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迹球除尘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340448阅读:11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轨迹球除尘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轨迹球装置,且特别涉及一种轨迹球除尘装置,以达到防止异物侵入内部的效用。
背景技术
传统桌上型或笔记型电脑利用鼠标或轨迹球装置来操控电脑屏幕上的光标移位。 其中,以习用的机械式鼠标而言,其于壳体内装设有两个对应的光栅轮,并且利用轨迹球以连动光栅轮转动,进而再借由编码电路以计算经由光栅轮投射至光传感器上的光线变化信号,以能感测到轨迹球的移动方位,借以达到同步控制电脑屏幕上的光标位置。继而,以习知轨迹球装置而言,其装设于如键盘、笔记型电脑的装置的壳体中,或使用如USB的插接方式与电脑主机相互电连接,再利用使用者的手指转动轨迹球,经由轨迹球的移动方位及距离,进而同步控制电脑屏幕上的光标位置。习知的轨迹球装置大致具有两种型式其中一种是机械式,其结构及原理等大致如同上述的机械式鼠标;另外一种是光学式,其是利用光源产生器(如雷射二极管等)以照射于轨迹球的球面并反射呈现出干涉条纹图形,再经由光学传感器以撷取及感测轨迹球球面的干涉条纹图形,进而感测计算出轨迹球的移动方向及距离,借以同步控制电脑屏幕的光标位置。然而,不论是机械式或光学式轨迹球装置,其轨迹球皆属于朝上的使用方式(鼠标的轨迹球属朝下使用),而使用者手指上的异物(如灰尘、食物屑等)易附着于轨迹球的球面,进而侵入于内部中,或异物直接由外部侵入至内部中,在长久使用下异物易日积月累地堆积于轨迹球装置内部。如以光学式为例,异物易遮蔽光学传感器,使得其无法撷取及感测轨迹球的球面,进而造成轨迹球装置在操控光标上的不精确或无法作动,更甚者造成轨迹球装置损坏。因此,为了避免上述的缺陷,传统作法有下列几种方式1、如图8所示,使用传统长纤维类的布料(如编织布等)400,设置于轨迹球装置中,借以利用如摩擦的方式,除去/隔离轨迹球300的球面上的异物。2、如图9及图10所示,使用毛刷500设置于轨迹球装置中,借以利用刷除的方式, 除去轨迹球300的球面上的异物。然而,上述的方式虽可达到除去异物的效果,但实际使用的情形下,却有下列的缺陷1、利用长纤维类的布料400,其材质软且易变形,进而使得布料400于组装与定位时较为不便,无形中耗费工时。再者,布料400的厚度尺寸易过厚,及内/外部的长纤维有连动的情形,使得轨迹球300操作时的摩擦力增加,进而操作不顺畅,及使得整体尺寸过厚, 增加设计空间的困难度。2、利用毛刷500的刷除方式,其受限于刷毛510之间的密度设计,疏则有无法除去异物之虞,且无法防止异物侵入至内部中;密则易造成厚度尺寸有过厚的情形,及增加轨迹球300操作时的摩擦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在于提供一种轨迹球除尘装置,其具有的除尘结构可使轨迹球除尘装置于组装作业时,装设与定位除尘结构更为简便及节省工时。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轨迹球除尘装置,其包括一盖体,其设有一通孔;一座体,其与该盖体相互结合,且该座体形成有一容置空间;一轨迹球,其可转动地安装于该座体的容置空间中,且该轨迹球的部分球面突伸于该盖体的通孔外;以及一除尘结构,其定位于该盖体及该座体之间,且除尘结构具有一除尘布,其为一层或一层以上且由无纺布或/ 及纸所制成的物件,该除尘布开设有一圆孔,供该轨迹球通过并将使除尘布与该轨迹球相互接触;以及一胶片,其呈环形且固定于该除尘布上,该胶片位于该除尘布端面的延伸区域内;其中,该轨迹球与该除尘布相接触的相对弦长大于等于该圆孔的直径,以使该除尘布接触该轨迹球的球面。根据本发明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该除尘结构设有至少一定位孔,该盖体及该座体之间设有至少一卡榫,该至少一定位孔供该至少一卡榫穿过,以将该除尘结构固定于该盖体与所述座体之间。根据本发明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该除尘布与该胶片上各开设有多个相对应的定位孔,而该座体上端面向上突设有多个对应于该定位孔的卡榫。根据本发明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该胶片位于该除尘布上端面的向上延伸区域内,且该胶片夹在该除尘布与该盖体之间。根据本发明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该胶片以粘合、热熔或热压方式固定于该除尘布上端面。根据本发明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该胶片形成有一圆形的开孔,该开孔的直径大于等于所述圆孔的直径。根据本发明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该胶片由硬质塑料制成。根据本发明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该胶片由软质塑料制成。根据本发明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更进一步包括一电路板;一光源产生器,其电连接的装设于该电路板;一光源传感器,其电连接的装设于该电路板;一光学座,其相对应于该光源产生器的出光方向以装设于该电路板上,且该光源传感器位于该光学座的底部,该座体套设于该光学座外;以及一承置座,其内部装设有多个滚珠,这些滚珠的部分的珠面显露于该承置座外,该承置座设置于该座体的容置空间中,且将每一滚珠接触该轨迹球的球面,以将该轨迹球定位于该光源产生器的上方。根据本发明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更进一步包括一电路板;两个光栅轮,其相对于该轨迹球可转动地组装于该座体内,且该轨迹球连动该两个光栅轮转动;以及两个编码元件,其电连接的设置于该电路板;其中,该座体安装于该电路板上,且该两个光栅轮分别设置于对应的该两个编码元件的位置处。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除尘结构由胶片固定于除尘布上所形成,可使除尘布较不易变形,进而使轨迹球除尘装置于组装作业时,装设与定位除尘结构更为简便且节省工时。
再者,除尘布可紧密地接触轨迹球,若轨迹球的球面贴附有异物时,或空气中所飘散的异物,经由除尘布的设计可加以防止异物进入至座体内部,进而避免内部其它构件受异物的影响,而有无法产生预期所需作动之虞。其次,借由无纺布或/及纸所制成的除尘布,具有轻薄、短小及短纤维的特性,以达到降低摩擦及避免结构尺寸过厚等效果。为能更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特征及技术内容,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发明的详细说明与附图,但是此等说明与所附附图仅是用来说明本发明,而非对本发明的权利范围作任何的限制。


图1为本发明的立体分解图IA为图1的A部分详图2为本发明的立体组合图3为本发明的平面剖视图3A为图3的A部分详图4为本发明形成有卡合孔与卡榫的立体分解图5为本发明形成有卡合孔与卡榫的平面剖视图6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7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部分立体分解图8为习知轨迹球装置中的轨迹球和布料结合的示意图9为习知轨迹球装置中的轨迹球和毛刷结合的示意图;以及
图10为习知轨迹球装置中的轨迹球和毛刷结合的另一示意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相关技术〕300轨迹球500 毛刷〔本发明〕10 盖体20 座体22 卡榫30轨迹球41除尘布412定位孔421 开孔50a电路板61a 滚珠70a光源产生器90a光学座60b光栅轮71b光传感器
400布料 510刷毛
11通孔 21容置空间 23开孔 40除尘结构 411圆孔 42胶片 422定位孔 60a承置座 62a穿孔 80a光源传感器 50b电路板 70b编码元件 72b编码电路
具体实施例方式〔第一实施例〕请参阅图1至图3A,其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其中,图1至图2为本发明的立体示意图,图3和图3A为本发明的剖视示意图。再参照图1与图3,其为一种轨迹球除尘装置,包括盖体10、座体20、轨迹球30、除尘结构40。盖体10中央处开设有通孔11,而座体20中形成有容置空间21,使轨迹球30可转动地安装于座体20的容置空间21中。除尘结构40具有除尘布41以及胶片42。其中,除尘布41为一层或一层以上且由无纺布或/及纸所制成的物件;亦即,除尘布41可为一层或多层由无纺布相互依序堆叠制成的对象,或为一层或多层由纸相互依序堆叠制成的对象,或亦可为多层由无纺布及纸相互堆叠组合制成的对象。而无纺布的材质由如PP(聚丙烯)等纤维所制成,而纸则为如宣纸等的纸件,借以使除尘布41具有短纤维的特性。除尘布41中央处开设有圆孔411,且其具有直径Cl1 (如图1A)。胶片42可由硬质塑料或软质塑料所制成,胶片42呈环形且形成有圆形的开孔 421,其中,开孔421具有大于等于dl的直径d2(如图1A)。胶片42以粘合、热熔或热压等方式固定于除尘布41上端面,且胶片42内缘与外缘皆位于除尘布41上端面向上延伸的区域内。借此,可使除尘布41较不易变形,进而使轨迹球除尘装置于组装作业时,装设与定位除尘结构40更为简便且节省工时。在组装时,先将轨迹球30安装于座体20的容置空间21中,而后,将除尘结构40 设置于座体20上端面,使轨迹球30通过圆孔411与开孔421,同时使轨迹球30的球面可与除尘布41相互接触。之后,将盖体10与座体20相互结合,结合的方式可使用如卡固、锁合等技术,同时使轨迹球30的顶部处部分球面向上突伸于该盖体10的通孔11外,以供操作使用;再者,经由座体20与盖体10相互结合使得除尘结构40能定位于盖体10及座体20 之间,且胶片42夹于除尘布41与盖体10之间。另外,为了增加除尘结构40的定位性,可使用黏着的技术方式,如双面胶贴附或黏胶的黏合,使除尘结构40固定于盖体10及座体20之间。或者,如图4和图5所示,可使用卡固的技术方式,如可于除尘结构40的除尘布41与胶片42上各开设有三个相对应的定位孔412、422,及于盖体10和座体20之间设有相对应于定位孔412、422的三个卡榫22,而卡榫22可由座体20上端面向上突设而成,或卡榫22亦可由盖体10下端面向下突设而成 (图略),而定位孔412、422供卡榫22穿过将除尘结构40固定于盖体10及座体20之间。 此外,于本实施例中,定位孔412、422与卡榫22的数量各以三个为例,然于实际应用时并不以此为限,其数量亦可各为一个、两个或数个。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依据本发明的使用特色,本发明可应用于光学式或机械式结构中。如图1至图3A所示,其以光学式为例,可进一步包括电路板50a、承置座60a、光源产生器70a、光源传感器80a以及光学座90a。请配合参阅图1及图3,座体20为两端开口状的套筒,其内部形成上述的容置空间21,及侧缘可开设有开孔23(如图3所示)。承置座60a内部装设有多个可滚动的滚珠61a,其部分的珠面显露于承置座60a外,及承置座60a中央处开设有穿孔62a。光源产生器 70a电连接的装设于电路板50a上,光学座90a相对应于光源产生器70a的出光方向,以装设于电路板50a上,光源传感器80a与电路板50a电连接的装设于光学座90a的底部位置处。在组装此结构时,可将座体20先套设于光学座90a外,使光源产生器70a前端部分通过座体20的开孔23,借以对应至光学座90a,承置座60a设置于座体20的容置空间21 中,且定位于光学座90a上,之后将轨迹球30设置于座体20的容置空间21中,经由承置座 60a的每一滚珠61a可接触轨迹球30底部的球面处,以定位轨迹球30于光源产生器70a的上方处。接着,可依序组装上述的除尘结构40和盖体10。请配合参阅图IA及图3A,其中,轨迹球30的任何一处的相对弦长(或可称截面直径)D,其大于等于(即不小于)除尘布41的圆孔411的直径屯,从而使除尘布41可紧密地接触轨迹球30的球面。更进一步地细说,即圆孔411的直径Cl1,其尺寸依据接触轨迹球 30的弦长D时的尺寸,圆孔411的直径Cl1需略小或等于轨迹球30此处的弦长D,以避免除尘布41未接触轨迹球30的球面,而失去除尘的效用。此外,在本发明中,除尘布41为无纺布或/及纸所制成,皆具有短纤维的特性,且同时具有轻薄、短小的特点,进而使除尘布41可依实际的需求以调整层数,可为一层或多层以上的无纺布或纸,或者将两者混合堆叠组合在一起(在图3A中是以一层为例),借以可调整除尘布41与轨迹球30之间的摩擦力,避免因摩擦力过高使轨迹球30操作不顺畅,且具有轻薄、短小的特点更可避免使得整体结构尺寸有过厚之虞。然而,无纺布、纸是为短纤维类,当使用者滚/转动轨迹球30时,将产生施力处,因内/外部的短纤维不会有连动的情形,进而使得使用者在施力处上的施力不需太大,即可轻易滚/转动轨迹球30。当光源产生器70a工作时,其所产生的光源可投向光学座90a,以借由光学座90a 将光源反射再通过承置座60a的穿孔62a,从而投射至轨迹球30的球面。接着,光源传感器 80a可经由光学座90a及穿孔62a,而撷取及感测到被投射至轨迹球30的球面的光源,进而感测计算出轨迹球30的移动方向及距离,以计算出位移数据,从而可控制电脑屏幕的光标位置。〔第二实施例〕请参阅图6及图7,其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其中,图6与图7皆为本发明的立体示意图。再参照图6及图7,其为机械式的实施例,轨迹球除尘装置可进一步包括电路板 50b、两个光栅轮60b及两个编码元件70b。其中,上述的座体20上端面以一体向下凹设以形成容置空间21,借以直接容置该轨迹球30。光栅轮60b相对于轨迹球30可转动地组装于座体20内,且可经由轨迹球30以连动两个光栅轮60b转动。编码元件70b电连接的设置于电路板50b上,且编码元件70b可由光传感器71b及编码电路72b所组成,当然亦可由光发射器及光接射器所组成(图略),在本发明的图示中,以光传感器71b及编码电路72b 为例。组装此结构时,座体20可借由如螺锁固定的技术方式直接安装于电路板50b上, 再使两个光栅轮60b分别设置于对应两个编码元件70b的位置处。接着,依序组装轨迹球 30、除尘结构40和盖体10。当轨迹球30转动时,其可同时带动光栅轮60b转动,借由编码元件70b的编码电路72b可计算经由光栅轮60b投射至光传感器71b上的光线变化信号, 以感测到轨迹球30的移动方位。或者,当编码元件是光发射器及光接收器时,光栅轮设有多个光孔,而使光发射器所发射的光线通过光孔而被光接收器接收,如此,当光栅轮转动时,则可获得一译码电路, 计算经由光孔所投射至光接收器上光线的变化,以计算出位移数据,从而可控制电脑屏幕的光标位置。〔实施例的可能功效〕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上述除尘结构40由胶片42固定于除尘布41上所形成,可使除尘布41较不易变形,进而使轨迹球除尘装置于组装作业时,装设与定位除尘结构40更为简便且节省工时。并且,借由除尘结构40的定位孔412、422以及盖体10或座体20所形成的卡榫22的配合,可增加除尘结构40的定位性。再者,若轨迹球30的球面贴附有异物,或空气中所飘散的异物,经由除尘结构40 的除尘布41紧密接触轨迹球30,从而可有效防止异物进入至座体20内部,以避免因异物侵入至内部,造成内部其它构件(如光源传感器80a、编码元件70b等)受异物堆积的影响,而无法产生预期所需的操作,使光标操控不精确或无法操作,并且,更能同时避免内部构件有损坏之虞。其次,本发明借由无纺布或/及纸所制成的除尘布41,具有轻薄、短小及短纤维的特性,以达到低摩擦及避免结构尺寸过厚等有益效果,进而解决习知中使用上不尽理想的情形。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其并非用以局限本发明的专利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轨迹球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盖体,其设有一通孔;一座体,其与所述盖体相互结合,且所述座体形成有一容置空间; 一轨迹球,其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座体的容置空间中,且所述轨迹球的部分球面突伸于所述盖体的通孔外;以及一除尘结构,其定位于所述盖体及所述座体之间,且除尘结构具有 一除尘布,其为一层或一层以上且由无纺布或/及纸所制成的物件,所述除尘布开设有一圆孔,供所述轨迹球通过并使所述除尘布与所述轨迹球相互接触;以及一胶片,其呈环形且固定于所述除尘布上,所述胶片位于所述除尘布端面的延伸区域内;其中,所述轨迹球与所述除尘布相接触的相对弦长大于等于所述圆孔的直径,以使所述除尘布接触所述轨迹球的球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迹球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除尘结构设有至少一定位孔,所述盖体及所述座体之间设有至少一卡榫,所述至少一定位孔供所述至少一卡榫穿过,以将所述除尘结构固定于所述盖体与所述座体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轨迹球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除尘布与所述胶片上各开设有多个相对应的定位孔,而所述座体上端面向上突设有多个对应于所述定位孔的卡榫。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迹球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胶片位于所述除尘布上端面的向上延伸区域内,且所述胶片夹在所述除尘布与所述盖体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轨迹球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胶片以粘合、热熔或热压方式固定于所述除尘布上端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轨迹球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胶片形成有一圆形的开孔,所述开孔的直径大于等于所述圆孔的直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轨迹球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胶片由硬质塑料制成。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轨迹球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胶片由软质塑料制成。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轨迹球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还进一步包括 一电路板;一光源产生器,其电连接地装设于所述电路板; 一光源感测器,其电连接地装设于所述电路板;一光学座,其相对应于所述光源产生器的出光方向以装设于所述电路板上,且所述光源传感器位于所述光学座的底部,所述座体套设于所述光学座外;以及一承置座,其内部装设有多个滚珠,这些滚珠的部分珠面显露于所述承置座外,所述承置座设置于所述座体的容置空间中,且使每一滚珠接触所述轨迹球的球面,以将所述轨迹球定位于所述光源产生器的上方。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轨迹球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还进一步包括 一电路板;两个光栅轮,其相对于所述轨迹球可转动地组装于所述座体内,且所述轨迹球连动所述两个光栅轮转动;以及两个编码元件,其电连接地设置于所述电路板;其中,所述座体安装于所述电路板上,且所述两个光栅轮分别设置于对应所述两个编码元件的位置处。
全文摘要
一种轨迹球除尘装置,包括盖体、座体、轨迹球及除尘结构。轨迹球可转动地容置于座体中,而盖体与座体相互结合,且轨迹球的部分球面突伸于盖体外。除尘结构定位于座体与盖体之间,且具有除尘布以及胶片。其中,除尘布开设有圆孔供轨迹球通过,且可使得除尘布与轨迹球相互紧密接触;而胶片呈环形且固定于除尘布上,并且胶片位于除尘布端面的延伸区域内。借此,使轨迹球除尘装置于组装作业时,装设与定位除尘结构更为简便且节省工时。
文档编号G06F3/033GK102566791SQ201010612760
公开日2012年7月11日 申请日期2010年12月29日 优先权日2010年12月29日
发明者吕淑芬 申请人:培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