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周边装置的热插拔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642354阅读:122来源:国知局
电子周边装置的热插拔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电子周边装置的热插拔结构,电子周边装置具有一连接埠,此热插拔结构包括一基座、一承载架、一连接器及一转动件,基座具有一线性滑轨;承载架连接于基座并沿着线性滑轨移动,电子周边装置固置在承载架上;连接器安装于基座并对应线性滑轨的一侧配置;转动件对应线性滑轨的另一侧配置,转动件具有一第一枢接部及一第二枢接部,第一枢接部枢接于基座,第二枢接部枢接于承载架;转动转动件能带动承载架朝连接器接近或远离,而使连接埠与连接器相互插接或分离。借此,增加热插拔结构的插接效率及使用便利性。
【专利说明】电子周边装置的热插拔结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固定电源供应器、硬碟等电子周边装置的热插拔结构,尤指一种电子周边装置的热插拔结构。
【背景技术】
[0002]随着电脑科技高密度成长,电脑设备的设计、制造及组装也跟随成长。其中以电源供应器、硬碟等电子周边装置为例,为让使用者能自行更换、维修或升级电子周边装置,通常会将电子周边装置以锁固方式定位在电脑设备的框架上,使使用者能自行将电子周边装置自框架上组装或拆卸下来。
[0003]传统电子周边装置定位在框架的锁固方式如下,首先将电子周边装置与框架上的连接器电性连接,并准备数个螺丝及与其相匹配的手工具,再将螺丝逐一穿设于电子周边装置及框架上开设的孔洞,并搭配手工具旋转螺丝,使螺丝与孔洞螺固结合,而使电子周边装置定位在框架上。
[0004]然而,上述锁固方式具有以下缺点,其一、电子周边装置与连接器无法达到快速插接或分离的效果;其二、组装或拆卸电子周边装置时,都需要手工具的配合,才能逐一将螺丝螺卸或螺合,因此需要额外搭配的工具及过程繁琐的问题点,都导致业者或使用者感到不便利;其三、螺丝被拆卸后,因螺丝的体积较小,进而造成单一螺丝不易保存并容易遗漏的情形,而无法进行后续的组装过程。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电子周边装置的热插拔结构,达到增加热插拔结构的插接效率及使用便利性。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电子周边装置的热插拔结构,所述电子周边装置具有一连接埠,该热插拔结构包括:一基座,具有一线性滑轨;一承载架,连接于该基座并沿着该线性滑轨移动,所述电子周边装置固置在该承载架上;一连接器,安装于该基座并对应该线性滑轨的一侧配置;以及一转动件,对应该线性滑轨的另一侧配置,该转动件具有一第一枢接部及一第二枢接部,该第一枢接部枢接于该基座,该第二枢接部枢接于该承载架;该转动件带动该承载架朝该连接器接近或远离,而使所述连接埤与该连接器相互插接或分离。
[0007]进一步,该转动件具有相对的一第一端、一第二端及形成在该第一端与该第二端之间的一中间段,该第一枢接部形成在该第一端,该第二枢接部形成在该中间段,该转动件自该第二端延伸有一扳动板。
[0008]进一步,其更包括一第一枢接杆及一第二枢接杆,该基座设有一通孔,该承载架设有一穿孔,该第一枢接部由自该第一端开设的一第一透孔所构成,该第二枢接部由自该中间段开设的一第二透孔所构成,该第一枢接杆枢接于该第一透孔及该通孔,该第二枢接杆枢接于该穿孔及该第二透孔。[0009]进一步,该承载架具有一卡合部,该转动件具有一卡接部,该卡接部能够对应该卡
人却_^人I=I 部下 I=I O
[0010]进一步,该卡合部由自该承载架开设的一^^槽所构成,该卡接部由自该转动件延伸的一卡榫所构成,该卡榫能够对应该卡槽卡合。
[0011]进一步,该承载架朝远离该基座方向延伸有一突出板,并于该基座及该突出板之间形成有一凹槽,该转动件能够藏收于该凹槽且配设在该基座及该承载架之间。
[0012]进一步,该基座朝该凹槽方向延伸有一顶抵块,该顶抵块能够顶抵于该转动件。
[0013]进一步,其更包括一第一固定件及一第二固定件,该基座设有一第一固定孔及一第二固定孔,该线性滑轨由穿固于该第一固定孔的该第一固定件及穿固于该第二固定孔的该第二固定件所构成,该承载架设有一贯通槽,该承载架通过该贯通槽套设于该第一固定件及该第二固定件外部并能够相对该第一固定件及该第二固定件移动。
[0014]进一步,该承载架于该贯通槽内的两端形成有一第一内端缘及一第二内端缘,该第一内端缘能够与该第一固定件相互卡掣,该第二内端缘能够与该第二固定件相互卡掣。
[0015]进一步,该线性滑轨的轨道方向由该第一固定件及该第二固定件定义出的连接线所构成。
[0016]进一步,该基座延伸有相对的二直立板,该二直立板与该线性滑轨的轨道方向呈平行配置,该承载架的两 侧延伸有二侧板,该二侧板配设在该二直立板的内侧。
[0017]进一步,该二直立板具有相对的二凸块及设有相对的二沟槽,该二侧板具有相对的二弹片,每一该弹片朝远离该直立板方向延伸有一突出块,该二凸块能够抵贴于该二弹片。
[0018]本实用新型达到的技术效果如下:第一、使用者转动转动件能够带动连接埠与连接器相互插接或分离,进而达到电子周边装置快速地与连接器插接或分离,以提升热插拔结构与电子周边装置之间的插接效率及使用便利性。
[0019]第二、本实用新型电子周边装置安装或拆卸于承载架的过程,并不需要额外的辅助工具或拆卸元件,也没有拆装过程繁琐及元件容易遗漏的问题,使热插拔结构具有优良地拆装效率及使用方便性。
[0020]第三、承载架具有卡合部,转动件具有卡接部,卡接部会对应卡合部卡合,从而使承载架被转动件锁固而无法移动,并使承载架维持在连接埠与连接器相互插接的位置,以让电子周边装置稳定地与连接器电性连接。
[0021]第四、本实用新型能避免转动件在转动过程中直接与基座及承载架接触而产生摩擦,进而加强转动件的转动顺畅性。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实用新型热插拔结构的立体分解图。
[0023]图2为本实用新型热插拔结构的立体组合图。
[0024]图3为本实用新型热插拔结构的使用状态立体图。
[0025]图4为本实用新型热插拔结构的使用状态俯视图。
[0026]图5为本实用新型热插拔结构的另一使用状态立体图。
[0027]图6为本实用新型热插拔结构的另一使用状态俯视图。[0028]10…热插拔结构
[0029]I…基座
[0030]11...线性滑轨
[0031]12…通孔
[0032]13…第一固定孔
[0033]14…第二固定孔
[0034]15…直立板
[0035]151…凸块
[0036]152…沟槽
[0037]16…顶抵块
[0038]2…承载架
[0039]21…穿孔
[0040]22…卡合部 [0041]221…卡槽
[0042]23…突出板
[0043]231…凹槽
[0044]24…贯通槽
[0045]241…第一内端缘
[0046]242…第二内端缘
[0047]25…侧板
[0048]251…弹片
[0049]252…突出块
[0050]3…连接器
[0051]4…转动件
[0052]41…第一枢接部
[0053]411…第一透孔
[0054]42…第二枢接部
[0055]421…第二透孔
[0056]43…第一端
[0057]44…第二端
[0058]45...中间段
[0059]46...扳动板
[0060]47…卡接部
[0061]471----^禪
[0062]5…第一枢接杆
[0063]6…第二枢接杆
[0064]7…第一固定件
[0065]8…第二固定件
[0066]100…电子周边装置[0067]101…连接埠
[0068]L1、L2…连接线。
【具体实施方式】
[0069]有关本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及技术内容,将配合图式说明如下,然而所附图式仅作为说明用途,并非用于局限本实用新型。
[0070]请参考图1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子周边装置的热插拔结构,此热插拔结构10主要包括一基座1、一承载架2、一连接器3及一转动件4。
[0071]电子周边装置100可为电源供应器或硬碟等装置,其中电子周边装置100的最佳实施例为硬碟,但不以此为限制,电子周边装置100具有一连接埠101。
[0072]如图1至图2所示,基座I具有一线性滑轨11,并基座I设有一通孔12、第一固定孔13及第二固定孔14,第一固定孔13及第二固定孔14呈并列配置。
[0073]另外,基座I延伸有相对的二直立板15及一顶抵块16, 二直立板15与线性滑轨11的轨道方向呈平行配置,且二直立板15具有相对的二凸块151及设有相对的二沟槽152。其中,每一直立板15上的凸块151及沟槽152数量可为一或复数,不以本实施例为限制。
[0074]如图1至图2所示,承载架2连接于基座I并沿着线性滑轨11移动,电子周边装置100固置在承载架2上并跟随承载架2移动。
[0075]详细说明如下,承载架2设有一穿孔21及具有一卡合部22,并承载架2朝远离基座I方向延伸有一突出板23并于基座I及突出板23之间形成有一凹槽231。其中,卡合部22由自承载架2开设的一卡槽221所构成。
[0076]另外,承载架2设有一贯通槽24,承载架2于贯通槽24内的两端形成有一第一内端缘241及一第二内端缘242。
[0077]再者,承载架2的两侧延伸有二侧板25,二侧板25配设在二直立板15的内侧,且二侧板25具有相对的二弹片251,每一弹片251朝远离直立板15方向延伸有一突出块252,二凸块151能够抵贴于二弹片251。其中,每一侧板25上的弹片251数量可为一或复数,不以本实施例为限制。
[0078]如图1至图2所示,连接器3安装于基座I并对应线性滑轨11的一侧配置,此连接器3用于与电子周边装置100电性连接并进行信号传输。
[0079]如图1至图2所示,转动件4对应线性滑轨11的另一侧配置,转动件4具有一第一枢接部41及一第二枢接部42,第一枢接部41枢接于基座1,第二枢接部42枢接于承载架2。因此,使用者转动转动件4能够带动承载架2朝连接器3接近或远离,进而使连接埠101与连接器3相互插接或分离。
[0080]进一步说明如下,转动件4能够藏收于凹槽231且配设在基座I及承载架2之间,并顶抵块16自基座I朝凹槽231方向延伸且能够顶抵于转动件4。
[0081 ] 另外,转动件4 具有相对的一第一端43、一第二端44及形成在第一端43与第二端44之间的一中间段45,第一枢接部41形成在第一端43,第二枢接部42形成在中间段45,转动件4自第二端44延伸有一扳动板46,并转动件4具有一卡接部47,卡接部47能够对应卡合部22卡合。
[0082]再者,卡接部47与卡合部22卡合时,第一端43及第二端44定义出的连接线L2与线性滑轨11的轨道方向呈垂直配置。其中,卡接部47由自转动件4延伸的一卡榫471所构成,卡榫471能够对应卡槽221卡合。
[0083]又,第一枢接部41由自第一端43开设的一第一透孔411所构成,第二枢接部42由自中间段45开设的一第二透孔421所构成。
[0084]如图1至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热插拔结构10更包括一第一枢接杆5及一第二枢接杆6,第一枢接杆5枢接于第一透孔411及通孔12,第二枢接杆6枢接于穿孔21及第二透孔421。其中,本实施例的第一枢接杆5及第二枢接杆6为一铆钉,但不以此为限制,第一枢接杆5及第二枢接杆6也可为螺丝或插销等同类型元件。
[0085]如图1至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热插拔结构10更包括一第一固定件7及一第二固定件8,线性滑轨11由穿固于第一固定孔13的第一固定件7及穿固于第二固定孔14的第二固定件8所构成,且线性滑轨11的轨道方向由第一固定件7及第二固定件8定义出的连接线LI所构成。
[0086]另外,承载架2通过贯通槽24套设于第一固定件7及第二固定件8外部并能够相对第一固定件7及第二固定件8移动。其中,第一内端缘241能够与第一固定件7相互卡掣,第二内端缘242能够与第二固定件8相互卡掣。
[0087]如图3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热插拔结构10的组合,其利用基座I具有线性滑轨11 ;承载架2连接于基座I并沿着线性滑轨11移动,电子周边装置100固置在承载架2上;连接器3安装于基座I并对应线性滑轨11的一侧配置;转动件4对应线性滑轨11的另一侧配置,转动件4具有第一枢接部41及第二枢接部42,第一枢接部41枢接于基座1,第二枢接部42枢接于承载架2 ;其中,转动件4带动承载架2朝连接器3接近或远离,而使连接埠101与连接器3相互插接或分离。借此,达到增加热插拔结构10的插接效率及使用便利性。
[0088]如图3至图6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热插拔结构10的使用状态,其中第一枢接部41枢接于基座1,第二枢接部42枢接于承载架2,使基座1、承载架2及转动件4之间形成一连杆组件,而使使用者转动转动件4时,转动件4能带动承载架2相对基座I移动。
[0089]并且,热插拔结构10具有两个预设位置,第一位置为第一内端缘241与第一固定件7相互卡掣处,第二位置为第二内端缘242与第二固定件8相互卡掣处,又第一端43及第二端44定义出的连接线L2与线性滑轨11的轨道方向呈垂直配置。
[0090]因此,如图3至图4所示,转动件4朝远离基座I转动时,转动件4会带动承载架2移动至第二位置而远离连接器3,因电子周边装置100跟随承载架2移动,所以转动件4也带动连接埠101与连接器3相互分离;如图5至图6所示,转动件4朝接近基座I转动时,转动件4会带动承载架2移动至第一位置而接近连接器3,因电子周边装置100跟随承载架2移动,所以转动件4也带动连接埠101与连接器3相互插接。借此,使用者转动转动件4能够带动连接埠101与连接器3相互插接或分离,进而达到电子周边装置100快速地与连接器3插接或分离,以提升热插拔结构10与电子周边装置100之间的插接效率及使用便利性。
[0091]另外,公知电子周边装置与承载架利用手工具及数个螺丝锁固;但是,本实用新型基座I的二直立板15具有相对的二凸块151及设有相对的二沟槽152,二侧板25具有相对的二弹片251,每一弹片251朝远离直立板15方向延伸有一突出块252 ;如图3至图4所示,当转动件4带动承载架2移动至第二位置时,弹片251会与沟槽152呈相对配置,使弹片251具有朝沟槽152方向移动的能力,因弹片251受电子周边装置100的推力可向沟槽152方向移动,导致二弹片251无法向内夹掣电子周边装置100,让电子周边装置100可自由地由承载架2上拆卸下来;如图5至图6所示,当转动件4会带动承载架2移动至第一位置时,弹片251会与凸块151呈相对配置,二凸块151能够抵贴于二弹片251,导致二弹片251向内移动并夹掣电子周边装置100,让电子周边装置100以被夹掣方式安装及定位于承载架2上。借此,电子周边装置100安装或拆卸于承载架2的过程,并不需要额外的辅助工具或拆卸元件,也没有拆装过程繁琐及元件容易遗漏的问题,使热插拔结构10具有优良地拆装效率及使用方便性。
[0092]再者,承载架2具有卡合部22,转动件4具有卡接部47,当转动件4会带动承载架2移动至第一位置时,卡接部47会对应卡合部22卡合,从而使承载架2被转动件4锁固而无法移动,并使承载架2维持在连接埠101与连接器3相互插接的位置,以避免晃动或撞击时发生连接埠101与连接器3分离的情形,让电子周边装置100稳定地与连接器3电性连接。
[0093]又,承载架2朝远离基座I方向延伸有突出板23,并于基座I及突出板23之间形成有凹槽231,基座I朝凹槽231方向延伸有顶抵块16,转动件4能够藏收于凹槽231且被顶抵块16所顶抵,使转动件4与基座I及承载架2之间具有一间距,避免转动件4在转动过程中直接与基座I及承载架2接触而产生摩擦,进而加强转动件4的转动顺畅性。
[0094]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电子周边装置的热插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周边装置具有一连接埠,该热插拔结构包括: 一基座,具有一线性滑轨; 一承载架,连接于该基座并沿着该线性滑轨移动,所述电子周边装置固置在该承载架上; 一连接器,安装于该基座并对应该线性滑轨的一侧配置;以及 一转动件,对应该线性滑轨的另一侧配置,该转动件具有一第一枢接部及一第二枢接部,该第一枢接部枢接于该基座,该第二枢接部枢接于该承载架; 其中,该转动件带动该承载架朝该连接器接近或远离,而使所述连接埠与该连接器相互插接或分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周边装置的热插拔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转动件具有相对的一第一端、一第二端及形成在该第一端与该第二端之间的一中间段,该第一枢接部形成在该第一端,该第二枢接部形成在该中间段,该转动件自该第二端延伸有一扳动板。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周边装置的热插拔结构,其特征在于,其更包括一第一枢接杆及一第二枢接杆,该基座设有一通孔,该承载架设有一穿孔,该第一枢接部由自该第一端开设的一第一透孔所构成,该第二枢接部由自该中间段开设的一第二透孔所构成,该第一枢接杆枢接于该第 一透孔及该通孔,该第二枢接杆枢接于该穿孔及该第二透孔。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周边装置的热插拔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承载架具有一卡合部,该转动件具有一卡接部,该卡接部能够对应该卡合部卡合。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周边装置的热插拔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卡合部由自该承载架开设的一卡槽所构成,该卡接部由自该转动件延伸的一卡榫所构成,该卡榫能够对应该卡槽卡合。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周边装置的热插拔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承载架朝远离该基座方向延伸有一突出板,并于该基座及该突出板之间形成有一凹槽,该转动件能够藏收于该凹槽且配设在该基座及该承载架之间。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周边装置的热插拔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基座朝该凹槽方向延伸有一顶抵块,该顶抵块能够顶抵于该转动件。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周边装置的热插拔结构,其特征在于,其更包括一第一固定件及一第二固定件,该基座设有一第一固定孔及一第二固定孔,该线性滑轨由穿固于该第一固定孔的该第一固定件及穿固于该第二固定孔的该第二固定件所构成,该承载架设有一贯通槽,该承载架通过该贯通槽套设于该第一固定件及该第二固定件外部并能够相对该第一固定件及该第二固定件移动。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周边装置的热插拔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承载架于该贯通槽内的两端形成有一第一内端缘及一第二内端缘,该第一内端缘能够与该第一固定件相互卡掣,该第二内端缘能够与该第二固定件相互卡掣。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周边装置的热插拔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线性滑轨的轨道方向由该第一固定件及该第二固定件定义出的连接线所构成。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周边装置的热插拔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基座延伸有相对的二直立板,该二直立板与该线性滑轨的轨道方向呈平行配置,该承载架的两侧延伸有二侧板,该二侧板配设在该二直立板的内侧。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子周边装置的热插拔结构,其特征在于,该二直立板具有相对的二凸块及设有相对的二沟槽,该二侧板具有相对的二弹片,每一该弹片朝远离该直立板方向延伸有一突 出块,该二凸块能够抵贴于该二弹片。
【文档编号】G06F1/18GK203812165SQ201420108049
【公开日】2014年9月3日 申请日期:2014年3月11日 优先权日:2014年3月11日
【发明者】郭忠益, 蔡林奎 申请人:营邦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