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轻型弹簧式海洋采泥抓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208778发布日期:2020-09-15 18:26阅读:241来源:国知局
一种轻型弹簧式海洋采泥抓斗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海洋采泥系统,具体涉及一种轻型弹簧式海洋采泥抓斗。



背景技术:

目前,采泥抓斗均采用铅块配重,应用重力砸向海底,抓取海底泥质样品。为了获得大的冲击力,需要在抓斗上配备很重的铅块,由于海水浮力的影响,水中铅块的重量比起空气中会抵消一部分。因此,造成了采泥抓斗整体重量大,需要大型的吊机,并且在释放和回收过程中采泥抓斗会无规则的摆动,容易碰伤操作人员,安全隐患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轻型弹簧式海洋采泥抓斗,具有重量轻、结构牢靠、使用便捷的优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轻型弹簧式海洋采泥抓斗,包括支架、抓斗组件、弹簧、释放机构和提升闭合机构;抓斗组件可脱离的连接在支架上,且在未脱离时处于打开状态;释放机构用于解除抓斗组件与支架的连接;弹簧用于在抓斗组件脱离支架时,向抓斗组件提供向下的推力;提升闭合机构用于提升并闭合抓斗组件。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的支架包括顶板、底座和连接二者的多个连接板;所述的抓斗组件包括倒u型的安装板、固定在安装板底部且可开合的抓斗和设置在抓斗背面的两个延长臂;顶顶板的底面间隔设置有两个竖直向下并穿过安装板顶面的导向柱,顶板两个相对的侧面设有臂槽;弹簧套设在顶板与安装板之间的导向柱上;当抓斗组件与支架连接时,延长臂竖直向上,且顶部卡入臂槽,以使抓斗打开,弹簧呈压缩状态;当抓斗组件脱离支架时,延长臂从臂槽中脱出。

进一步地,所述的释放机构包括触底片、制动套、连杆、滑环、凸轮和钩槽;连杆呈倒u型;所述的底座设有两个连杆孔,所述的顶板的底面中心设置有竖直向下且空心的套筒;连杆底端穿过连杆孔后与触底片连接;制动套为两个,固定在连杆孔上方的连杆上,且制动套的直径大于连杆孔的直径;滑环位于连杆的顶面中心,且上下滑动的套设在套筒上;凸轮和钩槽均为两个,凸轮转动连接在顶板的下方,钩槽固定在安装板上;当连杆处于下止位时,滑环与凸轮的一端抵触,凸轮另一端卡入到钩槽中,抓斗组件与支架连接;当连杆处于上止位时,滑环脱离凸轮,凸轮在转动中心弹性件的驱动下,脱离钩槽,从而解除抓斗组件与支架的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的提升闭合机构包括钢丝绳、滑轮一和滑轮二;滑轮一和滑轮二均为两个,滑轮一转动连接在底座上,滑轮二转动连接在安装板上;所述的顶板中心设有中心孔;钢丝绳一端连接在其中一个延长臂的顶部,另一端绕过一侧的滑轮一和滑轮二后从中心孔穿出,折叠后再经中心孔绕过另一侧的滑轮二和滑轮一后与另一个延长臂的顶部连接。

本申请通过弹簧压缩为抓斗组件冲击海底蓄力,支架接触海底后,使得释放机构释放抓斗组件,通过弹簧释放的冲击力,将抓斗插入到海底,抓取到样品后,通过提升闭合机构将抓斗组件闭合并回收到船上。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

1.冲击海底的力由铅块重力变更为弹簧弹力,使得整个采泥抓斗的重量下降。

2.采泥抓斗整体重量轻,布放和回收方便。

3.由于采泥抓斗整体质量轻,在回收过程中的摆动过程中,不易造成人员碰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采泥抓斗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采泥抓斗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二,去掉了连接板12,以使释放机构更清楚;

图3为图2上部的放大图,更清楚的示出释放机构的结构;

图4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采泥抓斗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三,去掉了支架;

图5为本实施例提供的抓斗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施例提供的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支架;2-抓斗组件;3-释放机构;4-提升闭合机构;5-弹簧;

11-顶板;12-连接板;13-底座;14-配重块;15-连杆孔;16-导向柱;17-臂槽;18-套筒;19-中心孔;

21-安装板;22-抓斗;23-延长臂;24-插销;25-凸出槽;31-触底片;32-制动套;33-连杆;34-滑环;35-凸轮;36-钩槽;41-钢丝绳;42-滑轮一;43-滑轮二。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轻型弹簧式海洋采泥抓斗,主要包括支架1、抓斗组件2、释放机构3、提升闭合机构4和弹簧5。

支架1为双层结构,主要包括上部的顶板11和下部的底座13。底座13采用316材料的槽钢焊接,为保证重心下移,底座13相对的两个角上配置配重块14,在释放时保证底座13平行于海底面着地,底座13另外两个相对于的角部分别焊有一个连杆孔52。顶板11四角分别通过一个连接板13与底座固定连接,同时,顶板11其中一对相对的侧面还通过连接杆与底座13连接,以使支架1更加牢靠。

顶板11中心设有一个中心孔19,顶板11的底面中心设有一个竖直向下且空心的套筒18,套筒18和中心孔19构成一个供钢丝绳41穿过的通道。顶板11的底面还分别设置有两个导向柱16,两个导向柱16对称布置在套筒18两侧,用于安装弹簧5。顶板11另一对相对的侧面分别设有一个臂槽17,臂槽17可由两块平行间隔的板构成,其伸出的端部可以闭合,本实施例中不闭合。

抓斗组件2可脱离的安装在支架1上,图1和图2均为抓斗组件2未脱离支架1的示意图,此时,抓斗组件2通过释放机构3固定在支架1上,抓斗组件2处于未释放状态。

抓斗组件2包括倒u型的安装板21和固定在安装板21底部且可开合的抓斗22。安装板21位于顶板11的下方,抓斗22可从底座13中间穿出。抓斗22主要由两个相互铰接的斗状颚板组成,具体结构为现有。抓斗22的背面设置有两个延长臂23,一个斗状颚板上设置一个。安装板21上设置有供导向柱16穿过的通孔,弹簧5套设在顶板11与安装板21之间的导向柱16上。在图示的抓斗组件2与支架1相连接的情况下,延长臂23竖直向上,且顶部卡入臂槽17,然后通过插销24定位,由于延长臂23无法向两侧打开,因此抓斗22保持打开状态,此时,弹簧5呈压缩状态。如此,一旦释放机构3动作,使抓斗组件2脱离支架1时,弹簧5释放蓄力,抓斗22将会呈张开形式垂直落下,插入至泥层,此时,延长臂23也刚好从臂槽17中脱出,以便于后续的提升闭合。

释放机构3用于控制抓斗组件2和支架1的连接关系,主要包括触底片31、制动套32、连杆33、滑环34、凸轮35和钩槽36。其中,连杆33呈倒u型,两个底端分别穿过底座13的连杆孔15后与触底片31连接。制动套32为两个,固定在连杆孔15上方的连杆33上,制动套32的直径需大于连杆孔15的直径。触底片31和制动套32分别定位出了连杆33的上止位和下止位。滑环34位于连杆33的顶面中心,呈贯通状,滑环34上下滑动的套设在套筒18上。通过两个连杆孔15和一个套筒18,即可实现连杆33的定向运动,不会出现偏转摇摆等不稳状况。凸轮35和钩槽36均为两个,对称布置在套筒18两侧。钩槽36可通过在一竖直板中部挖出的矩形槽构成。凸轮35呈c形,两端均为弧形,中心转动连接在顶板11的下方。凸轮35的转动中心设置有扭簧等弹性件(图中未示出),使得凸轮35在未受力时,下端向外张开以脱离钩槽36。滑环34位于两个凸轮35之间,在图示的抓斗组件2与支架1相连接的情况下,连杆33处于下止位,滑环34与凸轮35的上端抵触,使得凸轮35的下端卡入到钩槽36中,抓斗组件2与支架1连接。当采泥抓斗被投入到海底时,触底片31首先与海底接触,带动连杆33向上运动,从而使得滑环34向上移动以脱离凸轮35,凸轮35在转动中心弹性件的驱动下,下端从钩槽36脱出,从而解除抓斗组件2与支架1的连接。

提升闭合机构4用于在采泥结束后回收整个装置,主要包括钢丝绳41、滑轮一42和滑轮二43。滑轮一42和滑轮二43均为两个,滑轮一42分别转动连接在底座13相对的两个角上,滑轮二43对称转动连接在安装板21顶面,具体固定方式为现有技术。钢丝绳41一端通过挂钩连接在其中一个延长臂23的顶部,另一端绕过该侧的滑轮一42和滑轮二43后向上从中心孔19穿出,经折叠形成提拉环,向下穿过中心孔19后,再绕过另一侧的滑轮二43和滑轮一42后与另一个延长臂21的顶部连接。由于抓斗22插入至泥层后,延长臂23顶部从臂槽17中脱出,因此,只要向上提拉钢丝绳41,即可将延长臂23的顶部向外拉扯,从而闭合抓斗22,由于滑轮一42是固定在底座13的,因此,向上提升钢丝绳41,可实现整个采泥抓斗的回收。另外,为了保障抓斗22闭合的密闭性,可在抓斗合缝处焊有凸出槽25。

综上,本实用新型的轻型弹簧式海洋采泥抓斗,结构设计精巧,质量轻,采泥冲击力大,可实现全海深采泥,运行安全稳定,具有很好的推广价值。

上列详细说明是针对本实用新型可行实施例的具体说明,该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为的等效实施或变更,均应包含于本案的专利范围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