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半圆形凹凸面工件到位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230796发布日期:2019-11-27 17:40阅读:551来源:国知局
一种半圆形凹凸面工件到位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加工领域,特别的涉及一种半圆形凹凸面工件到位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定位销到位检测装置(如图4所示),只是单纯的依靠检测传感器检测,当工件没有入销或者工件出现倾斜状态时传感器已经感知到位,这样会造成对当前工件定位销是否到位的误判,另外对于半圆形凹凸面工件来说,工件凹进去部分的长短尺寸不一,这就需要随时更换检测开关,因而现有的定位销到位检测装置对半圆形凹凸面工件来说不具有普适性,同时不断地更换检测开关也会造成检测成本急剧增加。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半圆形凹凸面工件到位检测装置,以适用于所有的半圆形凹凸面工件,减少检测成本。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半圆形凹凸面工件到位检测装置,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中间穿插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左侧设有工件接触头,所述工件接触头上设有接触头导向套,所述连接管的右侧设有传感器检测块,在工件接触头的右侧所述连接管的外侧四周套设有弹簧,在弹簧的右侧,所述连接管的四周外侧套设有弹簧垫圈,用以抵住弹簧,在弹簧垫圈的右侧,所述连接管的四周外侧套设有连接管导向套,在连接管导向套的右侧,所述连接管的四周外侧套设有传感器检测块垫圈,所述传感器检测块的上部设有开关支架,所述开关支架上设有检测开关。

进一步的,所述检测开关为接近开关。

进一步的,所述工件接触头导向套、连接管导向套、开关支架用螺栓安装在固定板上,所述工件接触头用螺栓固定在连接管左端,所述传感器检测块与传感器检测块垫圈以同轴方式用螺栓固定在连接管的右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体现在:所述半圆形凹凸面工件到位检测装置可以可靠有效地检测半圆形凹凸面工件定位销是否安装到位,所述装置能够比现有装置更加适应于不同的半圆形凹凸面的工件,防止出现漏判误判的情况发生,避免了检测开关的频繁更换,提高了工人的工作效率,降低了检测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图1为半圆形凹凸面工件到位检测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半圆形凹凸面工件到位检测装置的俯视图;

图3为图1所示的半圆形凹凸面工件到位检测装置的前视图;

图4为背景技术中现有的到位检测装置使用过程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到位检测装置使用过程示意图。

附图中,1-固定板,2-连接管,3-工件接触头,4-传感器检测块,5-弹簧,6-弹簧垫圈,7-连接管导向套,8-传感器检测块垫圈,9-开关支架,10-检测开关,11-螺栓,12-接触头导向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除非另有说明,本申请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意义。

如图1-3所示,一种半圆形凹凸面工件到位检测装置,包括固定板1,所述固定板1的中间穿插有连接管2,所述连接管2的左侧设有工件接触头3,所述工件接触头3的上下设有接触头导向套12。所述连接管2的右侧设有传感器检测块4,在工件接触头3的右侧所述连接管2的外侧四周套设有弹簧5,在弹簧5的右侧,所述连接管2的四周外侧套设有弹簧垫圈6,用以抵住弹簧5,在弹簧垫圈6的右侧,所述连接管2的四周外侧套设有连接管导向套7,在连接管导向套7的右侧,所述连接管2的四周外侧套设有传感器检测块垫圈8,所述传感器检测块4的上部设有开关支架9,所述开关支架9上设有检测开关10,所述检测开关10为接近开关。所述工件接触头导向套12、连接管导向套7、开关支架9用螺栓11安装在固定板1上,所述工件接触头3用螺栓11固定在连接管2左端,所述传感器检测块4与传感器检测块垫圈8以同轴方式用螺栓11固定在连接管2的右端。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如下:如图5所示,工件在辊道上面向前运动,到达到位检测装置时,工件下面销孔插入定位销,工件中间部分接触工件接触头3,此时工件接触头3在弹簧5的作用下在接触头导向套12内运动,此时带动连接管2在连接管导向套7内运动,连接管2的运动从而带动传感器检测块4的运动,当传感器检测块4到达接近开关的感应区域,接近开关就能迅速检测到工件到位,因而对于不同的半圆形凹凸面工件,由于连接管2设置可以使传感器检测块4都能到达接近开关的感应区域,所以无需更换检测接近开关,提高了装置的普适性,提供了工作效率,减少了检测成本。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