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控屏的制作方法及触控屏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623133阅读:174来源:国知局
触控屏的制作方法及触控屏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适用于触控屏【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触控屏的制作方法以及采用该方法得到的触控屏,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如何增大触控屏的触控面积并实现触控屏无边框的技术问题。该触控屏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提供基板;涂布导电材料;图案蚀刻,在触控区域内形成触控图形线路以及在线路区域内形成一端与触控图形线路电连接的引线;绑定柔性电路板;贴合盖板;贴合显示屏;边缘弯折,沿触控区域与线路区域的连接处弯折线路区域,并至少使第一引线弯折贴合于显示屏表面。将第一引线和柔性电路板弯折并贴合于显示屏表面,以使形成有触控图形线路的触控区域为该触控屏的有效触控区域,从而获得无边框的触控屏,大大增加了触控屏的有效触控面积。
【专利说明】触控屏的制作方法及触控屏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触控屏【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触控屏的制作方法以及采用该方法得到的触控屏。

【背景技术】
[0002]目前,电容式触摸屏基本占据着整个手机触摸屏市场,而更大屏幕占比,超窄边框或无边框能够提供良好的触控体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追捧。尤其是智能穿戴设备,由于其触控面积小,如何能有效利用其狭小的触控面积成了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故超窄边框甚至无边框的触摸便应运而生。
[0003]现有的触摸屏的结构中,视窗区的导电薄膜层的走线是从触摸屏左右边缘走引线,然后集中在绑定区域与柔性电路板相连接,由于左右走线区域便成了无效触摸区域,而为了美观,这些走线区域通常用油墨覆盖,即通常所说的触摸屏边框,目前的边框距离都有2?4_,边框的存在导致手机屏幕的可显示范围缩小。无论在视觉体验还是功能上,都给手机用户在体验和使用手机时造成一定影响。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触控屏的制作方法,通过在基板上形成触控图形线路和引线并将所述引线弯折至所述基板背面,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如何增大触控屏的触控面积并实现触控屏无边框的技术问题。
[0005]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触控屏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6]提供基板:所述基板为可弯折基材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包括用于产生触控信号的触控区域以及与所述触控区域相连并用于将所述触控信号输出的线路区域,所述线路区域包括位于所述触控区域至少一侧边的第一区域和与所述第一区域垂直相连并与所述触控区域相连的第二区域;
[0007]涂布导电材料:提供导电材料并将所述导电材料涂布于所述第一表面并于所述第一表面上形成导电膜层;
[0008]图案蚀刻:对所述导电膜层进行图案蚀刻处理,并在所述触控区域内形成触控图形线路以及在所述线路区域内形成一端与所述触控图形线路电连接的引线,所述引线包括形成于所述第一区域的第一引线以及形成于所述第二区域的第二引线;
[0009]绑定柔性电路板:提供柔性电路板,将所述柔性电路板贴附于所述第二区域内并与所述第一引线和所述第二引线的另一端电连接;
[0010]贴合盖板:提供盖板并将所述盖板贴合于所述基板之第一表面一侧;
[0011]贴合显示屏:提供显示屏并将所述显示屏贴合于所述基板之第二表面的一侧;以及
[0012]边缘弯折:沿所述触控区域与所述线路区域的连接处弯折所述线路区域,并至少使所述第一引线弯折贴合于所述显示屏表面。
[0013]进一步地,在图案蚀刻的步骤中所形成的所述第一引线位于所述触控区域左侧或者右侧且一端电连接于所述触控图形线路以及另一端沿所述第二区域电连接于所述柔性电路板;
[0014]在边缘弯折步骤中,沿所述触控区域和所述第一区域的连接处弯折所述基板和所述第一引线。
[0015]进一步地,在图案蚀刻的步骤中所形成的所述第一引线位于所述触控区域左侧和右侧且一端电连接于所述触控图形线路以及另一端沿所述第二区域电连接于所述柔性电路板;
[0016]在边缘弯折步骤中,沿所述触控区域和所述第一区域的连接处弯折所述基板和所述第一引线。
[0017]进一步地,在图案蚀刻步骤中,所述图案蚀刻处理包括对所述导电膜层依次进行贴保护膜、曝光、蚀刻和脱膜处理而形成的所述触控图形线路、所述第一引线和所述第二引线。
[0018]进一步地,在涂布导电材料的步骤中,所述导电材料为纳米银或者纳米铜,并采用卷对卷真空涂布机将所述纳米银或者纳米铜涂布在所述基板上。
[0019]进一步地,在绑定柔性电路板的步骤中,利用异方性导电胶膜将所述柔性电路板贴附于所述第一引线所在区域。
[0020]进一步地,在贴合显示屏的步骤中还包括在所述显示屏表面贴附于所述导电材料并形成导电层,所述显示屏位于所述基板之第二表面与所述导电层之间。
[0021]本发明还提供了采用上述触控屏的制作方法得到的触控屏,所述触控屏包括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的基板、形成于所述第一表面上的导电膜层、贴合于所述导电膜层上的盖板以及贴合于所述第二表面上的显示屏;所述基板为可弯曲基材并于第一表面上形成有用于产生触控信号的触控区域以及与所述触控区域相连并用于将所述触控信号输出的线路区域,所述线路区域包括位于所述触控区域至少一侧边的第一区域和与所述第一区域垂直相连并与所述触控区域相连的第二区域;所述触控屏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区域内的柔性电路板、在所述导电膜层上形成的电连接于所述柔性电路板与所述触控区域的引线,所述引线包括形成于所述第一区域的第一引线以及形成于所述第二区域的第二引线,沿所述触控区域与所述线路区域的连接处弯折所述线路区域,并至少使所述第一引线弯折贴合于所述显示屏表面。
[0022]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引线位于所述触控区域左侧或者右侧且一端电连接于所述触控图形线路以及另一端沿所述第二区域电连接于所述柔性电路板;沿所述触控区域和所述第一区域的连接处弯折所述基板和所述第一引线。
[0023]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引线位于所述触控区域左侧和右侧且一端电连接于所述触控图形线路以及另一端沿所述第二区域电连接于所述柔性电路板;沿所述触控区域和所述第一区域的连接处弯折所述基板和所述第一引线。
[0024]进一步地,所述触控屏还包括胶接于所述柔性电路板与所述线路区域之间的导电胶膜层,所述导电胶膜层由异方性导电胶膜而形成。
[0025]进一步地,所述导电膜层的材质纳米银或者纳米铜。
[0026]进一步地,所述触控屏还包括粘接于所述导电膜层与所述盖板之间的光学胶,所述光学胶为透明状。
[0027]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技术效果是:通过在所述基板的第一表面上形成触控图形线路、所述第一引线和所述第二引线,并利用所述第一引线和所述第二引线电连接于所述触控图形线路与所述柔性电路板,并将所述第一引线和所述柔性电路板弯折并贴合于所述显示屏表面,以使形成有触控图形线路的触控区域为该触控屏的有效触控区域,从而获得无边框的触控屏,大大增加了触控屏的有效触控面积。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8]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触控屏的制作方法的流程图;
[0029]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触控屏的截面图;
[0030]图3是图2中触控屏的正视图,表示未弯折状态时触控屏的结构图;
[0031]图4是图2中触控屏的正视图,表示弯折后的触控屏的结构图
[0032]图5是图2中触控屏的后视图,表示弯折后的触控屏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0034]请参照图1至图5,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触控屏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35]S1:提供基板10,所述基板10为可弯折基材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11和第二表面12,所述第一表面11包括用于产生触控信号的触控区域13以及与所述触控区域13相连并用于将所述触控信号输出的线路区域14,所述线路区域14包括位于所述触控区域13至少一侧边的第一区域17和与所述第一区域17垂直相连并与所述触控区域13相连的第二区域18 ;可以理解地,所述基板10为可弯折基材,例如柔性基板或者可弯曲的透明导电材料,优选地,所述基板10可以是高分子薄膜或者厚度小于0.1mm的超薄玻璃,例如旭哨子0.05mm浮法玻璃卷。所述触控区域13为该触控屏I的有效触控区域13,所述触控区域13和所述线路区域14将所述基板10的第一表面11 一分为二,通常,按照使用者的使用习惯,所述线路区域14包括位于所述触控区域13左右至少一侧边的第一区域17和位于所述触控区域13的正上方或者正下方的第二区域18,所述第一区域17、所述第二区域18和所述触控区域13位于所述基板10的同一平面内。
[0036]S2:涂布导电材料,提供导电材料并将所述导电材料涂布于所述第一表面11并于所述第一表面11上形成导电膜层20 ;
[0037]S3:图案蚀刻,对所述导电膜层20进行图案蚀刻处理,并在所述触控区域13内形成触控图形线路(图未示)以及在所述线路区域14内形成一端与所述触控图形线路电连接的引线,所述引线包括形成于所述第一区域17的第一引线16以及形成于所述第二区域18的第二引线15 ;可以理解地,所述第一引线16的一端与所述触控图形线路电连接以及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引线15中的部分引线的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二引线15中的另一部分引线的一端与所述触控图形线路电连接,这样,所述触控图形线路的信号端通过所述第一引线16和所述第二引线15输出。
[0038]S4:绑定柔性电路板30,提供柔性电路板30,将所述柔性电路板30贴附于所述第二区域18内并与所述第一引线16和所述第二引线15的另一端电连接;所述柔性电路板30与所述第二引线15的另一端电连接,这样,所述触控图形线路与所述柔性电路板30实现电连接。
[0039]S5:贴合盖板40,提供盖板40并将所述盖板40贴合于所述基板10之第一表面11一侧;优选地,所述盖板40由玻璃、聚碳酸酯或者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制成。利用透明光学胶42将所述盖板40贴附于所述基板10上。
[0040]S6:贴合显示屏60,提供显示屏60并将所述显示屏60贴合于所述基板10之第二表面12的一侧;利用透明光学胶42将所述显示屏60贴附于所述基板10上,以使所述基板10位于所述盖板40与所述显示屏60之间。
[0041]S7:边缘弯折,沿所述触控区域13与所述线路区域14的连接处弯折所述线路区域14,并至少使所述第一引线16弯折贴合于所述显示屏60表面。具体地,沿所述第一区域17与所述触控区域13的连接处将所述第一区域17进行弯折以使所述第一引线16弯折并贴合于所述显示屏60背面,和/或者沿所述第二区域18与所述触控区域13的连接处将所述第二区域18进行弯折以使所述第二引线15弯折并贴合于所述显示屏60背面,从而获得无边框触控屏I。
[0042]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触控屏的制作方法,通过在所述基板10的第一表面11上形成触控图形线路、所述第一引线16和所述第二引线15,并利用所述第一引线16和所述第二引线15电连接于所述触控图形线路与所述柔性电路板30,并将所述第一引线16和所述柔性电路板30弯折并贴合于所述显示屏60表面,以使形成有触控图形线路的触控区域13为该触控屏I的有效触控区域13,从而获得无边框的触控屏1,大大增加了触控屏I的有效触控面积。
[0043]请参照图1至图5,进一步地,在图案蚀刻的步骤S2中所形成的所述第一引线16位于所述触控区域13左侧或者右侧且一端电连接于所述触控图形线路以及另一端沿所述第二区域18电连接于所述柔性电路板30 ;在边缘弯折步骤S7中,沿所述触控区域13和所述第一区域17的连接处弯折所述基板10和所述第一引线16。可以理解地,通过在所述触控图形线路的左侧或者右侧形成一端与其连接的第一引线16,该第一引线16的另一端弯折至第二区域18内并电连接至所述柔性电路板30,沿所述触控区域13与所述第一区域17的连接处将所述基板10连同所述第一引线16弯折至所述显示屏60的背面,从而实现所述触控屏I无边框。
[0044]请参照图1至图5,进一步地,在图案蚀刻的步骤S3中所形成的所述第一引线16位于所述触控区域13左侧和右侧且一端电连接于所述触控图形线路以及另一端沿所述第二区域18电连接于所述柔性电路板30 ;在边缘弯折S7步骤中,沿所述触控区域13和所述第一区域17的连接处弯折所述基板10和所述第一引线16。可以理解地,通过在所述触控图形线路的左侧和右侧同时形成一端与其连接的第一引线16,该第一引线16的另一端弯折至第二区域18内并电连接至所述柔性电路板30,沿所述触控区域13与所述第一区域17的连接处将所述基板10连同左右两侧的所述第一引线16弯折至所述显示屏60的背面,从而实现所述触控屏I无边框。
[0045]请参照图1至图5,进一步地,在图案蚀刻步骤S3中,所述图案蚀刻处理包括对所述导电膜层20依次进行贴保护膜、曝光、蚀刻和脱膜处理而形成的所述触控图形线路、所述第二引线15和所述第一引线16。可以理解地,在图案蚀刻时,采用黄光工艺对所述基板10进行双面蚀刻图案处理,具体地,在对所述导电膜层20进行图案蚀刻时,依次进行贴保护膜、曝光、蚀刻和脱膜处理,以在所述第一表面11上形成所述触控图形线路、所述第一引线16和所述第二引线15。在贴保护膜步骤中,将光刻胶涂附于所述导电膜层20表面上;曝光时,采用紫外线通过预先设置好的菲林垂直照射光刻胶表面,使被照射部分的光刻胶发生反应;显影时,采用弱氢氧化钾溶液去离玻璃表面将径光照射部分的光刻胶除去,保留未照射部分的光刻胶;蚀刻时,采用适当的酸性溶液将无光刻胶覆盖的所述导电膜层20除去,这样就得到了我们所需要的触控图形线路;脱膜时,采用较强的氢氧化钾剥膜液将残留的光刻胶除去,将所述基板10表面清洗干燥。
[0046]请参照图1至图5,进一步地,在涂布导电材料的步骤S2中,所述导电材料为纳米银或者纳米铜,并采用卷对卷真空涂布机将所述纳米银或者纳米铜涂布在所述基板10上。利用纳米银或者纳米铜作为透明导电材料,以实现所述导电膜层20可弯折。利用纳米银或者纳米铜作为导电材料在所述基板10的第一表面11上形成第一引线16和第二引线15以使所述第一引线16和第二引线15能随着所述基板10的弯折而弯折,从而有效地增加了触控屏I的有效触控面积。
[0047]请参照图1至图5,进一步地,在绑定柔性电路板的步骤S4中,利用异方性导电胶膜将所述柔性电路板30贴附于所述第二引线15所在区域。可以理解地,在所述第二引线15所在区域具有用于绑定所述柔性电路板30的绑定区域,所述第二引线15的另一端全部汇聚于该绑定区域内以与所述柔性电路板30电连接。具体地,利用异方性导电胶膜将所述柔性电路板30贴附于所述绑定区域内以使所述第二引线15的另一端电连接于所述柔性电路板30,并采用绑定机台对所述柔性电路板30进行预本压,以在所述绑定区域内形成F0G。
[0048]请参照图1至图5,进一步地,在贴合显示屏的步骤S6中还包括在所述显示屏60表面贴附于所述导电材料并形成导电层62,所述显示屏60位于所述基板10之第二表面12与所述导电层62之间。所述导电材料为纳米银或者纳米铜,并采用卷对卷真空涂布机将所述纳米银或者纳米铜涂布在所述显示屏60上,弯折至所述显示屏60上的柔性电路板30与所述导电层62电连接。优选地,采用异方性导电胶膜使所述弯折后的柔性电路板30电连接于所述导电层62。
[0049]请参照图2至图5,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采用上述触控屏的制作方法得到的触控屏1,所述触控屏I包括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11和第二表面12的基板10、形成于所述第一表面11上的导电膜层20、贴合于所述导电膜层20上的盖板40以及贴合于所述第二表面12上的显不屏60 ;所述基板10为可弯曲基材并于第一表面11上形成有用于产生触控信号的触控区域13以及与所述触控区域13相连并用于将所述触控信号输出的线路区域14,所述线路区域14包括位于所述触控区域13至少一侧边的第一区域17和与所述第一区域17垂直相连并与所述触控区域13相连的第二区域18 ;所述触控屏I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区域18内的柔性电路板30、在所述导电膜层20上形成的电连接于所述柔性电路板30与所述触控区域13的引线,所述引线包括形成于所述第一区域17的第一引线16以及形成于所述第二区域18的第二引线15,沿所述触控区域13与所述线路区域14的连接处弯折所述线路区域14,并至少使所述第一引线16弯折贴合于所述显示屏60表面。
[0050]在该实施例中,所述基板10为可弯折基材,例如柔性基板或者可弯曲的透明导电材料,优选地,所述基板10可以是高分子薄膜或者厚度小于0.1mm的超薄玻璃,例如旭哨子
0.05_浮法玻璃卷。所述触控区域13为该触控屏I的有效触控区域13,所述触控区域13和所述线路区域14将所述基板10的第一表面11 一分为二,通常,按照使用者的使用习惯,所所述线路区域14包括位于所述触控区域13左右至少一侧边的第一区域17和位于所述触控区域13的正上方或者正下方的第二区域18,所述第一区域17、所述第二区域18和所述触控区域13位于所述基板10的同一平面内。
[0051]在该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引线16的一端与所述触控图形线路电连接以及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引线15中的部分引线的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二引线15中的另一部分引线的一端与所述触控图形线路电连接,这样,所述触控图形线路的信号端通过所述第一引线16和所述第二引线15输出。
[0052]在该实施例中,所述盖板40由玻璃、聚碳酸酯或者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制成。利用透明光学胶42将所述盖板40贴附于所述基板10上。
[0053]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触控屏I通过分别在所述基板10的第一表面11上形成触控图形线路、所述第一引线16和所述第二引线15,并利用所述第一引线16和所述第二引线15电连接于所述触控图形线路与所述柔性电路板30,并将所述第一引线16和所述柔性电路板30弯折并贴合于所述显示屏60表面,以使形成有触控图形线路的触控区域13为该触控屏I的有效触控区域13,从而获得四周均无边框的触控屏1,大大增加了触控屏I的有效触控面积。
[0054]请参照图2至图5,在该实施例中,沿所述第一区域17与所述触控区域13的连接处将所述第一区域17进行弯折以使所述第一引线16弯折并贴合于所述显示屏60背面,和/或者沿所述第二区域18与所述触控区域13的连接处将所述第二区域18进行弯折以使所述第二引线15弯折并贴合于所述显示屏60背面,从而获得无边框触控屏I。
[0055]请参照图2至图5,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引线16位于所述触控区域13左侧或者右侧且一端电连接于所述触控图形线路以及另一端沿所述第二区域18电连接于所述柔性电路板30 ;沿所述触控区域13和所述第一区域17的连接处弯折所述基板10和所述第一引线16。可以理解地,通过在所述触控图形线路的左侧或者右侧形成一端与其连接的第一引线16,该第一引线16的另一端弯折至第二区域18内并电连接至所述柔性电路板30,沿所述触控区域13与所述第一区域17的连接处将所述基板10连同所述第一引线16弯折至所述显示屏60的背面,从而实现所述触控屏I无边框。
[0056]请参照图2至图5,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引线16位于所述触控区域13左侧和右侧且一端电连接于所述触控图形线路以及另一端沿所述第二区域18电连接于所述柔性电路板30 ;沿所述触控区域13和所述第一区域17的连接处弯折所述基板10和所述第一引线16。可以理解地,通过在所述触控图形线路的左侧和右侧同时形成一端与其连接的第一引线16,该第一引线16的另一端弯折至第二区域18内并电连接至所述柔性电路板30,沿所述触控区域13与所述第一区域17的连接处将所述基板10连同左右两侧的所述第一引线16弯折至所述显示屏60的背面,从而实现所述触控屏I无边框。
[0057]请参照图2至图5,进一步地,所述触控屏I还包括胶接于所述柔性电路板30与所述线路区域14之间的导电胶膜层(图未示),所述导电胶膜层由异方性导电胶膜而形成。利用所述导电胶膜层使所述柔性电路板30与所述第二引线15电连接。于所述线路区域14内设有绑定所述柔性电路板30的绑定区域,利用导电胶膜层将所述柔性电路板30绑定于该绑定区域内,从而实现所述柔性电路板30与所述第二引线15的电性导通。
[0058]请参照图2至图5,进一步地,所述导电膜层20的材质纳米银或者纳米铜。利用这些材质在所述第一表面11和所述第二表面12上形成相应的触控图形线路、第二引线15和第一引线16,在所述第一导电膜层2021和所述第二导电膜层2022上分别贴附保护层,以保护所形成的触控图形线路、第二引线15和第一引线16,所述保护层可以是二氧化硅保护层、高分子薄膜保护层或者绝缘膜层。
[0059]请参照图2进一步地,所述触控屏I还包括粘接于所述导电膜层20与所述盖板40之间的光学胶42,所述光学胶42为透明状。
[0060]本发明各实施例提供的触控屏I适用于触控屏终端设备,例如手机、平板电脑、触控笔记本电脑和智能穿戴设备(如智能手表)等。
[0061]本发明各实施例提供的触控屏I可以是GF结构电容式触控屏、GFF结构电容式触控屏、GG结构电容式触控屏、PF结构电容式触控屏、PFF结构电容式触控屏或者PG结构电容式触控屏。
[0062]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触控屏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提供基板:所述基板为可弯折基材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包括用于产生触控信号的触控区域以及与所述触控区域相连并用于将所述触控信号输出的线路区域,所述线路区域包括位于所述触控区域至少一侧边的第一区域和与所述第一区域垂直相连并与所述触控区域相连的第二区域; 涂布导电材料:提供导电材料并将所述导电材料涂布于所述第一表面并于所述第一表面上形成导电膜层; 图案蚀刻:对所述导电膜层进行图案蚀刻处理,并在所述触控区域内形成触控图形线路以及在所述线路区域内形成一端与所述触控图形线路电连接的引线,所述引线包括形成于所述第一区域的第一引线以及形成于所述第二区域的第二引线; 绑定柔性电路板:提供柔性电路板,将所述柔性电路板贴附于所述第二区域内并与所述第一引线和所述第二引线的另一端电连接; 贴合盖板:提供盖板并将所述盖板贴合于所述基板之第一表面一侧; 贴合显示屏:提供显示屏并将所述显示屏贴合于所述基板之第二表面的一侧;以及边缘弯折:沿所述触控区域与所述线路区域的连接处弯折所述线路区域,并至少使所述第一引线弯折贴合于所述显示屏表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屏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图案蚀刻的步骤中所形成的所述第一引线位于所述触控区域左侧或者右侧且一端电连接于所述触控图形线路以及另一端沿所述第二区域电连接于所述柔性电路板; 在边缘弯折步骤中,沿所述触控区域和所述第一区域的连接处弯折所述基板和所述第一引线。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屏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图案蚀刻的步骤中所形成的所述第一引线位于所述触控区域左侧和右侧且一端电连接于所述触控图形线路以及另一端沿所述第二区域电连接于所述柔性电路板; 在边缘弯折步骤中,沿所述触控区域和所述第一区域的连接处弯折所述基板和所述第一引线。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屏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图案蚀刻步骤中,所述图案蚀刻处理包括对所述导电膜层依次进行贴保护膜、曝光、蚀刻和脱膜处理而形成的所述触控图形线路、所述第一引线和所述第二引线。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屏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涂布导电材料的步骤中,所述导电材料为纳米银或者纳米铜,并采用卷对卷真空涂布机将所述纳米银或者纳米铜涂布在所述基板上。
6.一种采用如权利要求1至5任意一项所述的触控屏的制作方法得到的触控屏,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屏包括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的基板、形成于所述第一表面上的导电膜层、贴合于所述导电膜层上的盖板以及贴合于所述第二表面上的显示屏;所述基板为可弯曲基材并于第一表面上形成有用于产生触控信号的触控区域以及与所述触控区域相连并用于将所述触控信号输出的线路区域,所述线路区域包括位于所述触控区域至少一侧边的第一区域和与所述第一区域垂直相连并与所述触控区域相连的第二区域;所述触控屏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区域内的柔性电路板、在所述导电膜层上形成的电连接于所述柔性电路板与所述触控区域的引线,所述引线包括形成于所述第一区域的第一引线以及形成于所述第二区域的第二引线,沿所述触控区域与所述线路区域的连接处弯折所述线路区域,并至少使所述第一引线弯折贴合于所述显示屏表面。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触控屏,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引线位于所述触控区域左侧或者右侧且一端电连接于所述触控图形线路以及另一端沿所述第二区域电连接于所述柔性电路板;沿所述触控区域和所述第一区域的连接处弯折所述基板和所述第一引线。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触控屏,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引线位于所述触控区域左侧和右侧且一端电连接于所述触控图形线路以及另一端沿所述第二区域电连接于所述柔性电路板;沿所述触控区域和所述第一区域的连接处弯折所述基板和所述第一引线。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触控屏,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胶接于所述柔性电路板与所述线路区域之间的导电胶膜层,所述导电胶膜层由异方性导电胶膜而形成。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触控屏,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膜层的材质纳米银或者纳米铜。
【文档编号】G06F3/041GK104199570SQ201410392545
【公开日】2014年12月10日 申请日期:2014年8月11日 优先权日:2014年8月11日
【发明者】刘昆, 杨顺林, 廖昌 申请人:深圳市宇顺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