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织制品的设计装置和设计方法、及其程序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566674阅读:11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针织制品的设计装置和设计方法、及其程序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使用横机的筒状针织制品的设计。
技术背景针织套衫、背心、连衣裙等针织制品中,在针织物的端部实施整 形的情况较多。整形由组织花纹构成,以从针织物的端部起数个纵行 程度的宽度,设计成与针织物的其它部分不同的组织。例如在一边筒 状地进行环绕编织一边同时编织前身片和后身片的情况下,或者在同 时编织前后身片和前后两袖的情况下,在前后身片的袖笼、腰部、衣 领、袖子的内侧或外侧等处实施整形。在这种情况下,腰部、袖子的 内侧或者外侧等也是前后针织物的连接部。申请人在专利文献1中提出使整形的设计变得容易的方案。进行 整形的区域由于是从针织物的边缘起数个纵行程度的宽度,因而如果 假想地以纵行方向为垂直的方式将该部分对齐,则例如形成沿上下较 长的长方形。将该部分作为整形区域,以填埋整形区域的方式复制上 下1 数个线圈横列程度的单位花纹,则整形的设计变得容易。如果针织制品的外形设计改变,则希望改变整形区域的形状。然 而,发明人注意到在专利文献1的方法中没有与此对应的办法。而且, 在对针织制品进行环绕编织时,环绕编织的开始点例如置于前身片和 后身片的边界等处。该边界是在两侧较多实施整形的位置。发明人注 意到在环绕编织的开始点的两侧,进行编织后的针织制品中的整形花 纹与针织品的设计数据不同。即,在设计数据上配置在相同线圈横列 上的整形花纹,在实际的针织制品中,在环绕开始点的两侧向上下偏 离1线圈横列。整形花纹的设计沿纵行方向不同的情况下,例如在线
圈的种类按照线圈横列变化的情况下,在环绕开始点的两侧,线圈的 种类变得不统一,在设计上不优选。专利文献l: WO 04/088022A1发明内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1) 改变针织制品的外形时,可以与其对应地容易地改变整形区域,并且,2) 在对针织制品进行环绕编织时,防止整形花纹在环绕开始点的 两侧上下偏离。由此可以使整形花纹的设计变得容易。本发明中附加目的在于,3) 在防止整形花纹上下偏离的时候,不产生没有线圈种类数据的 区域。本发明的设计装置,是用于生成针织制品的设计数据的装置,其 中, 一边使纱线的导纱器环绕, 一边通过横机编织由前后针织物构成 的筒状,并且在针织物的端部形成整形花纹,其特征在于,设有指定单元,接受整形区域的指定,并与针织物的外形建立对应地存储指定的整形区域;修正单元,与针织物的外形设计的改变对应地修正上 述整形区域;展开单元,用于存储整形花纹的数据,并在上述整形区 域整体展开;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整形区域存在于导纱器的环绕开始 部的两侧的环绕方向开始部和结束部双方、且在开始部和结束部之间 沿着线圈横列方向连续;和校正单元,在进行上述检测时,使开始部 侧的整形花纹的数据相对于结束部侧相对地向上侧移动1线圈横列。优选的是,在所述指定单元中,接受整形区域的两端部的指定, 并与针织物的外形建立对应地存储指定的两端部,进而在指定的两端
部之间,将从针织物的边缘向内侧规定纵行数的区域作为整形区域而 存储,在所述修正单元中,与针织物的外形设计的改变对应地使上述 两端部移动,在所述展开单元中,存储作为整形花纹的单位的花纹的 数据,以在上述整形区域整体扩展的方式进行复制,从而展开。特别优选的是,在所述校正单元中,在开始部侧,使整形花纹中 最上段的线圈横列的数据向整形花纹中最下段的线圈横列移动,并使 其他线圈横列的整形花纹的数据逐个线圈横列地向上侧转移。本发明的设计方法,是用于生成针织制品的设计数据的方法,其 中, 一边使纱线的导纱器环绕, 一边通过横机编织由前后针织物构成 的筒状,并且在针织物的端部形成整形花纹,其特征在于,接受整形 区域的指定,并与针织物的外形建立对应地存储指定的整形区域,与 针织物的外形设计的改变对应地修正上述整形区域,存储整形花纹的 数据,并在上述整形区域整体展开,当检测到整形区域存在于导纱器 的环绕开始部的两侧的环绕方向开始部和结束部双方、且在开始部和 结束部之间沿着线圈横列方向连续时,使开始部侧的整形花纹的数据 相对于结束部侧相对地向上侧移动1线圈横列。优选的是,在所述指定中,接受整形区域的两端部的指定,并与 针织物的外形建立对应地存储指定的两端部,进而在指定的两端部之 间,将从针织物的边缘向内侧规定纵行数的区域作为整形区域而存储, 在所述修正中,与针织物的外形设计的改变对应地使上述两端部移动, 在所述展开中,存储作为整形花纹的单位的花纹的数据,以在上述整 形区域整体扩展的方式进行复制,从而展开。特别优选的是,在所述向上侧的1线圈横列的移动中,在开始部 侧,使整形花纹中最上段的线圈横列的数据向整形花纹中最下段的线 圈横列移动,并使其他线圈横列的整形花纹的数据逐个线圈横列地向 上侧转移。 本发明的设计程序,是用于生成针织制品的设计数据的程序,其 中, 一边使纱线的导纱器环绕, 一边通过横机编织由前后针织物构成 的筒状,并且在针织物的端部形成整形花纹,其特征在于,设有指 定命令,接受整形区域的指定,并与针织物的外形建立对应地存储指 定的整形区域;修正命令,与针织物的外形设计的改变对应地修正上 述整形区域;展开命令,用于存储整形花纹的数据,并在上述整形区 域整体展开;检测命令,用于检测整形区域存在于导纱器的环绕开始 部的两侧的环绕方向开始部和结束部双方、且在开始部和结束部之间 沿着线圈横列方向连续;和校正命令,在进行上述检测时,使开始部 侧的整形花纹的数据相对于结束部侧相对地向上侧移动1线圈横列。优选的是,在所述指定命令中,接受整形区域的两端部的指定, 并与针织物的外形建立对应地存储指定的两端部,进而在指定的两端 部之间,将从针织物的边缘向内侧规定纵行数的区域作为整形区域而 存储,在所述修正命令中,与针织物的外形设计的改变对应地使上述 两端部移动,在所述展开命令中,存储作为整形花纹的单位的花纹的 数据,以在上述整形区域整体扩展的方式进行复制,从而展开。特别优选的是,在所述校正命令中,在开始部侧,使整形花纹中 最上段的线圈横列的数据向整形花纹中最下段的线圈横列移动,并使 其他线圈横列的整形花纹的数据逐个线圈横列地向上侧转移。本发明由于涉及针织制品的设计,因而针织物的外形、整形区域、 整形花纹、整形区域等的概念是针织制品的设计数据上的概念。而且, 线圈横列是指在针织物的横向上并列的线圈列,纵行是指在针织物的 上下方向上并列的线圈列。相对移动1线圈横列,除了指使一方向上 侧移动之外,还包括使另一方向下侧移动。在该说明书中,与针织制 品的设计装置相关的记载直接适用于设计方法和设计程序,相反,与 设计方法相关的记载直接适用于设计装置和设计程序。指定整形区域
的两端部是指例如指定处于两端部的特征点。 发明效果在本发明中,由于与针织物的外形数据对应地存储整形区域,因 而在改变针织物的外形时,整形区域也改变。因此,不需要与针织物 的外形的改变对应地再次设计整形花纹。而且,在本发明中,在导纱器的环绕开始部的两侧存在整形区域 的情况下,使开始部侧的整形花纹相对于结束部侧相对地向上侧滑动1 线圈横列。从而可以防止前后的整形花纹在线圈横列方向上不连续。在此,使开始部侧的整形花纹中最上段的线圈横列的数据向整形 花纹中最下段的线圈横列移动,并使其他线圈横列的整形花纹的数据 逐个线圈横列地向上侧转移时,由于整形区域本身不上下移动,因而 可以防止在整形区域的最下段的线圈横列上线圈种类的数据丢失。


图1是实施例的针织设计装置的框图。图2是实施例的针织设计程序的主要部分的框图。图3是表示实施例中的针织设计的概要的流程图。图4是表示是实施例中的整形区域的决定算法的流程图。图5是表示实施例中的整形花纹的前后校正算法的流程图。 图6是示意地表示整形区域的例子的图。 图7是示意地表示整形区域的变形例的图。图8是示意地表示伴随外形改变在实施例中的整形区域的改变的图。图9是表示在筒状编织中,在前后整形花纹间产生阶梯差的原理。 图IO是示意地表示在途中改变环绕方向时的阶梯差的方向的图。 图11是示意地表示实施例中的整形花纹的前后校正的图。
标号说明2针织设计装置2总线6彩色显示器8键盘IO记录笔12数字转换器14彩色扫描仪16磁盘驱动器18彩色打印机20通信接口22外形数据存储部24整形数据存储部26单位花纹展开部28区域修正部30编织顺序处理部32阶梯差检测部34前后校正部36编织数据生成部38模拟部40横机42整形程序43整形数据存储命令44单位花纹展开命令45区域修正命令46编织顺序处理命令47阶梯差检测命令48前后校正命令50针织套衫51 54整形区域66、 66'整形层 68、 68'边缘 70环绕编织72、 73自然状态下的线圈排列74后针织物数据75前针织物数据76编织数据上的线圈排列90、 91整形花纹92最上段的数据93最上段以外的数据Pl、 P2、 P2,特征点A开始点B结束点C半周点D开始点E反转位置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表示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最佳实施例。实施例图1 图11表示实施例。在图中,2是针织设计装置,4是总线。 对输入输出系统进行说明的话,6是彩色显示器,8是键盘,IO是记录 笔,12是数字转换器。通过记录笔IO和数字转换器12指定设计数据 上的位置,迸行图形输入。14是彩色扫描仪,16是磁盘驱动器,18是 彩色打印机,20是通信接口。设计对象的针织物是筒状针织物,例如是前身片和后身片,或者 在这之上增加前后的两袖的针织物等。而且,针织制品的种类有针织 套衫、背心、连衣裙、裤衩、女式西装裤等。外形数据存储部22以前 后的针织物单位存储针织制品的外形数据,作为单位的针织物例如是 前身片、后身片、右前袖和右后袖以及左前袖和左后袖等。整形数据存储部24,对应每个整形区域存储整形花纹的数据和整 形区域。在整形区域中例如有前身片、后身片的袖笼、腰部、衣领、 后肩等部分。而且在前后的两袖中,对袖下和袖山等进行整形。对应 每个整形区域设置设计上的层,将整形数据作为各层的数据而存储。 此外,整形区域是该层内的区域。单位花纹展开部26,将作为整形花 纹的单位的单位花纹,在整形区域内上下复制而展开。单位花纹是1 线圈横列 数个线圈横列的高度,为从针织物的边缘向内侧数个纵行 程度的宽度,周期性地重复单位花纹而得到整形花纹。并且,单位花 纹是不能分解成比其更小的花纹的花纹。单位花纹存储在整形数据存储部24或者单位花纹展开部26等中。与在外形数据存储部22中存储的外形数据的改变对应地,区域修 正部28改变整形区域。在整形数据存储部24中,使用针织物的外形 上的特征点来存储整形区域。外形数据改变时,特征点也移动,因而 可以与其对应地改变整形区域。整形区域使用与针织物的外形数据的改变联动地变化的外形状的特征存储即可,不需要一定存储特征点。 编织顺序处理部30决定对于针织物的哪个部分的编织分配哪个导纱 器,使导纱器向哪个方向环绕,使横机的三角座滑架随之如何移动等 编织顺序。编织顺序例如存储标准的条件,自动适用即可,仅在使用 特殊的顺序时应该由用户指定。在实施例中,编织筒状针织物,导纱 器沿着针织物环绕移动,这种编织称为环绕编织。阶梯差检测部32在前后针织物的边界检测在整形花纹之间产生 的阶梯差。 一般从前后的针织物的边界开始环绕编织,阶梯差在环绕 开始点的纵行的开始侧和结束侧之间产生。因此,阶梯差例如在前后 的针织物的边界产生。而且,产生阶梯差的位置为环绕开始部的开始 侧和结束侧之间。前后校正部34相对于产生阶梯差的位置,使环绕的 开始侧的整形花纹向上侧转移1线圈横列,对在针织物前后的整形花 纹之间的阶梯差进行校正,使前后的整形花纹变化成沿线圈横列方向 连续的花纹。编织数据生成部36,生成相对于已设计的针织制品的编 织数据,模拟部38,根据生成的编织数据进行相对针织制品的视觉模拟。而且编织数据通过通信、磁盘等输入横机40中,利用横机40编织针织套衫等。在图2表示实施例的整形程序42,整形程序42是针织设计程序 的一部分。整形数据存储命令43是存储单位花纹和整形花纹的数据以 及整形区域的命令,单位花纹展开命令44在整形区域内展开单位花纹, 区域修正命令45检测针织物的外形的变化,校正整形区域。编织顺序 处理命令46是与进行编织顺序相关的处理的命令,特别是检测导纱器 的环绕方向。阶梯差检测命令47,检测在前后的整形花纹之间是否产 生阶梯差。前后校正命令48,在产生阶梯差时,使前后任意一方的整 形花纹上下移动1线圈横列以消除阶梯差。图3以整形花纹的设计为中心表示针织制品的整体的设计。最初 生成筒状针织物的外形数据,例如利用扫描仪14读取已有的针织制品 的形状,或者由磁盘驱动器16等读取外形数据。之后通过记录笔10 等修正外形数据。而且输入罗纹等的组织花纹、嵌花、提花等的图形, 前进到判断是否进行整形花纹的生成。在整形花纹的生成中,决定整形区域,输入各整形区域的单位花 纹。以针织物左右对称的方式输入整形区域时,例如按照右侧袖笼和 左侧袖笼。右侧腰部和左侧腰部等的方式,左右对称地输入时,如果 在一方的整形区域中输入单位花纹,则在另一方的整形区域中左右反 转地输入单位花纹。而且,在如前后的腰部、前后的袖下、前后的袖 山等这样,在前后的针织物的端部连续设置整形区域的情况下,将输 入一方的整形区域中的单位花纹复制到另一方的整形区域中。在该复 制中,以使单位花纹从前后的针织物的边界折叠的方式进行复制。艮口,
以在从前后的针织物的边界起相同纵行数的位置显现相同种类的线圈 的方式进行复制。在整形区域内将单位花纹上下展开地进行复制。例如从整形区域 的最下段的线圈横列开始向上侧周期性地重复复制单位花纹,利用单 位花纹填埋尽整形区域整体。整形区域线相对前后的针织物,原则上 设计成以相同的线圈横列编号开始,以相同的线圈横列编号结束。检测前后的针织物间的整形花纹上是否出现阶梯差,在产生阶梯 差的情况下,进行前后的整形花纹之间的阶梯差的校正。接着通过将 设计显示在显示器上,用户可以对设计进行评价,在修正设计的情况 下,返回第二个结合点,在不修正的情况下,生成编织数据而结束设 计。在图4表示整形区域的决定算法。在设计的初期,在可以不考虑 针织制品的外形数据的修正的情况下,用户通过记录笔等指定整形区 域的两端的2个角(特征点)。接着用户输入从针织物的边缘向内侧 展开整形花纹的纵行数。该纵行数称为整形条数。接着在2个特征点 之间,将从针织物的边缘向内侧扩展整形条数的区域作为整形区域。 在修正针织物的外形的情况下,提取特征点向哪里移动的信息,使用 移动的特征点和已输入的整形条数修正整形区域。在图5表示前后校正的算法。前后的整形花纹连接成筒状,而且 整形花纹的单位花纹以2线圈横列以上构成的情况成为前后校正的对象。在前后针织物的整形花纹之间存在环绕开始位置的情况下,进行 前后校正。此时,将环绕的开始侧作为滑动对象,备份1线圈横列的 最上段的整形花纹,使其他线圈横列的整形花纹从下向上逐个线圈横 列地滑动。然后将备份的整形花纹描绘在最下段的线圈横列上。在图6表示针织套衫50的例子,53 64是整形区域,55、 56是
前针织物的腰部侧的整形区域,57、 58也是同样的整形区域。61、 62 是袖下侧的整形区域,63、 64是袖山侧的整形区域。除了与衣领对应 的整形区域53、 54等,这些整形区域在前后的针织物上例如对称形成。 而且整形区域的形状由用户通过记录笔等输入。此外,可以在袖笼的 周围等处设置整形区域,但是由于前后的整形区域由袖分离,因而不 会产生阶梯差。因此,省略对袖笼周围的整形区域的说明。图7表示对袖子整体设置较大整形花纹5K 52的半袖的针织套衫 60,在该图中,将袖子部分附加于身片而表示。整形区域51、 52为左 右对称,并且在后身片侧也没有图示的整形区域,与整形区域51、 52 在线圈横列方向上连续且设置相同的线圈横列数。整形区域51、 52的 单位花纹比区域51、 52的尺寸大时,在单位花纹中处于整形区域51、 52内的部分为有效,其他为无效。而且在使用较小的单位花纹时,在 线圈横列方向和纵行方向双方上复制单位花纹,在整形区域51、 52整 体展开。整形区域51、 52的指定中,例如指定三角形状的整形区域51、 52的3个顶点。针织套衫60将从腋下至上的部分作为整体环绕编织成一个筒状, 在具有环绕开始点的一侧,在前后的整形区域之间产生阶梯差。因此例如使从环绕开始点开始环绕一侧的整形花纹向上侧移动1线圈横列, 在花纹消失的最下段的线圈横列上,例如复制其下方的线圈横列的编 织数据。代替使一方的整形花纹向上滑动1线圈横列,可以使另一方 的整形花纹向下滑动1线圈横列。产生阶梯差的仅是左右的整形区域 51、 52中的一方,在包含环绕编织的开始点的一侧产生阶梯差。在图8表示伴随外形改变的整形区域的改变的例子。在指定整形 区域57的情况下,例如对腰部的上端和下端指定特征点P1、 P2,将从 连接特征点Pl、 P2的针织物的边缘68向内侧扩展整形条数的区域作 为整形区域57。以包含整形区域57的方式确定整形层66,将整形区 域的形状、整形区域内展开的整形花纹的数据作为层66内的数据。在
此,针织物的外形改变,特征点Pl向Pl'移动。区域修正部28,检测特征点P1向P1'移动,如边缘68那样边缘发生变化的情况,如整 形区域57'、层66'那样修正数据。特征点由于是与针织物的外形上 的特征对应的点,因而外形变化时也可以提取特征点的变化。图9表示阶梯差的发生位置。例如在从开始点A向结束点B的方 向上进行环绕编织70。开始点A和结束点B位于前针织物和后针织物 的边界,相反侧的边界为半周点C。与此相对的编织数据变成从图9 的下方起第二段的样子,74是后针织物数据,75是前针织物数据,在 此,从开始点A到半周点C编织后针织物侧之后,编织前针织物侧。 在编织数据上的线圈排列76中,l周的线圈连接成筒状。然而在实际 的针织物中,结束点B与开始点A上方1线圈横列的线圈连接,在自 然状态下的线圈排列72、 73表示于图9的上段,在A部分的整形花纹 和B部分的整形花纹上产生1线圈横列的阶梯差。对开始点和结束点进行说明,只要在编织的途中不使环绕方向反 转,则开始点A、结束点B沿纵行方向上下连接。因此,开始点A是 开始环绕编织时的开始点,而结束点B是最初1周的环绕编织中的结 束点。与此相对,如果在编织的途中使环绕方向反转,则开始点、结 束点的关系反转。例如在图IO的D处开始环绕编织,在E处使环绕方 向反转。这样,从D到E的区间和E上侧的区间上,哪一侧的整形花 纹向下侧沉入的情况反转。换言之,如果在途中使环绕方向反转,则 应该沿着反转后的环绕方向决定开始点和结束点。在图11表示阶梯差的发生位置处的校正。在设计数据上,设定整 形花纹90、 91在环绕开始点的两侧连续存在。而且阴影表示线圈的种 类等的i线圈横列的花纹。在此,编织结束而处于自然状态的针织物 中,开始点侧的整形花纹90相对于结束点侧的整形花纹91,向下沉入 l线圈横列。作为相对于此的校正,备份最上段的1线圈横列的数据, 使此外的数据93向上滑动1线圈横列,并将备份后的最上段的数据92
复制到最下段的线圈横列上。也可以使整形花纹90整体向上侧滑动l线圈横列,但是如果这样, 则在整形花纹90的最下段的线圈横列上残留没有指定线圈种类的区 域。因此需要对该部分输入线圈种类的操作等。为了避免这一操作,将最上段的数据92复制到最下段。整形花纹90是周期性地重复单位 花纹而形成的,如果在最上段的线圈横列的花纹上连接有最下段的线 圈横列的花纹,则不会有损美观。而且在图ll的处理中,在单位花纹 由1线圈横列构成的情况下,进行处理没有意义,因而就不进行处理。在实施例中,可以不考虑针织物的外形的变化而设计整形花纹, 而且不会有整形花纹在前后针织物的边界处不连续地排列的情况。在 实施例中,在生成整形花纹的阶段,在前后的整形花纹之间产生阶梯 差的情况下进行阶梯差校正。然后用户将设计显示于显示器,对阶梯 差校正后的设计进行评价。因此用户可以不考虑阶梯差而设计整形花 纹。但是阶梯差的校正也可以在决定了设计的时刻进行。
权利要求
1. 一种设计装置,是用于生成针织制品的设计数据的装置,其中, 一边使纱线的导纱器环绕, 一边通过横机编织由前后针织物构成的筒 状,并且在针织物的端部形成整形花纹,其特征在于,设有指定单元,接受整形区域的指定,并与针织物的外形建立对应地 存储指定的整形区域;修正单元,与针织物的外形设计的改变对应地修正所述整形区域; 展开单元,用于存储整形花纹的数据,并在所述整形区域整体展开;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整形区域存在于导纱器的环绕开始部的两侧 的环绕方向开始部和结束部双方、且在开始部和结束部之间沿着线圈 横列方向连续;和校正单元,在进行所述检测时,使开始部侧的整形花纹的数据相 对于结束部侧相对地向上侧移动1线圈横列。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计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指定单元中,接受整形区域的两端部的指定,并与针织物的外形建立对应地存储指定的两端部,进而在指定的两端部之间,将 从针织物的边缘向内侧规定纵行数的区域作为整形区域而存储,在所述修正单元中,与针织物的外形设计的改变对应地使所述两 端部移动,在所述展开单元中,存储作为整形花纹的单位的花纹的数据,以 在所述整形区域整体扩展的方式进行复制,从而展开。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计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校正单元 中,在开始部侧,使整形花纹中最上段的线圈横列的数据向整形花纹 中最下段的线圈横列移动,并使其他线圈横列的整形花纹的数据逐个 线圈横列地向上侧转移。
4. 一种设计方法,是用于生成针织制品的设计数据的方法,其中, 一边使纱线的导纱器环绕, 一边通过横机编织由前后针织物构成的筒 状,并且在针织物的端部形成整形花纹,其特征在于,接受整形区域的指定,并与针织物的外形建立对应地存储指定的 整形区域,与针织物的外形设计的改变对应地修正所述整形区域, 存储整形花纹的数据,并在所述整形区域整体展开, 当检测到整形区域存在于导纱器的环绕开始部的两侧的环绕方向开始部和结束部双方、且在开始部和结束部之间沿着线圈横列方向连续时,使开始部侧的整形花纹的数据相对于结束部侧相对地向上侧移动 1线圈横列。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指定中,接受整形区域的两端部的指定,并与针织物的外 形建立对应地存储指定的两端部,进而在指定的两端部之间,将从针 织物的边缘向内侧规定纵行数的区域作为整形区域而存储,在所述修正中,与针织物的外形设计的改变对应地使所述两端部移动,在所述展开中,存储作为整形花纹的单位的花纹的数据,以在所 述整形区域整体扩展的方式进行复制,从而展开。
6.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向上侧移动1线圈横列中,在开始部侧,使整形花纹中最上段的线圈横列的数 据向整形花纹中最下段的线圈横列移动,并使其他线圈横列的整形花 纹的数据逐个线圈横列地向上侧转移。
7. —种设计程序,是用于生成针织制品的设计数据的程序,其中,一边使纱线的导纱器环绕, 一边通过横机编织由前后针织物构成的筒状,并且在针织物的端部形成整形花纹,其特征在于,设有 指定命令,接受整形区域的指定,并与针织物的外形建立对应地 存储指定的整形区域;修正命令,与针织物的外形设计的改变对应地修正所述整形区域; 展开命令,用于存储整形花纹的数据,并在所述整形区域整体展开;检测命令,用于检测整形区域存在于导纱器的环绕开始部的两侧 的环绕方向开始部和结束部双方、且在开始部和结束部之间沿着线圈 横列方向连续;和校正命令,在进行所述检测时,使开始部侧的整形花纹的数据相 对于结束部侧相对地向上侧移动1线圈横列。
8.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设计程序,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指定命令中,接受整形区域的两端部的指定,并与针织物的外形建立对应地存储指定的两端部,进而在指定的两端部之间,将 从针织物的边缘向内侧规定纵行数的区域作为整形区域而存储,在所述修正命令中,与针织物的外形设计的改变对应地使所述两 端部移动,在所述展开命令中,存储作为整形花纹的单位的花纹的数据,以 在所述整形区域整体扩展的方式进行复制,从而展开。
9.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设计程序,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校正命令 中,在开始部侧,使整形花纹中最上段的线圈横列的数据向整形花纹 中最下段的线圈横列移动,并使其他线圈横列的整形花纹的数据逐个 线圈横列地向上侧转移。
全文摘要
与针织物的外形建立对应地存储整形区域,改变外形时,整形区域也联动地改变。之后在整形区域内上下重复复制单位花纹。在前后的针织物的边界,在作为环绕编织的开始点的边界的两侧存在整形花纹时的情况下,使开始部侧的整形花纹向上转移1线圈横列。可以相对针织物外形的改变自动地改变设置整形花纹的范围。而且,在前后的针织物的边界上的整形花纹在线圈横列方向上不会变得不连续。
文档编号G06F17/50GK101124356SQ20068000542
公开日2008年2月13日 申请日期2006年2月6日 优先权日2005年2月18日
发明者川崎淳子, 浦野浩一 申请人: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