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LED显示装置及制作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3218872阅读:161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OLED显示装置及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显示技术的种类较多,包括液晶显示(LiquidCrystalDisplay,LCD)和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organiclight-emittingdiode,OLED)等。其中非常有吸引力的是OLED显示,其具有自发光显示、轻薄省电等优点,还可基于柔性材料而制成柔性显示器,可以被卷曲、折叠或者作为可穿戴设备的一部分。OLED的发光原理是在两个电极之间沉积非常薄的有机发光材料,对有机发光材料通以电流,通过载流子注入和复合而导致发光。石墨烯是已知的世上最薄、最坚硬的纳米材料,它几乎是完全透明的,只吸收2.3%的光,而且石墨烯的电阻率极低,仅10-8Ω·m,是一种具有极好前景的透明导体,适合用来制作透明触控屏幕、光板、甚至是太阳能电池。此外,相关研究表明石墨烯的层状纳米结构具有吸收电磁的特性,是一种新型的吸波材料。纳米银线(silvernanowire)技术,是将纳米银线墨水材料涂抹在塑胶或者玻璃基板上,然后利用镭射光刻技术,刻画制成具有纳米级别银线导电网络图案的透明的导电薄膜。纳米银线除具有银优良的导电性之外,由于纳米级别的尺寸效应,还具有优异的透光性、耐曲挠性,因此被视为是最有可能替代传统ITO透明电极的材料。再次,纳米银线薄膜具有较小的弯曲半径,且在弯曲时电阻变化率较小,应用在具有曲面显示的设备,例如智能手表、手环等上的时候,更具有优势。NFC(NearFieldCommunication)即近距离无线通讯技术,该技术允许电子设备之间进行非接触式点对点数据传输(在十厘米内)。这个技术由免接触式射频识别(RFID)演变而来,并向下兼容RFID,主要用于手机等手持设备中提供M2M(MachinetoMachine)的通信。由于近场通讯具有天然的安全性,因此,NFC技术被认为在手机支付等领域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目前,除了常用的手机,越来越多的电子设备特别是穿戴类产品都开始附带NFC功能。但是,由于穿戴类产品及其它小尺寸电子设备的外形限制,对电子器件的尺寸及集成化要求比较高。目前,集成到产品内部的NFC天线通常采用的方式为在PCB板或FPC软板上,以金属走线做成线圈,然后将此含有线圈的PCB板或FPC软板贴在电池或外壳上。其缺点是:(1)NFC天线在设备内部占据极大的空间,无法适应小型电子设备的设计需求。(2)常规NFC天线是在PCB板或FPC软板上通过金属引线做成线圈结构,然后将此含有线圈的PCB板或FPC软板贴在电池或外壳上。电池、外壳的反复拆装,会导致NFC天线磨损或者对位不准,进而影响NFC信号传输。(3)由于NFC通信距离较近,为了保证NFC信号的强度及稳定性,一些电子设备诸如腕表等提出将NFC天线放到显示面的需求。现有将NFC天线集成到显示屏正面的方案,NFC天线走线采用银、铜等导体,NFC天线的线圈放到显示区外并且中间区域镂空,避免NFC天线走线遮挡显示区。但是,这样的方案为了保证NFC天线走线空间,NFC线框就要做的非常大,进而增大了整个模组在显示区以外的边框尺寸。该方案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常规NFC天线走线易磨损、易错位的问题,但是过大的模组边框尺寸同样不利于小型电子设备的设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OLED显示装置及制作方法,实现将触摸感应层和NFC天线走线集成在OLED显示装置内,减少元件数量和减小模组厚度,精简制程和降低生产成本;NFC信号灵敏度、可靠性高;NFC天线走线不易破损、不易偏位;可实现模组的窄边框设计。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OLED显示装置,包括OLED显示面板,该OLED显示面板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OLED屏体封装盖、OLED第一电极、OLED发光区、OLED第二电极、OLED基板以及绝缘保护膜,该OLED基板具有朝向该OLED发光区一侧的第一表面和朝向该绝缘保护膜一侧的第二表面,该OLED第二电极位于该OLED基板的第一表面一侧,该OLED基板的第二表面上直接制作形成有触摸感应层,该OLED发光区朝向该OLED基板所在一侧发光进行显示,该OLED显示面板的显示面一侧设置有NFC天线走线,该NFC天线走线由透明导体材料制成。进一步地,该触摸感应层通过刻蚀或印刷的方式直接制作形成在该OLED基板的第二表面上。进一步地,该NFC天线走线由ITO或石墨烯或纳米银线制成。进一步地,该OLED显示面板上设有第一透明薄膜和第二透明薄膜,该NFC天线走线包括第一天线走线和第二天线走线,该第一天线走线形成在该第一透明薄膜的一个表面上,该第二天线走线形成在该第二透明薄膜的一个表面上,该第一透明薄膜和该第二透明薄膜具有天线走线的两个表面相对贴合在一起。进一步地,该第一天线走线包括第一接合垫、第二接合垫和连接在该第一接合垫和该第二接合垫之间的走线,该第二天线走线包括第三接合垫、第四接合垫和连接在该第三接合垫和该第四接合垫之间的引线,该第二接合垫与该第四接合垫对应贴合且电性连接,该第一接合垫和该第三接合垫相互错开且用于与外部电路连接。进一步地,该OLED显示面板上设有透明薄膜,该透明薄膜具有第一表面和与该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该NFC天线走线包括第一天线走线和第二天线走线,该第一天线走线形成在该透明薄膜的第一表面上,该第二天线走线形成在该透明薄膜的第二表面上。进一步地,该第一天线走线包括第一接合垫、第二接合垫、第三接合垫和连接在该第一接合垫和该第二接合垫之间的走线,该第二天线走线包括第四接合垫、第五接合垫和连接在该第四接合垫和该第五接合垫之间的引线,该透明薄膜上设有第一穿孔和第二穿孔,该第二接合垫与该第四接合垫位置相对应且通过该第一穿孔电性连接,该第三接合垫与该第五接合垫位置相对应且通过该第二穿孔电性连接,该第一接合垫和该第三接合垫相互错开且用于与外部电路连接。进一步地,该OLED显示面板上设有透明薄膜,该透明薄膜具有第一表面和与该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该NFC天线走线形成在该透明薄膜的第一表面上。进一步地,该NFC天线走线包括第一接合垫、第二接合垫、第三接合垫、连接在该第一接合垫和该第二接合垫之间的走线以及透明绝缘导线,该第二接合垫通过该透明绝缘导线电性连接至该第三接合垫,该第一接合垫和该第三接合垫相互错开且用于与外部电路连接。进一步地,该OLED显示面板上设有透明薄膜和盖板玻璃,该盖板玻璃覆盖在该透明薄膜上,该NFC天线走线包括第一天线走线和第二天线走线,该第一天线走线形成在该透明薄膜的一个表面上,该第二天线走线形成在该盖板玻璃的一个表面上,该透明薄膜和该盖板玻璃具有天线走线的两个表面相互贴合在一起。进一步地,该第一天线走线包括第一接合垫、第二接合垫和连接在该第一接合垫和该第二接合垫之间的走线,该第二天线走线包括第三接合垫、第四接合垫和连接在该第三接合垫和该第四接合垫之间的引线,该第二接合垫与该第四接合垫对应贴合且电性连接,该第一接合垫和该第三接合垫相互错开且用于与外部电路连接。进一步地,该OLED显示面板与该NFC天线走线之间设有隔离层。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OLED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提供OLED基板,该OLED基板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在该OLED基板的第二表面上直接制作形成触摸感应层;在该OLED基板的第一表面一侧形成OLED第二电极;在该OLED第二电极上形成OLED发光区;在该OLED发光区上形成OLED第一电极;在该OLED第一电极上封装OLED屏体封装盖;在该触摸感应层上覆盖绝缘保护膜,其中该OLED发光区朝向该OLED基板所在一侧发光进行显示;在该OLED显示面板的显示面一侧设置NFC天线走线,该NFC天线走线由透明导体材料制成。进一步地,该制作方法还包括在该OLED显示面板与该NFC天线走线之间设置隔离层。进一步地,该制作方法还包括在该NFC天线走线上设置盖板玻璃。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OLED显示装置及制作方法,将触摸感应层、NFC天线走线与OLED显示面板集成设置,在OLED基板的第二表面上直接制作形成触摸感应层,使触摸感应层集成设置在OLED显示面板中,可减少元件数量和减小模组厚度,精简制程和降低生产成本。通过在OLED显示面板的显示面一侧设置NFC天线走线,将NFC天线走线设置在小型电子设备表面(显示面),对于需要从设备表面进行NFC通信的产品来说,缩短了NFC信号通信距离,使得NFC信号在实际使用中灵敏度和可靠性更高,也同时解决了常规的电池、外壳的拆装对NFC天线带来的易破损、易偏位的问题。另外,由于NFC天线走线为透明材质,不用担心NFC天线走线进入显示区影响显示效果,NFC天线走线的外形结构可根据需求自由选择,利于实现OLED显示装置的窄边框设计,满足手机、手表或其他便携式电子设备的窄边框设计需求,在同时具有显示屏及NFC功能的小尺寸电子设备应用领域如穿戴类产品,具备较好市场前景。附图说明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OLED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第一透明薄膜的平面示意图。图3为图1中第二透明薄膜的平面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中OLED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中透明薄膜的第一表面的平面示意图。图6为图4中透明薄膜的第二表面的平面示意图。图7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中OLED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7中透明薄膜的平面示意图。图9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中OLED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中OLED显示装置的制作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发明为达成预定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方式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第一实施例]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OLED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请参图1,该OLED显示装置100包括OLED显示面板10、隔离层20、第一透明薄膜31、第二透明薄膜32和盖板玻璃40,在本实施例中,显示面板10、隔离层20、第一透明薄膜31、第二透明薄膜32和盖板玻璃40依次层叠设置,即隔离层20设置在OLED显示面板10上,第一透明薄膜31设置在隔离层20上,第二透明薄膜32设置在第一透明薄膜31上,盖板玻璃40设置在第二透明薄膜32上,各个结构层之间可以通过透明光学胶(OCA)贴合。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透明薄膜31和第二透明薄膜32的位置可以互换,即第一透明薄膜31可以设置在第二透明薄膜32上方。OLED显示面板10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OLED屏体封装盖11、OLED第一电极12、OLED发光区13、OLED第二电极14、OLED基板15以及绝缘保护膜16。OLED第一电极12设置在OLED屏体封装盖11上,OLED发光区13设置在OLED第一电极12上,OLED第二电极14设置在OLED发光区13上,OLED基板15设置在OLED第二电极14上,绝缘保护膜16设置在OLED基板15上。该OLED显示面板10在显示画面时,OLED发光区13朝向OLED基板15所在一侧发光进行显示,即第一透明薄膜31和第二透明薄膜32位于显示面板10的显示面一侧。OLED基板15具有朝向OLED发光区13一侧的第一表面151和朝向绝缘保护膜16一侧的第二表面152。在该OLED显示面板10中,OLED屏体封装盖11起到封装的作用,一般为封装盖与干燥剂或者封装膜与干燥剂组成,以避免水氧进入OLED发光区13;OLED第一电极12一般为铝、银、镁等不透光金属电极,且为整面设置;OLED发光区13包含电子注入层、电子传输层、发光层、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等结构层;OLED第二电极14一般为ITO等透明导电材料形成OLED像素及引线以连接至驱动芯片;OLED基板15一般为玻璃、柔性薄膜等透明材质,OLED第二电极14通过刻蚀或印刷等方式制作形成在OLED基板15的第一表面151一侧,OLED第二电极14具体包括OLED像素电极及引线,其中引线连接至OLED驱动芯片(图未示)。OLED基板15的第二表面152上直接制作形成有触摸感应层153,使触摸感应层153集成设置在OLED显示面板10中,从而该OLED显示装置100具有触控功能。触摸感应层153的图形可通过刻蚀或印刷的方式直接制作形成在OLED基板15的第二表面152上。触摸感应层153可以由ITO或石墨烯或纳米银线等透明导体材料制成。绝缘保护膜16覆盖在触摸感应层153上,绝缘保护膜16可以对触摸感应层153的图形起到保护和绝缘作用。绝缘保护膜16可以为玻璃、亚克力、柔性薄膜等材质;另外,绝缘保护膜16也可以由圆偏光片或透明光学胶(OCA)等部件或材质替代。OLED屏体封装盖11与OLED基板15之间的四周边框处还可通过封装胶17密封贴合,封装胶17为UV胶等,在封装后形成OLED显示面板10。该OLED显示装置100内,于该OLED显示面板10的显示面一侧设置有NFC天线走线60。NFC天线走线60由透明导体材料例如ITO或石墨烯或纳米银线等制成。在本实施例中,NFC天线走线60形成在第一透明薄膜31和第二透明薄膜32上,使NFC天线走线60位于靠近OLED显示面板10的显示面一侧。图2为图1中第一透明薄膜的平面示意图,图3为图1中第二透明薄膜的平面示意图,请参图2与图3,在本实施例中,NFC天线走线60包括第一天线走线61和第二天线走线62,第一天线走线61形成在第一透明薄膜31的一个表面310(本实施例中为第一透明薄膜31的上表面)上,第二天线走线62形成在第二透明薄膜32的一个表面320(本实施例中为第二透明薄膜32的下表面)上。第一透明薄膜31和第二透明薄膜32具有天线走线的两个表面310、320相对贴合在一起。第一天线走线61和第二天线走线62例如采用ITO、石墨烯、纳米银线等高透过率、低阻抗的导体材料。更具体地,第一天线走线61制作在第一透明薄膜31的表面310上,第一天线走线61包括第一接合垫611、第二接合垫612以及连接在第一接合垫611与第二接合垫612之间的走线613,其中第一接合垫611位于第一透明薄膜31的边缘处。第二天线走线62制作在第二透明薄膜32的表面320上,第二天线走线62包括第三接合垫621、第四接合垫622以及连接在第三接合垫621与第四接合垫622之间的引线623,其中第三接合垫621位于第二透明薄膜32的边缘处,且第三接合垫621与第一接合垫611的位置相互错开,第四接合垫622与第二接合垫612的位置相互对应。第一透明薄膜31和第二透明薄膜32在相对贴合在一起时,第二接合垫612与第四接合垫622对应贴合并且电性连接,第一接合垫611和第三接合垫621相互错开且用于与外部电路连接。第一透明薄膜31与第二透明薄膜32通过透明光学胶贴合在一起时,在第一接合垫611、第二接合垫612、第三接合垫621和第四接合垫622所在的位置不涂布透明光学胶,而在其他位置(包括第一天线走线61的走线613和第二天线走线62的引线623所在的位置)涂布透明光学胶,当第一透明薄膜31与第二透明薄膜32通过透明光学胶贴合之后,由于透明光学胶为绝缘体,第一天线走线61的走线613和第二天线走线62的引线623之间相互绝缘,第一天线走线61和第二天线走线62之间通过第二接合垫612与第四接合垫622的贴合接触而电性连接形成NFC天线走线60,NFC天线走线60再通过第一接合垫611和第三接合垫621与FPC邦定或者其它方式引出后,连接至外部电路。隔离层20设置在OLED显示面板10与NFC天线走线60之间,隔离层20优选为镀有石墨烯等透明吸波材料的薄膜,主要作用是隔离触摸感应层153的感应信号对NFC信号产生干扰及信号削弱。隔离层20上镀有石墨烯,石墨烯的吸波性可以更好的保证NFC信号强度,不会对NFC信号造成干扰。隔离层20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保留或者去掉,当去掉隔离层20时,触摸感应层153的图形优选采用石墨烯作为导体制成,由于NFC天线的磁场容易受到金属的干扰,此时触摸感应层153的图形采用石墨烯制成,石墨烯的吸波性可以更好的保证NFC信号强度,不会对NFC信号造成干扰。盖板玻璃40覆盖在NFC天线走线60上且位于最外侧,主要起保护作用。盖板玻璃40可以是玻璃、亚克力等透明材质。[第二实施例]图4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中OLED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请参图4,该OLED显示装置100a包括OLED显示面板10、隔离层20、透明薄膜33和盖板玻璃40,在本实施例中,显示面板10、隔离层20、透明薄膜33和盖板玻璃40依次层叠设置,即隔离层20设置在OLED显示面板10上,透明薄膜33设置在隔离层20上,盖板玻璃40设置在透明薄膜33上,各个结构层之间可以通过透明光学胶(OCA)贴合。OLED显示面板10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OLED屏体封装盖11、OLED第一电极12、OLED发光区13、OLED第二电极14、OLED基板15以及绝缘保护膜16。该OLED显示面板10在显示画面时,OLED发光区13朝向OLED基板15所在一侧发光进行显示,即透明薄膜33位于显示面板10的显示面一侧。该OLED显示面板10的显示面一侧设置有NFC天线走线60a,NFC天线走线60a由透明导体材料例如ITO或石墨烯或纳米银线等制成。在本实施例中,NFC天线走线60a形成在透明薄膜33上,使NFC天线走线60a位于靠近OLED显示面板10的显示面一侧。透明薄膜33具有第一表面331和与第一表面331相对的第二表面332。图5为图4中透明薄膜的第一表面的平面示意图,图6为图4中透明薄膜的第二表面的平面示意图,请参图5与图6,在本实施例中,NFC天线走线60a包括第一天线走线61a和第二天线走线62a,第一天线走线61a形成在透明薄膜33的第一表面331(本实施例中为透明薄膜33的下表面)上,第二天线走线62a形成在透明薄膜33的第二表面332(本实施例中为透明薄膜33的上表面)上。第一天线走线61a和第二天线走线62a例如采用ITO、石墨烯、纳米银线等高透过率、低阻抗的导体材料。更具体地,第一天线走线61a制作在透明薄膜33的第一表面331上,第一天线走线61a包括第一接合垫611a、第二接合垫612a、第三接合垫614a以及连接在第一接合垫611a与第二接合垫612a之间的走线613a,其中第一接合垫611a和第三接合垫614a位于透明薄膜33的边缘处。第二天线走线62制作在透明薄膜33的第二表面332上,第二天线走线62a包括第四接合垫622a、第五接合垫621a以及连接在第四接合垫622a与第五接合垫621a之间的引线623a,其中第五接合垫621a位于透明薄膜33的边缘处,且第五接合垫621a与第三接合垫614a的位置相互对应,第四接合垫622a与第二接合垫612a的位置相互对应。透明薄膜33上设有第一穿孔(图未示)和第二穿孔(图未示),第二接合垫612a与第四接合垫622a通过第一穿孔电性连接,第三接合垫614a与第五接合垫621a通过第二穿孔电性连接。第一接合垫611a和第三接合垫614a相互错开用于与FPC邦定或者其它方式引出后,连接至外部电路。[第三实施例]图7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中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请参图7,该OLED显示装置100b包括OLED显示面板10、隔离层20、透明薄膜34和盖板玻璃40,在本实施例中,显示面板10、隔离层20、透明薄膜34和盖板玻璃40依次层叠设置,即隔离层20设置在OLED显示面板10上,透明薄膜34设置在隔离层20上,盖板玻璃40设置在透明薄膜34上,各个结构层之间可以通过透明光学胶(OCA)贴合。OLED显示面板10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OLED屏体封装盖11、OLED第一电极12、OLED发光区13、OLED第二电极14、OLED基板15以及绝缘保护膜16。该OLED显示面板10在显示画面时,OLED发光区13朝向OLED基板15所在一侧发光进行显示,即透明薄膜34位于显示面板10的显示面一侧。该OLED显示面板10的显示面一侧设置有NFC天线走线60b,NFC天线走线60b由透明导体材料例如ITO或石墨烯或纳米银线等制成。在本实施例中,NFC天线走线60b形成在透明薄膜34上,使NFC天线走线60b位于靠近OLED显示面板10的显示面一侧。透明薄膜34具有第一表面341和与第一表面341相对的第二表面342。图8为图7中透明薄膜的平面示意图,请参图7与图8,在本实施例中,NFC天线走线60b形成在透明薄膜34的第一表面341(本实施例中为透明薄膜34的下表面)上。具体地,NFC天线走线60b包括第一接合垫611b、第二接合垫612b、第三接合垫614b、连接在第一接合垫611b与第二接合垫612b之间的走线613b以及透明绝缘导线615b,其中第一接合垫611b和第三接合垫614b位于透明薄膜34的外侧边缘处,透明薄膜34内侧的第二接合垫612b通过透明绝缘导线615b连接至外侧的第三接合垫614b,使得第二接合垫612b与第三接合垫614b电性相连,但是透明绝缘导线615b与走线613b相互绝缘。第一接合垫611b和第三接合垫614b相互错开用于与FPC邦定或者其它方式引出后,连接至外部电路。在其他实施例中,NFC天线走线60b也可以制作在透明薄膜34的第二表面42上。[第四实施例]图9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中OLED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请参图9,该OLED显示装置100c包括OLED显示面板10、隔离层20、透明薄膜35和盖板玻璃40,在本实施例中,显示面板10、隔离层20、透明薄膜35和盖板玻璃40依次层叠设置,即隔离层20设置在OLED显示面板10上,透明薄膜35设置在隔离层20上,盖板玻璃40设置在透明薄膜35上,各个结构层之间可以通过透明光学胶(OCA)贴合。OLED显示面板10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OLED屏体封装盖11、OLED第一电极12、OLED发光区13、OLED第二电极14、OLED基板15以及绝缘保护膜16。该OLED显示面板10在显示画面时,OLED发光区13朝向OLED基板15所在一侧发光进行显示,即透明薄膜35位于显示面板10的显示面一侧。该OLED显示面板10的显示面一侧设置有NFC天线走线60,NFC天线走线60由透明导体材料例如ITO或石墨烯或纳米银线等制成。在本实施例中,NFC天线走线60形成在透明薄膜35和盖板玻璃40上,使NFC天线走线60位于靠近OLED显示面板10的显示面一侧。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NFC天线走线60包括第一天线走线61和第二天线走线62,第一天线走线61形成在透明薄膜35的一个表面351(本实施例中为透明薄膜35的上表面)上,第二天线走线62形成在盖板玻璃40的一个表面401(本实施例中为盖板玻璃40的下表面)上。该透明薄膜35和该盖板玻璃40具有天线走线的两个表面351、401相对贴合在一起,从而形成NFC天线走线60。而关于第一天线走线61和第二天线走线62的详细结构可以参见上述第一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也就是说,本实施例(图9)与上述第一实施例(图1)的区别在于,在第一实施例中盖板玻璃40仅作为保护盖板,NFC天线走线60是形成在另外两个透明薄膜31、32上;而在本实施例中盖板玻璃40除了作为保护盖板,还在盖板玻璃40的一个表面401上形成部分的NFC天线走线(即第二天线走线62),盖板玻璃40还同时起到设置NFC天线走线的作用,因此本实施例相比于第一实施例可以减少一个透明薄膜,有利于降低成本和产品厚度。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中OLED显示装置的制作流程图,请参图10,该OLED显示装置100(100a、100b、100c)的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提供OLED基板15,OLED基板15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151和第二表面152,OLED基板15一般为玻璃、柔性薄膜等透明材质;在OLED基板15的第二表面152上直接制作形成触摸感应层153,触摸感应层153可通过刻蚀或印刷的方式直接制作形成在OLED基板15的第二表面152上,触摸感应层153可以由ITO或石墨烯或纳米银线等材料制成;在OLED基板15的第一表面151一侧制作形成OLED第二电极14,OLED第二电极14具体包括OLED像素电极及引线;在OLED第二电极14上形成OLED发光区13,OLED发光区13包含电子注入层、电子传输层、发光层、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等结构层;在OLED发光区13上形成OLED第一电极12,OLED第一电极12一般为铝、银、镁等不透光金属电极,并且整面地覆盖在OLED发光区13上;在OLED第一电极12上封装OLED屏体封装盖11,OLED屏体封装盖11起到封装的作用,一般为封装盖与干燥剂或者封装膜与干燥剂组成,以避免水氧进入OLED发光区13;在触摸感应层153上覆盖绝缘保护膜16,形成OLED显示面板10,使触摸感应层153集成设置在该OLED显示面板10中,绝缘保护膜16可以对触摸感应层153起到保护和绝缘作用,绝缘保护膜16可以为玻璃、亚克力、柔性薄膜、圆偏光片或透明光学胶(OCA)等;其中OLED发光区13朝向OLED基板15所在一侧发光进行显示;在OLED显示面板10的显示面一侧设置NFC天线走线60(60a、60b),NFC天线走线60(60a、60b)由ITO或石墨烯或纳米银线等透明导体材料制成。进一步地,上述制作方法还包括在OLED显示面板10与NFC天线走线60(60a、60b)之间设置隔离层20,隔离层20优选为镀有石墨烯等透明吸波材料的薄膜,主要作用是隔离OLED显示面板10对NFC信号产生干扰及信号削弱。隔离层20上镀有石墨烯,石墨烯的吸波性可以更好的保证NFC信号强度,不会对NFC信号造成干扰。进一步地,上述制作方法还包括在NFC天线走线60(60a、60b)上设置盖板玻璃40,对NFC天线走线60(60a、60b)起保护作用。本发明上述实施例中提出了将触摸感应层、NFC天线走线与OLED显示面板集成的方案,在OLED基板的第二表面上直接制作形成触摸感应层,使触摸感应层集成设置在OLED显示面板中,可减少元件数量和减小模组厚度,精简制程和降低生产成本。通过在OLED显示面板的显示面一侧设置NFC天线走线,将NFC天线走线设置在小型电子设备表面(显示面),对于需要从设备表面进行NFC通信的产品来说,缩短了NFC信号通信距离,使得NFC信号在实际使用中灵敏度和可靠性更高,也同时解决了常规的电池、外壳的拆装对NFC天线带来的易破损、易偏位的问题。NFC天线走线采用ITO、石墨烯、纳米银线等透明低阻抗材料作为导体,由于NFC天线走线为透明材质,不用担心NFC天线走线进入显示区影响显示效果,NFC天线走线的外形结构可根据需求自由选择,利于实现OLED显示装置的窄边框设计,满足手机、手表或其他便携式电子设备的窄边框设计需求,在同时具有显示屏及NFC功能的小尺寸电子设备应用领域如穿戴类产品,具备较好市场前景。OLED显示面板与NFC天线走线之间设置有隔离层,隔离层优选为镀有石墨烯等透明吸波材料的薄膜,以隔离OLED显示面板对NFC信号产生干扰及信号削弱。而隔离层上镀有石墨烯,石墨烯的吸波性可以确保OLED显示面板不会对NFC信号造成干扰。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