闩锁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331709阅读:15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闩锁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闩锁结构,且特别涉及一种可抽换模块的闩锁结构。
背景技术
笔记型计算机向来以轻薄化为诉求,因此有许多平常个人计算机会安装,但对于笔记型计算机而言为可选择性安装的设备,例如软盘机、硬盘机及光驱。而有些设备对于笔记型计算机而言,会是必须经常更换的设备,例如第二电池等。因此,笔记型计算机业界逐渐发展出一些平时可固定,而需要更换时易于更换设备的抽换结构。目前业界对于此抽换结构有下作法。其一为将该抽换结构固定于主机中,然而目前的抽换结构为了便于抽换,往往设置成压扣方式。其设计的尺寸往往过大,具有诸多如弹簧的零组件,于一些抽换结构中具有至少十几个零组件。因此,如此的抽换结构的装设复杂,零组件的成本高,且使得主机整体的重量也会上升。另一种作法,则是将抽换结构设置在需要更换或是有时装设有时不装设的设备上,以在不使用此设备时,系统的重量得以下降。然而此种抽换结构的零组件仍旧复杂,所占用的面积过大,且必须在每个设备上皆设置抽换结构。如何简化抽换结构的设计,以缩小其所占用的面积,并降低成本,乃业界所致力的方向之一。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闩锁结构,可用以闩锁模块于笔记型计算机主体,以便于抽换。本闩锁结构具有架构简单,成本低廉,安装容易的优点。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闩锁结构,用以将模块闩锁于笔记型计算机主体,笔记型计算机主体具有凸块及槽体,模块用以容置于槽体中,凸块固定于槽体内侧, 闩锁结构包括闩锁盘、闩锁轨道件及转轴件。闩锁盘具有第一旋转孔。闩锁轨道件沿一轨道方向延伸,R锁轨道件具有第一端及第二端,于第一端具有对应第一旋转孔的第二旋转孔,于第二端具有沿轨道方向延伸的轨道沟槽,轨道沟槽容置凸块,于第二端的侧边具有勾件。转轴件贯穿第一旋转孔及第二旋转孔,R锁盘可以转轴件为轴,从第一位置旋转至第二位置。其中,模块具有固止件,当闩锁盘位于第一位置时,固止件被限制于勾件及闩锁盘之间,使模块闩锁于槽体中。其中,当闩锁盘位于第二位置时,闩锁轨道件可相对凸块移动,借由勾件带动固止件,来使模块向槽体外侧移动。本发明的功效在于,本发明提供的闩锁结构,可仅以单一固定件,借由闩锁结构, 将模块闩锁于笔记型计算机主体中。且于解除闩锁时,能仅以单手便能操作解除闩锁的动作。上述实施例的闩锁结构所占体积小且重量轻,所需零件数少且易于组装,零件制作也得以使用成本较低的射出成型或压铸的方式制成,因此能达到笔记型计算机对于轻薄短小的诉求,还能达到降低成本的效果,更能达到使用者易于操作的便利性。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闩锁结构、模块及笔记型计算机主体的俯视立体图;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笔记型计算机主体的槽体部分的俯视立体图;图3A为本发明实施例的闩锁结构的仰视立体图;图;3B为本发明实施例的闩锁结构的俯视立体图;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闩锁结构位于第二位置的仰视图;图5A至图5E为本发明实施例的闩锁结构将模块从笔记型计算机主体解除闩锁的仰视剖面流程图;图6为利用固定件将依照本发明实施例的闩锁结构的闩锁盘,固定于笔记型计算机主体的仰视立体图;图7为图4中沿Ll-Ll'线的剖面图;图8为图5A中沿L2-L2'线的剖视立体图;图9A及图9B为图8中沿L3-L3'线的剖视立体图。其中,附图标记100:闩锁结构110 闩锁盘111 第一旋转孔112:固定孔113:侧部114:第一侧115:凸条116:第二侧117:突起部118:第一"^合部120:闩锁轨道件121 第一端122 第二端123 第二旋转孔124 轨道沟槽124a 第二斜面125 勾件126 第二卡合部1 ^a:圆弧形130 转轴件200 模块210:梯形部220:固止件300 笔记型计算机主体310 槽体
310a:槽口320 外表面330:固定件330a 贯通孔330b 螺钉340 凸块340a:第一斜面Dl 轨道方向Ll-Ll'、L2_L2'、L3_L3'线S1、S2:距离S3、S4:空间W:宽度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结构原理和工作原理作具体的描述请参照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闩锁结构100、模块200及笔记型计算机主体300 的俯视立体图。其中所包含的闩锁结构100,是用以将模块200闩锁于笔记型计算机主体 300。笔记型计算机主体300具有凸块340(尚未绘示于图1)及槽体310。请参照图2,其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笔记型计算机主体300的槽体310部分的俯视立体图。闩锁结构100及模块200用以容置于槽体310中。凸块340(尚未绘示于图2)固定于槽体310内侧。请参照图3A及图;3B,分别为本发明实施例的闩锁结构100的仰视立体图及俯视立体图。闩锁结构100包括闩锁盘110、闩锁轨道件120及转轴件130。闩锁盘110具有第一旋转孔111。闩锁轨道件120是沿轨道方向Dl延伸,且闩锁轨道件120具有第一端121及第二端122。于第一端121,闩锁轨道件120具有对应第一旋转孔111的第二旋转孔123。于第二端122,闩锁轨道件120具有沿轨道方向Dl延伸的轨道沟槽124,轨道沟槽IM用以容置图2中的凸块340。于第二端122的侧边,闩锁轨道件120具有一勾件125。转轴件130 贯穿第一旋转孔111及第二旋转孔123,而闩锁盘110可以转轴件130为轴,从第一位置旋转至第二位置。其中,转轴件可由铆钉构成。于图1、图2、图3A及图;3B中,显示了闩锁盘 110位于第一位置时的闩锁结构100。如图2所示,模块200具有一固止件220,当闩锁盘110位于第一位置时,固止件 220被限制于勾件125及闩锁盘110之间,使模块200闩锁于槽体310中。请参照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闩锁结构100位于第二位置的仰视图。其中,当闩锁盘110位于第二位置时,闩锁轨道件120可相对凸块340移动,借由勾件125带动固止件 220,来使模块200向槽体310外侧移动。如图2所示,笔记型计算机主体300具有外表面320,槽体310及外表面320间形成槽口 310a。闩锁盘110具有侧部113。当闩锁盘110位于第一位置时,侧部113位于槽口 310a且与外表面320实质上位于同一平面上。如图4所示,当闩锁盘110位于第二位置时,闩锁盘110的一部分及侧部113的一部分突出于槽口 310a。更详细而言,闩锁结构100 的侧部113具有第一侧114及第二侧116。当闩锁盘110位于第二位置时,第一侧114位于槽体310之内,第二侧116位于槽体310之外。如图4所示,侧部113的第一侧114具有凸条115,用以于当闩锁盘110位于第一位置时供使用者按压。侧部113的第二侧116具有突起部117,用以当侧部113的第二侧 116位于槽体310外时,供使用者施力以带动闩锁盘100旋转。以下,将描述闩锁结构100如何将闩锁于笔记型计算机主体300的模块200取出, 以及如何将模块200闩锁于笔记型计算机主体300。请参照图5A至图5E,为本发明实施例的闩锁结构100将模块200从笔记型计算机主体300解除闩锁的仰视剖面流程图。如图5A 所示,模块200具有固止件220及薄形部210,固止件220设置于模块200中且于薄形部210 的边缘处。当闩锁盘110如图5A所示位于第一位置时,固止件220被限制于勾件125及闩锁盘110之间,使模块200闩锁于槽体310中。此时,使用者可按压闩锁盘110的凸条115, 且借由杠杆原理使闩锁盘110因而旋转。于此实施例中,例如将凸条115至转轴件130的距离设置成小于闩锁盘110的突起部117至转轴件130的距离S2。故,如图5B所示,在按压凸条115时,仅需推压凸条115 —小段距离,便可使突起部117移动较多的距离,而使突起部117位于笔记型计算机主体300的槽口 3IOa外。于此, 使用者可再施力于突起部117,以带动闩锁盘110旋转。于此实施例中,使用者可以大姆指按压凸条115,而以食指勾起于突起部117,以带动闩锁盘110旋转。如此的动作,能仅利用单手便可完成。当使用者将闩锁盘110旋转至第二位置时,如图5C所示,闩锁盘110的一部分及侧部113的一部分突出于槽口 310a,使得凸条115位于槽体310之内,突起部117位于槽体 310之外。闩锁盘110与模块200之间具有空间S3,此空间S3大于固止件220的所占据的空间S4。如图5D所示,闩锁轨道件120可相对凸块340移动。因此,使用者可握持闩锁盘 110往槽体310外侧拉动,借由闩锁盘110连带着闩锁轨道件120的勾件125带动固止件 220,来使模块200向槽体310外侧移动,使模块200突出于槽口 310a,而让使用者便于握持。接着,如图5E所示,由于闩锁盘110与模块200之间具有空间S3,且此空间S3大于固止件220所占据的空间S4,而可容许固止件220通过。借此,使用者可握持住模块200, 而直接将模块200抽离于槽体310。相反的,若是要将模块200闩锁于笔记型计算机主体300,则将模块200推进于槽体310内,固止件220因而带动勾件125往槽体310内移动,连带将闩锁轨道件120及闩锁盘110带往槽体310内方向移动。再将闩锁盘110从第二位置旋转至第一位置,进而将固止件220被限制于勾件125及闩锁盘110之间,使模块200闩锁于笔记型计算机主体300 的槽体310中。请参照图6,为利用固定件330将依照本发明实施例的闩锁结构100的闩锁盘 110,固定于笔记型计算机主体300的仰视立体图。笔记型计算机主体300具有固定件330, 闩锁盘具有固定孔112(如图3A所示)。当闩锁盘110位于第一位置时,固定件330可配置于闩锁盘110的固定孔112中,以将闩锁盘110固定于笔记型计算机主体300上。如图 6所示,固定件330例如由贯通孔330a及螺钉330b构成。当闩锁盘110位于第一位置时, 贯通孔330a的位置对应于固定孔112的位置,而可从笔记型计算机主体300的外侧以螺钉330b穿越贯通孔330a而锁固于闩锁盘110的固定孔112中,以将闩锁盘110固定于笔记型计算机主体300上。相反的,当将螺钉330b从笔记型计算机主体300移开时,闩锁盘110 的固定孔112不再被螺钉330b锁固后,闩锁盘110将得以旋转。其中,固定件330也可例如为卡榫等可将固定孔112固定于笔记型计算机本体300 的组件。而固定孔112、第一旋转孔111及第二旋转孔123中还设置有金属环,以增加孔洞的使用寿命及耐用度。固定孔112的金属环中还可设置对应螺钉330b的螺纹,以供螺钉 330b锁固。另请参照图7,为图4中沿Ll-Ll'线的剖面图。闩锁盘110还具有第一卡合部 118,闩锁轨道件120还具有第二卡合部126,当闩锁盘110旋转至第二位置时,第一卡合部 118及第二卡合部1 卡合,使闩锁盘110被固定于第二位置。于本实施例中,第一卡合部 118例如为凸点,第二卡合部1 例如为凹槽。其中,第二卡合部126于靠近闩锁盘110的侧部113之处呈现圆弧形126a。另请参照图8,为图5A中沿L2-L2'线的剖视立体图。凸块340固定于槽体310 的内侧。于本实施例中,凸块340例如与笔记型计算机主体300 —体成形。如图8所示,闩锁轨道件120的轨道沟槽IM可容置笔记型计算机本体300的凸块340。凸块340的剖面形状例如为“T”字形,轨道沟槽124的容置空间的剖面例如为“工”字形,而使凸块340容置于轨道沟槽124的容置空间内。请参照图9A及图9B,为图8中沿L3-L3'线的剖视立体图。凸块340具有第一斜面340a,凸块340的第一斜面340a位在接近闩锁轨道件120的第二端122之处。轨道沟槽 IM具有第二斜面IMa,第二斜面12 接近闩锁轨道件124的第二端122。第一斜面340a 面向第一端121,第二斜面12 面向第二端122。因此,如图9A所示,在将闩锁轨道件120 装设于笔记型计算机主体300时,将凸块340对准轨道沟槽IM的容置空间,再将轨道沟槽 IM从槽口 310a往槽体310内装设,使第一斜面340a与第二斜面12 接触。再如图9B 所示,于轨道沟槽IM从槽口 310a往槽体310内方向的移动至第一斜面340a与第二斜面 124a交错后,凸块340容置于轨道沟槽IM中。借由凸块340,可使轨道沟槽IM可以沿着一定范围内移动,且不会脱离槽体310。于本实施例中,模块200可例如为软盘机、硬盘机、光驱或第二电池等模块,以及在不想要加装模块时填充此空间的假模型(dummy)。如图2所示,模块200具有较薄的薄形部210,其薄形部210例如设计成宽度W约为25mm。闩锁结构100的尺寸例如限制在宽 25mm长30mm内,而以闩锁结构100的宽度配合薄形部210的宽度W,将闩锁结构100设置于薄形部210下方且邻近外槽口 310a之处。本发明上述的实施例有关于一种闩锁结构,可仅以单一固定件,借由闩锁结构,将模块闩锁于笔记型计算机主体中。且于解除闩锁时,能仅以单手便能操作解除闩锁的动作。 上述实施例的闩锁结构所占体积小且重量轻,所需零件数少且易于组装,零件制作也得以使用成本较低的射出成型或压铸的方式制成,因此能达到笔记型计算机对于轻薄短小的诉求,还能达到降低成本的效果,更能达到使用者易于操作的便利性。当然,本发明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发明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发明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闩锁结构,用以将一模块闩锁于一笔记型计算机主体,该笔记型计算机主体具有一凸块及一槽体,该模块用以容置于该槽体中,该凸块固定于该槽体内侧,其特征在于, 该闩锁结构包括一闩锁盘,具有一第一旋转孔;一闩锁轨道件,沿一轨道方向延伸,该R锁轨道件具有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于该第一端具有对应该第一旋转孔的一第二旋转孔,于该第二端具有沿该轨道方向延伸的一轨道沟槽,该轨道沟槽容置该凸块,于该第二端的侧边具有一勾件;以及一转轴件,贯穿该第一旋转孔及该第二旋转孔,该R锁盘以该转轴件为轴,从一第一位置旋转至一第二位置;其中,该模块具有一固止件,当该闩锁盘位于该第一位置时,该固止件被限制于该勾件及该闩锁盘之间,使该模块闩锁于该槽体中;其中,当该闩锁盘位于该第二位置时,该闩锁轨道件相对该凸块移动,借由该勾件带动该固止件,来使该模块向该槽体外侧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ι所述的闩锁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笔记型计算机主体具有一外表面, 该槽体及该外表面间形成一槽口,该闩锁盘具有一侧部,当该闩锁盘位于该第一位置时,该侧部位于该槽口且与该外表面位于同一平面上,当该闩锁盘位于该第二位置时,该闩锁盘的一部分及该侧部的一部分突出于该槽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闩锁结构,其特征在于,该侧部具有第一侧及一第二侧,当该闩锁盘位于该第二位置时,该第一侧位于该槽体之内,该第二侧位于该槽体之外。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闩锁结构,其特征在于,该侧部的该第一侧具有一凸条,用以于当该闩锁盘位于第一位置时供使用者按压,该侧部的该第二侧具有一突起部,用以当该侧部的该第二侧位于该槽体外时,供使用者施力以带动该闩锁盘旋转。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闩锁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凸条至该第一旋转孔的距离小于该突起部至该第一旋转孔的距离。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闩锁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笔记型计算机主体具有一固定件, 该闩锁盘具有一固定孔,当该闩锁盘位于该第一位置时,该固定件配置于该固定孔中,以将该闩锁盘固定于该笔记型计算机主体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闩锁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固定孔中还设置有一金属环。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闩锁结构,其特征在于,该闩锁盘于该第二位置时,该闩锁盘与该模块间具有一空间,该空间能够使该固止件通过。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闩锁结构,其特征在于,该闩锁盘还具有一第一卡合部,该闩锁轨道件还具有一第二卡合部,当该R锁盘旋转至该第二位置时,该第一卡合部及该第二卡合部卡合,使该闩锁盘被固定于该第二位置,该第一卡合部为一凸点,该第二卡合部为一凹槽。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闩锁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凸块具有一第一斜面,该凸块的该第一斜面接近该R锁轨道件的该第二端,且该轨道沟槽具有一第二斜面,该第二斜面接近该R锁轨道件的该第二端,该第一斜面面向该第一端,该第二斜面面向该第二端。
全文摘要
一种闩锁结构,将模块闩锁于笔记型计算机主体,笔记型计算机主体具有凸块及槽体,模块可容置于槽体中,凸块固定于槽体内侧。闩锁结构中,闩锁盘具有第一旋转孔,闩锁轨道件沿轨道方向延伸,具有第一端及第二端,于第一端具有第二旋转孔,于第二端具有轨道沟槽以容置凸块,于第二端的侧边具有勾件,转轴件贯穿第一旋转孔及第二旋转孔,闩锁盘可以转轴件为轴,从第一位置旋转至第二位置。当闩锁盘位于第一位置时,模块的固止件被限制于勾件及闩锁盘之间。当闩锁盘位于第二位置时,闩锁轨道件可相对凸块移动以带动固止件使模块移动。
文档编号G06F1/16GK102402244SQ20101027718
公开日2012年4月4日 申请日期2010年9月8日 优先权日2010年9月8日
发明者陈家震 申请人: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