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涡轮壳体端面的通孔角度测量的专用检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695299发布日期:2019-09-17 21:44阅读:277来源:国知局
一种适用于涡轮壳体端面的通孔角度测量的专用检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压气机壳加工制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涡轮壳体端面的通孔角度测量的专用检具。



背景技术:

涡轮增压器实际上是一种空气压缩机,通过压缩空气来增加进气量。涡轮增压器包括压气机壳和压气机壳。其中,压气机壳9如图1所示,包括压气机壳管口91和压气机壳端面 93,压气机壳端面93上设有通孔92。

如图1所示,其中,在压气机壳中,对通孔92位置有着严格要求,其中,检测通孔92 位置的测量标准为:通孔92圆心和压气机壳端面93圆心连线L1与平行于压气机壳管口91 的直线L2形成的夹角A。

在现有检测工具中,难以检测该角度。只有借助三坐标测量仪进行检测。三坐标测量仪的使用成本高,且需要在标准环境下,由专业人员测量,存在检测时间长、生产成本高的一系列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简单方便,可测量夹角A的一种适用于涡轮壳体端面的通孔角度测量的专用检具。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适用于涡轮壳体端面的通孔角度测量的专用检具,包括端面卡盘和设置在所述端面卡盘一侧的可伸缩支杆;所述端面卡盘上表面设有刻度盘,所述刻度盘上设有可绕所述刻度盘中心旋转的指针;所述可伸缩支杆末端设有垂直于可伸缩支杆的管口定位板。

进一步的,还包括定位块;所述端面卡盘下表面通过定位杆连接所述定位块;

进一步的,所述定位杆穿过端面卡盘;所述定位杆上设有可调节所述定位杆插入所述端面卡盘深度的调节装置。

进一步的,所述端面卡盘和所述定位块间设有回复弹簧,所述回复弹簧设置在所述定位杆上。

进一步的,所述端面卡盘边缘设有端面卡爪。

进一步的,所述端面卡爪有4个,均匀分布在所述端面卡盘边缘。

进一步的,所述可伸缩支杆包括支杆座和设置在所述支杆座内,可沿所述支杆座运动的活动支杆;所述支杆座上还设有可锁紧所述活动支杆的锁紧装置。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

1.包括端面卡盘和设置在端面卡盘一侧的可伸缩支杆,可伸缩支杆末端设有垂直于可伸缩支杆的管口定位板,当管口定位板与压气机壳管口贴合后,可保证可伸缩支杆垂直于压气机壳管口,此时将刻度盘的零位于可伸缩支杆对准,此时零位即在L1上,拨动指针至通孔处,则对应刻度盘上的指数,即为夹角A。

2.设有定位块,当端面卡盘放置在压气机壳端面时,设置在端面卡盘后的定位块在压气机壳端面的腔内进行进一步定位,保证端面卡盘与压气机壳端面同心,减少测量误差,增加测量精度。

3.设有可伸缩支杆、定位杆上设有可调节定位杆插入端面卡盘深度的调节装置,保证该检具可适用于不同型号的压气机壳上的通孔检测,增加本检具的实用性。

4.端面卡盘边缘设有端面卡爪,使端面卡盘与压气机壳端面配合更稳固。

附图说明

图1为待检测压气机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卡盘组件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加深本实用新型的理解,下面我们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述,该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定。

如图1-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种适用于涡轮壳体端面的通孔角度测量的专用检具的实施方式,包括端面卡盘1、定位块2和设置在端面卡盘1一侧的可伸缩支杆3;端面卡盘1下表面通过定位杆21连接定位块2;端面卡盘1上表面设有刻度盘11,刻度盘11上设有可绕刻度盘11中心旋转的指针12;可伸缩支杆3末端设有垂直于可伸缩支杆3的管口定位板34。定位杆21穿过端面卡盘1;定位杆21上设有可调节定位杆21插入端面卡盘1深度的调节装置210。端面卡盘1和定位块2间设有回复弹簧22,回复弹簧22设置在定位杆21上。端面卡盘1边缘设有端面卡爪13。端面卡爪13有4个,均匀分布在端面卡盘1边缘。可伸缩支杆3包括支杆座32和设置在支杆座32内,可沿支杆座32运动的活动支杆31;支杆座32上还设有可锁紧活动支杆31的锁紧装置33。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先通过调节装置210调节定位块2距离端面卡盘的距离,即定位块2深入压气机壳端面93内壁的深度;然后将定位块2及端面卡盘1放入压气机壳端面 93内,其中端面卡爪13贴紧压气机壳端面93侧壁;松开锁紧装置33,调节可伸缩支杆3的长度,将管口定位板34贴紧压气机壳管口91,锁紧锁紧装置33,固定可伸缩支杆3的长度。旋转刻度盘11,将零刻度位置保证与可伸缩支杆3垂直位置,旋转指针12至通孔92处,此时指针12在刻度盘11的指数即为本件压气机壳端面的通孔角度A的实际数值。

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和结构特征,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相关人士能够据以实施,但以上内容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实质所作的任何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