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结构的柔性抗金属RFID标签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82491阅读:720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结构的柔性抗金属RFID标签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线射频识别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到一种新型结构的柔性抗金属RFID标签。



背景技术:

射频识别技术是指应用射频识别信号对目标物进行识别。射频识别技术是一种内建无线电芯片的技术,芯片中可储存一系列信号,通常RFID系统由电子标签、读写器和数据管理系统这三个主要部分组成,其中,天线是一种以电磁波形式把无线电收发机的射频信号功率接收或辐射出去的装置;在RFID系统中,天线分为标签天线和阅读器天线两种,标签天线的目标是将传输中的能量进出标签芯片,将芯片中的相关信息传输出去。

目前RFID技术已经逐步应用于物流仓储、交通管理、零售、军事、图书馆、食品安全、旅游、会务等多个领域,并且开始向各行各业普及。而在设备、仪器、工具等技术物体领域中,经常需要将RFID标签和金属物体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用,以达到借还、维修、保养、及安全识别的目的。

RFID标签天线是靠接收到一定能量的电磁波来工作的;这些电磁波由RFID阅读器通过阅读器天线发出,电磁波在空气中衰减,因此在较远距离的时候,因为电磁波不够强,不足以让RFID标签天线进行工作;而且金属容易将电磁波吸收,导致RFID标签天线的阻抗特性发生变化,从而影响标签天线接收电磁波;另外,金属物体表面形状不一,圆弧弯曲或凹凸不平的表面上难以贴附硬质基材的标签。因此,常用的RFID标签不适用表面弯曲不平的金属物体上。

然而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研发者有必要研制一种设计合理、结构简单、能够有效降低金属对电磁波的吸收,能够使贴附在金属表面的RFID标签正常工作,柔性较好,适用于弯曲不平的金属表面的新型结构的柔性抗金属RFID标签。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目的提供了一种设计合理、结构简单、能够有效降低金属对电磁波的吸收,能够使贴附在金属表面的RFID标签正常工作,柔性较好,适用于弯曲不平的金属表面的新型结构的柔性抗金属RFID标签。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新型结构的柔性抗金属RFID标签,包括RFID标签本体,所述RFID标签本体包括第一柔性层、第二柔性层、芯片和天线,所述芯片与天线相连接,所述第一柔性层设置在第二柔性层的上侧上;

其特征在于,该新型结构的柔性抗金属RFID标签还包括第一吸波层和第二吸波层,所述第一吸波层设置在第二柔性层的下侧上,在所述第二柔性层的上表面上开设有用于容纳第二吸波层的吸波层容纳腔,在所述第二吸波层的上表面上开设有用于容纳天线的天线容纳腔,在所述第一柔性层的下表面上开设有用于容纳芯片的芯片容纳腔。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吸波层的下表面粘接有绝缘层,所述绝缘层通过粘接层粘接在金属表面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吸波层通过粘胶粘接在第二柔性层的下侧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柔性层与第二柔性层均采用硅胶材料制造而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还包括第一吸波层和第二吸波层,通过第一吸波层和第二吸波层有效的结合,能够确保该RFID标签的抗金属效果,能够有效降低金属对电磁波的吸收,拓展了该RFID标签的应用市场;另一个,通过第一柔性层与第二柔性层有效的结合,能够有效的提高该RFID标签的柔韧性能,适用于弯曲不平的金属表面。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参照图1和图2所示,图中给出的一种新型结构的柔性抗金属RFID标签,包括RFID标签本体100。

RFID标签本体100包括第一柔性层110、第二柔性层120、芯片130和天线140,芯片130与天线140相连接,第一柔性层110粘接在第二柔性层120的上侧上。

第一柔性层110与第二柔性层120均采用硅胶材料制造而成,通过第一柔性层110与第二柔性层120有效的结合,能够有效的提高该RFID标签的柔韧性能,适用于弯曲不平的金属表面。

该新型结构的柔性抗金属RFID标签还包括第一吸波层150和第二吸波层160,第一吸波层150设置在第二柔性层160的下侧上,通过第一吸波层150和第二吸波层160有效的结合,能够确保该RFID标签的抗金属效果,能够有效降低金属对电磁波的吸收,拓展了该RFID标签的应用市场。

在第二柔性层120的上表面上开设有用于容纳第二吸波层160的吸波层容纳腔121,在第二吸波层160的上表面上开设有用于容纳天线140的天线容纳腔161,在第一柔性层110的下表面上开设有用于容纳芯片130的芯片容纳腔111,将芯片130设置在芯片容纳腔111内,能够有效的避免芯片130被压伤,有效的提高了该RFID标签的使用寿命。

在第一吸波层150的下表面粘接有绝缘层,绝缘层通过粘接层粘接在金属表面上,绝缘层与第一吸波层150有效的结合,进一步提高了该RFID标签的抗金属性能。

第一吸波层150通过粘胶粘接在第二柔性层120的下侧上,采用此种结构有效的提高了第一吸波层150与第二柔性层120之间的稳定性能,进一步提高了该RFID标签的实用性能。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还包括第一吸波层和第二吸波层,通过第一吸波层和第二吸波层有效的结合,能够确保该RFID标签的抗金属效果,能够有效降低金属对电磁波的吸收,拓展了该RFID标签的应用市场;另一个,通过第一柔性层与第二柔性层有效的结合,能够有效的提高该RFID标签的柔韧性能,适用于弯曲不平的金属表面。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