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方便用户控制的熟化室烘干集控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29931阅读:226来源:国知局
一种方便用户控制的熟化室烘干集控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烘干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方便用户控制的熟化室烘干集控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熟化室烘干系统在操作过程中,用户不能实时更新系统数据,导致无法满足用户动态显示内容的需求;同时,在系统中通常会由控制器对多组设备进行集中控制,当一个控制系统中不小心接入两个地址一样的从机,轻者会造成该地址的从机不可控制,严重的话导致整个控制系统瘫痪,这对系统的稳定运行造成很大的威胁;传统的熟化室烘干系统中,从机的运行时间可得,但是从机的运行结束时间点难以实现,用户很难知道哪个时间点机器会运行结束,从而影响了用户的判断。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方便用户对多个熟化室烘干设备集中控制的系统。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方便用户控制的熟化室烘干集控系统,包括有压缩机、板式换热器、翅片式换热器、气液分离器、四通阀、第一膨胀阀、电子膨胀阀、三通管、第一截止阀、第二截止阀、控制电路和显示模块,所述四通阀的D口连通至压缩机的第一接口,所述四通阀的S口通过气液分离器连通至压缩机的第二接口,所述四通阀的C口连通至第一截止阀的一端,所述四通阀的E口依次通过翅片式换热器和第一膨胀阀连通至板式换热器的第一接口,所述板式换热器的第二接口通过电子膨胀阀连通至三通管的第一接口,所述三通管的第二接口连通至第二截止阀的一端,所述板式换热器的第三接口与压缩机的第三接口连通,所述板式换热器的第四接口连通至三通管的第三接口,所述控制电路与压缩机的控制端连接,所述控制电路的输出端还连接至显示模块的输入端。

进一步,所述控制电路包括有处理模块和地址检测模块,所述处理模块分别与压缩机的控制端和地址检测模块连接,所述处理模块的输出端还连接至显示模块的输入端。

进一步,所述控制电路还包括有时钟模块,所述处理模块与时钟模块连接。

进一步,所述控制电路与压缩机的控制端之间通过RS485总线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控制电路对设备进行控制,控制电路可同时连接多台设备,并对其进行集中控制;当一个控制系统中不小心接入两个地址一样的从机,通过地址检测模块可保证系统的稳定运行,同时还利用时钟模块和显示模块保证用户能实时获取系统中设备的运行时间信息,利于用户对系统的维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烘干系统连接原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系统整体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参照图1,一种方便用户控制的熟化室烘干集控系统,包括有压缩机1、板式换热器2、翅片式换热器3、气液分离器4、四通阀5、第一膨胀阀6、电子膨胀阀7、三通管8、第一截止阀9、第二截止阀10、控制电路和显示模块,所述四通阀5的D口连通至压缩机1的第一接口,所述四通阀5的S口通过气液分离器4连通至压缩机1的第二接口,所述四通阀5的C口连通至第一截止阀9的一端,所述四通阀5的E口依次通过翅片式换热器3和第一膨胀阀6连通至板式换热器2的第一接口,所述板式换热器2的第二接口通过电子膨胀阀7连通至三通管8的第一接口,所述三通管8的第二接口连通至第二截止阀10的一端,所述板式换热器2的第三接口与压缩机1的第三接口连通,所述板式换热器2的第四接口连通至三通管8的第三接口,所述控制电路与压缩机1的控制端连接,所述控制电路的输出端还连接至显示模块的输入端。

所述控制电路可连接多组如图1所示的设备,同时对多组设备进行控制以及数据收集,并将相应的信息通过显示模块显示,用户利用上述信息对多组设备进行集中控制;此外,还可通过对显示模块实时更新,能更好地满足用户动态显示的需求。

参照图2,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控制电路包括有处理模块和地址检测模块,所述处理模块分别与压缩机的控制端和地址检测模块连接,所述处理模块的输出端还连接至显示模块的输入端。

当控制电路同时控制多组设备时候,若控制系统中不小心接入两个地址一样的从机,轻者会造成该地址的从机不可控制,严重的话导致整个控制系统瘫痪,这对系统的稳定运行造成很大的威胁;因此通过地址检测模块保证系统的稳定运行,例如检测该地址的机组的所有点位的数据是否一直为0,如果一直为0,控制电路将进行预报警,通知用户及时更改从机地址,防止控制系统瘫痪。

参照图2,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控制电路还包括有时钟模块,所述处理模块与时钟模块连接。通过连接有时钟模块的处理模块,用户能够得知各设备的运行时间以及运行结束时间等。

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控制电路与压缩机的控制端之间通过RS485总线连接,系统中设备的运行数据通过RS485总线实时发送至控制电路。

以上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创造并不限于所述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种种的等同变换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形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