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良附类制剂的hplc检测方法

文档序号:9545518阅读:495来源:国知局
一种良附类制剂的hplc检测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药物质量控制方法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良附类制剂的质量检测方 法。
【背景技术】
[0002] 良附丸首载于清?谢元庆之《良方集腋》,是由高良姜、醋香附两味中药等份、粉碎、 混合而制成的水泛丸,为治疗寒凝气滞胃脘疼痛的代表制剂,在中医临床应用已有近千年 的历史。作为典型的中药复方传统制剂,良附丸药味组成固定,制备工艺简单,临床疗效显 著,极具开发的潜力。
[0003] 作为一种中药复方制剂,良附丸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层次、整体作用的特点,但 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中仅测定了 α -香附酮的含量,对于良附丸中的其他成分并没有进 行检测。
[0004] 因此,目前需要一种能全面反映良附类制剂质量的检测方法。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良附类制剂的HPLC检测方法,它是同时测定良附类制剂中高 良姜素、山柰素、香附烯酮、圆柚酮和α -香附酮5种成分含量的HPLC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6] (1)高良姜素、山柰素、香附烯酮、圆柚酮和α -香附酮标准曲线的建立:
[0007] a、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0008] 取高良姜素、山柰素、香附烯酮、圆柚酮和α-香附酮对照品,混合,加甲醇配制成 混合对照品溶液;
[0009] b、对照品溶液的测定:
[0010] 取不同进样量的混合对照品溶液,分别注入高效液相色谱仪,梯度洗脱,测定各色 谱峰峰面积,得到高良姜素、山柰素、香附烯酮、圆柚酮和α-香附酮的标准曲线;
[0011] 色谱条件如下:
[0012] 色谱柱: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填料;
[0013] 检测波长:242nm;
[0014] 流动相:甲醇-0. 2 %磷酸水溶液;
[0015] 梯度洗脱程序:
[0017] ⑵待测样品中的高良姜素、山柰素、香附烯酮、圆柚酮和α -香附酮含量测定:
[0018] c、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0019] 取待测良附类制剂或其粉末,加入提取溶媒,称定重量,超声或回流提取,放冷,再 称定重量,用甲醇补足减失的质量,过滤,取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所述提取溶媒选自乙醇 或50% -100%甲醇,优选100%甲醇;
[0020] d、供试品溶液的测定:
[0021] 取供试品溶液,注入高效液相色谱仪,以步骤b相同的色谱条件检测,根据步骤 (1)的标准曲线得到待测样品中高良姜素、山柰素、香附烯酮、圆柚酮和α-香附酮的含量。
[0022] 进一步优选地,步骤a中,所述对照品溶液中,每ImL溶液含高良姜素0. 254mg、山 柰素0. 032mg、香附稀酮0. 051mg、圆柚酮0. 005mg和α -香附酮〇. 〇21mg。更进一步优选 地,步骤b中,所述不同进样量的混合对照品溶液分别为2、4、6、8、10yL。
[0023]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步骤c中,提取溶媒与良附类制剂或其粉末的体积重量比为 25:lmL/g 〇
[0024]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色谱柱的长度为250mm,内径为4. 6mm,填料的粒径为5 μ m。更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色谱柱为Phenomenex C18色谱柱
[0025]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色谱条件的柱温为30°C。
[0026]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色谱条件的体积流量为1.0 mL/min。
[0027]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良附类制剂包括良附丸、良附滴丸或良附软胶囊。
[0028] 本发明的HPLC检测方法,可以同时测定良附类制剂中的多种成分。该方法专属性 强、信息反映全面,简便、快速、精确,测定结果准确可靠,从而可以有效监控良附类制剂的 质量,提高了药物的安全性。
[0029] 发明人通过研究发现,α -香附酮、香附烯酮、圆柚酮均是醋香附的含量较高且药 效显著的特征活性成分,可以作为醋香附的指标成分。
[0030] 在高良姜中,其活性成分较多,包括原儿茶酸、槲皮素、山柰素(kaempferide)、山 柰酸(kaempferol)、高良姜素(galangin)、姜黄素和大黄素等,通常,高良姜素是高良姜 的特征性成分且其含量较高,可以作为高良姜的指标成分;发明人意外地发现,山柰素含量 实际上远高于山柰酚,在特定条件下,以山柰素作为附加的指标成分来控制含有高良姜的 制剂的质量显然更为合适。
[0031] 但是,软件ChemBioDraw Ultra (12. 0版)分子模拟显不,高良姜素 LogP (疏水常 数)为1. 13,山柰素 LogP为1,两者极性相当,理论上极难通过HPLC将两者分离。因此,分 离高良姜素和山柰素是发明人需要攻克的一大难点,需要反复试验来摸索出合适的色谱条 件。在色谱条件的摸索过程中,需要使用正确的山柰素对照品。
[0032] 已有文献报道(Y Otake 等,Oxidation of the flavonoids galangin and kaempferide by human liver microsomes and CYP1A1,CYP1A2, and CYP2C9, Drug Metabolism and Disposition,30(2) : 103-105),高良姜素(galangin)、山柰素 (kaempferide)和山柰酸(kaempferol)的结构式如下所示:
[0033]
[0034] 然而,发明人发现,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即原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简 称中检所)将山柰(奈)素和山柰酚视为同一物质,其目前在售的两个批次标准品说明书 分别如图1和图2所不。
[0035] 截止目前,通过中检所官网显示的信息,中检所提供的"山柰素"依然是山柰酚 kaempferol 而非山柰素 kaempferide。
[0036] 在山柰素对照品不正确的情况下,现有技术对高良姜成分的分离测定就难免出现 偏差,例如:
[0037] 在《HPLC法测定高良姜中高良姜素和山柰素的含量》(李智勇等,中华中医药杂 志,2010年9月第25卷第9期,第1368-1370页)和《RP-HPLC法同时测定高良姜中槲皮素 等4种黄酮的含量》(刘原作等,沈阳药科大学学报,2014年1月第31卷第1期,第13-20 页)中,"山柰素对照品"均来自于中检所,这个对照品实际上是山柰酚。因此,其测定的并 非作者所认为的山柰素含量,而是山柰酚的含量,其实验结果显示,山柰酚含量极低。
[0038] 发明人通过软件ChemBioDraw Ultra (12. 0版)模拟出山柰酚的LogP为0· 74,其 极性远大于相同软件模拟下的高良姜素(模拟LogP为1. 13)。上述文献采用的均为反相色 谱,在保留时间方面,理论上极性大的山柰酚应当远早于高良姜素出峰,而上述文献的色谱 图正是符合上述理论的推导。
[0039] 因此,上述文献的作者的确是将山柰酚误认为了山柰素,从另一方面看,山柰酚如 此低的含量,的确也不适合在良附类制剂的质量控制体系中,作为指标成分。
[0040] 本发明筛选到了正确的指标成分,同时采用了合适的色谱条件,不仅可以将高良 姜素和山柰素完全分离开来,还进一步准确测定了高良姜素的含量,同时还将它们与醋香 附中的指标成分:香附烯酮、圆柚酮和Ct -香附酮一一分离,可以准确而全面的反映良附丸 的整体质量,取得了良好的监测效果。
[0041] 显然,根据本发明的上述内容,按照本领域的普通技术知识和惯用手段,在不脱离 本发明上述基本技术思想前提下,还可以做出其它多种形式的修改、替换或变更。
[0042] 以下通过实施例形式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上述内容再作进一步的详细说 明。但不应将此理解为本发明上述主题的范围仅限于以下的实例。凡基于本发明上述内容 所实现的技术均属于本发明的范围。
【附图说明】
[0043] 图1为中检所110861-201310批标准品说明书。
[0044] 图2为中检所110861-2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