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原位捕捉多相催化反应中间产物装置及其使用方法_2

文档序号:9863558阅读:来源:国知局
化剂上220 °C反应时的原位红外谱图。
[0043]图6是实施例2中C0、H2和O2在Pd-Al2O3催化剂上220°C反应时的在线质谱图。
[0044]图7是实施例2中C0、H2和O2在Pd-Al2O3催化剂上220°C反应时的在线色谱图。
具体实施例
[0045]实施例1:C0和MN(亚硝酸甲酯)在Pd-Al2O3催化剂上的反应研究。
[0046]把经过碾磨到120目的Pd-Al2O3催化剂装填到原位红外反应池7,插入热电偶17和质谱探针18到原位反应池7中,把原位红外反应池体表面的催化剂压平后盖上原位池盖子10,拧紧螺丝后放入原位反应箱体31,连接好反应气路I(接CO气路)和2(接MN气路),3(接还原气体H2气路),4(接惰性气体N2),经14向箱体通入吹扫气N2,经气路4通入N2吹扫反应池,经12通入冷却水,接通加热电路和原位红外发射源电路,吹扫1min后逐渐升温到80°C,逐渐降低4气体流量,经3逐渐通入H2,待流量稳定后,升温到160°(:,用出还原催化剂30min后降温到室温,关闭H2,从4通入N2吹扫管路中的H2,再从I和2分别通入CO和MN开始反应,控制22保持反应压力为0.3MPa,分别选取30 °C、90 °C、110 °C、130 °C 4个温度点采集数据。
[0047]图3是0)和丽在?(1-41203催化剂上不同温度下(30°(:、90°(:、110°(:、130°(:)反应的原位红外谱图。图中1765cm—\ 1211cm—\ll59cm—1为产物草酸二甲酯的特征峰。
[0048]图4是0)和]\^在?(1--41203催化剂上不同温度下(30°(:、90°(:、110°(:、130°(:)反应时中间产物和产物的原位红外谱图。图中1778cm—\l754cnr\l745cm—\l733cm—
中间产物OC-COOCH3、C00CH3、OCCO的原位红外特征峰,1865cm—1为产物NO的特征峰。
[0049]从图3和图4中可以看到,原位红外装置捕捉到了CO和MN反应的中间产物OC-COOCH3、COOCH3、OC⑶的特征峰,这些特征峰为CO和丽反应生成草酸二甲酯的反应机理研究提供了重要的信息,使得我们对C-C偶联反应的历程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0050]实施例2: OKH2和O2在Pd-Al2O3催化剂上的反应研究。
[0051 ] 把经过碾磨到300目的Pd-Al2O3催化剂装填到原位红外反应池7,插入热电偶17和质谱探针18到原位反应池7中,把原位红外反应池体表面的催化剂压平后盖上原位池盖子10,拧紧螺丝后放入原位反应箱体31,连接好反应气路I (接CO气路)和2 (接出气路),3 (接O2气路),4 (接惰性气体N2 ),经14向箱体通入吹扫气N2,经气路4通入N2吹扫反应池,经12通入冷却水,接通加热电路和原位红外发射源电路,吹扫1min后逐渐升温到50°C,逐渐降低4气体流量,经1、2、3逐渐通入三路反应气体,待流量稳定后,控制22保持反应压力为1.0MPa,升温到220 V开始反应,采集数据。
[0052]图5是C0、H2和O2在Pd-Al2O3催化剂上220°C反应时的原位红外谱图。图中36800^1为OH的特征峰,2375cm—1为CO2的特征峰,2175cm—1气态⑶的特征峰,2080cm—1为CO的线式吸附峰(过渡态),1975cm—1为CO的桥式吸附峰(过渡态),1382cm—1为中间产物产物C032—的特征峰。
[0053]图6是⑶、H2和O2在Pd-Al2O3催化剂上220°C反应时的在线质谱图。图中原子数为1-2的峰为H峰,原子数为14-18的峰为0Η、Η20的峰,原子数为26-32的峰为N2、C0、02的峰,原子数为44的峰为CO2的峰,原子数为60的峰为HC03—的峰。
[0054]图7是OKH2和O2在Pd-Al2O3催化剂上220°C反应时的在线色谱图。图7-1来自于取样口 5,是反应前三种反应物的色谱图,第一个峰(2.2s)代表H2的峰,第二个峰(3.9s)代表O2的峰,第三个峰(13.1 s);图7-2来自于取样口 20,三种物种的出峰位置与图7-1 —致。
[0055]在图5中,原位红外装置捕捉到了0)、出和02反应的中间产物C032—的特征峰,使得我们对CO、出和02反应的历程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在图6中,质谱捕捉到了 CO、出和02反应的中间产物H、0H、HC03—的特征峰,与图5的原位红外数据可以相互关联的分析反应的中间产物。图7的色谱数据可以对图5和图6的数据进行补充,验证了催化剂的效果。
[0056]由图3至图7说明,本发明装置可以很好捕捉到反应中间产物,有利于催化反应机理的研究。
【主权项】
1.一种原位捕捉多相催化反应中间产物装置,包括反应气控制系统X、原位红外反应系统Y、分析测试系统Z,其中: 反应气控制系统X包括三路原料气1、2、3,一路吹扫气4,一个气体混合器5,原料气和吹扫气管路包括质量流量计a、截止阀b和单向阀c,原料气和吹扫气外接钢瓶气; 原位红外反应系统Y包括原位红外箱体31和原位红外反应器32; 原位红外箱体31包括吹扫气入口 14、吹扫气出口 15、漫反射光源16、信号传输线17; 其中,原位红外箱体31外接电源,用于给漫反射光源供电,信号传输线17与电脑连接,用于传输漫反射信号; 原位红外反应器32包括:一个反应池7,循环冷却水系统9,反应池顶盖10 ; 反应池7位于原位红外反应器32的中心位置,外形为圆柱体,四周包裹电加热带11,内部有热电偶17,质谱探针18,不锈钢滤网8;热电偶17的插入点应在反应池床层内,尽可能靠近质谱仪探针18所在位置,用于确保数据的一致性; 电加热带11带程序升温功能,热电偶19用于控制电加热带的温度; 不锈钢滤网8位于反应池7底部,滤网网孔在200-500目; 冷却水循环系统9为圆柱体,底部有一个冷却水入口 12、顶部有一个冷却水出口 13; 反应池顶盖10外形为圆锥体,锥面上等距离分布三个圆形玻璃镜片,两个用于接收漫反射光源,一个作为可视窗口,顶部有出气口,顶盖底部与反应池用橡皮圈和螺丝密封连接; 吹扫气4及反应气1、2或3从反应池底部6进,从反应池顶部20出,分别经过压力表21、背压阀22、三通球阀23,由三通球阀控制流向,或直接放空,或进入分析测试系统; 分析测试系统Z包括气相色谱仪24、质谱仪25、质谱探针30、18、29,其中气相色谱仪采用FID和TCD双检测器,FID采用毛细管柱,T⑶采用填充柱,三个质谱探针30、18、29分别插入反应气混合器、原位红外反应池催化剂装填区域、原位红外池顶部气体出口,分别分析不同部位气体的成分变化。2.—种权利要求1所述的原位捕捉多相催化反应中间产物装置的使用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A.在原位反应池7底部放置好不锈钢滤网8,把磨成小于100目的催化剂样品装填到原位红外反应池7,插好热电偶17和质谱仪探针18到反应池7中,把表面的催化剂压平后盖上顶盖10,旋紧螺丝,放入原位反应箱体31后固定,热电偶的测温点和反应区域的质谱仪探针要尽可能贴近,使得捕捉到的中间物种能和反应温度能相互关联; B.连接好反应气路1、2和3,其中还原气体可选取三路反应气路的一路使用,连接原位红外反应池的吹扫气路4和原位反应箱体吹扫气14; C.连接好冷却水12、13,接通加热电路和原位红外发射源电路16,打开色谱仪24和质谱仪25; D.从4向原位红外反应池吹扫惰性气体,从14向原位反应箱体吹扫惰性气体,对原位反应箱体进行吹扫的目的是减少空气中的C02、水蒸气对采集数据的影响,所用的惰性气体可用N2、Ar、He等,优选N2 ; E.对催化剂进行还原或者活化处理,还原气体可用出或者CO的任一种或者两者的混合气体; F.通入反应气体开始反应,依据反应条件调变反应压力和反应温度,反应压力控制在0-1.0MPa,反应压力由入口气体压力和背压阀22联动控制,反应温度控制在室温-500 °C ; G.用原位红外仪采集红外数据,用分析测试系统的气相色谱仪和质谱仪采集中间物和产物数据,为保证反应数据的一致性,需确保原位红外仪、气相色谱仪、质谱仪的采集时间保持同步,使得采集的数据能真实反映出反应的实时情况; H.关闭反应气,关闭加热电源,通惰性气体冷却到室温,关闭冷却水,结束试验; 1.数据分析。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原位捕捉多相催化反应中间产物装置的使用方法,其特征是该装置适用于H2和O2的反应、CO和O2的反应、CO与H2的混合气体和O2的反应、CO与亚硝酸甲酯合成碳酸二甲酯的反应、CO和亚硝酸甲酯合成草酸二甲酯的反应、NO和O2的反应、H2S和O2的反应、SO2和O2的反应、O^PH2的费托反应、NH3与O2的反应中的任意一种气固相多相催化反应。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原位捕捉多相催化反应中间产物装置的使用方法,其特征是该装置适用于H2和O2的反应、⑶和O2的反应、CO与H2的混合气体和O2的反应、⑶和MN合成碳酸二甲酯的反应、CO和MN合成草酸二甲酯的反应、CO和H2的费托反应中的任意一种气固相多相催化反应。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原位捕捉多相催化反应中间物的装置和方法,所述的装置包括反应气控制系统、原位红外池系统、分析测试系统。本装置可以进行低压下(≤1.0MPa)变温的多相催化反应,可对催化反应中的催化剂活性物种、反应中间物以及反应产物等进行实时监测与跟踪,可以在线观察反应过程随各种催化反应条件的变化,如反应原料气配比、反应温度、反应压力等对催化反应的影响,同时可对催化反应过程中的反应物、中间物和产物利用原位红外仪、气相色谱仪、质谱法仪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尤其是可以对含量低(ppm级别)的中间物和产物进行在线监测,从而可以对催化剂的性能进行对比,研究多相催化反应机理。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数据精确、易操作,对于多相催化反应机理研究有重要意义。
【IPC分类】G01N30/02
【公开号】CN105628810
【申请号】CN201510996781
【发明人】姚元根, 周张锋, 乔路阳, 陈瑞平, 崔国静, 宗珊珊, 吴小满, 潘鹏斌, 林凌, 覃业燕
【申请人】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
【公开日】2016年6月1日
【申请日】2015年12月26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