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式电子装置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580045阅读:16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便携式电子装置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子装置,特别是一种便携式电子装置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科技的进步,各类便携式电子装置如笔记本电脑、(Laptop PC)、个人数 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及超级移动电脑(Ultra-Mobile PC,UMPC)等,因 具备随身携带的便利性与完整的电脑功能,已成为现今社会中大多数使用者在工作及生活 上不可或缺的电子产品。这类电子产品通常具有一触控式显示屏幕(Touch Screen)及一主机本体,并利用 转轴(hinge)结构枢接于显示屏幕与主机本体,以作为显示屏幕及主机本体之间的转动轴 心,使显示屏幕与主机本体通过此转轴结构相互的连接与转动,而连接于电子装置的显示 屏幕与主机本体的转轴结构大致可分为单轴向转轴结构及双轴向转轴结构两种类型。其中,单轴向转轴结构仅能令显示屏幕的正面覆盖于主机本体的上侧面(即为关 闭状态),或者是令显示屏幕相对于主机本体掀开并开启一定的角度(即为使用状态)。常 用单轴向转轴结构并无法令显示屏幕相对于主机本体进行轴向旋转,单轴向转轴结构无法 将显示屏幕翻转180度而以正面朝上的方向结合于主机本体上,因而导致电子装置在使用 上的功能相当有限,无法依据使用者的实际使用需求而转动显示屏幕于各种角度进行使用 与观看,且因显示屏幕无法以单轴向转轴结构进行反转后再覆盖于主机本体上的动作(即 为手持操作状态),造成电子装置于使用时,显示屏幕必须与主机本体之间势必呈一倾角, 导致电子装置所占据的体积过大,致使使用者无法将电子装置摆放于手中进行操控,仅能 摆放在桌面上执行其作动。具有双轴向转轴结构的电子装置除了可令显示屏幕的正面覆盖于主机本体的上 侧面以及令显示屏幕相对于主机本体掀开并开启一定的角度之外,更可使显示屏幕翻转 180度而以正面朝上的方向结合于主机本体上。由于双轴向转轴结构的两转轴之间并无相 对应的制动机构,使得两转轴结构于作动上并无相互限制的关系存在。虽然两转轴的作动 时间点并不相同,但仍有可能在令其中一转轴执行作动时,不应产生动作的另一转轴却因 受到使用者的施力的连带影响而随之旋转,进而造成误动作的情况发生,如此将导致使用 者在操作电子装置时的莫大困扰。有鉴于此,如何突破目前便携式电子装置的惯有操作模式,以增进便携式电子装 置的操作便利性与最佳化设计,进而以符合市场趋势及使用者习惯,是目前相关技术领域 的研发人员努力的方向。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便携式电子装置结构,借以改良常用具有单轴 向转轴结构的电子装置的使用功能有限,以及具有双轴向转轴结构的电子装置容易发生误 动作等问题。
本发明的便携式电子装置结构包括有一第一机体、一连接板、及一第二机体。其中 连接板枢设于第一机体,以相对于第一机体枢转至一开启位置及一闭合位置之间。连接板 具有一开槽及一连动组件,且开槽具有相连接的滑动部与定位部。第二机体具有一滑块,与 连动组件相枢设,并在滑动部内滑移。当连动组件随着连接板枢转至开启位置时,连动组件 连动第二机体朝向远离第一机体的方向位移,此时滑块滑入定位部中并相对于该连动组件 枢转,以带动第二机体相对于连动组件旋转。本发明的便携式电子装置通过旋转板的枢转动作,以令连动组件同时驱动第一枢 接件及第二机体朝向远离第一机体的方向位移,使得第二机体与第一机体之间存在有一间 距,此时第二机体方可相对于连接板旋转而不受到第一机体的干涉,而达到执行多种操作 模式的目的,以及避免第二机体产生误动作,并且便携式电子装置于执行不同操作模式时, 皆可保持其外观的完整性,便于使用者进行操控。以上关于本发明内容的说明及以下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以示范与解释本发明的原 理,并且提供本发明的专利申请范围更进一步的解释。


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图2A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便携式电子装置于闭合状态的立体示意图;图2B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便携式电子装置于闭合状态的剖面侧视图;图2C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便携式电子装置于闭合状态的剖面侧视图;图3A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便携式电子装置的第二机体相对于第一机体枢转的 立体示意图;图3B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便携式电子装置的第二机体相对于第一机体枢转的 剖面侧视图;图4A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便携式电子装置于开启状态的立体示意图;图4B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便携式电子装置于开启状态的剖面侧视图;图4C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便携式电子装置于开启状态的剖面侧视图;图5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便携式电子装置的第二机体相对于连接板旋转的立 体示意图;图6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图7A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便携式电子装置于闭合状态的立体示意图;图7B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便携式电子装置于闭合状态的剖面侧视图;图7C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便携式电子装置于闭合状态的剖面侧视图;图8A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便携式电子装置的第二机体相对于第一机体枢转的 立体示意图;图8B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便携式电子装置的第二机体相对于第一机体枢转的 剖面侧视图;图9A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便携式电子装置于开启状态的立体示意图;图9B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便携式电子装置于开启状态的剖面侧视图;图9C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便携式电子装置于开启状态的剖面侧视图;以及
图10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便携式电子装置的第二机体相对于连接板旋转的立 体示意图。其中,附图标记100便携式电子装置110第一机体120 连接板121滑槽1211 滑动部1212定位部122 开槽130连动组件131 凸轮1311狭槽132 驱动杆133弹簧134 连杆140第一枢接件150 第二机体151滑块1511 滑动面1512枢转面152 屏幕160第二枢接件a 距离b距离c 距离
具体实施例方式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便携式 电子装置100的结构包括有一第一机体110、一连接板120、一第二机体150、及一第二枢接 件160。其中,本实施例的第一机体110为主机本体,第二机体150为触控屏幕,但并不以此 为限,且第二机体150的一侧面具有一屏幕152。本实施例所公开的第二枢接件160为一枢轴,其设置于第一机体110与连接板120 之间,并且第二枢接件160分别与第一机体110及连接板120相连结,使得连接板120以可 枢转的关系枢设于第一机体110的上表面,并可相对第一机体110于一开启位置及一闭合 位置之间转动,且连接板120具有一滑槽121、一连动组件130、及一第一枢接件140。其中, 本实施例所公开的第二枢接件160为一枢轴。请继续参阅图1,本实施例的连动组件130包括有一凸轮131、一驱动杆132、及一 弹簧133,凸轮131设置于第一机体110的上表面,并且与第二枢接件160相连接(第二枢 接件160装设于凸轮131内部),使得第二枢接件160实际上与凸轮131及连接板120相 连结。凸轮131为一非等径结构,因此凸轮131的表面为一非等圆表面,且凸轮131开设有 一狭槽1311。连接板120的内部具有一容置空间,而驱动杆132及弹簧133设置于连接板 120内。驱动杆132的一端与凸轮131的表面相抵靠,且弹簧133的二端分别连接于驱动杆 132与第二枢接件160上,弹簧133常态拉抵驱动杆132,以令驱动杆132的一端保持于凸 轮131上,并且可在连接板120内进行往复位移。连接板120的一侧面上开设有一开槽122,且滑槽121具有相连接的滑动部1211 及定位部1212,而定位部1212为一弧孔结构,设置于滑动部1211远离于第一机体110的一 端。第一枢接件140设置于驱动杆132的另一端上(即驱动杆132相对于第一机体110的 另一端),并且穿设过开槽122而部分露出于外。当驱动杆132相对于连接板120往复位移 时,第一枢接件140亦沿着开槽122 —并随驱动杆132位移。
第二机体150具有一滑块151,与驱动杆132上的第一枢接件140相枢接,使得第二机体150可相对于连接板120进行旋转动作。并且,第二机体150的滑块151可于开槽 122的滑动部1211内往复滑移。详细来说,滑块151的圆周面上设有二相对的滑动面1511, 以同时构成二相对的枢转面1512。滑块151以二滑动面1511接触于滑动部1211的壁面, 而于滑动部1211中往复滑移,且枢转面1512的弧面与开槽122的定位部1212的形状相匹 配,滑块151可于定位部1212内枢转。值得注意的是,滑块151的形状并不一定要与定位 部1212的形状相匹配,滑块151亦可为椭圆形、矩形等具有长截面长度与短截面长度的几 何形状,仅需要将定位部1212设计为可容纳滑块151的长截面长度(即二相对枢转面1512 之间的长度距离),而得以令滑块151顺利枢转的空间即可,并不以本实施例为限。请参阅图2A至图2C所示的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动作示意图,并请同时参酌图1。 当便携式电子装置100在不使用的情况时,连接板120覆盖于第一机体110上(连接板120 位于闭合位置),且第二机体150亦以正面(即屏幕152的观看与操控面)覆盖于第一机体 110上,而此时驱动杆132位于离凸轮131较近中心距离的表面上,且驱动杆132与第二枢 接件160之间具有一距离a,弹簧133亦呈未受力的状态,因此并不会带动驱动杆132沿着 凸轮131表面位移。而第二机体150的滑块151此时位于开槽122的滑动部1211内,尚未 滑入定位部1212中,因此滑块151受到开槽122的滑动部1211的限位而仅能进行直线位 移的动作。请参阅图3A及图3B,当欲使用便携式电子装置100时,必须令连接板120及第二 机体150相对于第一机体110枢转。此时,第二枢接件160产生旋转,连接板120带动驱动 杆132转动,使驱动杆132沿着凸轮131朝向离凸轮131较远中心距离的表面位移,而弹簧 133提供一拉力,以令驱动杆132的一端保持在凸轮131的表面进行位移。驱动杆132与第 二枢接件160之间具有较图2B所示的距离a更长的距离b,致使与驱动杆132相连接的第 二机体150亦随着连接板120产生位移的动作。 请参阅图4A至图4C,当连接板120及第二机体150持续枢转至适合的观看位置及 操控角度,例如连接板120位于开启位置,而使第一机体110与第二机体150之间呈90度。 驱动杆132亦继续沿着凸轮131朝向离凸轮131最远中心距离的表面位移,驱动杆132与 第二枢接件160之间具有较图3B所示的距离b更长的距离c,使得第二机体150除了与第 一机体110之间呈一夹角外,第二机体150更通过驱动杆132的带动而朝向远离第一机体 110的方向位移,而与第一机体110之间存在一间距。而第二机体150的滑块151由开槽 122的滑动部1211滑入开槽122的定位部1212中,此时滑块151并未受滑动部1211的限 位而可相对于定位部1212进行转动。如图5所示的便携式电子装置改变为手持模式的示意图。当连接板120枢转至开 启位置时,第二机体150的滑块151同时滑入开槽122的定位部1212内,且滑块151相对 于定位部1212进行枢转,方可带动连接于第一枢接件140的第二机体150产生旋转。而第 二机体150与第一机体110之间因为存在有一间距,因此第二机体150于旋转时并不会受 到第一机体110的干涉。当第二机体150旋转180度后,并以正面(即屏幕152的观看与操控面)朝上的 方式盖合于第一机体110上,借以保持便携式电子装置100的外观完整性,便于使用者将便 携式电子装置100握持于手中进行操控。当第二机体150由开启位置位移至闭合位置时,连动组件130的驱动杆132通过弹簧133的拉动而沿着凸轮131位移,以令第一枢接件140 及第二机体150朝向靠近第一机体110的方向位移,进而使第二机体150完全贴合于第一 机体110的表面上。图6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便携式 电子装置100的结构包括有一第一机体110、一连接板120、一第二机体150、及一第二枢接 件160。其中,本实施例的第一机体110为主机本体,第二机体150为触控屏幕,但并不以此 为限,且第二机体150的一侧面具有一屏幕152。本实施例所公开的第二枢接件160为一枢轴,其设置于第一机体110与连接板120 之间,并且第二枢接件160分别与第一机体110及连接板120相连结,使得连接板120以可 枢转的关系枢设于第一机体110的上表面,并可相对第一机体110于一开启位置及一闭合 位置之间转动,且连接板120具有一滑槽121、一连动组件130、及一第一枢接件140。其中, 本实施例所公开的第二枢接件160为一枢轴。请继续参阅图6,本实施例的连动组件130包括有一驱动杆132、一弹簧133、及一 连杆134。连接板120的内部具有一容置空间,驱动杆132及弹簧133设置于连接板120 内,且弹簧133的二端分别连接于驱动杆132与第二枢接件160上,以令驱动杆132保持于 连接板120内,而连杆134的二端分别枢接于第一机体110与驱动杆132相对于第一机体 110的一端,以连动驱动杆132相对于连接板120进行往复位移。连接板120的一侧面上开设有一开槽122,且滑槽121具有相连接的滑动部1211 及定位部1212,而定位部1212为一弧孔结构,设置于滑动部1211远离于第一机体110的 一端。第一枢接件140设置于驱动杆132相对于第一机体110的另一端上,并且穿设过开 槽122而部分露出于外。当驱动杆132相对于连接板120往复位移时,第一枢接件140亦 沿着开槽122 —并随驱动杆132位移。第二机体150具有一滑块151,与驱动杆132上的第一枢接件140相枢接,使得第 二机体150可相对于连接板120进行旋转作动。并且,第二机体150的滑块151可于开槽 122的滑动部1211内往复滑移。详细来说,滑块151的圆周面上设有二相对的滑动面1511, 以同时构成二相对的枢转面1512。滑块151以二滑动面1511接触于滑动部1211的壁面, 而于滑动部1211中往复滑移,且枢转面1512的弧面与开槽122的定位部1212的形状相匹 配,滑块151可于定位部1212内枢转。值得注意的是,滑块151的形状并不一定要与定位 部1212的形状相匹配,滑块151亦可为椭圆形、矩形等具有长截面长度与短截面长度的几 何形状,仅需要将定位部1212设计为可容纳滑块151的长截面长度(即二相对枢转面1512 之间的长度距离),而得以令滑块151顺利枢转的空间即可,并不以本实施例为限。请参阅图7A至图7C所示的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动作示意图,并请同时参酌图6。 当便携式电子装置100于不使用的情况时,连接板120覆盖于第一机体110上(连接板120 位于闭合位置),且第二机体150亦以正面(即屏幕152的观看与操控面)覆盖于第一机 体110上,而此时驱动杆132通过连杆134的连动而位于离第二枢接件160较近的距离a, 弹簧133亦呈常态压缩状态。而第二机体150的滑块151此时位于开槽122的滑动部1211 内,尚未滑入定位部1212中,因此滑块151受到开槽122的滑动部1211的限位而仅能进行 直线位移的动作。请参阅图8A及图8B,当欲使用便携式电子装置100时,必须令连接板120及第二机体150相对于第一机体110枢转。此时,第二枢接件160产生旋转,连接板120带动连杆 134相对于第一机体110及驱动杆132枢转,并且通过连杆134的枢转而推动位于连接板 120内的驱动杆132,使得驱动杆132朝向远离于第二枢接件160的方向位移,驱动杆132 与第二枢接件160之间的距离b即较图7B所示的距离a更长,致使与驱动杆132相连接的 第二机体150亦随着连接板120产生位移的作动。 请参阅图9A至图9C,当连接板120及第二机体150持续枢转至适合的观看位置及 操控角度,例如连接板120位于开启位置,而使第一机体110与第二机体150之间呈90度。 连杆134继续推抵驱动杆132朝向远离于第二枢接件160的方向位移,驱动杆132与第二 枢接件160之间的距离c即较图8B所示的距离b更长,使得第二机体150除了与第一机体 110之间呈一夹角外,第二机体150更通过驱动杆132的带动而与第一机体110之间存在一 间距。而第二机体150的滑块151由开槽122的滑动部1211滑入开槽122的定位部1212 中,此时滑块151并未受滑动部1211的限位而可相对于定位部1212进行转动。如图10所示的便携式电子装置100改变为手持模式的示意图。当连接板120枢 转至开启位置时,第二机体150的滑块151同时滑入开槽122的定位部1212内,且滑块151 相对于定位部1212进行枢转,方可带动连接于第一枢接件140的第二机体150产生旋转。 而第二机体150与第一机体110之间因为存在有一间距,因此第二机体150于旋转时并不 会受到第一机体110的干涉。当第二机体150旋转180度后,并以正面(即屏幕152的观看与操控面)朝上的 方式盖合于第一机体110上,借以保持便携式电子装置100的外观完整性,便于使用者将便 携式电子装置100握持于手中进行操控。当第二机体150由开启位置位移至闭合位置时, 连动组件130的驱动杆132通过弹簧133的拉动,而令第一枢接件140及第二机体150朝 向靠近第一机体110的方向位移,进而使第二机体150完全贴合于第一机体110的表面上。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便携式电子装置的第二机体通过连动组件与旋转板的枢 转动作的同步动作,而朝向远离于第一机体的方向位移,使得第二机体与第一机体之间存 在有一间距,并且同时解除第二机体的旋转作动限制,使第二机体可顺利的相对于连接板 旋转而不受到第一机体的干涉,实现执行多种操作模式的目的,并避免第二机体于转换操 作模式时产生误动作,以及保持便携式电子装置于执行不同操作模式时的外观完整性。当然,本发明还可有其他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发明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 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根据本发明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 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便携式电子装置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一第一机体;一连接板,枢设于该第一机体,以相对于该第一机体枢转于一开启位置及一闭合位置 之间,且该连接板具有一开槽及一连动组件,且该开槽具有相连接的一滑动部及一定位部; 以及一第二机体,该第二机体具有一滑块,设置于该开槽内,该滑块枢设于该连动组件,且 该滑块在该滑动部内滑移,该连动组件随该连接板枢转至该开启位置时,该连动组件连动 该第二机体朝向远离该第一机体的方向位移,并使该滑块滑入该定位部,在该滑块位于该 定位部时,该滑块相对于该连动组件枢转,并使该第二机体相对于该连动组件旋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电子装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滑块具有至少一滑动面 及至少一枢转面,该定位部为一弧孔结构,该枢转面匹配于该弧孔结构,该滑块以该滑动面 于该滑动部相接触而于该滑动部中滑移,且该滑块以该枢转面沿着该弧孔结构而相对枢 转。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电子装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连接板具有一滑槽,该连 动组件包括有一凸轮,位于该第一机体,且该凸轮为一非等径结构;一第二枢接件,设置于该凸轮内,以令该连接板与该凸轮相枢接;一驱动杆,滑设于该滑槽内,且该驱动杆的一端抵靠于该凸轮的一表面上,当该连接板 自朝该开启位置枢转时,该驱动杆沿该凸轮的该表面而朝远离该第一机体的方向滑移,并 与该第二枢接件之间具有不同的距离;一第一枢接件,与该驱动杆的另一端相连接;以及一弹簧,分别连接于该驱动杆及该第二枢接件,该弹簧常态拉抵该驱动杆的该端保持 在该凸轮的该表面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电子装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连动组件包括有一驱动杆,设置于该连接板内,并可相对于该连接板往复位移;一第一枢接件,与该驱动杆相对于该第一机体的另一端相连接;一第二枢接件,设置于该第一机体上;以及一连杆,该连杆的二端分别枢接于该第一机体及该连杆相对于该第一机体的一端,当 该连接板自朝该开启位置枢转时,该连接板连动该连杆相对于该第一机体及该驱动杆枢 转,以推动该驱动杆相对于该连接板往复位移,并令该第二机体朝向远离该第一机体的方 向位移,或是朝向靠近该第一机体的方向位移,并且该驱动杆与该第二枢接件之间具有不 同的距离。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便携式电子装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更包括有一弹簧,分别连接 于该驱动杆及该第二枢接件。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电子装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机体为一主机本体, 该第二机体为一触控屏幕。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便携式电子装置结构,其包括有第一机体、连接板、及第二机体。其中连接板枢设于第一机体上,且连接板具有连动组件及开槽,且开槽具有相连接的滑动部与定位部。第二机体具有一滑块,与连动组件相枢设,且滑块于滑动部内滑移。连接板可相对第一机体枢转至开启位置,并令连动组件连动第二机体朝向远离第一机体的方向位移,而此时滑块滑入定位部中并相对于连动组件枢转,以带动第二机体相对于连动组件旋转。
文档编号G06F1/16GK101995909SQ20091016847
公开日2011年3月30日 申请日期2009年8月26日 优先权日2009年8月26日
发明者陈振兴, 高德伦 申请人: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