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装置及应用其的电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19667阅读:206来源:国知局
固定装置及应用其的电子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固定装置,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可快速固定或解除固定的固定装置及应用其的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按一般电子装置的机壳,如计算机主机的机壳主要包含机箱及侧盖。侧盖是可以自由地相对机箱线性滑移,而一般为使侧盖能稳定地定位于机箱,则于机箱上再配置多个螺锁件,通过螺锁件锁合机箱与侧盖,使侧盖能稳定地定位于机箱。然而,随着使用者的知识水平越来越高,使用者自行拆组电子装置内部零件的机会也越来越多,在每次的拆卸或组装侧盖时如果都必须经过螺锁件的拆组便显得非常的耗时及不便,因而有改善的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固定装置,用以固定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第二壳体包含转轴,固定装置包含:固定座、扣件及操作件。固定座设置于第一壳体且具有卡合孔;扣件枢接于转轴且包含顶推部以及卡勾;操作件连接扣件,当卡勾扣合于卡合孔时,第二壳体固定于第一壳体,当操作件带动扣件转动使卡勾脱离卡合孔时,顶推部朝第一方向顶推固定座,第二壳体朝相反于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移动以脱离第一壳体。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电子装置,包含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及固定装置,第二壳体包含转轴,固定装置包含:固定座、扣件及操作件。固定座设置于第一壳体且具有卡合孔;扣件枢接于转轴且包含顶推部以及卡勾;操作件连接扣件,当卡勾扣合于卡合孔时,第二壳体固定于第一壳体,当操作件带动扣件转动使卡勾脱离卡合孔时,顶推部朝第一方向顶推固定座,第二壳体朝相反于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移动以脱离第一壳体。

藉此,本实用新型可快速地固定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或解除固定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

关于本实用新型涉的具体实施方式及其它的优点与功效,将配合图式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固定装置固定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的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分离的示意图;

图3为图1的卡勾扣合于卡合孔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固定装置的一实施例的局部结构剖视图;

图5为图3的局部放大图;

图6为接续图5的卡勾脱离卡合孔的动作示意图;

图7为接续图6的动作示意图。

符号说明

10 第一壳体 11 限位部

111 第一定位段 112 第二定位段

20 第二壳体 21 主面部

22 第一连接段 23 第二连接段

231 通口 24 穿口

25 凹槽 30 扣件

31 卡勾 311 斜面

3111 上端 3112 下端

32 顶推部 321 顶推端

33 延伸臂 31A 副卡勾

35 转轴 40 操作件

41 扳动部 411 第一端

412 第二端 413 抵靠斜面

414 支撑肋 42 第一延伸段

43 第二延伸段 50 扭簧

60 固定座 61 第一结合段

62 受抵段 63 第一受扣段

64 第二结合段 65 第二受扣段

651 尾段 66 卡合孔

66A 第一卡合孔 66B 第二卡合孔

L 延伸方向 D1 第一方向

D2 第二方向 S1 第一转折角

S2 第二转折角

具体实施方式

请配合参阅图1至图7,图1为本新型固定装置的一实施例固定第一壳体10与第二壳体20的使用状态图;图2为图1的分解图;图3为图1的卡勾31扣合于卡合孔66的剖视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固定装置的一实施例的局部结构剖视图;图5为图3的局部放大图;图6为接续图5的卡勾31脱离卡合孔66的动作示意图;图7为接续图6的动作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固定装置用以固定第一壳体10与第二壳体20,第二壳体20是可滑移地固定于第一壳体10且第二壳体20包含转轴35,固定装置包含固定座60、扣件30及操作件40。固定座60设置于第一壳体10,固定座60具有至少一卡合孔66。扣件30枢接于转轴35,扣件30包含顶推部32以及至少一卡勾31。操作件40连接扣件30。通过扳动操作件40能够带动扣件30转动,使扣件30的至少一卡勾31得以分离于第一壳体10的至少一卡合孔66,据此使第一壳体10固定于第二壳体20或将第一壳体10与第二壳体20解除固定。而当至少一卡勾31脱离至少一卡合孔66时,扣件30的顶推部32朝第一方向D1顶推固定座60,而能使第二壳体20朝相反于第一方向D1的第二方向D2脱离第一壳体10,意即使第二壳体20朝相反于顶推部32顶推第一壳体10的方向位移以脱离第一壳体10。

如图2所示,第一壳体10可为计算机主机的机箱,第一壳体10的一侧边具有多个限位部11,限位部11为呈L形的片体,限位部11包含第一定位段111以及第二定位段112,第一定位段111与第二定位段112垂直。

如图2及图3所示,第二壳体20为计算机主机的侧盖,第二壳体20包含主面部21、第一连接段22、第二连接段23,第一连接段22连接于主面部21,第二连接段23连接于第一连接段22,第一连接段22与主面部21有角度地连接,第二连接段23与第一连接段22有角度地连接,且第二连接段23与主面部21之间形成空间。第二连接段23上设置有多个通口231,通口231的长度大于限位部11的第二定位段112的长度。据此,第一壳体10的限位部11的位置对应穿设于第二壳体20的通口231的位置,通过通口231穿设于限位部11后,第二壳体20沿第二定位段112往第一定位段111的方向移动,直至第二定位段112重叠于第二连接段23,且第一定位段111抵固于通口231达到限位的功效。

请参阅图4及图5,扣件30枢接于第二壳体20的转轴35。扣件30包含相互连接的卡勾31、顶推部32及延伸臂33,顶推部32具有顶推端321,顶推端321位于顶推部32的一端,延伸臂33位于顶推部32的另一端并沿转轴35的延伸方向L延伸,而卡勾31位于顶推端321与延伸臂33之间,卡勾31更包含一斜面311。斜面311具有上端3111及下端3112,上端3111相较于下端3112更为远离顶推部32,且上端3111相较于下端3112更为远离第二壳体20,上端3111与下端3112之间连续式地连接以构成斜面311。本实施例中,扣件30更包含副卡勾31A,副卡勾31A连接于二延伸臂33的一端,并位于二延伸臂33之间。

进一步地参阅图4及图5,固定装置更包含扭簧50,扭簧50穿设于转轴35,且扭簧35的一端固定于扣件30,另一端固定于第二壳体20,通过扭簧50的设置使扣件30的卡勾31及副卡勾31A能够保持扣合于第一壳体10的卡合孔66内。而当扳动操作件40带动扣件30正向旋转,使扣件30的卡勾31及副卡勾31A脱离卡合孔66时,则能使扭簧50储存位能,以在松开操作件40时,扭簧50储存的位能能够转换为恢复力并带动扣件30反向旋转以带动卡勾31及副卡勾31A复位。

操作件40包含相互连接的扳动部41及至少一延伸段,于本实施例中,至少一延伸段为第一延伸段42及第二延伸段43,其中扳动部41、第一延伸段42及第二延伸段43依序连接。本实施例于扳动部41连接相对设置的二第一延伸段42,且各第一延伸段42分别连接第二延伸段43。扳动部41及第二延伸段43沿垂直转轴35的方向延伸,而第一延伸段42则与第二延伸段43具有夹角。

本实施例的第二壳体20包含穿口24,扳动部41突出于穿口24相对于设置扣件30的一侧,操作件40的第一延伸段42的一端连接扳动部41,第一延伸段42的另一端连接第二延伸段43,而第二延伸段43的一端连接第一延伸段42,通过第一延伸段42及第二延伸段43通过穿口24并位于穿口24设置扣件30的一侧,以使第二延伸段43的另一端连接扣件30。据此,扳动操作件40的扳动部41就能带动扣件30相对第二壳体20转动。

第二壳体20更包含凹槽25,在垂直于第二壳体20的主面部21的截面上,凹槽25概为三角形。本实施例的穿口24位于凹槽25内,据此使操作件40的扳动部41也位于凹槽25内。使用时,使用者便能将手部伸入第二壳体20的凹槽25并握持于扳动部41以扳转操作件40。而截面为三角形的凹槽25则能适配于使用者扳动操作件40的手部姿态提供最佳的使用感受。

此外,本实施例的扳动部41具有第一端411及第二端412,扳动部41的第一端411及第二端412之间具有抵靠斜面413及支撑肋414,抵靠斜面413连接第二端412,而支撑肋414的数量可为多个。当支撑肋414的数量为多个时,支撑肋414的高度随第一端411朝向第二端412的方向渐减。操作件40以抵靠斜面413及支撑肋414靠抵于凹槽25的槽底,操作件40的第一端411与凹槽25的槽底之间具有空间。藉此,扳转操作件40时,操作件40的第一端411与凹槽25之间的空间供使用者手部伸入,而抵靠斜面413抵靠于凹槽25则能作为操作件40的支点进行旋转。操作件40的第一端411与凹槽25之间的空间让使用者能直觉地由操作件40的第一端41进行扳动,提高操作的便利性。

于其它实施例中,第一壳体10的卡合孔66可以直接设置于第一壳体10上;而为使本实用新型的固定装置能适配于不同型号、形式的第一壳体10,也可以如前面实施例所述,将卡合孔66设置于固定座60上,固定座60再固定于第一壳体10上。如此,各种态样的第一壳体10只要装配设置有卡合孔66的固定座60便能与固定装置配合形成固定与否的状态改变。

请再参阅图4及图5并配合参阅图2,固定座60包含依序相连接的第一结合段61、受抵段62、第一受扣段63、第二结合段64以及第二受扣段65。第一结合段61、第一受扣段63及第二受扣段65彼此平行,受抵段62分别与第一结合段61及第一受扣段63具有夹角,第二结合段64分别与第一受扣段63及第二受扣段65垂直。由此可见,第一结合段61与第二结合段64两者间是相对垂直的相对关系。如此一来,固定座60可通过第一结合段61与第二结合段64结合于第一壳体10的不同方向的位置上,据以稳定结合固定座60。

本实施例的至少一卡勾31为二卡勾31,图中仅以一卡勾31作为示意。第二结合段64是连接二第一受扣段63,而第二受扣段65的位置位于二第一受扣段63之间。卡合孔66包含二第一卡合孔66A及第二卡合孔66B,每一第一受扣段63上具有第一卡合孔66A用以与扣件30的卡勾31对应扣合,第二受扣段65上具有第二卡合孔66B用以与供扣件30的副卡勾31A扣合。

当第一壳体10固定于第二壳体20时,如图3所示,第一壳体10的限位部11对应穿设至第二壳体20的通口231,第二延伸段43位于第二连接段23与主面部21之间的空间内,且部分第二延伸段43位于通口231的范围之外。于此,限位部11被第二连接段23所限制而无法朝远离主面部21的方向位移,而仅能沿通口231有限度地位移。同时,固定装置受到扭簧50的作用,使得扣件30的卡勾31持续维持扣合于第一受扣段63的第一卡合孔66A,副卡勾31A也持续维持扣合于第二受扣段65的第二卡合孔66B,且顶推部32面向受抵段62。

而当欲解除第一壳体10与第二壳体20之间的固定时,参阅图6,将手伸入凹槽25扳转扳动部41,使操作件40的第一端411朝远离凹槽25的方向旋转。于此,操作件40同时带动扣件30正向旋转,当扣件30被带动转动时,扣件30上的卡勾31就能脱离第一受扣段63的第一卡合孔66A,副卡勾31A也同时脱离第二受扣段65的第二卡合孔66B。

于此同时,顶推部32的顶推端321朝第一方向D1顶推受抵段62,第二壳体20就能因此朝相反于第一方向D1的第二方向D2脱离第二壳体20,如图7所示。如此一来,第二壳体20的通口231位置产生位移离开第一定位段111,且第二定位段112不重叠于第二连接段23时,第一壳体10的限位部11就无法对第二壳体20产生限制,使用者便能在第二壳体20的通口231完全脱离限位部11时,将第二壳体20完全拆离第一壳体10。

由此可见,使用者只需要扳转操作件40就能解除第一壳体10与第二壳体20间的固定,不须通过拆卸多个螺丝的动作就能快速达成目的,提高使用的便利性。

而在扳转操作件40解除第一壳体10与第二壳体20之间的固定后,解除对操作件40的施力,则扭簧50储存的弹性位能能够转换为恢复力也就能使扣件30复位。

此外,受抵段62与第一受扣段63的连接处形成第一转折角S1,而第二受扣段65更包含尾段651,尾段651朝第一结合段61的方向延伸并与第二结合段64平行,尾段651与第二受扣段65的连接处形成第二转折角S2。第一转折角S1及第二转折角S2皆为圆弧角。

如此一来,当欲再次固定第一壳体10与第二壳体20时,只要先将第二壳体20以通口231对应各限位部11的位置装配于第一壳体10,即如图7的状态。接着施力于第二壳体20并朝第一壳体10靠近,使第一定位段111抵固于通口231。于此过程中,第二壳体20上的扣件30的卡勾31率先接触固定座60,且由卡勾31的斜面311的上端3111先接触第一转折角S1。当第二壳体20持续位移时,第一转折角S1由上端3111沿着斜面311向下端3112推抵。而由于上端3111至下端3112是连续渐进式地靠近第二壳体20,如此使得固定座60的第一转折角S1能逐渐推抵卡勾31,使卡勾31逐步正向旋转。于此同时,顶推部32朝第一方向D1靠近固定座40,同时扣件30的副卡勾31A也能受到固定座60的第二转折角S2的推抵而带动扣件30正向旋转。扭簧50因扣件30的转动而被旋转并储存位能,直至扣件30的卡勾31通过第一转折角S1位移至对应于第一卡合孔66A的位置,且副卡勾31A通过第二转折角S2位移至对应于第二卡合孔66B的位置时,固定座60推抵于卡勾31及副卡勾31A的力量消失,则扭簧50储存的位能能够转换为恢复力并带动扣件30反向旋转以带动卡勾31复位并扣合于第一卡合孔66A,以及副卡勾31A复位并扣合于第二卡合孔66B,并据此使得第一壳体10及第二壳体20形成如图3所示的固定状态。

由此可见,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固定装置能快速地固定第一壳体10与第二壳体20,使用方便性高。

虽然本实用新型已通过上述的实施例公开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些许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须视本申请的权利要求所界定者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