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缸盖水堵孔自动试漏防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126074发布日期:2020-03-20 06:20阅读:370来源:国知局
发动机缸盖水堵孔自动试漏防错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检测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发动机缸盖水堵孔自动试漏防错装置。



背景技术:

发动机缸盖上通常加工有多个水堵孔,有些型号的发动机缸盖,存在有顶面、侧面和底面三个水堵孔需钻通的情形。在实际加工过程中,上述三个孔通常一次夹装完成,其中侧面的水堵孔能保证钻通,顶面和底面的水堵孔因夹装影响、设备进给影响等,会出现未钻通的情形。因此,在缸盖进入下一加工工序前,通常需要人工对上述顶面、底面两孔的贯通情况进行检查。目前上述检查工作主要由人工完成,因侧面水堵孔贯通容易对顶底面贯通情况的检查造成影响,所以人工进行上述检查工作会比较费时费力,影响发动机缸盖整体生产效率,而且还容易出错。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检查效率高,准确率高,且利于提高生产效率的发动机缸盖水堵孔自动试漏防错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发动机缸盖水堵孔自动试漏防错装置,包括试漏架,所述试漏架上设有置盖台,所述试漏架上位于所述置盖台上方固定设有活塞杆可向下伸出的顶孔封堵缸,所述顶孔封堵缸的活塞杆端部固定设有顶孔封堵罩,所述顶孔封堵罩连接有吹气管,所述吹气管连接有供气装置,所述吹气管上设有气压检测装置,所述气压检测装置信号连接有报警装置;所述试漏架上位于所述置盖台上方一侧固定设有侧孔封堵缸,所述置盖台上设有底孔过气口。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试漏架上设有可将缸盖输送至所述置盖台和输送出所述置盖台的缸盖输送装置,所述试漏架上位于所述置盖台处设有缸盖检测装置,所述缸盖检测装置和所述气压检测装置连接有试漏控制器,所述试漏控制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顶孔封堵缸的控制阀、所述侧孔封堵缸的控制阀和所述缸盖输送装置。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气压检测装置包括压力传感器。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顶孔封堵缸和所述侧孔封堵缸为气缸。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发动机缸盖水堵孔自动试漏防错装置,包括试漏架,所述试漏架上设有置盖台,所述试漏架上位于所述置盖台上方固定设有活塞杆可向下伸出的顶孔封堵缸,所述顶孔封堵缸的活塞杆端部固定设有顶孔封堵罩,所述顶孔封堵罩连接有吹气管,所述吹气管连接有供气装置,所述吹气管上设有气压检测装置,所述气压检测装置信号连接有报警装置;所述试漏架上位于所述置盖台上方一侧固定设有侧孔封堵缸,所述置盖台上设有底孔过气口。本实用新型在试漏时,通过所述顶孔封堵缸将侧面水堵孔堵住,所述顶孔封堵缸向下伸出使所述顶孔封堵罩封住顶面水堵孔,所述吹气管供气,如果顶底面水堵孔贯通,则气流直接从底面水堵孔排出,所述吹气管内气压不会明显上升,相反,若顶底面水堵孔未贯通,则所述吹气管内气压急剧上升,所述气压检测装置触发信号,所述报警装置报警。这样通过两个缸简单的动作和吹气,可迅速识别水堵孔未贯通的缸盖,检查效率高,准确率高,利于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以下附图仅旨在于对本实用新型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原理示意图。

图中:1-试漏架;2-置盖台;3-顶孔封堵缸;4-顶孔封堵罩;5-吹气管;6-气压检测装置;7-侧孔封堵缸;8-底孔过气口;9-缸盖;10-水堵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只通过说明的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示范性实施例。毋庸置疑,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认识到,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对所描述的实施例进行修正。因此,附图和描述在本质上是说明性的,而不是用于限制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如图1所示,发动机缸盖水堵孔自动试漏防错装置,包括试漏架1,所述试漏架1上设有置盖台2,所述置盖台2用于在试漏时承载缸盖9。所述试漏架1的结构设计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故在图中未详细示意。

所述试漏架1上位于所述置盖台2上方固定设有活塞杆可向下伸出的顶孔封堵缸3,所述顶孔封堵缸3的活塞杆端部固定设有顶孔封堵罩4,本实施例示意所述顶孔封堵罩4为筒状,且为焊接在所述顶孔封堵缸3的活塞杆端部的。常规地,所述顶孔封堵缸3管路连接有对应的控制阀和能量源。

所述顶孔封堵罩4连接有吹气管5,所述吹气管5连接有供气装置,所述供气装置优选空压机。所述吹气管5上设有气压检测装置6,所述气压检测装置6信号连接有报警装置。所述气压检测装置6包括压力传感器,当压力传感器检测到的气压超过设定值时,可触发信号,所述报警装置可进行报警。所述报警装置可采用灯光、声音等,其设置以及与所述压力传感器的连接均属于公知常用技术,在此不再赘述且在图中未示出。

所述试漏架1上位于所述置盖台2上方一侧固定设有侧孔封堵缸7,当然所述侧孔封堵缸7的活塞杆朝向缸盖9方向设置,所述侧孔封堵缸7也管路连接有对应的控制阀和能量源。本实施例所述顶孔封堵缸3和所述侧孔封堵缸7为气缸,优选地,两者的能量源均可采用所述供气装置。

所述置盖台2上设有底孔过气口8,所述底孔过气口8的设置可避免所述试漏架1对检测造成影响。

本实施例将缸盖9置于所述置盖台2上,所述顶孔封堵缸3和所述侧孔封堵缸7均伸出,并分别对缸盖9顶面和侧面的水堵孔10进行封堵,其中顶面的水堵孔10由所述顶孔封堵缸3活塞杆端部的顶孔封堵罩4进行封堵,所述吹气管5向顶面的水堵孔10吹气,如果缸盖9顶底面的水堵孔10贯通,则所述吹气管5内气压不发生明显变化,如果缸盖9顶底面的水堵孔10未贯通,则所述吹气管5内气压急剧上升,并很容易超过所述气压检测装置6的设定值,所述气压检测装置6输出信号,所述报警装置报警。这样通过两个缸简单的动作和吹气,可迅速识别水堵孔10未贯通的缸盖9,检查效率高,准确率高,利于提高生产效率。

本实施例可在下一工序的流水线输入端直接设置,那么所述试漏架1可采用下一工序流水线的架体,所述置盖台2则为下一工序流水线输入端的某一位置。本实施例所述试漏架1上设有可将缸盖9输送至所述置盖台2和输送出所述置盖台2的缸盖输送装置,所述试漏架1上位于所述置盖台2处设有缸盖9检测装置,所述缸盖9检测装置和所述气压检测装置6连接有试漏控制器,所述试漏控制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顶孔封堵缸3的控制阀、所述侧孔封堵缸7的控制阀和所述缸盖输送装置,当然所述报警装置也可基于所述试漏控制器的输出端进行报警控制。所述缸盖9检测装置可采用常规的光电传感器,在缸盖9到达置盖台2时可触发信号。所述缸盖输送装置可采用流水线自身的输送装置,此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在此不再赘述。所述试漏控制器优选采用下一工序设备的控制器备用端口。这样本实施例在下一工序的设备前直接添加,利于工序衔接,且利于整体控制。

基于上述控制结构的工作原理为:当所述缸盖输送装置将缸盖9送至所述置盖台2时,所述缸盖9检测装置发出信号,所述试漏控制器控制所述顶孔封堵缸3和所述侧孔封堵缸7伸出,优选地,控制所述顶孔封堵缸3和所述侧孔封堵缸7先后伸出,若缸盖9顶面的水堵孔10未贯通,则所述顶孔封堵缸3活塞杆上的顶孔封堵罩4封堵该水堵孔10后,所述吹气管5内压力就会上升,所述气压检测装置6发出信号,所述报警装置报警,且所述试漏控制器控制所述缸盖输送装置不动作,缸盖9不会进入下一工序的设备内;若缸盖9顶面的水堵孔10贯通而底面的水堵孔10未贯通,则在所述顶孔封堵缸3和所述侧孔封堵缸7均封堵后,所述气压检测装置6仍发出信号,所述报警装置报警,且所述试漏控制器也控制所述缸盖输送装置不动作;若缸盖9顶底面的水堵孔10均贯通,则所述顶孔封堵缸3和所述侧孔封堵缸7均封堵后,所述气压检测装置6无信号输出,所述试漏控制器控制所述顶孔封堵缸3和所述侧孔封堵缸7解除封堵,待下一工序设备出现进料信号时,所述缸盖输送装置可将缸盖9输送入下一工序的设备内。

本实施例通过两缸简单封堵和吹气快速试漏,可迅速识别水堵孔10未贯通的缸盖9,且本实施例结构简单易设计,可在下一工序的设备前直接添加设置,既有利于整体生产衔接,又有利于与下一工序的设备进行控制配合,防止误加工。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及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