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解液流量控制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507694发布日期:2019-08-23 23:38阅读:478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解液流量控制箱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蓄电池生产设备的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蓄电池生产过程中的电解液流量控制箱。



背景技术:

在蓄电池生产时,电解液的流量控制是一至关重要的工艺步骤,这些装置中所包含的液体都是具有极强腐蚀性的,其装置中包含的硫酸一旦造成泄露,可能会造成重大安全事故且酸液泄露会对地面和周边设备造成较大损坏。正因如此,对于生产蓄电池的厂家来说,电解液的流量控制装置所涉及的管路阀门必须有序安置;避免酸液积蓄在箱体内对电气元件损害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电解液流量控制箱,结构简单,稳定可靠;解决了以上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的技术要求,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解液流量控制箱,包括控制箱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控制箱本体设置为三层,上层设置有用以安装气控阀三联件的气控阀固定板,中层设置有电解液管路,电解液管路通过管夹a固定,电解液管路上设置有流量计a,流量计a的左侧设置有气动阀a;下层设置有水管路,水管路通过管夹b固定,水管路上设置有流量计b,流量计b的左侧设置有气动阀b;所述的控制箱本体的每一层底板右侧均设置有通孔,每一层排液管的上端与通孔相连接,排液管的下端与设置在下一层的排液管的上端之间设置有间隙。

优选的:设置在中层及下层的排液管上端直径大于下端直径。

优选的:所述的气控阀固定板通过焊接固定在控制箱本体上。

优选的:所述的管夹a、管夹b通过焊接将垫板焊在控制箱本体上,或通过组合螺栓将其固定在控制箱本体上。

优选的:气控阀三联件通过气控阀固定板上的卡口与气控阀固定板相连接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一种电解液流量控制箱,与传统结构相比:控制箱的上层设置有气控阀三联件,将压缩空气中的水和固体颗粒分离出去,不仅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而且能将压缩空气调整到气动阀需要的压力;中层及下层的排液管上端直径大于下端直径,保证控制箱内的漏液完全排出,避免在排出过程中出现洒漏;夹a、管夹b通过焊接将垫板焊在控制箱本体上,或通过组合螺栓将其固定在控制箱本体上,既保证了整个装置的美观性又能够很好的保证工作人员的安全;本实用新型结构稳定可靠、制作简易、对安装环境适应性强,耐腐蚀性好;大大降低了人工成本,杜绝了人与腐蚀性液体的直接接触,减少工作人员被腐蚀性液体灼伤的安全隐患;有效防止酸液泄露,适用于贮有腐蚀性液体的平顶或拱顶容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在图中:1.控制箱本体;2.气控阀三联件;3.气控阀固定板;4.电解液管路;5.管夹a;6.流量计a;7.气动阀a;8.水管路;9.管夹b;10.流量计b;11.气动阀b;12.排液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技术方案及其有益技术效果更加清晰,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在附图中:一种电解液流量控制箱,包括控制箱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控制箱本体1设置为三层,上层设置有用以安装气控阀三联件2的气控阀固定板3,中层设置有电解液管路4,电解液管路4通过管夹a5固定,电解液管路4上设置有流量计a6,流量计a6的左侧设置有气动阀a7;下层设置有水管路8,水管路8通过管夹b9固定,水管路8上设置有流量计b10,流量计b10的左侧设置有气动阀b11;所述的控制箱本体1的每一层底板右侧均设置有通孔,每一层排液管12的上端与通孔相连接,排液管12的下端与设置在下一层的排液管12的上端之间设置有间隙。

设置在中层及下层的排液管12上端直径大于下端直径;所述的气控阀固定板3通过焊接固定在控制箱本体1上;所述的管夹a5、管夹b9通过焊接将垫板焊在控制箱本体1上,或通过组合螺栓将其固定在控制箱本体1上;所述的气控阀三联件2通过气控阀固定板3上的卡口与气控阀固定板3相连接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含有浓酸的电解液经电解液管路4进入硫酸稀释冷却器,通过气动阀a7进行控制电解液进出,而流量计a6则是用来观测进入电解液的多少以便及时调整加控制,纯水则是通过水管路8进入硫酸稀释冷却器,纯水的进出是由气动阀b11来控制,通过流量计b10进行观测进入纯水的多少,将气动阀a7、气动阀b11与流量计a6、流量计b10放在一个控制装置中正是为了能够更好的实现纯水与电解液的控制,而为了防止纯水与电解液在控制柜中有少量渗漏,特意为此预留排水口将之排出,其排液管12的管路都是由防腐蚀材料做成的,大大提高了安全和美观性。

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描述,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申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