转动连接,旋转臂19的另一端和活动板20转动连接,旋转臂19的中间与背板21转动连接,背板21固定在线夹主架25上;活动板20的底部和顶杆22固定连接,顶杆22的下端抵在电缸伸缩杆上,电缸伸缩杆外套有拉簧4,拉簧4的上端与顶杆22固定连接,下端与底托24固定连接,底托24与安装板6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板12设置在底座18上。

为了保证线夹在竖直方向上的灵活性,所述内夹头9、第二导轨11均固定在线夹主架25上,在线夹主架25的两侧设有弹簧8,弹簧8的上端抵在线夹主架25的上端,下端抵在底板27上,底板27与安装板6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电极性测试组件3固定在电极座15上,电极座15下方设有支撑板28,支撑板28固定在第一滑块17上,电极性测试组件3通过电极座15与支撑板28设置在第一滑块17上。

进一步的,安装板6的下方与线夹底座5固定连接,线夹底座5设置在机架23上。

使用的时候,线夹在电缸不工作的时候为加紧状态,需要使用的时候通过电缸的伸缩杆上顶顶住顶杆22,拉簧4被拉长,外夹头10松开,放置好半成品线束1后,电缸伸缩杆缩回,在拉簧4的作用下线夹夹紧。然后电极性测试组件3在电缸13的推动下和半成品线束1端部接触,通过电极的电流导通情况即可判定两根线束的极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不经过创造性劳动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