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合结构及电子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6489220阅读:202来源:国知局
卡合结构及电子装置制造方法【专利摘要】一种卡合结构,适于通过第一磁吸元件改变第一物件与第二物件的卡合状态。卡合结构包括第一卡合部、弹性件、第二卡合部及第二磁吸元件。第一卡合部设置于第一物件。弹性件包括第一端部及第二端部。第一端部设置于第二物件,第二卡合部与第二端部相接。第二磁吸元件设置于第二卡合部,且适于被第一磁性元件吸引以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运动。当第二卡合部位于第一位置时,第二卡合部与第一卡合部构成结构性干涉。当第二卡合部位于第二位置时,第二卡合部与第一卡合部解除卡合。另揭露一种具有此卡合结构的电子装置。【专利说明】卡合结构及电子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卡合结构,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通过磁力组装的卡合结构。【
背景技术
】[0002]受惠于半导体元件与显示器技术的进步,电子装置不断的朝向小型、多功能且携带方便的方向发展,常见的电子装置包括智能手机(smartphone)、平板电脑(tabletPC)或笔记本电脑(notebookcomputer)等。这些电子装置为了达到携带更便利、体积更轻巧化以及操作更人性化的目的,已由传统的键盘或滑鼠等输入装置,转变为使用触控面板作为输入装置。[0003]—般来说,以平板电脑为例,触控面板大多是组装在第二机体上,且第二机体常依外观设计的需求而将触控面板围绕。当电子装置因为维修而须将第一机体与第二机体拆卸分离时,常需先将触控面板自第二机体拆下以进行拆卸。然而,触控面板常在拆卸的过程中,因使用工具或施力不当造成外观刮伤或破坏,产生成本的浪费。【
发明内容】[0004]本发明提供一种卡合结构,通过磁力改变卡合部的位置,以进行物件的拆装。[0005]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子装置,能够通过磁力改变卡合部的位置,以将第二机体自第一机体拆卸。[0006]本发明提出一种卡合结构,适于通过第一磁吸元件改变第一物件与第二物件的卡合状态。卡合结构包括第一卡合部、弹性件、第二卡合部及第二磁吸元件。第一卡合部设置于第一物件。弹性件包括相对的第一端部及第二端部,第一端部设置于第二物件。第二卡合部与弹性件的第二端部相接。第二磁吸元件设置于第二卡合部,第一磁性元件适于吸引第二磁吸元件以使第二卡合部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运动。当第二卡合部位于第一位置时,第二卡合部与第一卡合部构成结构性干涉,以使第一物件固定于第二物件。当第二卡合部位于第二位置时,第二卡合部与第一卡合部解除卡合,第一物件适于分离于第二物件。[0007]本发明提出一种电子装置,包括第一机体、第二机体及卡合结构。第二机体适于与第一机体相接。卡合结构适于通过第一磁吸元件改变第二机体与第一机体的卡合状态。卡合结构包括第一卡合部、弹性件、第二卡合部及第二磁吸元件。第一卡合部设置于第一物件。弹性件包括相对的第一端部及第二端部,第一端部设置于第一机体。第二卡合部与弹性件的第二端部相接。第二磁吸元件设置于第二卡合部,第一磁性元件适于吸引第二磁吸元件以使第二卡合部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运动。当第二卡合部位于第一位置时,第二卡合部与第一卡合部构成结构性干涉,以使第二机体固定于第一机体。当第二卡合部位于第二位置时,第二卡合部与第一卡合部解除卡合,第二机体适于分离于第一机体。[0008]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二卡合部枢接于第一机体,以于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转动,且当第二卡合部位于第二位置时弹性件的弹性位能大于第二卡合部位于第一位置时弹性件的弹性位能。[0009]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二物件包括挡止部,当第二卡合部自第二位置回位至第一位置时,挡止部用以限制第二卡合部停留于第一位置。[0010]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弹性件为一扭力弹簧,第二磁吸元件包括一金属或一磁铁。[0011]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合部包括第一斜面,第二卡合部包括第二斜面,在第一物件组装至第二物件的过程中,第一斜面沿着第二斜面将第二卡合部自第一位置转动至第二位置。[0012]基于上述,本发明的电子装置,其卡合结构能够通过第二磁吸元件与第一磁性元件相吸,使得第二卡合部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运动,以改变第二机体与第一机体的卡合状态。当第二卡合部位于第一位置时,第二卡合部与第一卡合部构成结构性干涉。当第二卡合部位于第二位置时,第二卡合部与第—^合部解除卡合。因此,在本发明中,卡合结构能够避免当电子装置的第二机体自第一机体拆卸时,因施力不当造成零件的损坏。此外,第二卡合部通过枢转的方式卡合于第一卡合部,第二卡合部对于弹性臂的需求降低,因此第二卡合部的高度也能够降低,对于采用本发明的卡合结构的电子装置,更能够降低厚度。[0013]为让本发明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专利附图】【附图说明】[0014]图1A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示意图。[0015]图1B为图1A的电子装置沿线A-A的剖视图。[0016]图1C为图1A的电子装置移除触控面板后的示意图。[0017]图2A为图1B的电子装置的第二卡合部转动示意图。[0018]图2B为图1B的电子装置的示意图。[0019]图3A至图3C绘示图1A的电子装置的第二机体组装至第一机体的流程图。[0020]【主要元件符号说明】[0021]10:电子装置[0022]12:第一机体[0023]13:挡止部[0024]14:第二机体[0025]15:触控面板[0026]20:第一磁吸元件[0027]100:卡合结构[0028]110:第一^^合部[0029]112:第一斜面[0030]114:头部[0031]120:弹性件[0032]122:第一端部[0033]124:第二端部[0034]130:第二卡合部[0035]132:第二斜面[0036]134:头部[0037]140:第二磁吸元件【具体实施方式】[0038]图1A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示意图。图1B为图1A的电子装置沿线A-A的剖视图。图1C为图1A的电子装置移除触控面板后的示意图。请参考图1A、图1B及图1C,本实施例的电子装置10包括第一机体12、第二机体14及卡合结构100。在本实施例中,电子装置10例如是平板电脑,第一机体12例如是平板电脑的主体,而第二机体14例如是平板电脑的前框,且第二机体14适于承载一触控面板15。第二机体14与第一机体12相接。卡合结构100包括第一^^合部110、弹性件120、第二卡合部130及第二磁吸元件140。第一卡合部110设置于第二机体14。弹性件120包括相对的第一端部122及第二端部124,第一端部122设置于第一机体12。第二卡合部130与弹性件120的第二端部124相接。在图1C中,为了清楚绘示弹性件120、第二卡合元件130与第一机体12之间的配置关系,在图示中简略了部分电子装置10的零件。第二卡合部130设置于第一机体12,且适于相对于第一机体12转动,第二磁吸元件140设置于第二卡合部130。第二卡合部130能够通过第二磁吸元件140被磁力吸引被驱动以相对于第一机体12转动。[0039]图2A为图1B的电子装置的第二卡合部转动示意图。请继续参考图1B、图1C及图2A。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磁性元件20适于吸引第二磁吸元件140以使第二卡合部130在第一位置(如图1B所示)与第二位置(如图2A所示)之间运动,以改变第二机体14与第一机体12的卡合状态。当第二卡合部130`位于第一位置时,第二卡合部130与第—^合部110构成结构性干涉,以使第二机体14固定于第一机体12。当第二卡合部130位于第二位置时,第二卡合部130与第一卡合部110解除卡合,第二机体14适于分离于第一机体12。[0040]详细说明卡合结构100在图1B及图2A的作动情形,在图1B中,第二卡合部130停留于第一位置并与第一卡合部110构成结构性干涉。当电子装置10在维修过程中,需将第二机体14自第一机体12拆卸时,能够通过将第一磁吸元件20靠近电子装置10,使得第一磁吸元件20与第二磁吸元件140相互吸引,第二磁吸元件140能够驱动第二卡合部130相对于第一机体12转动至如图2A所示的第二位置,以解除与第一卡合部110构成的结构性干涉。[0041]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卡合部130枢接于第一机体12,以于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转动。当第二卡合部130位于第二位置时,弹性件120的弹性位能大于第二卡合部130位于第一位置时弹性件120的弹性位能。详细而言,上述的弹性件120例如是一扭力弹簧。扭力弹簧的分别连接于第一机体12及第二卡合部130以作为驱动第二卡合部130复位的动力来源。然而,本发明在此并不对弹性件120的形式加以限制。[0042]当第二机体14欲再组装回第一机体12时,可通过将第一磁吸元件20靠近第二磁吸元件140,使得第二卡合部130被转动至图2A所示的第二位置,此时弹性件120蓄积弹性位能。再将第二机体14组装回第一机体12,并在第二机体14组装于第一机体12之后,将第一磁吸元件20移离电子装置10,此时,第二磁吸元件140不受到第一磁吸元件20的磁力,弹性件120所蓄积的弹性位能便可使第二卡合部130回到如图1B所示的第一位置。上面仅表示其中一种将第二机体14组装至第一机体12的方式,第二机体14组装至第一机体12的方式并不此为限制。在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一磁吸元件20与第二磁吸元件140的配合,卡合结构100能够避免在第一机体12与第二机体14拆卸与组装的过程中,因施力不当造成触控面板15的损坏。[0043]此外,在传统的卡勾结构设计中,卡勾的勾合部的高度越高,卡勾就能够具有较长的力臂,较长的弹性臂可提供较高的变形挠度,使得卡勾能够在第二机体14与第一机体12的组装过程中,提供较大的弹性变形,以避免卡勾不易变形造成组装困难。然而,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卡合部130通过枢转的方式卡合于第—^合部110,第二卡合部130在第二机体14与第一机体12的组装过程中,就能够不需依靠弹性变形来与第一卡合部110卡合。因此第二卡合部130的高度也能够降低,对于采用本实施例的卡合结构100的电子装置10,更能够降低厚度。[0044]所述的第一磁吸元件20例如是设置于一维修治具(未绘示)内,且电子装置10适于容置于维修治具内。当电子装置10放置于维修治具内时,第一磁吸元件20能够邻近电子装置10中,靠近第二磁吸元件140的位置,以利进行维修及组装。然而,本发明在此并不对第一磁吸元件20的结构及设置加以限制。[0045]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卡合部130通过第二磁吸元件140与第一磁吸元件20相吸。所述的第二磁吸元件140包括一金属或一磁铁。换句话说,第二卡合部130例如是一塑胶射出成型的卡勾,且一磁铁埋设于第二卡合部130上,使得当第一磁吸元件20(图2A所绘示)靠近电子装置10时,第二卡合部130能被吸引转动。在本发明其他未绘示的实施例中,第二卡合部也可以是由一种能被磁吸的金属件所构成。本发明在此不限制第二卡合部与第二磁吸元件的组成关系。[0046]图2B为图1B的电子装置的示意图。在图2B中,位了清楚绘示第二卡合部130的结构,故省略了电子装置10的部分零件。请参考图2B,当第二卡合部130复位至第一位置时,第一机体12包括挡止部13。挡止`部13用以限制第二卡合部130停留于第一位置。换句话说,挡止部13能够防止第二卡合部130在弹性件120释放弹性位能后,持续地被推动至超过第一位置的位置。避免后续要再将第二机体14组回时,第一卡合部110无法再重新与第二卡合部130卡合问题。[0047]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机体14组装回第一机体12的方式,可通过上述的方法,将第一磁吸元件20靠近第二磁吸元件140,使得第二卡合部130处于图2A所示的第二位置,再将第二机体14组回。然而,本发明并不限于此组装方式。以下再举一组装方式说明。[0048]图3A至图3C绘示图1B的电子装置的第二机体组装至第一机体的流程图。请参考图3A至图3C,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卡合部110包括第一斜面112,第二卡合部130包括第二斜面132,在第二机体14组装至第一机体12的过程中,第一斜面112沿着第二斜面132将第二卡合部130自第一位置转动至第二位置。详细而言,当第二机体14再组装回第一机体12时,第二机体14上的第一^^合部110会与停在第一位置的第二卡合部130接触(如图3A所示)。在图3B中,第一^^合部110的第一斜面112与第二卡合部130的第二斜面132相互抵靠,使得第一斜面112推动第二斜面132以驱动第二卡合部130相对于第一机体12旋转,直到当第二卡合部130到达第二位置(如图3C所示)。[0049]在第二卡合部130旋转的过程中(如图3B及图3C所示),弹性件120蓄积弹性位能。当第一斜面112离开于第二斜面132后,在第一卡合部110的组装路径上,不再有会与第一^^合部110干涉的部件。第二卡合部130的头部134与第一^^合部110的头部114相互抵靠,直到当第二机体14再组装回第一机体12上时,且第一卡合部110的头部114不再与第二卡合部130的头部134抵靠。第二卡合部130能够再通过弹性件120释放弹性位能,复位至第一位置。以构成如图1B所示的结构性干涉。[0050]综上所述,本发明的电子装置,其卡合结构能够通过第二磁吸元件与第一磁性元件相吸,使得第二卡合部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运动,以改变第二机体与第一机体的卡合状态。当第二卡合部位于第一位置时,第二卡合部与第一卡合部构成结构性干涉。当第二卡合部位于第二位置时,第二卡合部与第--^合部解除卡合。因此,在本发明中,卡合结构能够避免当电子装置的第二机体自第一机体拆卸时,因施力不当造成零件的损坏。此外,第二卡合部通过枢转的方式卡合于第--^合部,第二卡合部对于弹性臂的需求降低,因此第二卡合部的高度也能够降低,对于采用本发明的卡合结构的电子装置,更能够降低厚度。另外,在电子装置的第一机体上更可以设置挡止部,以在当第二机体拆离于第一机体,第二卡合部自第二位置复位时,挡止部能够限制第二卡合部停留于第一位置,以利后续组装。[0051]虽然本发明已以实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所属【
技术领域
】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些许的更动与润饰,故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视后附的权利要求所界定者为准。【权利要求】1.一种卡合结构,适于通过第一磁吸元件改变第一物件与第二物件的卡合状态,该卡合结构包括:第一卡合部,设置于所述第一物件;弹性件,包括相对的第一端部及第二端部,所述第一端部设置于所述第二物件;第二卡合部,与所述弹性件的所述第二端部相接;第二磁吸元件,设置于所述第二卡合部,所述第一磁性元件适于吸引所述第二磁吸元件以使所述第二卡合部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运动,其中当所述第二卡合部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二卡合部与所述第一卡合部构成结构性干涉,以使所述第一物件固定于所述第二物件,当所述第二卡合部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二卡合部与所述第一卡合部解除卡合,所述第一物件适于分离于所述第二物件。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卡合部枢接于所述第二物件,以于所述第一位置与所述第二位置之间转动,且当所述第二卡合部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弹性件的弹性位能大于所述第二卡合部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弹性件的弹性位能。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物件包括挡止部,当所述第二卡合部自所述第二位置回位至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挡止部用以限制所述第二卡合部停留于所述第一位置。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为扭力弹簧,所述第二磁吸元件包括金属或磁铁。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卡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合部包括第一斜面,所述第二卡合部包括一第二斜面,在所述第一物件组装至所述第二物件的过程中,所述第一斜面沿着所述第二斜面将所述第二卡合部自所述第一位置转动至所述第二位置。6.一种电子装置,包括第一机体;第二机体,适于与所述第一机体相接;以及卡合结构,适于通过第一磁吸元件改变所述第二机体与所述第一机体的卡合状态,所述卡合结构包括:第一卡合部,设置于所述第二机体;弹性件,包括相对的第一端部及第二端部,所述第一端部设置于所述第一机体;第二卡合部,与所述弹性件的所述第二端部相接;第二磁吸元件,设置于所述第二卡合部,所述第一磁性元件适于吸引所述第二磁吸元件以使所述第二卡合部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运动,其中当所述第二卡合部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二卡合部与所述第一卡合部构成结构性干涉,以使所述第二机体固定于所述第一机体,当所述第二卡合部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二卡合部与所述第一卡合部解除卡合,所述第二机体适于分离于所述第一机体。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卡合部枢接于所述第一机体,以于所述第一位置与所述第二位置之间转动,且当所述第二卡合部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弹性件的弹性位能大于所述第二卡合部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弹性件的弹性位能。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机体包括挡止部,当所述第二卡合部自所述第二位置回位至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挡止部用以限制所述第二卡合部停留于所述第一位置。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为扭力弹簧,所述第二磁吸元件包括金属或磁铁。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合部包括第一斜面,所述第二卡合部包括第二斜面,在所述第二机体组装至所述第一机体的过程中,所述第一斜面沿着所述第二斜面将所述第二卡合部自所述第一位置转动至所述第二位置。【文档编号】G06F1/16GK103677106SQ201210362136【公开日】2014年3月26日申请日期:2012年9月25日优先权日:2012年9月25日【发明者】赖建华申请人:英业达科技有限公司,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