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对比材料隔热保温性能的测试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8606201阅读:363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对比材料隔热保温性能的测试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检测装置,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材料隔热保温性能的对比测试
目.0
【背景技术】
[0002]隔热保温材料是指对热流具有显著阻抗性的材料或材料复合体。随着社会的进步,工业的发展,人们对能源的需求不断增加,能源与需求度矛盾越来越尖锐,开发新的清洁能源与节约能源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隔热保温材料作为节能新技术新产品,对提高能源利用率、节约能源、降低环境污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0003]在隔热保温材料领域,由于材料的隔热保温性能比较抽象,各研宄机构或生产厂家都是实验室经过复杂的研宄试验进行证明的。消费者在选择隔热保温材料时,无法直观地感知材料的隔热保温性能到底如何,也很难说服客户使用其产品。
[0004]因此,如何开发一个简易数字化、可直观展示和切身感知隔热保温材料的性能是一个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用于对比材料隔热保温性能的测试装置,能够使得参观者或者消费者能够直观感知材料的隔热保温性能对比,从而对不同的保温隔热性能进行对比评价。
[0006]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7]一种用于对比材料隔热保温性能的测试装置,由箱体、样品托、测温仪、加热器、红外线对射装置、加热器开关控制箱所组成;所述箱体由绝热板构成,箱体分为上下两层,下层为加热层,上层通过绝热隔板分成左感应测试间和右感应测试间;箱体内壁和绝热隔板上设有凹槽,用于固定安装样品托;所述的样品托中间设有待测样品的安放槽;所述测温仪的一侧连接有两个测温探头,测温探头穿过所述箱体后壁,分别对称置于箱体上层左感应测试间和右感应测试间内的待测样品上表面;左感应测试间和右感应测试间内各安装有一对红外线对射装置;所述的红外线对射装置由红外线发射装置和红外线接收装置组成,红外线发射装置和红外线接收装置相对设置;所述红外线对射装置与加热器开关控制箱连接,控制红外加热灯的开关动作;所述加热器设置于箱体下层内侧下表面。
[0008]在箱体上层左感应测试间和右感应测试间的正面各设置成可打开门扇,门扇上各设有窗体,用于伸手进入箱体上层内部;箱体下层的正面开有缺口,该缺口处密封有透明玻璃形成观察窗体;
[0009]进一步的,所述的加热器为红外线石英加热灯、卤钨灯、陶瓷电热元件的其中一种;
[0010]进一步的,所述的样品托为绝热板,样品拖所设样品安装槽可根据待测样品的大小和形状来调节形状尺寸,达到样品安装槽和样品间的吻合密封配合。
[0011]进一步的,所述测温仪为数显测温仪。
[0012]为了能够使得参观者或者消费者能够直观感知材料的隔热保温性能对比,从而对不同的保温隔热性能进行对比评价,本实用新型装置的工作原理为:采用对射型红外线发射器和感应接收器(红外线发射器和感应接收器相对设置,对射型红外线感应接收器接收红外线发射器的光线遮挡或接通信号),测试时,当观众手伸入时,手挡在红外线发射器和红外线接收器中间,即挡住红外线,此时红外接收器无法接收到红外线,便驱动加热灯开关控制箱接通加热器电路,使其开始工作加热。当加热一定时间后,即可对比左右两个不同材料的隔热保温性能。
[00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0014]采用本实用新型结构的用于对比材料隔热保温性能的测试装置,一方面可以通过分别测量隔热保温材料背向发热体的表面温度来评价不同材料的隔热保温效果,温度差距越大表明隔热保温性能越好;另一方面,参观者或者消费者可以通过手伸入到装置的箱体感应测试间里,通过红外感应自动打开加热器,从而能够方便并直观感知不同材料的隔热保温性能对比。
[0015]本实用新型的用于对比材料隔热保温性能的测试装置,结构简单,易于实现,可以方便地展示和对比材料的隔热保温性能,本实用新型的测试装置适用于各种不同的隔热保温材料的测试,可以非常直观感知到不同材料的隔热保温性能的差异。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箱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箱体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8]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样品拖及样品与箱体安装位置示意图。
[0019]图4是本实用新型所述样品拖及其侧面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5是本实用新型所述样品拖和样品安装位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现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0022]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用于对比材料隔热保温性能的测试装置,由箱体1、样品托2、测温仪3、加热器4、红外线对射装置5、加热器开关控制箱6所组成;
[0023]箱体由绝热板13构成,箱体分为上下两层,下层11为加热层,上层12通过绝热隔板分成左感应测试间14和右感应测试间15 ;箱体内壁和绝热隔板上设有凹槽16,用于固定安装样品托2 ;样品托2中间设有待测样品7的安放槽21 ;
[0024]测温仪3的一侧连接有两个测温探头31,测温探头穿过所述箱体后壁,分别对称置于箱体上层左感应测试间14和右感应测试间15内的待测样品7上表面;左感应测试间14和右感应测试间15内各安装有一对红外线对射装置5 ;所述的红外线对射装置5由红外线发射装置51和红外线接收装置52组成,红外线发射装置51和红外线接收装置52相对设置;红外线对射装置5与加热器开关控制箱6连接,控制加热器4的开关动作;加热器4设置于箱体下层内侧下表面;箱体上层12左感应测试间14和右感应测试间15的正面各设置成可打开门扇17,门扇上各设有窗体18,用于伸手进入箱体上层内部;箱体下层的正面开有缺口 19,该缺口处密封有透明玻璃形成观察窗体。
[0025]测试时,把箱体上层的感应测试间的门扇17打开,将待测样品7安放固定在样品托2的样品安放槽21中,然后将两个装有对比样品的样品托2固定安装入箱体内壁和绝热隔板的凹槽16中;以卤钨灯为例,将卤钨灯加热器调节在左右待测样品的中心下方,保证卤钨灯加热器对两个对比样品的相同供热效果;将测温仪的两个测温探头分别对称置于箱体I下层左感应测试间14和右感应测试间15内的样品7表面。
[0026]待测样品以玻璃为例,左感应测试间内装有涂覆保温涂料玻璃,右左感应测试间内装有空白对比样,将测温仪的两个测温探头至于样品正中间,使得两个温度测试点正好在同样的位置,以便于比较。
[0027]测试前,由于两个测温探头31以及显示仪表、安装尺寸等难免存在误差,因此首先需要校准。既通过将两片同样的空白玻璃进行测试对比,从理论上讲,温度显示数据应该完全一样,但实际上,总是存在一定的误差,将该误差值作为正式测试时的温度补偿值。
[0028]正式测试时,放好待测样品7,将箱体上层的门扇17密封关紧,即可进行测试了。通过箱体上层的门扇18窗体将手伸入左感应测试间14和右感应测试间15,由于手阻断红外线发射装置51和红外线接收装置52之间的红外光,导致加热器4电路接通并开始加热,经过一定时间后,一方面可通过手触摸样品表面或者手置于感应测试间内,直观感知左右两个样品的隔热保温性能,另一方面可通过测温仪所测量的样品表面温度来评价左右两个样品的隔热保温效果。当手移离装置后,加热器电路关闭停止加热。
【主权项】
1.一种用于对比材料隔热保温性能的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由箱体、样品托、测温仪、加热器、红外线对射装置、加热器开关控制箱所组成; 所述箱体由绝热板构成,箱体分为上下两层,下层为加热层,上层通过绝热隔板分成左感应测试间和右感应测试间; 箱体内壁和绝热隔板上设有凹槽,用于固定安装样品托; 所述的样品托中间设有待测样品的安放槽; 所述测温仪的一侧连接有两个测温探头,测温探头穿过所述箱体后壁,分别对称置于箱体上层左感应测试间和右感应测试间内的待测样品上表面; 左感应测试间和右感应测试间内各安装有一对红外线对射装置; 所述的红外线对射装置由红外线发射装置和红外线接收装置组成,红外线发射装置和红外线接收装置相对设置; 所述红外线对射装置与加热器开关控制箱连接,控制红外加热灯的开关动作; 所述加热器设置于箱体下层内侧下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对比材料隔热保温性能的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 箱体上层左感应测试间和右感应测试间的正面各设置成可打开门扇,门扇上各设有窗体,用于伸手进入箱体上层内部; 箱体下层的正面开有缺口,该缺口处密封有透明玻璃形成观察窗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对比材料隔热保温性能的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加热器为红外线石英加热灯、卤钨灯、陶瓷电热元件的其中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对比材料隔热保温性能的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样品托为绝热板,样品拖所设样品安装槽可根据待测样品的大小和形状来调节形状尺寸,达到样品安装槽和样品间的吻合密封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对比材料隔热保温性能的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测温仪为数显测温仪。
【专利摘要】一种用于对比材料隔热保温性能的测试装置,由箱体、样品托、测温仪、加热器、红外线对射装置、加热器开关控制箱所组成。箱体下层为加热层,上层为测试层;待测样品通过样品托固定在箱体上下层之间;箱体设置有红外线对射装置,可感应控制加热器的开关。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测试时,可通过手的伸入和移离来控制加热器电路的开关,进而可通过测温仪的温度显示和手直观感知来综合评价对比样品的隔热保温性能。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测试装置测试精确、便于对比、使用方便灵活等优点,能够使得参观者或者消费者能够直观感知材料的隔热保温性能对比,从而对不同的保温隔热性能进行对比评价。
【IPC分类】G01N25-20
【公开号】CN204314245
【申请号】CN201420786633
【发明人】刘云晖
【申请人】泉州三欣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5月6日
【申请日】2014年12月14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