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449344阅读:9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信息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信息处理装置技术领域[0001]本公开涉及一种信息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0002]近年来,在例如个人计算机、移动终端和电子书装置等信息处理装置中,设计重要性在增加。例如,对于壳体,除其形状外,通过对由丙烯酸透明树脂形成的顶板的内侧进行涂装使颜色显眼、并向其正面设置用于不规则反射的图案,能够酿出高品质的质感。[0003]此外,还已知一种结构,其中构成壳体的一部分的面板会发光。例如,导光体用作面板。在该结构中,在装置内部设置例如LED(发光二极管)等光源,而来自该光源的光被传播至导光体的面板。在面板的背面,以白色印刷有例如图标(logo)等图案,而沿导光体的面板传播的光在印刷部被部分地反射,以输出至面板的正面侧。因此,获得了在面板的正面呈现出例如图标等图案的照明效果,并且能够预期改善装置的美观性(见例如日本专利申请特开2004-326901号公报([0029]段、图3 ;以下称为专利文献I))。[0004]凸显信息处理装置的外观的条件包括颜色、光、正面的质感等。当采用有效地使用光的结构时,会增加例 如涂装和表面处理等制造步骤的数量,同时增加成本。例如,在如专利文献I等中看到的采用导光板的情况下,有必要在信息处理装置中设置光源,这增加了部件数量和电能消耗,对于使用电池进行操作的装置来说是特别不适宜的。实用新型内容[0005]鉴于如上所述的情形,希望提供一种信息处理装置,其能够在不增加制造时的步骤数量或部件数量的情况下使用光来改善设计性。[0006]根据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息处理装置,其包括显示面板单元和由荧光质材料制成的顶板,所述荧光质材料为含有荧光材料的材料。[0007]通过在该信息处理装置的顶板中使用荧光质材料,即含有荧光材料的材料,可以在不增加制造步骤数量或部件数量的情况下利用光来改善设计性。[0008]所述显示面板单元可以具有带有显示屏的第一表面和与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所述顶板可以具有与第二表面发生接触的第三表面、与第三表面相对的第四表面、和连接第三表面的端部与第四表面的端部的第五表面。[0009]所述顶板可以构造为从所述荧光质材料发出的光通过全反射会集至第五表面。[0010]所述荧光材料可以是朝第五表面会集光的荧光染料。[0011]在该信息处理装置中,由于顶板含有用于会集光的荧光染料,所以自然光或人工光在第四表面上会集,并在经受全反射的同时被引导至第五表面,以会聚状态输出,从而使第五表面看起来好像在发光。因此,在不增加制造时的步骤数量或部件数量的情况下使用光改善了设计性。[0012]在所述信息处理装置中,顶板可在第三表面上包括表示第一标记的第一凹部。[0013]通过这种结构,在所述信息处理装置中,与第五表面的情况一样,能够通过将光引导至第一凹部,来在节省为了表示第一标记而进行的图章贴附或印刷的成本的同时,有效地使第一标记显眼。第一凹部可在模制顶板时通过模具一体地形成,也可通过雕刻形成。这里,标记是指文字、图形、符号、或其组合,并且通常是用于信息处理装置的商标。[0014]此外,所述顶板可在第四表面上包括表示第二标记的第二凹部。[0015]通过这种结构,在信息处理装置中,通过在顶板的第三表面和第四表面上形成凹部,能够以标记的视觉性能来区别第三表面与第四表面,因此更加增强用户在设计方面的兴趣。这里,第二标记可与第一标记相同,也可不同。[0016]根据本公开的另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息处理装置,其包括主体单元和板。所述主体单元具有第一表面。所述板具有与第一表面发生接触的第二表面,并由荧光质材料制成,所述荧光质材料为含有荧光材料的材料。[0017]所述第一表面可以设置有键盘。所述板可以具有与第二表面相对的第三表面、连接第二表面的端部与第三表面的端部的第四表面、和穿过第二表面和第三表面并暴露所述键盘的孔。[0018]所述板可以构造为从所述荧光质材料发出的光通过全反射被会集。[0019]所述荧光材料可以是会集光的荧光染料。[0020]该信息处理装置还可包括设置成与第二表面发生接触的触摸板。[0021]在该信息处理装置中,所述板可包括表示触摸板在第二表面上的设置位置的沟槽。[0022]在该信息处理装置中,所述板可具有随距第四表面的距离的变大而逐渐减小的厚度。[0023]如上所述,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能够在不增加制造时的步骤数量或部件数量的情况下使用光来改善设计性。[0024]从以下对如附图所示的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中,本公开的上述以及其它目的、 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更清楚明了。


[0025]图I是一透视图,示出了本公开一实施例的PC的显示单元的打开状态[0026]图2是一透视图,示出了本公开一实施例的PC的显示单元的闭合状态[0027]图3是一俯视图,示出了本公开一实施例的PC的显示单元的打开状态[0028]图4是一后视图,示出了本公开一实施例的PC的显示单元的闭合状态[0029]图5是一正视图,示出了本公开一实施例的PC的显示单元的闭合状态[0030]图6是一右视图,示出了本公开一实施例的PC的显示单元的闭合状态[0031]图7是一左视图,示出了本公开一实施例的PC的显示单元的闭合状态[0032]图8是一俯视图,示出了本公开一实施例的PC的显示单元的闭合状态[0033]图9是一仰视图,示出了本公开一实施例的PC的显示单元的闭合状态[0034]图10沿图8中线A-A所取的示意性截面图;[0035]图11沿图8中线B-B所取的示意性截面图;[0036]图12是一仰视图,示出了本公开一实施例的PC的顶板;[0037]图13是一俯视图,示出了本公开一实施例的PC的顶板;4[0038]图14是一俯视图,示出了本公开一实施例的PC的中间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39]下面将参考附图描述本公开的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作为信息处理装置例示的是便携式个人计算机(以下简称为PC)。[0040][PC 的结构][0041]图I是一透视图,示出了本公开一实施例的PC的显示单元的打开状态。图2是一透视图,示出了图I所示PC的显示单元的闭合状态。图3是一俯视图,示出了该PC的显示单元的打开状态。图3示出了处于彼此分开状态下的显示单元和主体单元。此外,图4、5、 6、7、8和9分别是后视图、正视图、右视图、左视图、俯视图和仰视图,不出了 PC的显不单兀的闭合状态。[0042]如这些图所示,PC I包括主体单元2和显示单元3。主体单元2和显示单元3通过铰链4可相对旋转地连结至彼此。[0043]在主体单元2的上表面上配置有键盘5、触摸板6、电源开关、其它各种开关、状况显示单元等。键盘5是具有标准QWRTY按键布局的键盘。触摸板6是使用例如电容式触摸面板的用户界面。在触摸板6附近,设置有两个点击按钮,这两个点击按钮被赋有作为鼠标的左键和右键的功能。[0044]如图1、2、6和7所示,在主体单元2的侧面设置有各种外部连接端子2a、盘驱动器的盘插槽2b、用于记忆卡/记忆棒的插槽等。外部连接端子2a的示例包括USB (通用串行总线)、iLINK、LAN(局域网)、外部显示输出、视频输入、音频输入、HDMI (高清晰度多媒体接口 )输出、麦克风输入、和耳机输出。[0045]如图4和9所示,主体单元2在底面的后侧端部包括有电池7。电池7相对于主体单元2是可装卸的。在主体单元2的内部,设置有各种器件,例如主板、光盘驱动器、硬盘驱动器、无线通信器件、音频功能、和扬声器/放大器。在主板上安装有主存储器、CPU、图形芯片、芯片组、例如控制电路等其它电子部件。芯片组是用于管理PC I内各器件间的数据交换的芯片。芯片组包括内置图形芯片等。此外,芯片组还包括用于与例如非易失性存储器和EC(嵌入式控制器)等外围器件连接的接口。[0046]显示单元3包括由例如IXD (液晶显示器)构成的显示面板单元8。显示面板单元 8包括具有显示屏的显示模块。显示模块结合在显示单元3中,使得其显示屏在PC I的显示单元3的闭合状态下与主体单元2的上表面相对,并在PC I的显示单元3的打开状态下面向正面。此外,在PC I的显示单元3的闭合状态下,显示单元3用作主体单元2的上表面的盖体。因此,在显示单元3的与显示屏相反的表面(对向面)上,配置有作为装饰性外观单元的顶板9。顶板9设置有表示PC I的产品名称、制造商名称等的图标M。显示单元 3的装饰性外观单元的结构将在后面描述。图标M也设置在主体单元2的上表面。[0047][显示单元的结构][0048]下面,将描述显示单元3的结构。图10是沿图8中的线A-A所取的示意性截面图, 而图11是沿图8中的线B-B所取的示意性截面图。此外,图12是示出从显示单元3取下的顶板9的仰视图,而图13是示出从显示单元3取下的顶板9的俯视图。[0049]如图4 7、10和11所示,显示单元3包括显示面板单元8和顶板9。在显示面板单元8的一个表面(正面)中,结合有具有显示屏的显示模块14。在显示面板单元8的与显示屏相反的另一表面(背面),贴附有用于保护显示面板单元8的防护片13。[0050]顶板9的一个表面(背面)经由防护片13固定地贴附至显示面板单元8的背面。 如图10和11所示,在顶板9的背面设置有凹部9a,而显示面板单元8的至少一部分容纳在凹部9a中。具体说,顶板9的位于四边的各端部被沿相同方向弯曲,使得上述凹部9a形成在被这些端部围绕的部分。与顶板9的凹部9a相对应的区域的厚度基本是相等的,并且其正面和背面均为平面。此外,顶板9的至少左右两端部的厚度设定成从与凹部9a相对应的区域的厚度逐渐增大。[0051]此外,如图2、8、12和13所示,顶板9设置有例如表示该装置的产品名称和制造商名称的图标M。这些图标M形成为位于顶板9的背面上的凹部。这里,表示图标M的凹部的截面形成为例如直角,但是它也可以呈半圆形、半椭圆形、或其它弓形截面构造。[0052]在顶板9的正面贴附有膜。膜增强顶板9的正面的强度,并且也具有装饰功能。 具体说,在膜上印刷有渐变图案,其中例如占据膜的大部分的中间部分是透明的,而从顶板 9四边的端部起的一定宽度部分逐渐变成半透明然后变成不透明。[0053]此外,在介于显示面板单元8与顶板9之间的防护片13上,印刷有用于隐藏显示面板单元8的背面并且透过顶板9的透明部分能够看到的颜色或装饰图案。作为装饰图案, 可采用使顶板9看起来立体的3D图案。具体说,防护片13可形成为3D片。也可为防护片 13准备一些颜 色变型和装饰图案变型,以便能够根据用户的偏好来更换防护片13。[0054](顶板的材料)[0055]下面,将描述顶板9的材料。[0056]顶板9是由具有透明性的塑料集光板形成的。集光板含有具有聚光性质的荧光材料,例如荧光染料。作为塑料,使用的是例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 methyl methacrylate)、聚碳酸酯或聚苯乙烯。由于突光染料,顶板9在其表面上会集自然光或人工光。由于包括在会集光中的例如紫外线等激发光,顶板9内的荧光染料发光,而所发光的大部分在顶板9内经受全反射的同时被引导至顶板9的端面(连接正面的端部与背面的端部的侧面),然后在会聚状态下从端面输出。因此,顶板9的四边的端面(侧面)发射亮光。 此外,作为凹部而设置在顶板9的背面上的图标M的边缘部,类似于上述端面,也通过被引导于顶板9内的光在该凹部处密集,而发射亮光。因此,获得了通过亮光使顶板9的轮廓和图标M呈现出来的装饰效果。[0057]顶板9通过例如嵌件注塑(MF)制成,包括上述作为图标M的凹部。具体说,依据顶板9的形状在真空中预先形成膜。通过将该膜设定到具有顶板9和图标M的形状的注射成型用模具中、将用作顶板9的材料的熔融树脂注入模具中、将所述膜焊接至所述熔融树脂并使它们凝固,从而制成与所述膜一体形成的顶板9。因此,与现有技术的图章(seal)或印刷图标相比,能够节省用于贴附图章或进行印刷的成本,并通过将图标形成为凹部而由上述光效有效地使图标显眼。[0058]这样,由于要在顶板9的正面上紧密结合膜,所以正面必须极其平坦。如上所述, 在本实施例中,将图标M设置在顶板9的背面上,以应对该问题。[0059][主体单元的结构][0060]下面,将描述主体单元2的外观的结构。如图I和3所示,主体单元2的上表面(设置有键盘5的表面)主要被里侧板11、近侧板12、中间板10等覆盖。[0061]里侧板11是包括有用于确保铰链4的可动区域的切口部、并与配置有例如电源开关等各种开关的区域相对应的外观单元。近侧板12是与在主体单元2中配置有附属于触摸板6的左右点击按钮的近身部分相对应的外观单元。中间板10是与在主体单元2中配置有键盘5和触摸板6的中间部分相对应的外观单元。在这些外观板中,与上述顶板9的情况一样,中间板10是由具有透明性的塑料集光板形成的。因此,如图1、2、6和7所示,从 PC I的侧面暴露出来的中间板10的端面(连接正面的端部与背面的端部的侧面)也通过上述光效而发射亮光。为了获得这种光效,中间板10的侧面设计成从主体单元2的侧面暴露。此外,与上述顶板9的情况一样,中间板10由例如注射成型形成,包括图标M。[0062]与主体单元2的底面和各侧面的外观单元的情况一样,里侧板11和近侧板12由例如AS树脂或ABS树脂等合成树脂形成。显示单元3的顶板9和主体单元2的外观单元具有共同的颜色。[0063]图14是示出由塑料集光板形成的中间板10的俯视图。如图14所示,中间板10 具有穿过中间板10的正面和背面的矩形孔10c,并暴露出键盘5。[0064]如图10所示,与显示单元3的顶板9的情况一样,中间板10的左右两端部的厚度设定成相对于其中心处的厚度逐渐增大。具体说,中间板10的厚度设定成随着距端面(侧面)的距离变大而变小。通过这种结构,能够在确保主体单元2内的位于中间板10下方的部件的设置位置的同时使用光来改善设计。[0065]如图11所示,中间板10的左右两端部之间的区域的厚度基本相等。应该注意,中间板10中使键盘5暴露的孔IOc的缘周沿主体单元2的底面的方向弯曲并隆起。通过这种结构,中间板10的强度,特别是孔IOc的周缘的强度得到改善。此外,孔IOc的缘周的隆起部分,即孔IOc的内表面,是通过在顶板9内被引导的光发生会聚而发射亮光的端面。[0066]如图10和11所示,中间板10的背面通过例如双面胶带等的贴附而设置有触摸板6。如图10和14所示,中间板10的背面设置有作为触摸板6的定位标记的V形沟槽10a。 具体说,触摸板6是在以中间板10的V形沟槽IOa的位置作为基准进行对齐的同时贴附至中间板10的。因此,由于光被引导至触摸板6的端面和上述V形沟槽IOa并发生会聚,所以能够获得以下效果就使触摸板6的周缘发射亮光的装饰性而言的效果、以及通过使用户立即从视觉上识别到触摸板6的位置而改善操作性的效果。[0067]此外,如图10和14所示,在中间板10的正面上的比V形沟槽IOa所对应的位置略微靠内的区域,形成有细微凹部10b。通过形成凹部10b,将中间板10的厚度调节成使触摸板6能够检测到电容的厚度。此外,在凹部IOb的周缘,沿与光在中间板10内被引导的方向大致垂直的方向略微形成端面。因此,能够通过凹部IOb的周缘的端面发射亮光,来使用户从视觉上识别触摸板6的位置。[0068][外观的视觉效果][0069]通过采用含有具有聚光性质的荧光材料如荧光染料的塑料板作为顶板9和中间板10,顶板9和中间板10的端面发射亮光,并且通过将图标M形成为顶板9上的凹部以及将触摸板6贴附至中间板10的背面,图标M和触摸板6的周缘发射亮光,这有助于改善PC I的设计。[0070][结论][0071]根据上述实施例,通过将含有具有聚光性质的荧光材料如荧光染料的塑料板用作 PC I的主体单元2和显示单元3的外观构件,能够在不增加制造时的步骤数量或部件数量的情况下使用光来改善PC I的设计性。[0072]此外,在显示单元3中,将表示图标M的凹部形成在含有具有聚光性质的荧光材料如荧光染料的顶板9的背面,因此与现有技术中通过贴附图章或进行印刷获得的图标相比,能够在降低成本的同时使图标显眼。[0073]此外,在主体单元2中,将触摸板6贴附至含有具有聚光性质的荧光材料如荧光染料的中间板10的背面,因此不但能够改善设计性,而且还能使用户立即从视觉上识别触摸板6的位置。[0074]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在例如笔记本电脑等在顶板或键盘的配置面上具有比较大的形状的装置中采用集光板,因此能够确保引导至其端面的充分的光量,并且使端面有效地发光。[0075][变型例][0076]在上述实施例中,虽然作为顶板9的凹部的图标M是通过注射成型设置的,但是也可通过例如雕刻等其它方法设置。此外,虽然图标M是设置在顶板9的背面上的,但是替代地或额外地,也可在顶板9的正面上设置图标M。此外,代替图标M,各种字符串或装饰图案也可作为凹部设置。通过将图标或其它设计作为凹部设置在顶板9的正面和背面两者上, 能够从视觉性能上区别正面与背面,因此提供更复杂和吸引人的设计。[0077]在上述实施例中,作为信息处理装置例示的是笔记本电脑。然而,本公开也适用于例如平板电脑、便携式信息终端、移动电话、智能手机、便携式游戏机、电子词典、电子书终端、便携式音频/视频播放器、汽车导航装置、和其它信息处理装置。在该情况下,信息处理装置也可不设置键盘。[0078]本公开包含2010年7月29日在日本专利局提交的日本优先权专利申请JP 2010-170113所涉及的主题,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并入本文。[0079]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的是,在权利要求或其等同方案的范围内,可根据设计要求和其它因素做出各种修改、组合、子组合和变更。
权利要求1.一种信息处理装置,包括显示面板单元;和顶板,由荧光质材料制成。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单元具有带有显示屏的第一表面和与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所述顶板具有与第二表面发生接触的第三表面、与第三表面相对的第四表面、和连接第三表面的端部与第四表面的端部的第五表面。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构造为从所述荧光质材料发出的光通过全反射会集至第五表面。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在第三表面上包括有表示第一标记的第一凹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在第四表面上包括有表示第二标记的第二凹部。
6.一种信息处理装置,包括主体单兀,具有第一表面;和板,具有与第一表面发生接触的第二表面,并且由荧光质材料制成。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表面设置有键盘;所述板具有与第二表面相对的第三表面、连接第二表面的端部与第三表面的端部的第四表面、和穿过第二表面和第三表面并暴露所述键盘的孔。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板构造为从所述荧光质材料发出的光通过全反射被会集。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成与第二表面发生接触的触摸板。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板包括表示所述触摸板在第二表面上的设置位置的沟槽。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板具有随距第四表面的距离的变大而逐渐减小的厚度。
专利摘要一种信息处理装置,包括显示面板单元和由荧光质材料制成的顶板。通过在该信息处理装置的顶板中使用荧光质材料,即含有荧光材料的材料,可以在不增加制造步骤数量或部件数量的情况下利用光来改善设计性。
文档编号G06F1/18GK202748712SQ20112026151
公开日2013年2月20日 申请日期2011年7月22日 优先权日2010年7月29日
发明者田中聪一 申请人:索尼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