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轴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459474阅读:39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转轴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转轴,尤指一种于盖体部于开启时,一回转件因第二弹性装置的伸展作用,可将盖体部略为掀起,而成为一省力型转轴结构。
背景技术
按具掀盖的消费性电子产品,诸如可携式电脑、电子辞典及携带型影音播放装置、行动电话…等,大体上,是将主体部置于下半部,并由转轴与上半部的盖体部连结,使盖体部相对于主体部可为之开合。因此,转轴亦为决定上述产品好坏的一大要因。事实上,良好的转轴,除必须的停滞效果外,尚须使其不致因反复操作,而产生松弛。同时对于异音的消除,以及开合时角度的限制等,亦为转轴设计所须考量的要素。
即以串接式轴向摩擦的转轴,诸如美国第5,190,391号(对应于台湾新型第73784号专利案)专利案即为显著的例子。其中,轴向摩擦转轴的优点在于,其可由调整迫紧件并压缩弹性体,进而改变摩擦扭矩,可避免因反复操作所导致的松弛现象。唯其缺点则在于,轴向摩擦转轴在回转过程,其摩擦扭矩是为相同的,即以携带型电脑为例,该盖体部内显示屏幕的掀合动作,常困扰着一些使用者,因此,如何将转轴设计成在掀合的过程中,能适时提供一适当的助力,且不丧失原有停滞定位的功能,乃业者亟待克服的难题。
实用新型内容有监于此,本实用新型申请人本于多年来从事电子产品的转轴设计及产销的经验,期能克服前述串接式转轴无法提供自掀功能,经再三实验与测试,进而发展出本实用新型的“转轴结构”。
本实用新型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转轴结构,其是于盖体部于开启时,一回转件因第二弹性装置的伸展作用,可将盖体部略为掀起,而成为一省力型转轴结构,能适时提供一适当的助力,且不丧失原有停滞定位的功能。
本实用新型次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转轴结构,其中该轴孔下方突伸一卡榫,而连动件周缘则分别形成一前止缘及一后止缘,由前、后止缘触及卡榫,以作为开合角度的限制。
本实用新型一种转轴结构,其特征在于,其是在一支架上轴向开设一轴孔,供一支轴的轴柱穿越,该轴柱另套接一第一弹性装置后,以一端封件与其结合,并迫紧该第一弹性装置;其中,该轴孔周缘交错设置具高度落差的架凸及架凹,另将一设于支架与第一弹性装置间的连动件供轴柱穿越,并与之连动,其对应架凸及架凹亦相对设置具高度落差的片凹及片凸;而轴柱另端延伸一轴杆,其供一第二弹性装置的套接,其一端的固定端是连接于支架,另端延伸一活动端;另将一回转件与轴杆结合,其径向外壁具有一弧凹部,并分别形成一前、后挡缘,而活动端则容置于该弧凹部内;由轴回转件回动时,轴向摩擦是形成在片凸与架凸之间,唯片凸及架凸分别落入架凹及片凹时,扭力即释放,而后挡缘即抵住活动端回转,使第二弹性装置束紧轴杆,当第二弹性装置的弹性束紧力释放,即可令回转件掀开一角度,且片凸与架凸呈轴向摩擦。
其中该轴孔下方突伸一卡榫,而连动件周缘则分别形成一前止缘及一后止缘,由前、后止缘触及卡榫,以作为开合角度的限制。
其中该支架设有一定位孔,供第二弹性装置的固定端嵌插。
其中该支架的下方横向或纵向延伸一连接部,且其表面至少开具一接孔。
其中该轴柱与轴杆间具有一尺寸较大的轴环。
其中该垫片是分别设于架片与支轴、连动件与第一弹性装置、第一弹性装置和端封件之间。
其中一置油环是设于支架与支轴之间,其中央圆形环孔供轴柱穿越,而环面上开具若干油孔则供润滑脂的容置。
其中该第一弹性装置是为弹簧、波形弹片或碟形弹片。
其中该第二弹性装置是为一线形弹簧。
其中该回转件侧向延伸一衔接杆。


为进一步揭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技术内容,以下结合实施例及附图详细说明如后,其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转轴的立体分解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组立后的剖面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转轴呈90度开启状态的立体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转轴呈盖合状态的立体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转轴呈自动掀盖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2所示,基本上,本实用新型的转轴是由一支架1,一支轴2,一连动件3,一第一弹性装置4,一端封件5,一第二弹性装置6,以及一回转件7所组合而成。
其中,支架1为一架体,其上方具一轴孔11,供支轴2穿越,其一侧面周缘环形交错设置具高度落差的架凸12及架凹13,且该轴孔11下方延伸一卡榫14,并侧向开具一定位孔15。此外,该支架1下方则横向或纵向延伸一连接部16,其表面开具至少一接孔17,以供结合件,例如螺丝穿越,而结合一物品,例如本体部。
支轴2为一杆体,其侧向延伸一轴柱21,该轴柱21表面形成至少一铣面22,另侧突设一轴环23,并侧向延伸一轴杆24,以供第二弹性装置6套接,并结合于一回转件7。其中该轴柱21穿越一可与的连动的垫片25,一置油环26、一轴孔11,一连动件3及另一垫片25后,再穿越一第一弹性装置4,该弹性装置4实施时可为一弹簧,至少一波型弹片,或如图所示的复数个碟形弹片41后,其端部再套接一垫片25,然后与一端封件5,例如防松螺丝结合,以压缩该第一弹性装置4,使摩擦扭矩发生在连动件3与支架1之间。
其中,该置油环26中央圆形环孔26a供轴柱21穿越,其环面上开具若干油孔26b的贯穿,供润滑油脂的容置,以提供润滑及消除异音的效果。
连动件3为一片体或块体,其开设的连孔31供轴柱21穿越,并可与之连动。而相对于该架凸12及架凹13位置则设置具高度落差片凹32及片凸33,以片凸33沿着架凸12位移,可形成轴向摩擦扭力,唯移至架凹13时,则因该高度落差因素,而落入架凹13内,同时该片凹32亦与架凸12接合,据以形成一扭力释放效果。再者,连动件3周缘则分别形成一前止缘34及一后止缘35,以由前、后止缘触及卡榫14,以作为开合角度的限制。
轴杆24是为阶级状,其套接一第二弹性装置6,例如线性弹簧,其一固定端61嵌插于定位孔15内,另端的活动端62则延伸至回转件7。
回转件7是为一架体,其轴向开设一衔接孔71,供与轴杆24连接,该衔接孔71的外径向形成一弧凹部72,其前、后端各自成一前、后挡缘73和74。其中,该第二弹性装置6的活动端62是容置于弧凹部72,因此,该回转件7向下回转时,会向下压制并推动第二弹性装置6,以使其束紧轴杆24,而回转件7侧边延伸的枢接杆75则可与一杆体连结,以与盖体部内的显示装置连接。
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转轴于操作时,当盖体部向外掀开时,回转件7连同支轴2即向外回转,此时连动件3的片凸33即沿着架凸12移动,使扭力产生于两者之间,而第二弹性装置6的活动端62则沿着弧凹部72向后挡缘74移动。当该盖体部处于如图3的直立状态。此时,若将转轴再向外回转,此时片凸33沿着架凸12位移,直到其后止缘35抵住卡榫14,而该第二弹性装置6的活动端62亦抵住前挡缘73,此时即为掀开的止限。
如图4所示,如欲盖合时,仅须反向操作即可,此时,连动件3的前止缘34是抵住卡榫14,而后挡缘74压制第二弹性装置6的活动端62,并使其束紧轴杆24。此时,片凸33及架凸12分别落入架凹13及片凹32,使扭力呈释放状态,而盖体部的重量则由该第二弹性装置6所支撑,而不致坠下,而盖体部与本体部则可由现有的扣具扣接。
如图5所示,当盖体部与本体部间的扣具开启后,第二弹性装置6的束紧力即释放,使活动端62即推动后挡缘74并略微掀开一角度,使用者即可轻易地掀开盖体部,而利操作电子产品。
所以,经由本实用新型的实施,当转轴呈盖合时,其轴向的摩擦扭力是呈释放,而由另侧的第二弹性装置于径向支撑盖体部。此外,经由第二弹性装置的弹性束紧的释放,可令回转件自动开启一角度,且连动件的片凸则位移至架凸,使盖体部再为连动件及支架所形成的摩擦扭矩所支撑。是以,本实用新型可改变现有转轴的扭力均为相同的缺点,且开启时,该旋转件可提供一助力,而非常省力。
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乃较佳实施例的一种,凡是局部的变更或修饰而源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思想而为熟悉该项技艺的人所易于推知的,俱不脱本实用新型的专利权范畴。
权利要求1.一种转轴结构,其特征在于,其是在一支架上轴向开设一轴孔,供一支轴的轴柱穿越,该轴柱另套接一第一弹性装置后,以一端封件与其结合,并迫紧该第一弹性装置;其中,该轴孔周缘交错设置具高度落差的架凸及架凹,另将一设于支架与第一弹性装置间的连动件供轴柱穿越,并与之连动,其对应架凸及架凹亦相对设置具高度落差的片凹及片凸;而轴柱另端延伸一轴杆,其供一第二弹性装置的套接,其一端的固定端是连接于支架,另端延伸一活动端;另将一回转件与轴杆结合,其径向外壁具有一弧凹部,并分别形成一前、后挡缘,而活动端则容置于该弧凹部内;由轴回转件回动时,轴向摩擦是形成在片凸与架凸之间,唯片凸及架凸分别落入架凹及片凹时,扭力即释放,而后挡缘即抵住活动端回转,使第二弹性装置束紧轴杆,当第二弹性装置的弹性束紧力释放,即可令回转件掀开一角度,且片凸与架凸呈轴向摩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轴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轴孔下方突伸一卡榫,而连动件周缘则分别形成一前止缘及一后止缘,由前、后止缘触及卡榫,以作为开合角度的限制。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轴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支架设有一定位孔,供第二弹性装置的固定端嵌插。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轴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支架的下方横向或纵向延伸一连接部,且其表面至少开具一接孔。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轴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轴柱与轴杆间具有一尺寸较大的轴环。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轴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垫片是分别设于架片与支轴、连动件与第一弹性装置、第一弹性装置和端封件之间。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轴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一置油环是设于支架与支轴之间,其中央圆形环孔供轴柱穿越,而环面上开具若干油孔则供润滑脂的容置。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轴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一弹性装置是为弹簧、波形弹片或碟形弹片。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轴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二弹性装置是为一线形弹簧。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轴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回转件侧向延伸一衔接杆。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一种转轴结构,其是由一支架,一支轴,一连动件,一第一弹性装置,一端封件,一第二弹性装置,以及一回转件所组合而成。由轴回转件回动时,轴向摩擦是形成在连动件的片凸与支架的架凸之间,唯片凸及架凸分别落入架凹及片凹时,扭力即释放,而回转件的后挡缘即抵住第二弹性装置的活动端回转,使第二弹性装置束紧支轴的轴杆,当第二弹性装置的弹性束紧力释放,即可令回转件掀开一角度,且片凸与架凸呈轴向摩擦。
文档编号G06F1/16GK2688965SQ20042004892
公开日2005年3月30日 申请日期2004年4月27日 优先权日2004年4月27日
发明者江家荣, 唐其诠, 张瑞鸿 申请人:兆利资讯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