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架桥机荷载试验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909836发布日期:2021-05-04 10:12阅读:55来源:国知局
一种架桥机荷载试验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桥梁施工技术领域,涉及采用架桥机进行预制t梁架设时,对架桥机载荷进行检验的系统。



背景技术:

架桥机是提吊预制t梁并将t梁架设在桥墩上的架桥设备。为保证施工安全,架桥机用于实际施工前,要对其荷载能力进行检验。常规的架桥机荷载检验方法是进行提梁试验,即通过提吊一个实际施工所要架设的梁段来检验架桥机的载荷,该方法能达到试验载荷与实际施工载荷一致,但也存在以下不足:

1、必须在t梁已经预制完成且运至施工现场后才可进行试验,载荷试验和t梁预制不能同步进行,影响施工进度;

2、由于t梁的重量是固定的,所以试验过程中加载重量不能进行调整,导致试验数据不完整;且一旦梁体重量超出架桥机载荷能力,会造成较大安全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架桥机载荷试验方法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不依赖于t梁的架桥机荷载试验系统,有利于保证施工进度,提高检验精度,并降低施工风险。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架桥机荷载试验系统,其特征在于:架桥机的前后支腿分别支撑在3个连续桥墩中的前后两桥墩上,架桥机的一天车正对中间桥墩,在中间桥墩的盖梁顶部和底部分别横桥向设一上反力梁和下反力梁,上反力梁和下反力梁两端间通过拉杆拉紧;所述上反力梁顶部中间顺桥向设置一扁担梁,所述扁担梁顶面中间设置一穿心式千斤顶,上反力梁、扁担梁和千斤顶间竖向穿插一锚固杆,所述锚固杆的下端锚固在上反力梁底部,上端锚固在千斤顶活塞顶部;架桥机正对中间桥墩的天车上连接两根环形钢丝绳,两环形钢丝绳下端分别套接在所述扁担梁的两端。

本实用新型由架桥机天车提供加载力,扁担梁、千斤顶、锚固杆、上反力梁、拉杆、下反力梁组成加载力传递系统,将天车的加载力传递到盖梁,不需要进行提梁加载,因此不受t梁预制进度的制约,有利于保证工期;加载力值可以从千斤顶的油表读数中直接观测,加载试验数据精确,试验载荷大小可控,有利于保证试验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顺桥向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在中间桥墩处的横桥向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架桥机1的前后支腿分别支撑在3个连续桥墩中的前后两桥墩2上,架桥机的一天车3正对中间桥墩,在中间桥墩的盖梁4顶部和底部分别横桥向设一上反力梁5和下反力梁6,上反力梁5和下反力梁6两端间通过拉杆7拉紧;所述上反力梁顶部中间顺桥向设置一扁担梁8,所述扁担梁8顶面中间设置一穿心式千斤顶9,上反力梁、扁担梁和千斤顶间竖向穿插一锚固杆10,所述锚固杆10的下端通过螺母锚固在上反力梁底部,上端锚固在千斤顶活塞顶部;架桥机正对中间桥墩的天车3上连接两根环形钢丝绳11,两环形钢丝绳下端11分别套接在所述扁担梁8的两端。

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时,可在所述盖梁顶面设两个垫梁12,所述上反力梁5两端底部分别支撑在两垫梁12上,使上反力梁5中间与盖梁4顶面间有一定间距,便于锚固杆10下端与上反力梁底面锚固。

本实用新型进行架桥机载荷试验时,通过架桥机天车3向上提吊扁担梁8,天车的加载力通过扁担梁8、千斤顶9、锚固杆10、上反力梁5、拉杆7、下反力梁6最终传递到盖梁4上,由盖梁提供反力;天车分级施加加载力,加载过程中实时观察千斤顶的油表读数,及架桥机是否正常,若出现异常应及时停止加载;当千斤顶读数达到设计荷载时,稳定一段时间,观察架桥机无异常后天车卸载,完成架桥机荷载试验。



技术特征:

1.一种架桥机荷载试验系统,其特征在于:架桥机的前后支腿分别支撑在3个连续桥墩中的前后两桥墩上,架桥机的一天车正对中间桥墩,在中间桥墩的盖梁顶部和底部分别横桥向设一上反力梁和下反力梁,上反力梁和下反力梁两端间通过拉杆拉紧;所述上反力梁顶部中间顺桥向设置一扁担梁,所述扁担梁顶面中间设置一穿心式千斤顶,上反力梁、扁担梁和千斤顶间竖向穿插一锚固杆,所述锚固杆的下端锚固在上反力梁底部,上端锚固在千斤顶活塞顶部;架桥机正对中间桥墩的天车上连接两根环形钢丝绳,两环形钢丝绳下端分别套接在所述扁担梁的两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架桥机荷载试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梁顶面设两个垫梁,所述上反力梁两端底部分别支撑在两垫梁上。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架桥机荷载试验系统,架桥机的前后支腿分别支撑在3个连续桥墩中的前后桥墩上,架桥机的一天车正对中间桥墩,中间桥墩的盖梁顶部和底部分别横桥向设一上反力梁和下反力梁,上反力梁和下反力梁两端间通过拉杆拉紧;上反力梁顶部顺桥向设一扁担梁,扁担梁顶面中间设一穿心式千斤顶,上反力梁、扁担梁和千斤顶间竖向穿插一锚固杆,天车上两根钢丝绳套接在扁担梁的两端。天车提供的加载力传递到盖梁,由盖梁提供反力;加载力值可从千斤顶的油表读数中直接观测,试验数据准确,试验载荷大小可控。

技术研发人员:林鹏;段成钢;孙开达;邹侍;王楠;孙志飞;闫明波;王志刚;程伟平;卢磊;王瑞鹏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交第四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中交四公局第六工程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8.02
技术公布日:2021.05.0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