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大数据分析的组培培养基营养检测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720229阅读:73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信息化组织培养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大数据分析的组培培养基营养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植物组织培养(广义)又叫离体培养,指从植物体分离出符合需要的组织、器官、细胞或原生质体等,通过无菌操作,在人工控制条件下进行培养以获得再生的完整植株或生产具有经济价值的其他产品的技术。植物组织培养(狭义)指用植物各部分组织,如形成层、薄壁组织、叶肉组织、胚乳等进行培养获得再生植株,也指在培养过程中从各器官上产生愈伤组织的培养,愈伤组织再经过再分化形成再生植物。通过组织培养技术对植物进行繁衍可以达到快速繁衍和保持母株优良性状的目的,同时组织培养技术不受地域的限制,现已经被广泛用于名贵植物的快速繁衍、珍稀物种保护和制作名贵植物衍生物之中。

不论是生产还是科研,特别是工厂化生产,组织培养是属于大规模密集型劳动,同时每一批的组培植物都需要经过多次的增殖、更换培养基,不同品种对营养的吸收及消耗不一样,导致每一个品种所需要更换培养基的周期不一致。即使是同一品种,不同植株个体之间也存在不同的营养吸收情况,从而产生植株之间拥有不同的培养基更换周期。但目前的组织培养由于缺少对培养基营养成分的检测方法,所以都是固定在一个统一的时间对植株进行培养基更换,这种做法导致部分消耗较大的植株面临营养不足的环境,同时消耗较慢的植株则会造成浪费。培养基中的部分组分,尤其是生物激素普遍的价格较高,浪费培养基大大地增加了组织培养的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现有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大数据分析的组培培养基营养检测方法,结合生物化学信息换算出培养基中的实际成分,再根据对组培植物的物种信息及生长状态的利用网络大数据分析计算出标准培养基成分变化规律,最后将实际成分和标准成分进行比对,当比对结果出现较大偏差的时候,分析判断培养基是否需要更换,并发出提醒,提醒技术人员更换培养基;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分析更新组培标准,降低对技术人员的依赖,达到信息化、现代化农业的要求,并起到降低种植成本的作用。

一种基于大数据分析的组培培养基营养检测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初始数据录入和检测:离子检测模块通过传感器检测组培培养基的离子浓度,将离子浓度数据定义为初始浓度;

步骤S20营养分析:生物物种分析模块调用组织培养管理模块中的数据,根据组培阶段和植物种类结合数据库中的数据分析当前植物物种在相应的组培阶段对培养基营养成分的影响;

步骤S30检测离子实时浓度:离子检测模块通过传感器持续检测组培培养基的离子浓度,定义为实时离子浓度;

步骤S40培养基营养变化趋势计算:营养分析模块调用培养基配方离子浓度数据,根据步骤S20的分析结果计算实时标准离子浓度;

步骤S50离子成分比对:中央处理器根据将步骤S30得出的实时离子浓度与步骤S40分析得出的实时标准离子浓度进行比对,当比对结果不一致时发出更换培养基提醒;

步骤S60营养成分监测:中央处理器监测步骤S30得出的实时离子浓度,当实时离子浓度低于设定的警报值时发出更换营养液提醒;

步骤S70本地数据库维护更新:中央处理器采集系统运行数据及分析数据结合互联网中的数据进行大数据分析,并定时更新维护本地数据库信息和本地数据中的营养警报值。

其中,所述的步骤S10还包括步骤S11,将初始浓度与标准配方浓度进行比对,当浓度与标准浓度不一致时发出培养基出错提醒。

其中,所述的步骤S10或者步骤S30分别包括步骤S12和步骤S31,进行随机取样数学分析,根据统计原理计算出随机采样点,控制采样点传感器采集离子浓度。

其中,所述的步骤S20中的数据库包括本地储存模块中储存的本地数据库和储存于服务器中的网络数据库。

其中,所述的步骤S20包括步骤S21分析植物物种对培养基营养成分吸收影响,步骤S22分析植物物种对培养基排出的代谢废物对培养基营养成分的影响。

其中,所述的步骤S50中的比对结果不一致包括S30得出的实时离子浓度与步骤S40分析得出的实时标准离子浓度偏差超过10%-30%和S30得出的实时离子种类与步骤S40分析得出的实时标准离子种类不一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

一种基于大数据分析的组培培养基营养检测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初始数据录入和检测:离子检测模块通过传感器检测组培培养基的离子浓度,将离子浓度数据定义为初始浓度;

步骤S20营养分析:生物物种分析模块调用组织培养管理模块中的数据,根据组培阶段和植物种类结合数据库中的数据分析当前植物物种在相应的组培阶段对培养基营养成分的影响;

步骤S30检测离子实时浓度:离子检测模块通过传感器持续检测组培培养基的离子浓度,定义为实时离子浓度;

步骤S40培养基营养变化趋势计算:营养分析模块调用培养基配方离子浓度数据,根据步骤S20的分析结果计算实时标准离子浓度;

步骤S50离子成分比对:中央处理器根据将步骤S30得出的实时离子浓度与步骤S40分析得出的实时标准离子浓度进行比对,当比对结果不一致时发出更换培养基提醒;

步骤S60营养成分监测:中央处理器监测步骤S30得出的实时离子浓度,当实时离子浓度低于设定的警报值时发出更换营养液提醒;

步骤S70本地数据库维护更新:中央处理器采集系统运行数据及分析数据结合互联网中的数据进行大数据分析,并定时更新维护本地数据库信息和本地数据中的营养警报值。

作为优选实施例,所述的步骤S10还包括步骤S11,将初始浓度与标准配方浓度进行比对,当浓度与标准浓度不一致时发出培养基出错提醒。

作为优选实施例,所述的步骤S10或者步骤S30分别包括步骤S12和步骤S31,进行随机取样数学分析,根据统计原理计算出随机采样点,控制采样点传感器采集离子浓度。

作为优选实施例,所述的步骤S20中的数据库包括本地储存模块中储存的本地数据库和储存于服务器中的网络数据库。

作为优选实施例,所述的步骤S20包括步骤S21分析植物物种对培养基营养成分吸收影响,步骤S22分析植物物种对培养基排出的代谢废物对培养基营养成分的影响。

作为优选实施例,所述的步骤S50中的比对结果不一致包括S30得出的实时离子浓度与步骤S40分析得出的实时标准离子浓度偏差超过20%和S30得出的实时离子种类与步骤S40分析得出的实时标准离子种类不一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