锁附装置及机壳与该锁附装置的组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578586阅读:12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锁附装置及机壳与该锁附装置的组合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锁附装置及机壳与该锁附装置的组合,特别是涉及一种可供设置 在机壳以防止机壳或其中的电子元件被窃取的锁附装置及该机壳与该锁附装置的组合。
背景技术
以往,例如电脑机壳的壳体与盖体,通常是用螺丝锁固的方式结合,但是,螺丝锁 固会使得壳体与盖体的拆装麻烦且费时,因此,后来遂发展出壳体与盖体是利用滑接卡合 的方式相结合,解决了螺丝锁固麻烦且费时的问题。但不论是螺锁或滑接卡合的方式,盖体都能轻易的被由壳体拆离而暴露壳体内的 电子组件(如硬盘、光碟机等等),所以部分使用者为防止盖体轻易的被由壳体拆离而有电 子组件被窃取之虞,会增加一锁头将盖体与壳体锁成一体,避免盖体被轻易由壳体拆离。此外,特别是例如桌上型主机或笔记本电脑,由于其体积小,或便于携行,特别是 在公众场合或室外使用时,也会有整台被窃取之虞,因此,一种例如肯辛顿锁(Kensinton Lock)的传统锁具,是可配合一钢索(wiresealing)将电脑链结在较大型或固定的家具上 (如桌脚),以防止桌上型主机或笔记本电脑被轻易取走。由此可见,上述现有的锁附装置及机壳与该锁附装置的组合在结构与使用上,显 然仍存在有不便与缺陷,而亟待加以进一步改进。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相关厂商莫不 费尽心思来谋求解决之道,但长久以来一直未见适用的设计被发展完成,而一般产品又没 有适切结构能够解决上述问题,此显然是相关业者急欲解决的问题。因此如何能创设一种 新型的锁附装置及机壳与该锁附装置的组合,实属当前重要研发课题之一,亦成为当前业 界极需改进的目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锁附装置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新型的锁 附装置,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其拆装简单、容易,并且可供与例如锁头、肯辛顿锁 (Kensinton Lock)等锁具配合,防止机壳的盖体被轻易与机壳的壳体分离,非常适于实用。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的锁附装置,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其 拆装简单、容易,且通过该锁附装置与例如号码链锁的锁具配合,可防止整台机壳轻易被取 走,从而更加适于实用。本发明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的锁附装置,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其 可供设置在机壳以供至少一种锁具配合使用,从而更加适于实用。本发明的还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的机壳与上述锁附装置的组合,从而更加 适于实用,且具有产业上的利用价值。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发明提出 的一种机壳与锁附装置的组合,用以与一锁具配合,该机壳与锁附装置的组合包含一机壳, 该机壳包括一壳体及一盖体,该壳体包括一侧板,该盖体包括一用以盖设于该壳体的盖板,该盖体还包括一连接该盖板并且能凸出该侧板的第一板部、一设置于该第一板部的第一插 接部及一设置于该第一板部的第一锁孔;该机壳与锁附装置的组合还包含一锁附装置,该 锁附装置包括一本体单元;一第二锁孔,设置于该本体单元;以及一第二插接部,设置于 该本体单元,通过该本体单元沿一组装方向相对于该侧板位移,其中,该第二插接部插接于 该第一插接部,该第二锁孔连通该第一锁孔而供能该锁具穿伸,锁接该锁附装置与该第一 板部,并限制该第二插接部沿一相反于该组装方向的分离方向与该第一插接部分离。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前述的机壳与锁附装置的组合,该壳体还包括一设置于该侧板的第三锁孔,该本 体单元具有一朝向该壳体的侧板的内侧,该锁附装置还包括一设置于该本体单元内侧的第 四锁孔,通过该第二插接部插接于该第一插接部,该第四锁孔连通该第三锁孔而能供另一 锁具穿伸,锁接该锁附装置与该侧板。前述的机壳与锁附装置的组合,该本体单元还具有一用以朝向该第一板部的边 侧,该第二锁孔与该第二插接部设置于该边侧,通过该第二插接部插接于该第一插接部,该 边侧邻近该第一板部。前述的机壳与锁附装置的组合,该壳体还包括一设置于该侧板并且介于该第三锁 孔与该第一板部之间的第一卡合部,该锁附装置还包括一凸出该本体单元内侧的第二卡合 部,通过该第二插接部沿该组装方向插接于该第一插接部,该第二卡合部与该第一卡合部 相卡合。前述的机壳与锁附装置的组合,该锁附装置还包括一凸出该本体单元内侧的限位 凸部,该限位凸部介于该第二插接部与该第二锁孔之间,该壳体还包括凹设于该侧板并且 介于该第三锁孔与该第一板部之间的一第一限位槽,通过该第二插接部插接于该第一插接 部,该限位凸部伸入该第一限位槽,限制该本体单元相对于该侧板往该分离方向位移。前述的机壳与锁附装置的组合,该锁附装置还包括一凸出该本体单元内侧的挡止 凸块,该壳体还包括一设置于该侧板的挡止槽,通过该第二卡合部卡合于该第一卡合部,该 挡止凸块伸入该挡止槽,通过该本体单元相对于该侧板沿该组装方向及该分离方向位移, 该挡止凸块于该挡止槽内滑移。前述的机壳与锁附装置的组合,该本体单元包括能相结合的一第一本体及一第二 本体,该第一本体呈块状,该第二本体呈L型板片状并且具有相连接的一第一板片及一第 二板片,通过该第一本体与该第二本体相结合,该第一板片邻近该第一本体的一侧而界定 出该本体单元的内侧,该第二板片邻近该第一本体的另一侧而界定出该本体单元的边侧。前述的机壳与锁附装置的组合,该第一插接部为一设置于该第一板部的插孔,该 第二插接部为一凸设于该第二板片的插片。前述的机壳与锁附装置的组合,该第二卡合部为一凸设于该第一本体一侧的凸出 结构,该第一板片设有一开口,通过该第一本体与该第二本体结合,该凸出结构穿伸通过该 第一板片的开口而形成该第二卡合部。前述的机壳与锁附装置的组合,该第一卡合部为一呈横向T型的卡槽而具有相连 通的一第一卡槽段与一纵向宽度较该第一卡槽段窄的第二卡槽段,该凸出结构包括一连接 该第一本体的颈缩段及一连接该颈缩段并且较该颈缩段远离该第一本体的头端,该第一卡 槽段能供该第二卡合部的头端通过,该第二卡槽段的纵向宽度小于该第二卡合部的头端的纵向宽度,通过该本体单元相对于该壳体侧板沿该组装方向位移使该第二插接部插接于该 第一插接部,该第二卡合部的颈缩段滑入该第一卡合部的第二滑槽段,该头端受挡止于该 侧板内。前述的机壳与锁附装置的组合,该第二卡合部包括一凸出该本体单元内侧的颈缩 段以及一连接该颈缩段末端的头端,该第一卡合部为一呈横向T型的卡槽而具有相连通的 一第一卡槽段与一纵向宽度较该第一卡槽段窄的第二卡槽段,该第一卡槽段能供该第二卡 合部的头端通过,该第二卡槽段的纵向宽度小于该第二卡合部的头端的纵向宽度,通过该 本体单元相对于该壳体侧板沿该组装方向位移而使该第二插接部插接于该第一插接部,该 第二卡合部的颈缩段滑入该第一卡合部的第二滑槽段,该头端受挡止于该侧板内。前述的机壳与锁附装置的组合,该组装方向为平行该侧板的水平方向。前述的机壳与锁附装置的组合,该本体单元呈长条状,该第四锁孔与该第二插接 部分别位于该本体单元两相反端。前述的机壳与锁附装置的组合,该壳体的侧板设有一纵向延伸的槽缝,通过该盖 板盖设于该壳体,该第一板部由该槽缝凸出该侧板。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依据本发明提出的 一种锁附装置,用以结合于一机壳并且供一锁具锁固于该机壳,该机壳包括一壳体及一盖 体,该壳体包括一侧板,该盖体包括一凸出该壳体的第一板部、一设置于该第一板部的第一 插接部以及一设置于该第一板部的第一锁孔,该锁附装置包含一本体单元;一第二锁孔, 设置于该本体单元;以及一第二插接部,设置于该本体单元,通过该本体单元沿一组装方向 相对于该侧板位移使该第二插接部插接于该第一插接部,其中,该第二锁孔连通该第一锁 孔而供能该锁具穿过该第二锁孔并且锁扣于该第一锁孔,借此限制该第二插接部沿一相反 于该组装方向的分离方向与该第一插接部分离。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前述的锁附装置,该壳体还包括一设置于该侧板的第三锁孔,该本体单元具有一 朝向该壳体的侧板的内侧,该锁附装置还包含一设置于该本体单元内侧的第四锁孔,通过 该第二插接部插接于该第一插接部,该第四锁孔连通该第三锁孔而能供另一锁具锁扣。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锁附装置及机壳与该锁附装置的组合至少具有下列优 点及有益效果通过锁附装置本身结构简洁的设置,对机壳的拥有者来说,不只拆装简单容 易,可提供机壳的盖体与壳体的简易组合,再配合锁具的锁扣,不只可省去螺锁的麻烦及费 时,且也可对机壳整体以及其内部电子元件多一分不容易被窃取的安全性,而对于非机壳 拥有者来说,则是增加了机壳的拆解以及移动的困难度。综上所述,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锁附装置及机壳与该锁附装置的组合。该机壳与 锁附装置的组合,包含一机壳及一锁附装置,机壳包括能相结合的一壳体及一盖体,锁附装 置可供卡合于壳体并且与盖体产生结构上的干涉配合,再通过一锁具将锁附装置锁固于壳 体,不只能避免机壳的壳体与盖体被轻易地分离,还能限制机壳被长距离移动,对机壳的拥 有者来说,锁附装置不只拆装简单容易而可省去螺锁的麻烦及费时,且其与锁具的配合,也 可对机壳整体以及其内部电子元件多一分不容易被窃取的安全性,而对于非机壳拥有者来 说,则是增加了机壳的拆解以及移动的困难度。本发明在技术上有显著的进步,并具有明显 的积极效果,诚为一新颖、进步、实用的新设计。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 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 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图1是本发明锁附装置与肯辛顿锁结合于机壳的机壳与锁附装置的组合的一个 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图2是该较佳实施例中,锁附装置与机壳的分解图。图3是该较佳实施例中,锁附装置的立体图。图4是该较佳实施例中,锁附装置另一角度的立体图。图5是该较佳实施例中,锁附装置的第一本体与第二本体的分解图。图6是该较佳实施例中,锁附装置的第一本体与第二本体另一角度的分解图。图7是该较佳实施例中,锁附装置结合于机壳且第二插接部尚未插入第一插接部 的立体图。图8是该较佳实施例中,锁附装置结合于机壳且第二插接部尚未插入第一插接部 的主视透视图。图9是沿图8中71-71方向的剖视图。图10是该较佳实施例中,锁附装置结合于机壳且第二插接部插入第一插接部的 立体图。图11是该较佳实施例中,锁附装置结合于机壳且第二插接部插入第一插接部的 主视透视图。图12是图11中72-72方向的剖视图。图13是本发明锁附装置与号码链锁结合于机壳的机壳与锁附装置的组合的较佳 实施例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发明为达成预定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 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发明提出的锁附装置及机壳与该锁附装置的组合的具体实施 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参阅图1、图2与图13所示,本发明锁附装置的一个较佳实施例包含一机壳1以及 一锁附装置2。锁附装置2可供机壳1的结合,供配合至少一种以往的锁具达成锁接;,其 中该锁具可为一种锁头5 (padlock)或用以将脚踏车链锁于栏杆的号码链锁6(见图13),借 此将机壳1锁固而无法被轻易地拆解,同时也将机壳1链锁于桌脚而不易被移动。再者,该 锁附装置2还能供一连接有一钢索41 (wire sealing)的肯辛顿锁4锁扣,通过钢索41缠 绕于邻近的固定结构(例如柱子)或家具(例如桌脚),此同样能使机壳1与固定的建筑结 构或家具产生连结关系而无法被长距离移动。在本实施例中,所指机壳1以一电脑机壳说明(图式所示只为简易图,实际上,该 机壳1可能还包括其他如电连接器插头、插座或其他电子元件,在图示中并未画出),其包 括一壳体11及一盖体12。壳体11可供容置电子元件(例如中央处理器、电路板、储存装置等等)于内。壳体11包括一侧板111以及设置于侧板111的一第三锁孔112。在本实施例中, 所指的侧板111为壳体11的后侧板,且侧板111与壳体11的一顶板110连接呈L形,侧板 111与顶板110分别设有一槽缝IllaUIOa,两槽缝IllaUIOa在前后方向上相对应,当然, 在其他态样的机壳1中,也可以没有前述的顶板110,而第三锁孔112是可供肯辛顿锁4锁 扣的开孔。盖体12包括一盖板121、一连接盖板121的第一板部122,以及设置在第一板部 122的一第一插接部123、一第一锁孔124。盖体12可供结合在壳体11,使盖板121盖设在 壳体11并且遮蔽容置在壳体11内的电子元件。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板部122为一连接在盖板121底面并且延伸出盖板121后缘 的局部板片,该第一板部122相对于盖板121呈直立状。在本实施例中,盖体12是以其第 一板部122伸入壳体11顶板110的槽缝IlOa后,再相对于壳体11往后位移而结合于壳体 11,借此使第一板部122由侧板111的槽缝Illa凸伸出侧板111背面,为盖体12与壳体11 的结合方式。第一插接部123为一贯穿第一板部122的插孔,第一锁孔124位于第一插接 部123下方且同样贯穿第一板部122。除此之外,壳体11还包括设置于侧板111并且介于第三锁孔112与第一板部122 之间的第一卡合部113、一第一限位槽116、一第二限位槽117及一挡止槽118。在本实施例 中,两第一卡合部113都为呈横向T型的卡槽,定义一平行壳体11侧板111并且由第三锁 孔112朝向第一板部122的水平方向(即图面上由左至右的方向)为一组装方向100,两 第一卡合部113是沿组装方向100排列,每一第一卡合部113具有相连通的一第一卡槽段 114及一第二卡槽段115,且第一卡槽段114在纵向方向的宽度大于第二卡槽段115。第一 限位槽116与第二限位槽117同样介于第三锁孔112与第一板部122之间并且位在两第一 卡合部113下方,为侧板111局部受冲压往内凹陷形成。挡止槽118为一贯穿侧板111的 开孔,位于两限位槽116、117上方。参阅图1至图4所示,锁附装置2可供组装结合在壳体11侧板111的外面。该锁 附装置2包括一本体单元3、设置于本体单元3的一第二锁孔23、一第四锁孔21、一第二插 接部22、二第二卡合部24、一限位凸部25及一挡止凸块26。本体单元3大致呈长条状,第 四锁孔21与第二插接部22分别位在本体单元3的两相反端,第二卡合部24、限位凸部25 及挡止凸块26位于第四锁孔21与第二插接部22之间。参阅图3至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本体单元3包括能相结合的一第一本体31 及一第二本体32。第一本体31呈长条块状,为塑胶材质,第二本体32大致呈L型板片状 并且具有相连接的一第一板片321及一第二板片322,第二本体32为金属材质。当第一本 体31与第二本体32相结合时,第二本体32的第一板片321邻近第一本体31的一侧311 而界定出本体单元2的一用以朝向壳体11侧板111的内侧201,且第一板片32部分延伸出 第一本体31,第四锁孔21是设置在第一板片32延伸外露出第一本体31的部分,第二本体 32的第二板片322则邻近第一本体31的另一侧312而界定出本体单元3的一用以朝向盖 体12的第一板部122的边侧202。第二插接部22及第二锁孔23是设置在本体单元3的边侧202,且第二锁孔23邻 近第二插接部22。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插接部22为一由第二本体32的第二板片322弯折凸出的插片,且第二板片322位于第二插接部22下方还设有一第一开孔323,而第一本体 31的另一侧312对应第一开孔323处还设有一贯穿的第二开孔313,当第二本体32结合于 第一本体31,第一开孔323与第二开孔313相连通而界定出位在本体单元3边侧202的第 二锁孔23。两第二卡合部24由本体单元3的内侧201凸出并且介于第四锁孔21与第二插接 部22之间。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卡合部24为由第一本体31的一侧311凸出的凸出结构, 每一凸出结构具有一连接第一本体31的颈缩段241以及一连接颈缩段241末端而较颈缩 段241远离第一本体31的头端242,且头端242在纵向方向的宽度大于侧板111第二卡槽 段115在纵向方向的宽度。此外,第二本体32的第一板片321还设有介于第四锁孔21与 第二板片322之间的二开口 324,当第一本体31与第二本体32结合时,第一本体31的两凸 出结构分别穿伸通过第二本体32的两开口 324而形成上述的两第二卡合部24。限位凸部25由本体单元3的内侧201凸出。在本实施例中,限位凸部25为由第 一本体31的一侧311凸出的凸块,挡止凸块26由第一本体31的一侧311凸出并且位于限 位凸部25上方,且当第二本体32结合于第一本体31时,限位凸部25与挡止凸块26都凸 出第二本体32的第一板片321所在的平面。参阅图2、图7至图9所示,欲将锁附装置2结合于机壳1时,先使本体单元3的内 侧201朝向壳体11侧板111,接着使两第二卡合部24的头端242分别通过两第一卡合部 113的第一卡槽段114而位于壳体11内,使颈缩段241穿伸于第一卡槽段114,此时,锁附 装置2的限位凸部25伸入壳体11侧板111的第二限位槽117内,挡止凸块26则伸入侧板 111的挡止槽118内,而第二插接部22则在组装方向100上朝向位在第一板部122的第一 插接部123。参阅图1、图10至图12所示,接着,将锁附装置2相对于侧板111往组装方向100 位移,使锁附装置2的第二插接部22插入第一板部122的第一插接部123,同时,本体单元 3的边侧202邻近第一板部122而使锁附装置2的第二锁孔23连通第一板部122的第一锁 孔124,锁附装置2的第四锁孔21连通壳体11侧板111的第三锁孔112,且在将锁附装置 2相对于侧板111往组装方向100位移的过程中,两第二卡合部24的颈缩段241分别滑入 两第一卡合部113的第二卡槽段115,锁附装置2的限位凸部25伸入壳体11侧板111的第 一限位槽116内,而挡止凸块26则沿着挡止槽118滑移。其中,由于第二卡槽段115在纵向方向的宽度小于第二卡合部24的头端242,因而 使得当锁附装置2的第二插接部22插入第一板部122的第一插接部123时,两第二卡合部 24的头端242被挡止于侧板111前面,此举具有限制锁附装置2相对于侧板111往后脱离 的作用,且由于限位凸部25是位于第一限位槽116内,所以再配合限位凸部25与第一限位 槽116之间的凹凸配合,能使锁附装置2定位在第二插接部22插接于第一插接部123的位 置状态,并且使本体单元3除非受到使用者施力拨动,否则能避免本体单元3轻易地相对于 侧板111往一相反于组装方向的分离方向101位移而使第二插接部22轻易地脱离第一插 接部123。当锁附装置2的第二插接部22插入第一板部122的第一插接部123时,锁附装置 2的第二锁孔23已对应到第一板部122的第一锁孔124,锁附装置2的第四锁孔21已对应 到侧板111的第三锁孔112,即完成机壳1的盖体12与壳体11的简易组合以及锁附装置2对机壳1的扣合组配(如图10所示),如图1因此接着便可利用锁头5穿过第一锁孔124 与第二锁孔23,将本体单元3与第一板部122锁接,更佳者,再利用肯辛顿锁4穿伸通过锁 附装置2的第四锁孔21锁扣于壳体11的第三锁孔112。值得注意的是,当锁附装置2组装结合于机壳1时,通过第二卡合部24卡合于壳 体11侧板111的第一卡合部113以及第二插接部22插入盖体12的第一插接部123,使得 壳体11与盖体12在结构上都与锁附装置2产生连结关系而无法被轻易分离,所以此时再 通过锁头5穿伸通过第一锁孔124与第二锁孔23将锁附装置2与盖体12的第一板部122 锁接,便能限制锁附装置2在往分离方向101的位移,进而便能达成使壳体11无法被与盖 体12拆离的功效,再者,通过肯辛顿锁4的锁固以及钢索41缠绕于建筑结构或家具,除了 限制整个机壳1无法被长距离地的位移,另一方面,也将锁附装置2锁接于侧板111而使肯 辛顿锁4与锁附装置2之间也产生了锁接关系,使肯辛顿锁4、锁附装置2与机壳1被锁接 成一体,同样能限制锁附装置2在分离方向101上的位移,达成使壳体11无法被与盖体12 拆离的功效。而欲将锁附装置2由机壳1拆离时,先解除肯辛顿锁4与锁头5,再将锁附装置2 沿一相反于组装方向100的分离方向101位移,使两第二卡合部24位移到第一卡合部113 的第一卡槽段114、限位凸部25退回到第二限位槽117,且挡止凸块26沿着挡止槽118滑 动并靠抵于挡止槽118的一端内缘处,此时,第二插接部22退出第一插接部123,接着,再将 锁附装置2相对于侧板111往后位移,使两第二卡合部24往后退出第一卡合部113,即可将 锁附装置2由侧板111分离。补充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锁附装置2的各个细部结构是分别形成在第一本 体31与第二本体32,但在另一种实施态样中,锁附装置2也可以是一个独立的结构而不分 为第一本体31及第二本体32,再者,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卡合部113与第二卡合部24的数 目为二对二,但其数目也可以只有一对一。再者,另如图13所示,前述的锁具也可以是一号码链锁6,其包括一密码锁头61及 一钢链62,密码锁头61 —端连接钢链62,钢链62另一端为一卡梢部63。当锁附装置2组 装结合于机壳1时,通过卡梢部63穿伸通过第一锁孔124与第二锁孔23,并且使钢链62缠 绕于桌脚,再将卡梢部63穿置于密码锁头61的穿孔611锁扣住,便能同时达到将机壳1的 壳体11与盖体12锁固而无法被轻易地分离,以及使机壳1被链锁于桌脚而不易被长距移 动的功效。综上所述,本发明通过锁附装置2的设置,除了使机壳1的壳体11与盖体12产生 链结关系而无法被轻易地分离以外,锁附装置2还能同时配合例如锁头5或号码链锁6以 及肯辛顿锁4的使用,除了能将机壳1与固定的建筑结构或家具连结而避免机壳1被长距 离地位移而被整台窃取,还能将锁附装置2及机壳1锁接成一体,所以不论是整台机壳1或 机壳1内的电子元件的安全性,都更有保障。且由于锁附装置2是以卡合的方式结合于机壳1,对机壳1的拥有者或线上组装 员、维修员来说,不只拆装简单、容易而可省去螺锁的麻烦及费时,且也可对机壳1整体以 及其内部电子元件多一分不容易被窃取的安全性,而对于非机壳1拥有者来说,则是增加 了机壳1的拆解以及移动的困难度。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 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 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 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
一种机壳与锁附装置的组合,用以与一锁具配合,该机壳与锁附装置的组合包含一机壳,该机壳包括一壳体及一盖体,该壳体包括一侧板,该盖体包括一用以盖设于该壳体的盖板,其特征在于该盖体还包括一连接该盖板并且能凸出该侧板的第一板部、一设置于该第一板部的第一插接部及一设置于该第一板部的第一锁孔;该机壳与锁附装置的组合还包含一锁附装置,该锁附装置包括一本体单元;一第二锁孔,设置于该本体单元;以及一第二插接部,设置于该本体单元,通过该本体单元沿一组装方向相对于该侧板位移,其中,该第二插接部插接于该第一插接部,该第二锁孔连通该第一锁孔而供能该锁具穿伸,锁接该锁附装置与该第一板部,并限制该第二插接部沿一相反于该组装方向的分离方向与该第一插接部分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壳与锁附装置的组合,其特征在于该壳体还包括一设置于 该侧板的第三锁孔,该本体单元具有一朝向该壳体的侧板的内侧,该锁附装置还包括一设 置于该本体单元内侧的第四锁孔,通过该第二插接部插接于该第一插接部,该第四锁孔连 通该第三锁孔而能供另一锁具穿伸,锁接该锁附装置与该侧板。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壳与锁附装置的组合,其特征在于该本体单元还具有一用 以朝向该第一板部的边侧,该第二锁孔与该第二插接部设置于该边侧,通过该第二插接部 插接于该第一插接部,该边侧邻近该第一板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机壳与锁附装置的组合,其特征在于该壳体还包括一设置于 该侧板并且介于该第三锁孔与该第一板部之间的第一卡合部,该锁附装置还包括一凸出该 本体单元内侧的第二卡合部,通过该第二插接部沿该组装方向插接于该第一插接部,该第 二卡合部与该第一卡合部相卡合。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机壳与锁附装置的组合,其特征在于该锁附装置还包括一凸 出该本体单元内侧的限位凸部,该限位凸部介于该第二插接部与该第二锁孔之间,该壳体 还包括凹设于该侧板并且介于该第三锁孔与该第一板部之间的一第一限位槽,通过该第二 插接部插接于该第一插接部,该限位凸部伸入该第一限位槽,限制该本体单元相对于该侧 板往该分离方向位移。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机壳与锁附装置的组合,其特征在于该锁附装置还包括一凸 出该本体单元内侧的挡止凸块,该壳体还包括一设置于该侧板的挡止槽,通过该第二卡合 部卡合于该第一卡合部,该挡止凸块伸入该挡止槽,通过该本体单元相对于该侧板沿该组 装方向及该分离方向位移,该挡止凸块于该挡止槽内滑移。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机壳与锁附装置的组合,其特征在于该本体单元包括能相结 合的一第一本体及一第二本体,该第一本体呈块状,该第二本体呈L型板片状并且具有相 连接的一第一板片及一第二板片,通过该第一本体与该第二本体相结合,该第一板片邻近 该第一本体的一侧而界定出该本体单元的内侧,该第二板片邻近该第一本体的另一侧而界 定出该本体单元的边侧。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机壳与锁附装置的组合,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插接部为一设置 于该第一板部的插孔,该第二插接部为一凸设于该第二板片的插片。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机壳与锁附装置的组合,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卡合部为一凸设 于该第一本体一侧的凸出结构,该第一板片设有一开口,通过该第一本体与该第二本体结 合,该凸出结构穿伸通过该第一板片的开口而形成该第二卡合部。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机壳与锁附装置的组合,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卡合部为一呈横 向T型的卡槽而具有相连通的一第一卡槽段与一纵向宽度较该第一卡槽段窄的第二卡槽 段,该凸出结构包括一连接该第一本体的颈缩段及一连接该颈缩段并且较该颈缩段远离该 第一本体的头端,该第一卡槽段能供该第二卡合部的头端通过,该第二卡槽段的纵向宽度 小于该第二卡合部的头端的纵向宽度,通过该本体单元相对于该壳体侧板沿该组装方向位 移使该第二插接部插接于该第一插接部,该第二卡合部的颈缩段滑入该第一卡合部的第二 滑槽段,该头端受挡止于该侧板内。
11.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机壳与锁附装置的组合,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卡合部包括一凸 出该本体单元内侧的颈缩段以及一连接该颈缩段末端的头端,该第一卡合部为一呈横向T 型的卡槽而具有相连通的一第一卡槽段与一纵向宽度较该第一卡槽段窄的第二卡槽段,该 第一卡槽段能供该第二卡合部的头端通过,该第二卡槽段的纵向宽度小于该第二卡合部的 头端的纵向宽度,通过该本体单元相对于该壳体侧板沿该组装方向位移而使该第二插接部 插接于该第一插接部,该第二卡合部的颈缩段滑入该第一卡合部的第二滑槽段,该头端受 挡止于该侧板内。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壳与锁附装置的组合,其特征在于该组装方向为平行该侧 板的水平方向。
1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壳与锁附装置的组合,其特征在于该本体单元呈长条状, 该第四锁孔与该第二插接部分别位于该本体单元两相反端。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壳与锁附装置的组合,其特征在于该壳体的侧板设有一纵 向延伸的槽缝,通过该盖板盖设于该壳体,该第一板部由该槽缝凸出该侧板。
15.一种锁附装置,用以结合于一机壳并且供一锁具锁固于该机壳,该机壳包括一壳体 及一盖体,该壳体包括一侧板,该盖体包括一凸出该壳体的第一板部、一设置于该第一板部 的第一插接部以及一设置于该第一板部的第一锁孔,其特征在于该锁附装置包含一本体单元;一第二锁孔,设置于该本体单元;以及一第二插接部,设置于该本体单元,通过该本体单元沿一组装方向相对于该侧板位移 使该第二插接部插接于该第一插接部,其中,该第二锁孔连通该第一锁孔而供能该锁具穿过该第二锁孔并且锁扣于该第一锁 孔,借此限制该第二插接部沿一相反于该组装方向的分离方向与该第一插接部分离。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锁附装置,该壳体还包括一设置于该侧板的第三锁孔,其特 征在于该本体单元具有一朝向该壳体的侧板的内侧,该锁附装置还包含一设置于该本体 单元内侧的第四锁孔,通过该第二插接部插接于该第一插接部,该第四锁孔连通该第三锁 孔而能供另一锁具锁扣。
全文摘要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锁附装置及机壳与该锁附装置的组合。该机壳与锁附装置的组合,包含一机壳及一锁附装置,机壳包括能相结合的一壳体及一盖体,锁附装置可供卡合于壳体并且与盖体产生结构上的干涉配合,再通过一锁具将锁附装置锁固于壳体,不只能避免机壳的壳体与盖体被轻易地分离,还能限制机壳被长距离移动,对机壳的拥有者来说,锁附装置不只拆装简单容易而可省去螺锁的麻烦及费时,且其与锁具的配合,也可对机壳整体以及其内部电子元件多一分不容易被窃取的安全性,而对于非机壳拥有者来说,则是增加了机壳的拆解以及移动的困难度。
文档编号G06F1/18GK101901029SQ20091014551
公开日2010年12月1日 申请日期2009年5月27日 优先权日2009年5月27日
发明者冒淑华, 江岳纹 申请人:旭丽电子(广州)有限公司;光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