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散热风扇模块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344511阅读:12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散热风扇模块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散热风扇模块结构,特别是指一种能够明显缩减散热风扇模 块出风口的宽度面积,且兼具较佳散热效益的创新结构设计。
背景技术
散热风扇模块对于计算机产品而言至关重要,其直接影响到CPU的运作效能、稳 定性与使用寿命,而散热风扇模块的结构设计,相对也随着计算机产品结构的设计发展趋 势而改变。本实用新型所欲针对改良的散热风扇模块,是指由风扇组、散热鳍片以及热管三 者所整合构成的模块架构,此种散热风扇模块目前被广泛应用于笔记本电脑结构中,然而, 其现有结构设计上却仍旧面临一些问题有待解决,请参见图1所示,为一现有散热风扇模 块,其构件包括风扇组11、散热鳍片12及热管13,其中所述风扇组11于其座壳112—侧形 成有一宽度接近座壳112宽度的一侧吹式出风口 113,再将散热鳍片12设置于该侧吹式出 风口 113对应处的外部,其热管13的冷却端131则抵靠接触于散热鳍片12与侧吹式出风 口 113之间;然而,此种现有散热风扇模块于实际应用经验中发现仍存在下述问题以笔记本电脑而言,其周边部位除了提供所述风扇组11的侧吹式出风口 113导出 接口外,更是提供如光驱、网卡、影音扩接端子、随身碟等各种接口组设的最佳位置,然而也 因为如此,当笔记本电脑整体规格小型化设计后,其周边部位的可用面积显然相对大幅缩 减,而当上述各种接口所占组设面积均已达到最小程度时,显然地,散热风扇模块的结构设 计就成为关键,也就是说,散热风扇模块的出风口部位面积能否进一步缩减,将影响笔记本 电脑整体规格小型化的程度;但是,散热风扇模块的出风口部位面积纵能缩减,仍必须考虑 其散热效能是否不受影响,这显然仍是有待业界思索突破的技术课题。针对上述现有散热风扇模块结构所存在的问题,如何开发一种更具理想实用性的 创新结构,实为相关业者须再努力研发突破的目标及方向。有鉴于此,发明人本于多年从事相关产品的制造开发与设计经验,针对上述目标, 详加设计与审慎评估后,终得一确具实用性的本实用新型。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散热风扇模块结构,其目的主要针对如何研发出一种更具理 想实用性的新式散热风扇模块结构为目标加以改良突破。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散热风扇模块结构,所述散 热风扇模块主要由一风扇组、一散热鳍片及一导热构件组成;所述风扇组包括一壳座以及 枢组于该壳座中的扇叶,该壳座的顶面具有一入风口、一侧则具有一出风口 ;所述散热鳍片 设于所述出风口相对应处;所述导热构件的冷却端与散热鳍片相接触结合,导热构件的受 热端则呈一向外延伸状,其中所述出风口呈一凸伸状而相对界定形成有一内向延伸侧壁、 一外向延伸侧壁以及介于所述出风口与扇叶之间的一内部延伸空间;所述出风口设成宽度
3缩减的结构形态,构成其内向延伸侧壁的位置为靠近所述扇叶中心对应位置的形态;一缺 让空间,形成于所述内向延伸侧壁与壳座外侧之间;一内向延伸导热部,由所述散热鳍片内 端一体延伸构成,该内向延伸导热部对应位于所述内部延伸空间所属范围内,该内向延伸 导热部具有一扇叶对应侧与该扇叶局部侧呈间隔对应。上述技术方案中的有关内容解释如下1.上述方案中,所述散热鳍片由多个立向或横向设置的单元导热片体构成。2.上述方案中,所述导热构件为热管或热板。3.上述方案中,所述导热构件的冷却端与所述散热鳍片任其中一侧相接触结合。4.上述方案中,所述内向延伸导热部的扇叶对应侧为凹弧面、阶梯面、曲折面任其 中一种结构形态。5.上述方案中,所述导热构件为扁热管;所述出风口的外向延伸侧壁设有一透口 以供该散热鳍片一侧露出;所述导热构件的冷却端设成立靠面结构抵靠于所述散热鳍片露 出的一侧,该导热构件的受热端扭转90度呈一横置面结构。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及优点本实用新型主要通过所述出风口设为凸伸与宽度缩 减的结构形态,构成其内向延伸侧壁与壳座外侧之间具有一缺让空间,又所述散热鳍片内 端延伸形成内向延伸导热部的创新独特设计,使本实用新型对照先前技术而言,可在兼顾 较佳散热效益条件下大幅缩减出风口宽度面积,以使散热风扇模块于组装应用上更能达到 灵活因应计算机规格小型化设计发展需求的实用进步性与较佳产业利用效益。

附图1为现有散热风扇模块的立体示意图;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组合立体图;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局部分解立体图;附图4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分解立体图;附图5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组合立体图;附图6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局部分解立体图;附图7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分解立体图。以上附图中11.风扇组;112.座壳;113.侧吹式出风口;12.散热鳍片;13.热 管;131.冷却端;20.风扇组;21.壳座;211.入风口;212.出风口;213.内向延伸侧壁; 214.外向延伸侧壁;215.内部延伸空间;216.缺让空间;217.透口 ;22.扇叶;30.散热鳍 片;31.内向延伸导热部;311.扇叶对应侧;32.单元导热片体;40.导热构件;41.冷却端; 42.受热端。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实施例请参阅图2 4所示,一种散热风扇模块结构,所述散热风扇模块主要由一风扇组20、一散热鳍片30及一导热构件40构成;所 述风扇组20包括一壳座21以及枢组于该壳座21中的扇叶22,所述壳座21的顶面具有一 入风口 211、一侧则具有一出风口 212,所述散热鳍片30设于出风口 212相对应处,所述导热构件40的冷却端41与所述散热鳍片30相接触结合,导热构件40的受热端42则呈一向 外延伸状,且其中所述出风口 212呈一凸伸状而相对界定形成有一内向延伸侧壁213、一外向延伸 侧壁214以及介于该出风口 212与扇叶22之间的一内部延伸空间215 ;所述出风口 212设成宽度缩减的结构形态,构成其内向延伸侧壁213的位置为靠 近该扇叶22中心对应位置的形态;一缺让空间216,形成于所述内向延伸侧壁213与壳座21外侧之间;一内向延伸导热部31,由所述散热鳍片30内端一体延伸所构成,该内向延伸导热 部31对应位于该内部延伸空间215所属范围内,所述内向延伸导热部31具有一扇叶对应 侧311与该扇叶22局部侧呈间隔对应。其中,所述散热鳍片30由多个立向或横向设置的单元导热片体32所构成。其中,所述导热构件40为热管(包含圆热管、扁热管)、热板任其中一者,本实用新 型图2 4为扁热管形态的导热构件40,而图5 7所示为热板形态的导热构件40。其中,所述导热构件40的冷却端41可与该散热鳍片30任其中一侧(包括上、下 侧以及左、右侧)相接触结合。其中,所述内向延伸导热部31的扇叶对应侧311可为凹弧面、阶梯面、曲折面任其 中一种结构形态,如图3、4所示扇叶对应侧311,设为凹弧面;又如图6、7所示扇叶对应侧 311,其设为一阶梯面。如图2 4所示,所述导热构件40可为扁热管;所述出风口 212的外向延伸侧壁 214设有一透口 217以供所述散热鳍片30 —侧露出;所述扁热管形态的导热构件40的冷 却端41设成立靠面结构形态抵靠于所述散热鳍片30露出的一侧,该导热构件40的受热端 42则扭转90度而呈一横置面结构形态。凭借上述结构组成设计,本实用新型散热风扇模块的核心设计,主要在于所述出 风口 212设为凸伸与宽度缩减的结构形态,构成其内向延伸侧壁213与壳座21外侧之间具 一缺让空间216,又所述散热鳍片30内端延伸形成所述内向延伸导热部31的新颖形态;借 此,当笔记本电脑整体规格小型化而导致其周边部位可用面积相对大幅缩减时,本实用新 型的散热风扇模块设计,将能够通过出风口 212设为凸伸与宽度缩减的结构形态,而大幅 缩减散热风扇模块出风口部位的面积,并通过散热鳍片30内端配合有延伸至内部延伸空 间215的内向延伸导热部31,以弥补因出风口 212缩减面积而导致散热鳍片宽度亦大幅缩 减的问题,以此可兼顾较佳散热效益,且本实用新型散热风扇模块的内向延伸侧壁213与 壳座21外侧之间并形成有缺让空间216,该缺让空间216则可提供笔记本电脑内部连接端 子构件更宽裕的容置空间。功效说明本实用新型主要通过所述出风口设为凸伸与宽度缩减的结构形态,构成其内向延 伸侧壁与壳座外侧之间具一缺让空间,又该散热鳍片内端延伸形成所述内向延伸导热部的 创新独特设计,使本实用新型对照背景技术中所提现有结构而言,其出风口因宽度面积缩 减而减小的散热结构部份,将能够通过其出风口凸伸形态配合散热鳍片内端的内向延伸导 热部延伸至内部延伸空间的设计获得弥补,而所述缺让空间则可提供笔记本电脑内部连接 端子构件更宽裕的容置空间;本实用新型所示散热风扇模块将可在兼顾较佳散热效益的条件下,大幅缩减其出风口的宽度面积,以使散热风扇模块就组装应用面而言,更能达到灵活
因应计算机规格小型化设计发展需求的实用进步性与较佳产业利用效益。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
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一种散热风扇模块结构,所述散热风扇模块主要由一风扇组、一散热鳍片及一导热构件组成;所述风扇组包括一壳座以及枢组于该壳座中的扇叶,该壳座的顶面具有一入风口、一侧则具有一出风口;所述散热鳍片设于所述出风口相对应处;所述导热构件的冷却端与散热鳍片相接触结合,导热构件的受热端则呈一向外延伸状,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口呈一凸伸状而相对界定形成有一内向延伸侧壁、一外向延伸侧壁以及介于所述出风口与扇叶之间的一内部延伸空间;所述出风口设成宽度缩减的结构形态,构成其内向延伸侧壁的位置为靠近所述扇叶中心对应位置的形态;一缺让空间,形成于所述内向延伸侧壁与壳座外侧之间;一内向延伸导热部,由所述散热鳍片内端一体延伸构成,该内向延伸导热部对应位于所述内部延伸空间所属范围内,该内向延伸导热部具有一扇叶对应侧与该扇叶局部侧呈间隔对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风扇模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鳍片由多个立向 或横向设置的单元导热片体构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风扇模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构件为热管或热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风扇模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构件的冷却端与 所述散热鳍片任其中一侧相接触结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风扇模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向延伸导热部的扇 叶对应侧为凹弧面、阶梯面、曲折面任其中一种结构形态。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风扇模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构件为扁热管;所 述出风口的外向延伸侧壁设有一透口以供该散热鳍片一侧露出;所述导热构件的冷却端设 成立靠面结构抵靠于所述散热鳍片露出的一侧,该导热构件的受热端扭转90度呈一横置 面结构。
专利摘要一种散热风扇模块结构,包括风扇组、散热鳍片及导热构件;该风扇组包括壳座及扇叶,壳座一侧具出风口;其特征在于该出风口为凸伸形态而界定形成有一内向延伸侧壁、外向延伸侧壁以及介于出风口与扇叶之间的内部延伸空间;另,该出风口设成宽度缩减形态;一缺让空间,形成于内向延伸侧壁与壳座外侧之间;一内向延伸导热部,由散热鳍片内端一体延伸构成,该内向延伸导热部对应位于内部延伸空间所属范围内,该内向延伸导热部具一扇叶对应侧与扇叶局部侧呈间隔对应形态;借此设计,故可在兼顾较佳散热效益条件下大幅缩减出风口宽度面积,使散热风扇模块于组装应用上更能达到灵活因应计算机规格小型化设计发展需求的实用进步性与较佳产业利用效益。
文档编号G06F1/20GK201733562SQ20102026726
公开日2011年2月2日 申请日期2010年7月22日 优先权日2010年7月22日
发明者何信威, 张中彦, 施铭铨, 饶振奇, 黄子欣 申请人:苏州聚力电机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