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追日系统的弹性牵引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79932阅读:247来源:国知局
太阳能追日系统的弹性牵引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太阳能追日系统的弹性牵引装置;特别是指一种应用挠性牵引装置和弹性器,同步驱动多个太阳电池模块(photovoltaic module)或太阳能转换机制的集光系统的结构。



背景技术:

应用太阳能集热模块和发电模块来收集太阳热能,并转换成电能供民生和工业系统使用的太阳能装置,已为现有技术;例如,应用油压缸促动器枢接集光板(或集光平台),使集光板产生不同方向或角度追日的US 2010/0180883A1「Actuated feedforwardcontrolled solar tracking system」、KR 10-1085172「太阳跟踪装置」专利案等,提供了典型的实施例。

现有技术也已揭示了一种应用挠性索牵引集光板运动的技术手段;例如,中国台湾第100124154号「钢索控制追日式太阳能发电设备」专利案,提供了一个可行的实施例。

现有技术也揭露了一种应用动力转盘和连杆连结多个太阳能追日模块,而产生同步连动作用的技术;例如,中国台湾第101210067号「单轴式太阳能追日系统结构」专利案,提供了一个具体的实施例。

一个有关这类太阳能追日或集光系统在结构设计和操作使用方面的课题是,应用刚性的动力转盘、连杆链接结构,不仅组装较复杂,并且因为它们的结构体积大、重量重,而不利于配送和组装;相对地,也存在制造成本比较高的问题;而这种情形并不是我们所期望的。

代表性的来说,这些参考数据显示了有关太阳能追日或集光系统和其相关结合组件在使用和结构设计方面的情形。如果重行设计考虑该太阳能追日系统的结构,以及上述的应用情形,使其不同于现有技术,将可改变它的使用型态,增加它的应用范围,而有别于现有技术。

例如,在具备有驱动整个集光系统追日的条件下,应用挠性牵引装置链接多组太阳能追日模块,产生同步运动的作用,以改善现有技术存在结构体积大、重量重、组装复杂,不利于配送、组装和制造成本比较高等情形;以及,进一步提供一弹性结构机制,来辅助挠性牵引装置牵动集光平台的作用力,以获得操作省力等手段。而这些课题在上述的参考数据中均未被具体教示或揭露。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太阳能追日系统的弹性牵引装置,提供弹性牵引连动每一集光平台和获得操作省力等作用。包括多个太阳能追日模块,每一个太阳能追日模块具有基柱、设置在基柱上的集光平台和组合集光平台的枢接架;以及,一弹性牵引装置,具有传动枢接架的挠性索和分别组合在挠性索至少一端的弹性器。因此,当其中一个集光平台转动追日时,会驱动挠性索拉动每一个枢接架和集光平台同步转动追日,并且配合弹性器释放能量,辅助每一个集光平台同步转动或回到初始位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太阳能追日系统的弹性牵引装置,该枢接架包括直接或间接连接集光平台的基架;基架具有一自由端,枢接弹性牵引装置的挠性索。因此,弹性牵引装置和挠性索运动时,牵动基架,使每一个集光平台产生同步运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太阳能追日系统的弹性牵引装置,该弹性牵引装置在挠性索的路径上,设有滑轮结构的导引器,用以改变挠性索的角度和增加挠性索的张力。在可行的实施例中,导引器可固定在一平面或地面上;导引器连结有弹簧,用以增加导引器的运动范围,以因应挠性索的牵引运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组合示意图;显示了太阳能追日模块、枢接架、弹性牵引装置和弹性器组合的情形。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中也显示了弹性牵引装置组合枢接架和太阳能追日模块的情形。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平面结构示意图;描绘了太阳能追日模块组和弹性牵引装置的情形。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操作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描绘了弹性牵引装置同步驱动每一太阳能追日模块的情形。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修正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描绘了弹性牵引装置的挠性索组合滑轮及/或弹簧的结构操作情形。

图6是本实用新型另一修正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显示了弹性牵引装置的挠性索组合连接部的结构情形。

图7是本实用新型再一可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显示了挠性索第一端组合驱动部,第二端组合弹性器的结构情形。

附图标记说明

10 太阳能追日模块

11 基柱

12 固定端

13 另一端

14 枢接组

15 集光平台

16 缆绳

17 驱动部

18 弹性体

20 弹性牵引装置

21 第一端

22 第二端

25 挠性索

30 定驻装置

40 地面

50 枢接架

51 基架

52 支架

53 自由端

54 枢接部

55 固定器

56 固定区

57 连接部

60 弹性器

61 第一弹性器

62 第二弹性器

65 固定体

66 导引器

67 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第1、2及3图,本实用新型太阳能追日系统的弹性牵引装置包括太阳能追日模块和弹性牵引装置的组合,概分别以参考编号10、20表示。太阳能追日模块10具有至少一基柱11;基柱11有一固定端12,固定端12可设置定驻装置30(例如,螺旋桩或类似作用的结构),使基柱11固定在地面40或其他等效面上。基柱11另一端13配装有枢接组14,枢接集光平台15,以容许集光平台15产生至少二维的转动运动(此部分属现有技术,故未予详述)。

图中显示了多个或多组太阳能追日模块10,至少其中一组太阳能追日模块10设置缆绳16和组合驱动缆绳16的驱动部17;驱动部17可拉动缆绳16,使集光平台15产生不同方向或角度的运动。

第3图假想线部分描绘了缆绳16和基柱11(或枢接组14)之间,可配置弹性体18的结构。可了解的是,太阳能追日模块10也可应用油压缸、驱动杆等部件,来驱动集光平台15产生运动。所述部分属现有技术,故未予详述。

在所采的实施例中,每一组太阳能追日模块10的集光平台15组合有枢接架50。枢接架50包括(直接或间接)连接集光平台15的基架51;图中显示基架51具有组合集光平台15的固定区56和一自由端53。基架51连接两个斜向延伸的支架52,共同连结在集光平台15上。基架51的自由端53设有一枢接部54;枢接部54配合固定器55,枢接固定弹性牵引装置20的挠性索25。

第1或3图也描绘了弹性牵引装置20的挠性索25具有两端,分别定义为第一端21和第二端22;第一端21及/或第二端22组合有一弹簧结构的弹性器60。弹性器60也可选择带式卷簧(belt reel spring)、涡卷弹簧(scrolling spring)或其类似结构。

图中显示第一端21、第二端22分别组合有弹性器60。对应挠性索25的第一端21、第二端22,弹性器60定义为第一弹性器61、第二弹性器62。第一弹性器61另一端、第二弹性器62另一端固定在一固定体65(例如,墙壁、柱桩或其类似物)上。

在一个可行的考虑中,第一弹性器61、第二弹性器62配合挠性索25的组装,可以形成略拉伸(蓄积能量)的状态;例如,第3图所描绘的情形。

请参考第4图,当其中一个集光平台15经驱动部17和缆绳16致动,朝图中右边转动追日时,会经由枢接架50(或基架51)驱动挠性索25配合弹性器60释放蓄积的能量,拉动其他太阳能追日模块10的枢接架50和集光平台15同步转动追日,或同步转动回到初始位置。

请参阅第5图,该弹性牵引装置20在挠性索25的路径上,设有滑轮结构的导引器66,用以改变挠性索25的角度和增加挠性索25的张力。在可行的实施例中,导引器66可固定在平面或地面40上;导引器66连结有弹簧67,用以增加导引器66的运动范围,以因应挠性索25的牵引运动。

请参阅第6图,描绘了一个修正的实施例。该枢接架50的枢接部54设有一杆状体的连接部57;连接部57的轴向垂直于挠性索25的配置方向或路径,使挠性索25枢接固定在连接部57上。以及,连接部57用以连接至少两组(图中显示的左、右位置)相邻的太阳能追日模块10的枢接架50(或左、右位置相邻的太阳能追日模块10的连接部57是成互相链接的结构),让挠性索25可同时驱动所述左、右位置相邻的太阳能追日模块10产生同步运动。

请参考第7图,在一个可行的实施例中,该挠性索25的第一端21设置连接驱动部17,第二端22组合弹性器60(或第二弹性器62)。因此,当驱动部17转动而驱动挠性索25时,挠性索25拉动太阳能追日模块10的枢接架50和集光平台15同步转动追日,或同步转动回到初始位置。

代表性的来说,这太阳能追日系统的弹性牵引装置在具备有驱动整个太阳能集光系统追日和操作省力、简便等作用的条件下,相较于现有技术而言,具有下列的考虑和优点:

该太阳能追日模块10、弹性牵引装置20和相关组件结构已被重行设计考虑,使其不同于习用者和改变了它的使用、操作型态,而有别于现有技术。例如,集光平台15组合枢接架50,枢接架50包括基架51和基架自由端53设置枢接部54,枢接固定挠性索25;挠性索25的第一端21、第二端22分别组合第一弹性器61、第二弹性器62,配合弹性器60释放蓄积的能量,辅助挠性索25牵引每一太阳能追日模块10的枢接架50和集光平台15;或在挠性索25的路径上配置导引器66及/或弹簧67等部分。

特别是,应用弹性牵引装置20链接多或多组太阳能追日模块10的结构组织和产生同步运动的作用,明显改善了现有技术存在结构体积大、重量重、组装复杂,不利于配送、组装和制造成本比较高等情形。

故,本实用新型系提供了一有效的太阳能追日系统的弹性牵引装置,其空间型态系不同于习知者,且具有现有技术中无法比拟的优点,系展现了相当大的进步,诚已充份符合实用新型专利的要件。

实用新型实用新型实用新型实用新型以上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这些并非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还可做出许多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