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移动终端的自适应降温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11250027阅读:1268来源:国知局
一种移动终端的自适应降温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智能移动终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移动终端的自适应降温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现如今随着移动终端的功能越来越丰富,以手机为例,显示屏幕越来越大,亮度及像素越来越高,电池容量越来越大,cpu处理器及gps处理器的核数目及主频也越来越高。由于移动终端的发热,会影响其发射和接收性能,恶化通讯质量,降低数据上传下载吞吐率。此外,由于目前的手机电池都是包含化学液体组成的锂电池,发热温度过高会导致锂电池内产生剧烈的化学反应,从而发生膨胀、起泡、破裂,甚至存在发生爆炸的可能。移动终端的发热还会对使用者贴近的脸部或者手握的舒适度产生影响,降低用户体验。因此,移动终端发热性能的好坏是考量移动终端性能优劣的一项非常重要的指标。

由于手机在工作时,发热源头很多,例如:在弱信号通讯时,手机功率放大器以最大功率发射,手机充电时电源管理芯片和电池由于电能转换而急剧发热,使用wifi上网或打游戏时,手机lcd常亮且wifi功率芯片大电流的数据传输,手机按键led灯的持续常亮以及周围环境温度的大小均能够影响手机的发热温度。

而当前手机热度检测一般是通过检测电池供电电路附近的环境温度,或者检测电源管理(pm,powermanagement)芯片或功率放大器(pa,poweramplifier)芯片附近的温度,检测点比较单一,且手机各个发热点的发热温度不同,仅检测一两个发热点无法全面了解手机的实时温度分布状态。

此外,手机发热除了发热点分布较多外,不同的发热原因所需要的最有效的解决方案也不一样。目前常见的降温方法包括以下几种:一是在机壳内增加散热风扇或散热片、导热铜管等,但这需要更改机壳的结构,对部件及结构的 改造依耐性大,要求终端内部空间大;二是通过在芯片或者电池上贴散热材料,达到散热降温的目的,常见的散热材料有导热石墨、导热硅胶等,虽然这种方案有一定的散热作用,但是效果不明显,且导热材料成本高;三是通过手机软件应用app降温,如猎豹清理大师、鲁大师等,通过关闭清理正在运行的内存数量来释放内存空间,或清除cpu中异常发热的应用,从而达到降温目的,但这种方案实际降温效果不明显,只是降低个别软件或者手机局部器件如cpu或电池的温度,或者只对解决某些app异常运行导致cpu负载过高而导致的发热有效;四是通过降频,多核轮换工作来降温,这种方案主要是通过减少手机同时工作的cpu数目,或者直接降低芯片的最大主频来完成散热,也属于一个软件修改方法,虽然降温效果明显,但在降温的同时也会影响手机的实际性能。

因此,如何全面了解移动终端各个发热源的发热温度及其发热原因,并对其进行有效的降温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的自适应降温方法及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难以全面了解移动终端各个发热源的发热温度及其发热原因,并对其进行有效降温的问题。

依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的自适应降温方法,包括:

获取分布在移动终端不同位置的各个发热源的实时温度;

检测移动终端当前各个应用进程状态;

根据各个发热源的实时温度以及当前各个应用进程状态,确定移动终端的主要发热源及其发热原因;

根据主要发热源及其发热原因,确定主要发热源对应的降温策略并进行降温处理;或者根据主要发热源及其发热原因以及移动终端被握持的状态,确定主要发热源对应的降温策略并进行降温处理。

其中,获取分布在移动终端不同位置的各个发热源的实时温度的步骤为:

通过热敏传感器采集分布在移动终端不同位置的各个发热源的实时温度。

其中,检测移动终端当前各个应用进程状态的步骤为:

检测移动终端当前各个应用进程的使用率及使用状态。

其中,根据各个发热源的实时温度以及当前各个应用进程状态,确定移动终端的主要发热源及其发热原因的步骤包括:

选取实时温度中超过预设阈值的温度值所对应的发热源为主要发热源;

根据应用进程的使用率及使用状态,确定主要发热源的发热原因。

其中,根据主要发热源及其发热原因,确定主要发热源对应的降温策略并进行降温处理的步骤包括:

当移动终端由于语音业务引起功放电路的实时温度超过第一预设阈值时,根据当前的通话状态控制功放电路上行开关的开启或关闭,或下行开关的开启或关闭;或者,

当移动终端由于无线数据业务引起wifi电路的实时温度超过第二预设阈值时,根据无线传输质量及上下行数据传输状态对wifi电路的功率进行动态调整;或者,

当移动终端由于多个应用场景或业务的应用进程使用率过载引起多个发热源的实时温度超过对应的预设阈值时,触发直接散热模式,控制对应的转动马达按照预设转速和转动周期进行工作。

其中,根据主要发热源及其发热原因以及移动终端被握持的状态,确定主要发热源对应的降温策略并进行降温处理的步骤包括:

当移动终端由于语音业务引起功放电路的实时温度超过第三预设阈值时,根据当前的通话状态控制功放电路上行开关的开启或关闭,或下行开关的开启或关闭,并根据移动终端被握持的状态,将功放电路的余热通过热量牵引通道转移至被触握的位置之外;或者,

当移动终端由于无线数据业务引起wifi电路的实时温度超过第四预设阈值时,根据无线传输质量及上下行数据传输状态对wifi电路的功率进行动态调整,并根据移动终端被握持的状态,将功放电路的余热通过热量牵引通道转移至被触握的位置之外。

依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的自适应降温装置,包括:

分布热源采集模块,用于获取分布在移动终端不同位置的各个发热源的实 时温度;

应用场景检测模块,用于检测移动终端当前各个应用进程状态;

自适应降温控制模块,用于根据各个发热源的实时温度以及当前各个应用进程状态,确定移动终端的主要发热源及其发热原因;

处理模块,用于根据主要发热源及其发热原因,确定主要发热源对应的降温策略并进行降温处理;或者根据主要发热源及其发热原因以及移动终端被握持的状态,确定主要发热源对应的降温策略并进行降温处理。

其中,分布热源采集模块包括:

热敏传感器模块,用于通过热敏传感器采集分布在移动终端不同位置的各个发热源的实时温度。

其中,应用场景检测模块具体用于检测移动终端当前各个应用进程的使用率及使用状态。

其中,自适应降温控制模块包括:

第一处理单元,用于选取实时温度中超过预设阈值的温度值所对应的发热源为主要发热源;

第二处理单元,用于根据应用进程的使用率及使用状态,确定主要发热源的发热原因。

其中,上述处理模块包括:

功放启停模块,用于当移动终端由于语音业务引起功放电路的实时温度超过第一预设阈值时,根据当前的通话状态控制功放电路上行开关的开启或关闭,或下行开关的开启或关闭;

功率调整模块,用于当移动终端由于无线数据业务引起wifi电路的实时温度超过第二预设阈值时,根据无线传输质量及上下行数据传输状态对wifi电路的功率进行动态调整;

主动散热模块,用于当移动终端由于多个应用场景或业务的应用进程使用率过载引起多个发热源的实时温度超过对应的预设阈值时,触发直接散热模式,控制对应的转动马达按照预设转速和转动周期进行工作。

其中,上述处理模块还包括:

热量牵引模块,用于当移动终端由于语音业务引起功放电路的实时温度超 过第三预设阈值时,根据当前的通话状态控制功放电路上行开关的开启或关闭,或下行开关的开启或关闭,并根据移动终端被握持的状态,将功放电路的余热通过热量牵引通道转移至被触握的位置之外;或者,

用于当移动终端由于无线数据业务引起wifi电路的实时温度超过第四预设阈值时,根据无线传输质量及上下行数据传输状态对wifi电路的功率进行动态调整,并根据移动终端被握持的状态,将功放电路的余热通过热量牵引通道转移至被触握的位置之外。

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采集不同位置处的各个发热源的实时温度,以全面了解移动终端的温度分布情况,再进一步地对各个应用场景的应用进程状态进行监督分析出各个发热源的发热原因,综合主要发热源的分布位置以及发热原因确定最有效的降温策略并进行降温处理,能够保证移动终端无论工作在何种应用场景下,均能以较低温度正常运行,保证了移动终端的各项功能性能;此外,避免了因移动终端过热而造成的用户使用过程中碰触的不舒适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图1表示本发明的自适应降温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表示本发明的自适应降温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表示本发明的移动终端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发明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发明,并且能够将本发明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的自适应降温方法,具体包括:

步骤s101:获取分布在移动终端不同位置的各个发热源的实时温度。

其中,移动终端中分布设置有多个功能电路,一个功能电路可能由一个或多个硬件电路组成,而在移动终端的运行过程中,各个硬件电路均会发生不同程度的热效应而产生热量,各个硬件电路作为移动终端不同的发热源,其所在位置和所承载功能不同,受热效应的影响不同,因此实时温度不同,且对应的敏感温度也不同。具体地,可通过热敏传感器采集分布在移动终端不同位置的各个发热源的实时温度。

步骤s102:检测移动终端当前各个应用进程状态。

通常用户使用的应用场景包括:通话模式、充电模式、游戏模式、下载模式、视频模式、照明模式、拍照模式等,对这些应用场景下的各个应用进程状态的监督可通过基带芯片调用或进程获取方式实现。具体地,检测各个应用进程状态主要为检测移动终端当前各个应用场景和业务的应用进程的使用率及使用状态。

步骤s103:根据各个发热源的实时温度以及当前应用进程状态,确定移动终端的主要发热源及其发热原因。

在移动终端使用过程中,各个硬件电路均会发生不同程度的热效应,产生的热量不多时,不会影响正常运行性能以及用户体验,但当某些硬件电路温度过高时就会对性能造成不良影响,这部分硬件电路就被看作是当前移动终端的主要发热源。此外,由于一个硬件电路过热,可能是由不同应用场景或不同业务造成的,例如:通话模式和下载模式均可能造成功率放大器电路的发热。

具体地,获取到分布在各处的发热源的实时温度后,选取实时温度中超过预设阈值的温度值所对应的发热源为主要发热源;其中,主要发热源可以是一个或多个,由于不同发热源对温度的敏感度不同,因此不同发热源所对应的预设阈值不同。在检测到移动终端当前各个应用进程的使用率及使用状态后,确定主要发热源的发热原因。例如:检测到当前的主要发热源为功放电路,当前的应用场景为通话模式,则可确定功放电路发热的主要原因为通话业务。

步骤s104:根据主要发热源及其发热原因,确定主要发热源对应的降温策略并进行降温处理;或者根据主要发热源及其发热原因以及移动终端被握持的状态,确定主要发热源对应的降温策略并进行降温处理。

首先通过采集分布于移动终端各处及外壳的热量分布,再通过检测当前的应用场景,综合热量分布及应用场景确定当前的主要发热源及其发热原因,综合主要发热源的分布位置以及发热原因确定最有效的降温策略并进行降温处理,保证移动终端无论工作在何种应用场景下,均能以较低温度正常运行,保证了移动终端的各项功能性能;此外还可根据用户对移动终端的握持状态,更具有针对性的对其进行降温处理,以提高用户体验。

实施例二

以上实施例一简单介绍了本发明的自适应降温方法,下面将结合具体应用场景和示例对其进行进一步解释说明。

具体地,当确定主要发热源和发热原因后,根据不同的发热源及其原因确定不同的降温策略并对主要发热源进行降温。下面将结合几种常见发热源温度过高和常用应用场景做示例性说明。

示例一:当移动终端由于语音业务引起功放电路的实时温度超过第一预设阈值时,根据当前的通话状态控制功放电路上行开关的开启或关闭,或下行开关的开启或关闭。

当热敏传感器采集到功放电路的实时温度超过功放电路对应的高温门限时,确定功放电路为一个主要发热源,再通过基带芯片或应用进程获取的方式检测当前的应用场景或业务中应用进程的使用率,例如检测到语音业务的进程使用率最高,则确定当前为通话场景,由于通话场景分为主叫和被叫状态,可根据应用进程的使用状态,即实时主叫被叫状态控制功放电路上行开关和下行开关的开启和关闭。当处于主动通话状态时,启动上行控制开关,使功放电路处于高增益工作,当处于接听状态时,则启动下行控制开关,使功放电路处于非放大直通工作状态,从而节省功耗降低散热。

示例二:当移动终端由于无线数据业务引起wifi电路的实时温度超过第二预设阈值时,根据无线传输质量及上下行数据传输状态对wifi电路的功率进行动态调整。

当热敏传感器采集到wifi电路的实时温度超过其对应的高温门限时,确定wifi电路为一个主要发热源,再通过基带芯片或应用进程获取的方式检测当前的应用场景或业务中各个应用进程的使用率及使用状态,检测到无线数据 业务的应用进程的使用率最高,则确定当前为wifi上网场景,由于数据业务或语音业务在传输过程中,wifi芯片的功率输出是随着通讯协议而恒定的,一般在300ma左右,输出功率在10到18db之间,wifi芯片长时间的上传下载会导致手机过热。而实际上,当用户在近距离使用wifi过程中,wifi的功率输出并不需要那么大,因此,当检测到用户处于wifi模块打开的情况下,通过实时检测当前传输业务的质量,在不影响传输流畅度的前提下,以2db步进逐渐降低wifi的上行输出功率,直到采集温度有明显下降。在这里,wifi内置多组校准功率文件,存储在手机的firmware文件中,在用户实际工作中,多组功率文件会根据当前温度及吞吐量检测结果实时调用。亦或者,如果发现wifi芯片及pa芯片发热均过高,则可以通过调整wifi工作和睡眠模式的占空比,延迟芯片的睡眠时间。以及调整pa芯片的打开和关闭,在只需要进行下行传输或传输平均速度满足传输质量时,自动将wifi的pa芯片的使能关闭。而在进行上行传输时,或者传输速率及质量不好时,自动将wifi的pa芯片的使能打开。

示例三:当移动终端由于多个应用场景或业务的应用进程使用率过载引起多个发热源的实时温度超过对应的预设阈值时,触发直接散热模式,控制对应的转动马达按照预设转速和转动周期进行工作。

如果检测到主要发热源有多个且多个应用场景或业务共存,在上述调整后还是无明显改善的情况下,还可以通过主动散热方式进行散热,即触发直接散热模式对移动终端进行主动散热。具体地,通过增大现有转动马达的可转动前端,使其具有扇动的效果,在移动终端几个主要发热源及开孔附近安置一个或多个转动马达。同时,修改转动马达的转速及指令持续时长,使其不会有明显的震动效果,且能够在触发后,长时间旋转而持续散热。主动散热模块的布置不仅需要尽量靠近各大的发热源,还需要靠近终端上具有导热回流通道的部位,如麦克孔、usb孔、耳机孔、sperker孔、听筒孔等附近。在实际使用中,主动散热模块可以通过用户在正常点击屏幕显示区内图标或其它虚拟功能键触发,也可以通过用户来电或接收短信,微信提示更新等触发,还可以通过用户在游戏中的震动回馈反应来触发。

实施例三

实施例二中结合不同应用场景和示例对本发明的自适应降温方法进行了详细介绍,下面本实施例三将进一步结合用户体感和示例对其进一步介绍。

示例四:当移动终端由于语音业务引起功放电路的实时温度超过第三预设阈值时,根据当前的通话状态控制功放电路上行开关的开启或关闭,或下行开关的开启或关闭,并根据移动终端被握持的状态,将功放电路的余热通过热量牵引通道转移至被触握的位置之外。

当热敏传感器采集到功放电路的实时温度超过功放电路对应的高温门限时,确定功放电路为一个主要发热源,再通过基带芯片或应用进程获取的方式检测当前的应用场景或业务中应用进程的使用率,例如检测到语音业务的进程使用率最高,则确定当前为通话场景,由于通话场景分为主叫和被叫状态,可根据实时主叫被叫状态控制功放电路上行开关和下行开关的开启和关闭。当处于主动通话状态时,启动上行控制开关,使功放电路处于高增益工作,当处于接听状态时,则启动下行控制开关,使功放电路处于非放大直通工作状态,从而节省功耗降低散热。

手机在使用过程中,各部位的发热温度会不一样,有的在前壳,有的在后壳,有的是手机顶部,有的在手机底部,在用户在不同的应用场景下,会接触或握住手机的不同部位,因此体感也有不同。当采用上述降温策略并未达到理想降温效果时,通过置于各个重点发热源芯片或屏蔽罩上的热偶材料通过一定宽度的pcb露铜走线连接,每个连接之间的断开和导通再通过热量牵引模块的主控开关来控制。在用户使用终端时,通过检测手机lcd屏幕的横屏或竖屏显示模式,以及通话过程中的接近传感器信号,将手机的热量牵引到远离人手、人脸的位置去,从而改善用户体感体验。

示例五:当移动终端由于无线数据业务引起wifi电路的实时温度超过第四预设阈值时,根据无线传输质量及上下行数据传输状态对wifi电路的功率进行动态调整,并根据移动终端被握持的状态,将功放电路的余热通过热量牵引通道转移至被触握的位置之外。

当热敏传感器采集到wifi电路的实时温度超过其对应的高温门限时,确定wifi电路为一个主要发热源,再通过基带芯片或应用进程获取的方式检测当前的应用场景或业务中各个应用进程的使用率,检测到无线数据业务的应用 进程的使用率最高,则确定当前为wifi上网场景,由于数据业务或语音业务在传输过程中,wifi芯片的功率输出是随着通讯协议而恒定的,一般在300ma左右,输出功率在10到18db之间,wifi芯片长时间的上传下载会导致手机过热。而实际上,当用户在近距离使用wifi过程中,wifi的功率输出并不需要那么大,因此,当检测到用户处于wifi模块打开的情况下,通过实时检测当前传输业务的质量,在不影响传输流畅度的前提下,以2db步进逐渐降低wifi的上行输出功率,直到采集温度有明显下降。在这里,wifi内置多组校准功率文件,存储在手机的firmware文件中,在用户实际工作中,多组功率文件会根据当前温度及吞吐量检测结果实时调用。亦或者,如果发现wifi芯片及pa芯片发热均过高,则可以通过调整wifi工作和睡眠模式的占空比,延迟芯片的睡眠时间。以及调整pa芯片的打开和关闭,在只需要进行下行传输或传输平均速度满足传输质量时,自动将wifi的pa芯片的使能关闭。而在进行上行传输时,或者传输速率及质量不好时,自动将wifi的pa芯片的使能打开。

当采用上述降温策略并未达到理想降温效果时,通过置于各个重点发热源芯片或屏蔽罩上的热偶材料通过一定宽度的pcb露铜走线连接,每个连接之间的断开和导通再通过热量牵引模块的主控开关来控制。在用户使用终端时,通过检测手机lcd屏幕的横屏或竖屏显示模式,以及通话过程中的接近传感器信号,将手机的热量牵引到远离人手、人脸的位置去,从而改善用户体感体验。

实施例四

以上实施例一至实施例三分别从不同场景和示例分别介绍了本发明的自适应降温方法,下面将结合附图对其对应的装置做进一步介绍。

具体地,如图2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的自适应降温装置,包括:

分布热源采集模块21,用于获取分布在移动终端不同位置的各个发热源的实时温度;

应用场景检测模块22,用于检测移动终端当前各个应用进程状态;

自适应降温控制模块23,用于根据各个发热源的实时温度以及当前应用 进程状态,确定移动终端的主要发热源及其发热原因;

处理模块24,用于根据主要发热源及其发热原因,确定主要发热源对应的降温策略并进行降温处理;或者根据主要发热源及其发热原因以及移动终端被握持的状态,确定主要发热源对应的降温策略并进行降温处理。

其中,分布热源采集模块21包括:

热敏传感器模块,用于通过热敏传感器采集分布在移动终端不同位置的各个发热源的实时温度。

其中,应用场景检测模块22具体用于检测移动终端当前各个应用进程的使用率及使用状态。

其中,自适应降温控制模块23包括:

第一处理单元,用于选取实时温度中超过预设阈值的温度值所对应的发热源为主要发热源;

第二处理单元,用于根据应用进程的使用率及使用状态,确定主要发热源的发热原因。

其中,上述处理模块24包括:

功放启停模块,用于当移动终端由于语音业务引起功放电路的实时温度超过第一预设阈值时,根据当前的通话状态控制功放电路上行开关的开启或关闭,或下行开关的开启或关闭;

功率调整模块,用于当移动终端由于无线数据业务引起wifi电路的实时温度超过第二预设阈值时,根据无线传输质量及上下行数据传输状态对wifi电路的功率进行动态调整;

主动散热模块,用于当移动终端由于多个应用场景或业务的应用进程使用率过载引起多个发热源的实时温度超过对应的预设阈值时,触发直接散热模式,控制对应的转动马达按照预设转速和转动周期进行工作。

其中,上述处理模块还包括:

热量牵引模块,用于当移动终端由于语音业务引起功放电路的实时温度超过第三预设阈值时,根据当前的通话状态控制功放电路上行开关的开启或关闭,或下行开关的开启或关闭,并根据移动终端被握持的状态,将功放电路的余热通过热量牵引通道转移至被触握的位置之外;或者,

用于当移动终端由于无线数据业务引起wifi电路的实时温度超过第四预设阈值时,根据无线传输质量及上下行数据传输状态对wifi电路的功率进行动态调整,并根据移动终端被握持的状态,将功放电路的余热通过热量牵引通道转移至被触握的位置之外。

需要说明的是,该装置是与上述移动终端的自适应降温方法对应的装置,上述方法实施例中所有实现方式均适用于该系统的实施例中,也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

图3是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移动终端框图,如图3所示的移动终端30包括:应用场景检测模块l1,分布热源采集模块l2,自适应降温控制模块l3,功放启停模块l4,功率调整模块l5,热量牵引模块l6,主动散热模块l7,基带芯片模块l8,电源管理芯片l9,以及用户状态检测模块l10。其中,该移动终端30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等便携式移动终端。

其中,应用场景检测模块l1用于检测当前手机的应用场景,一端与自适应降温控制模块l3电连接,一端与基带芯片模块l8相连接。该模块通过监测手机内各应用进程的打开及使用情况,识别出用户当前最大热量产生的场景模式,如通话模式、充电模式、游戏模式、下载模式、视频模式、照明模式、拍照模式等。上述场景模式可以通过基带芯片app调用或者进程获取,应用场景检测模块l1将检测到的结果传递给自适应降温控制模块l3,以针对不同的应用场景采取不同的降温策略。

分布热源采集模块l2用于采集各个发热源的最高温度,一端与自适应降温控制模块l3电连接,一端与应用场景检测模块l1电连接,另一端与电源管理芯片l9相连接。分布热源采集模块l2通过分布于手机各个部位的热敏电阻阵列组成,这些热敏电阻阵列分布在手机的各个敏感的温升发热点,如基带芯片、功率放大器、电源管理芯片、wifi芯片、dcdc电路、电池、lcd芯片、led灯、闪光灯芯片、手机前后外壳等,每个热敏电阻通过并联电容组成温度检测回路,通过多路开关连接到pm管理芯片的温度检测电路中,pm芯片可以依次顺序将读取的实时温度值传输给分布热源采集模块l2。

自适应降温控制模块l3用于根据当前手机的应用场景及热源采集情况做出对应的降温调节控制,一端与应用场景检测模块l1电连接,一端与分布热 源采集模块l2电连接,另一端与用户状态检测模块l10,控制端与各降温处理模块相连接。自适应降温控制模块l3的输入为当前手机的应用场景值,并采集对应场景下的敏感热源温度,找出主要发热点温度,再结合用户当前手握手机的状态,选取对应的降温控制方法。

功放启停模块l4用于手机射频功率放大器的功率启动和停止,与自适应降温控制模块l3相连接。由于手机在通讯过程中,高功率下的长时间工作会导致pa芯片发热,这种状态下pa芯片的供电电压是最高的,增益也是最大的,pa芯片的发热主要是由于大功率发射造成的最大工作电流上升,当单位时间内一定电流通过pa芯片或pa供电电流过大时,会有部分能量转化为热效应。在实际通讯中,如果在弱信号的环境下,pa芯片的功耗会很大,发热也会很大,而在信号较好条件下,pa芯片的功耗会比较小,发热会少很多。因此,通过侦测手机是否处于主动通话状态,如果是则启动上行控制开关,让pa芯片处于高增益工作状态,如果侦测到手机处于接听状态,则可以启动下行控制开关,让pa芯片处于非放大的直通工作状态,从而节省功耗,降低散热。在这里通过监测听筒或mic的语音信号来实现功放的启动和停止,通过功放在大功率和小功率之间的间歇切换,来降低pa长时间工作导致的过热问题。

进一步地,功放启停模块l4还与无线芯片模块相连,用于控制wifi芯片模块的内置或外置的功率放大器的启动和停止。通过应用场景检测模块检测到当前处于wifi应用场景后,如果发现wifi芯片及pa芯片发热过高,则可以通过调整wifi工作和睡眠模式的占空比,延迟芯片的睡眠时间。以及调整pa芯片的打开和关闭,在只需要进行下行传输或传输平均速度满足传输质量时,自动将wifi的pa芯片的使能关闭。而在进行上行传输时,或者传输速率及质量不好时,自动将wifi的pa芯片的使能打开。

功率调整模块l5用于手机无线芯片模块功率的实时调整,与自适应降温控制模块l3相连接。当用户在开启终端的无线设备如wifi、蓝牙等进行近距离无线通讯时,由于数据业务或语音业务在传输过程中,wifi芯片的功率输出是随着通讯协议而恒定的,一般在300ma左右,输出功率在10到18db之间,wifi芯片长时间的上传下载会导致手机过热。而实际上,当用户在近距 离使用wifi过程中,wifi的功率输出并不需要那么大,因此,当检测到用户处于wifi模块打开的情况下,通过实时检测当前传输业务的质量,在不影响传输流畅度的前提下,以2db步进逐渐降低wifi的上行输出功率,直到采集温度有明显下降。在这里,wifi内置多组校准功率文件,存储在手机的firmware文件中,在用户实际工作中,多组功率文件会根据当前温度及吞吐量检测结果实时调用。

热量牵引模块l6用于手机发热区热源的牵引和转移,与自适应降温控制模块相连l3。手机在使用过程中,各部位的发热温度会不一样,有的在前壳,有的在后壳,有的是手机顶部,有的在手机底部,在用户在不同的应用场景下,会接触或握住手机的不同部位,因此体感也有不同。热量牵引模块通过将影响用户使用的发热源的热量通过专门通道导通到不影响用户使用的手机部位去,完成热量的散发和转移。其中,热量牵引模块l6的通过置于各个重点发热源芯片或屏蔽罩上的热偶材料通过一定宽度的pcb露铜走线连接,每个连接之间的断开和导通再通过热量牵引模块的主控开关来控制。在用户使用终端时,通过检测手机lcd屏幕的横屏或竖屏显示模式,以及通话过程中的接近传感器信号,将手机的热量牵引到远离人手、人脸的位置去,从而改善用户体感体验。

主动散热模块l7用于手机散热通道上的主动散热,与自适应降温控制模块l3相连接。针对有些热量不好直接降低的情形,如果检测到发热源在上述调整后还是无明显改善,还可以通过主动散热模块来对终端进行主动散热。通过增大现有转动马达的可转动前端,使其具有扇动的效果,在手机几个主要发热源及开孔附近安置一个或多个转动马达。同时,修改转动马达的转速及指令持续时长,使其不会有明显的震动效果,且能够在触发后,长时间旋转而持续散热。主动散热模块l7的布置不仅需要尽量靠近各大的发热源,还需要靠近终端上具有导热回流通道的部位,如麦克孔、usb孔、耳机孔、sperker孔、听筒孔等附近。在实际使用中,主动散热模块可以通过用户在正常点击屏幕显示区内图标或其它虚拟功能键触发,也可以通过用户来电或接收短信,微信提示更新等触发,还可以通过用户在游戏中的震动回馈反应来触发,上述主动散热模块l7的工作是伴随着传统马达震动来随机产生的,因此不会对用户的使 用带来太大的影响,同时还可以起到良好的散热效果。同时,如果检测到手机某些部位有明显的发热而影响用户体验时,用户还可以直接激活主动散热模块l7,对靠近主动散热模块的特定热源进行主动持续的散热。

基带芯片模块l8用于接收射频及无线各模块的参数指标,如手机通讯时rssi指标,上下行功率,数据业务的吞吐率等,同时也用于控制手机各应用场景的模块协调工作,基带芯片模块l8与自适应降温控制模块l3相连接。自适应降温控制模块l3通过采集基带芯片模块l8反馈回的各参数指标,能够有针对性的采取对应降温调节措施。

电源管理芯片l9用于协助分布热源采集模块完成手机各区域的温度采集,与分布热源采集模块l2相连接。

用户状态检测模块l10用于检测用户当前手握手机的状态,如单手持、双手握、脸靠手机上部、脸靠手机下部等握持位置和状态,用户状态检测模块l10与自适应控制模块l3相连接。用户状态检测模块l10通过检测当前用户接触手机的具体位置,将其信息输出给自适应控制模块l3,自适应控制模块l3针对用户需求做出对应的降温散热措施。

本发明通过采集不同位置处的各个发热源的实时温度,以全面了解移动终端的温度分布情况,再进一步地对各个应用场景的应用进程状态进行监督分析出各个发热源的发热原因,综合主要发热源的分布位置以及发热原因确定最有效的降温策略并进行降温处理,能够保证移动终端无论工作在何种应用场景下,均能以较低温度正常运行,保证了移动终端的各项功能性能;此外,避免了因移动终端过热而造成的用户使用过程中碰触的不舒适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用户体验。

以上所述的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所述的原理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