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碳高效智能随意行交通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22378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无碳高效智能随意行交通系统其特征在于:采用物联网技术把车辆与道路系统、停车系统、中央控制系统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安全、高效、便捷、低成本、零排放、低能耗、占用资源少、便于管理的智能交通系统;再铺以随意行立交桥(图12、图13、图14)、变轨装置(图5、图6、图7、图8)、轨道交叉装置(图9、图10)、索轨(图11)、飞行索轨(图11),从而实现出行不用等红绿灯;提高车辆出行速度效率,增强了车辆适应的能力,真正实现点对点智能无碳出行。

2.权利要求1所述其特征在于车辆系统(图1)小型化、轻量化、防碰撞、前后车辆可链接、通过抱轨器(图2)与轨道连接、并且智能化自动化是其必不可少的特征;车辆小型化、轻量化车辆(图1)比现在主流的汽车小而且轻;本系统的车辆不再使用汽油或天然气做能源,而直接使用电能做为能源,减少了发动机、油箱的重量和所占空间;同时结合人们出行的实际情况,50%-80%的出行是一个人出行;所以本系统的单人车辆大小以一个人乘坐的空间大小来设计;2-6人一起出行的占到出行次数的15%-35%,我们就按一定比例安排车辆就好;系统中的车辆是公用,这样可以大幅提高车辆利用率,也能降低车辆占用大量的城市空间,也能降低能量的无用消耗;当一个人出行时,就乘坐一人座的车,而不用象现在汽车带着更多的不用空间、车重出行,给有限的拥堵的城市添堵;单人车辆宽度70cm-100cm,长度100cm-200cm,高度140cm-180cm,其重量不到现有汽车重量1/10-1/5;系统中所有车辆在同一高度有一圈防撞圈(2),其强度完全能承受系统车辆相撞产生的力;系统车辆受轨道制约,发生碰撞可能大幅度降低,更不会发生对碰,加上车辆轻,即使发生了碰撞,产生的破坏力也很小了;前后车辆连接器(3、4),就象服装上的按扣一样,把两车链接起来;连接器还有信息传输的连接端口,以便相连车辆相互传递信息;抱轨器(1、图2)下端有两个轮子分左右两边抱住轨道,上端与车连接,可拆装;抱轨器下端两轮子是抱在轨道上引导车辆前行,同时起到稳定车辆的作用,保障车辆有序、安全运行;在左轮上一个抱轨器电能电缆滑触器(7),是压在镶嵌在轨道的电缆上的,向车辆提供所需电能;抱轨器右轮上有可开启的转向阀(6),转向阀受车辆转向系统的控制;智能化是指人们持卡、手机、指纹在车辆感应器上一刷或刷脸,车门就打开了;乘客上车,输入目的地或路线,系统会根据出发地和目的地推出数个优化选项供乘客选择,选定线路,点击自动(或人工驾驶)选项,选定出发,车辆便向目的地自动前进了,车辆行驶过程中的转向、减速、停车都由车辆自动驾驶系统和中央控制系统根据乘客确定的路线要求来发出指令,让乘客安全到达目的地;还有根据不同人群设置的健康监测系统,车辆可利用网络实现学习、娱乐、办公、健身、休息,另外还有车内舒适度控制系统控制车辆内温度湿度及空气净化,当乘客下车时还有行李提示器及危险识别系统;车辆信息由轨道系统的wife和手机用无线网络传输。

3.权利要求1所述的其特征在于轨道系统其主要有轨道(图3、图4)、轨道传感器(11、12)、供电电缆(10)、信息传输的光缆(13)、变道装置(图5、图6、图7、图8)、轨道交叉装置(图9、图10)、索轨(11)、飞行索轨(11)和可任意改道的立交桥(图12、图13、图14)组成。轨道有‘工’型轨(图3)和‘凹’型轨(图4)两种;轨道左右两边有凹槽,左边是镶嵌车辆用电的电缆(10),右边是镶嵌传递信息的光纤(13);轨道传感器包括安装在轨道上的车辆识别感应器(11)包括变轨器感应开关、车速感应器、WIFE、改道无线信号接收器、道路障碍检测器,道路水淹感应器(12)。

4.权利要求3所述其特征在于变道装置(图5、图6、图7、图8),当车辆到达变轨处,轨道上的变道装置转向启动感应开关(17)就会识别到该车辆,并立即启动中央控制系统原先给到该变道装置的该车辆在此处变轨的指令,与此同时,车辆识别到此处需要转向,也会发送一个在此变轨的无线信息指令,与中央控制系统的转向指令一致,车辆抱轨器上的转向阀(6)也启动去触动轨道上的变道装置转向启动感应开关(17)启动变道装置,车辆实现变轨;变轨后目标轨道上的传感器-变道装置转向完成感应开关(16)识别到车辆即启动变道装置恢复,同时转向阀会触动目标轨道上的变道装置转向完成感应开关,变轨完成;在启动转向和完成转向时,车辆系统指令和控制中心指令以及转向阀的转向都是同步的。

5.权利要求3所述其特征在于轨道交叉装置(图5、图6、图7、图8)当车辆驶至轨道交叉口前,车轮压到轨道交叉装置断电开关(25、26),侧面轨道一定范围内的车辆就会减速甚至停止,车辆过了交叉口后,侧面车辆才会启动前行。

6.权利要求3所述其特征在于任意转向道随意行立交桥(图12、图13、图14),这里的随意行立交桥不仅实用于随意行交通系统,其设计原理也适用于现有的交通系统,除右转弯车辆外,直行、左转和调头车辆分桥下和桥上互不干扰的分层通行,左转和调头的车辆采取先过街,再上圆弧型的右转弯车道来实现车辆左转和调头,既简单又流畅;为避免下桥车辆影响直行车辆行驶,可在下桥车辆与直行车辆方向增加一条车道对接下桥道口(图12),这样就不会影响直行车辆行驶;车辆通过道口不用受红绿灯的限制,有‘T’型自由行立交桥(图12)、‘十’字型自由行立交桥(图13)、‘5’岔道自由行立交桥(图14);这些立交可以完成直行、左右转、调头等需求;两条道路交叉处,一条道路车辆从桥下过,一条道路车辆从桥面过,所有右车辆都从桥下的右转车道右转;桥下的左转和调头车辆在桥下穿过桥后,在上桥左转车道处(34)上桥,这里的调头车辆在桥面车辆下桥左转车道(35)处下桥,即实现调头;桥面左转车辆和调头车辆从桥面行驶,过到街道的另一边时,从下桥左转车道处(35)下桥,调头车辆再从桥下车辆上桥左转车道(34)处上桥,即实现调头;行人则全部从桥面人行道(29)过,与桥下道路平行方向的人行道从桥面上空不影响桥面交通处横行;立交桥主体全部实现工厂集约化生产,只用在现场组装即可,由于系统中车辆很轻,货物运输可以用多个车辆分装的办法,从而大幅度降低对桥面的压强;桥面较宽的立交桥可以采用钢板托底的办法支撑桥柱,从而加快施工进度,迅速建立随意行交通系统。

7.权利要求3所述其特征在于索轨(图11),这里的钢索是有电的,为车辆前行提供电能;,类似索道轿厢改成绳索,可以很方便的兜住车辆就可以前行了,主要用于山道和河流;在岔路口车辆改道是通过索轨上的索轨变轨器(31)来实现的;飞行索轨(图11),在车身上或吊索上安装一对飞行翼,飞行动力可以是来自索轨(23)牵引也可以来自车辆动力,目的是提高车辆速度,保证飞行安全,减少钢索承受的下拉力;在岔路口车辆改道时飞行索轨上的变轨器(31)与索轨上的索轨变轨器是一样的,这里的车辆上的扣环不是固定在索道上的,而是套在上面可以向前滑行的。

8.权利要求1所述其特征在于中央控制系统通过有线或无线信息数据网络,一种是轨道上与光钎相通的路由器的wife、一种是手机用的无线网络,实时接收轨道系统传回的车辆数据、轨道数据、待乘区数据、以及车库数据,储存分析数据并根据需求实时安排提前调度准备,保障道路畅通和乘客乘车需求;其数据包括车辆身份、乘客身份、车辆实时地点、速度、实时线路、通过车辆速度路线推测某一路段某一时段车辆数、乘客的出发地、目的地和时间、健康状况、车内环境、待乘区和车库车辆什么时间来、什么时间发出、车辆保养及维修数据,并根据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做合理调度、控制车辆的速度、路线、停车改道等指令。

9.权利要求1所述其特征在于停车系统包括待乘区和车库;车库可以采用阴阳鱼法排列车辆(图15);待乘区在城市中根据其出行情况,在街边每50-100米就设置一个,不同地段不同时段待乘车数量不一样,原则是要方便人们出行,又不至于有过多的车辆,多余车辆就转到车库或其他待乘区;车辆不足时及从车库或其他待乘区转过来;系统实时记录储存车辆身份、时间、地点、进出情况、车辆保养维修数据、以及库存情况。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