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式模具计数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456277发布日期:2020-10-09 18:33阅读:76来源:国知局
电子式模具计数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子式模具计数装置。



背景技术:

模具计数装置主要应用在塑胶模具上,通过模具计数装置对塑胶模具的合模次数进行记录,以据此统计该塑胶模具所合模产品的数量,还可据此对塑胶模具进行定数保养。

现有的模具计数装置通常包括计数盘、传动机构和辅入轴,塑胶模具向下合模时会推动辅入轴向下,辅入轴会带动传动机构动作,传动机构再带动计数盘转动,计数盘每转动一次便累加计数一次,通过计数盘显示计数数字。

然而,由于现有的模具计数装置为机械式的,其所记录的合模次数仅仅是显示在计数盘上,需人工对模具的生产数量进行抄写、记录,而无法将此数据上传给上位机,很容易出现遗漏和错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电子式模具计数装置,旨在解决现有的机械式模具计数装置存在合模数据无法自动上传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电子式模具计数装置,该电子式模具计数装置包括外壳、沿竖直方向穿设于所述外壳内的传动机构、设置在所述外壳内的控制板以及设置在所述控制板上的传感器和数据接口,所述外壳上设置有供所述数据接口显露于外部的第一通孔;所述传动机构包括用于供上模推动的活动杆、位于所述活动杆下方的支撑杆、设置在所述活动杆与支撑杆之间的弹性件以及与所述活动杆连接的传感部,所述传感部位于所述传感器的同侧上方,所述传感部用于与所述传感器配合形成一次计数信号。

优选地,所述活动杆的内部设置为中空结构,其包括显露于所述外壳的传动部和与所述传动部连接且位于所述外壳内的安装部,所述安装部上设置有垂直外壳方向的固定轴;所述传动机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外壳内的转动杆,所述转动杆上设置有可供所述固定轴穿过的第二通孔,所述转动杆的自由端上设置有所述传感部。

优选地,所述传感器为霍尔传感器,所述传感部为磁铁,所述转动杆的自由端上设置有用于安装所述磁铁的凹槽。

优选地,所述电子式模具计数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外壳内的限位框,所述限位框包括位于所述安装部上方的第一限位板和位于所述安装部相对两侧的第二限位板。

优选地,所述限位框靠近传感部的一侧设置有用于供所述传感部移动的避位槽。

优选地,所述电子式模具计数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固定轴的自由端的盖板,所述盖板内侧设置有所述控制板。

优选地,所述电子式模具计数装置还包括与所述控制板连接的防拆按钮,所述防拆按钮显露于所述外壳的外部。

优选地,所述电子式模具计数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外壳内的电池槽。

优选地,所述外壳包括相互盖合的左壳体和右壳体,所述左壳体或右壳体上设置有供所述活动杆穿过的第三通孔。

优选地,所述外壳上设置有若干减重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在于:合模时,活动杆在上模推动下向下移动,活动杆在向下移动的过程中,位于活动杆和支撑杆之间的弹性件压缩;活动杆向下移动,会带动与其连接的传感部移动,当传感部下移至传感器所在位置时,传感器会产生一次计数信号,并进行累加,即模具总模次,该计数信号会由控制板通过数据接口或无线网络将其发送给接收器,由接收器对计数数据进行接收和统计,然后通过网络协议上传给上位机,上位机对数据进行显示和保存,该模具计数装置的所有计数数据,均可从上位机上找回,十分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子式模具计数装置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电子式模具计数装置的爆炸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电子式模具计数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结构的左视图;

图5为图4中a-a处的剖面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电子式模具计数装置的传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所示传动机构的爆炸图;

图8为图3所示结构在一视角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电子式模具计数装置,在一实施方式中,参见图1-5,该电子式模具计数装置包括外壳10、沿竖直方向穿设于外壳10内的传动机构20、设置在外壳10内的控制板以及设置在控制板上的传感器和数据接口,外壳10上设置有供数据接口显露于外部的第一通孔30;传动机构20包括用于供上模推动的活动杆21、位于活动杆21下方的支撑杆22、设置在活动杆21与支撑杆22之间的弹性件以及与活动杆21连接的传感部,传感部位于传感器的同侧上方,传感部用于与传感器配合形成一次计数信号。

本实施例所涉及的外壳10的主要作用在于形成安装传动机构20、控制板、传感器及数据接口的容置空间,对于外壳10的材质、形状及大小不作任何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

本实施例所涉及的活动杆21的主要作用在于将上模合模时的下压力传递给传感部,传感部在下压力的作用下沿靠近传感器的方向移动,直至合模完成,合模完成后,传感部会与传感器配合形成一次计数信号。对于传感部与传感器之间的信号生成,可以采用遮挡块与光电传感器的结构形式。具体的,合模时,上模推动活动杆21向下运动,活动杆21再带动与其连接的遮挡块向下运动,合模完成后,遮挡块运动至光电传感器所在位置处,由于遮挡块将光电传感器所发出的光遮挡,因此,传感器将产生一个电信号,此电信号即对应塑胶模具的一次合模。对于传感部与传感器之间的信号生成,还可以采用磁铁与霍尔传感器的结构形式,传动机构20的动作原理与前述相同,故在此不再赘述。当磁铁运动至霍尔传感器所在位置后,根据霍尔效应原理,霍尔传感器会产生一个电信号,此电信号即对应塑胶模具的一次合模。应当注意的是,前述提及的传感部与传感器之间的信号生成方式仅为示例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本实施例所涉及的数据接口30的主要作用在于将传感器所产生的电信号发送给接收器,以供接收器对塑胶模具的合模次数进行接收和统计,并通过无线网络发送给上位机。可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电子式模具计数装置在使用时,可将传感器所产生的电信号实时发送给接收器,接收器根据此电信号对塑胶模具的合模次数进行整理,然后通过无线上传给上位机。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模具计数装置还可通过无线网络将传感器产生的电信号实时发送给接收器,然后再由接收器根据此电信号对塑胶模具的合模次数进行整理,最后通过无线上传给上位机。无线网络可以是wifi、蓝牙及射频等无线通信方式,对应的,在模具计数装置内设置wifi模块、蓝牙模块或射频模块即可实现。上述所提及的无线通信方式仅为示例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作为优选,本实施例采用无线方式将传感器所产生的的计数电信号发送给接收器,因为采用无线方式能够避免接线所带来的不便。

需要说明的是,接收器所起到的作用仅仅是对合模次数进行统计,而不会对其进行显示和保存,显示和保存都是由上位机实现的。也就是说,统计后的合模次数会在上位机上进行显示和保存,该上位机可以是手机、电脑等智能终端,如此,便可实现对于塑胶模具生产数量的远程监控。

上述所提及的接收器可同时接收多个模具计数装置所上传的合模计数信号,其据此所统计出的多个模具计数装置的合模数据会上传给上位机,并对应不同的id进行显示和保存,其中,每个id对应不同的模具计数装置。因此,对于每个模具计数装置的合模数据,根据该模具计数装置的id号即可从上位机中找回,十分方便,从而避免出现数据遗漏、错误或丢失的情况。另外,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模具计数装置的id号是可更改的,比如某一模具计数装置的当前id号为a,根据实际需要,可通过数据接口将其id号更改为b,当然此更改后的id号是不会与已有的id号发生冲突的,也就是说,此更改后的id号是其他模具计数装置所未使用的。

此外,通过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电子式模具计数装置,还可记录塑胶模具每塑胶一个产品所需工时,监测模具工作状态(工作与未工作),监测电子式模具计数装置的工作电压。具体的,对于塑胶产品所需工时,根据上次合模时间与当前合模时间即可获得,而对于合模时间的确定,则是根据传感器产生信号时所对应的时间为准。更具体的,传感器产生一次信号,接收器便记录一次时间,两次记录时间的差值即为塑胶一个产品所需时间,然后记录在接收器上。对于塑胶模具工作状态的监测,也是根据传感器所产生的电信号确定的,具体的,传感器若产生电信号,则表示塑胶模具处于工作状态,反之,若传感器未产生电信号,则表示塑胶模具处于未工作状态。

本实施例所涉及的弹性件的主要作用在于传动机构20的复位,该弹性件可以是伸缩弹簧,还可以是其他具有伸缩性的弹性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具体的,合模时,上模推动活动杆21向下运动,在活动杆21向下运动的过程中,位于活动杆21与支撑杆22之间的弹性件产生压缩;开模时,上模在运动机构的驱动下复位,而传动机构20则在弹性件的作用下完成复位动作,使得传动机构20回复至初始位置。

在一实施例中,参见图6、图7,活动杆21的内部设置为中空结构,其包括显露于外壳10的传动部211和与传动部211连接且位于外壳10内的安装部212,安装部212上设置有固定轴213;传动机构20还包括设置在外壳10内的转动杆23,转动杆23上设置有可供固定轴213穿过的第二通孔231,转动杆23的自由端上设置有传感部。本实施例中,传动部211显露于外壳10的外部,在使用时会与上模接触,以通过上模推动传动部211向下。安装部212与传动部211一体设置,其位于外壳10内部,传动部211将上模的作用力传递给安装部212,使得安装部212也沿竖直方向运动。安装部212的外侧面上设置有垂直外壳10方向的固定轴213,转动杆23的一端与外壳10内设置的圆柱转动连接,另一端则为自由端,传感部则设置在转动杆23的自由端上。转动杆23的中部位置处设置有第二通孔231,该第二通孔231与固定轴213匹配,可供固定轴213穿过。如此,传动机构20的动作原理为:上模推动传动部211向下运动,传动部211将上模的作用力传递给安装座,安装座在此作用力下向下运动;安装座向下运动时,固定轴213也会向下运动,由于固定轴213是穿设在第二通孔231内的,并且转动杆23的一端是转动连接在外壳10内的,因此,转动杆23将在固定轴213的作用下向下摆动,从而带动传感部沿靠近传感器的方向运动。

在上述一实施例中,参见图7,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传感器为霍尔传感器,传感部为磁铁,转动杆23的自由端上设置有用于安装磁铁的凹槽232。本实施例中,通过磁铁与霍尔传感器之间的信号感应,以对塑胶模具的合模次数进行记录,从而可据此对塑胶产品数量进行统计,还可据此对塑胶模具进行定数保养。并且,由于此合模数据是保存在上位机上的,因此,即使模具计数装置发生误操作或回零,也可较为轻易的找回合模数据。

在上述一实施例中,参见图5,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电子式模具计数装置还包括设置在外壳10内的限位框40,限位框40包括位于安装部212上方的第一限位板41和位于安装部212相对两侧的第二限位板42。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一限位板41可限制安装部212复位上移时的上升高度,避免活动杆21从外壳10内完全弹出;通过第二限位板42则可限制安装部212在上下移动时沿竖直方向运动,避免活动杆21在上下移动时发生倾斜,导致传感部在合模完成时未到达传感器所在位置,从而无法对此合模进行记录。

在另一实施例中,参见图3,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限位框40靠近传感部的一侧设置有用于供传感部移动的避位槽50。本实施例中,转动杆23的一端是转动固定在外壳10上的,另一自由端可在外壳10内上下摆动,为此,在限位框40的一侧设置避位槽50,以供传感部在此避位槽50内无阻碍运动。

在又一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电子式模具计数装置还包括设置在固定轴213的自由端的盖板60,盖板60内侧设置有控制板。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的盖板60可固定转动杆23,避免转动杆23在转动时出现脱离固定轴213的状况,导致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电子式模具计数装置无法完成对于塑胶模具的合模计数。

在再一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电子式模具计数装置还包括与控制板连接的防拆按钮70,防拆按钮70显露于外壳10的外部。需要说明的是,该防拆按钮70是具有伸缩性的,当防拆按钮70处于按压状态时,表示的是该模具计数装置处于计数状态,当防拆按钮70处于弹出状态时,表示的是该模具计数装置处于不可计数状态。在正常使用时,防拆按钮70是处于按压状态的,以对塑胶模具的合模次数进行记录,若无需对此塑胶模具进行计数,或者他人恶意操作将防拆按钮70弹出,则可通过上位机进行显示,并可通过相应的声光报警信号进行提醒,以告知工作人员此模具计数装置的当前状态。

在再一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电子式模具计数装置还包括设置在外壳10内的电池槽80。本实施例中,在外壳10的中下部设置有用于安装电池的电池槽80,需要说明的是,电池可以采用一次电池,也可以采用二次电池,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

在再一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外壳10包括相互盖合的左壳体11和右壳体12,左壳体11和右壳体12上设置有供活动杆21穿过的第三通孔。本实施例中,左壳体11或右壳体12上设置有公止口,右壳体12或左壳体11上设置有母止口,左壳体11与右壳体12通过公止口与母止口形成卡接配合,从而将左壳体11与右壳体12固定。进一步的,在左壳体11或右壳体12内设置有空心柱,在右壳体12或左壳体11内对应设置有固定孔,安装时,将固定孔对准空心柱盖合,然后通过螺钉固定。如此,先通过公止口与母止口进行第一次固定,再通过螺钉进行第二次固定,从而保证左壳体11与右壳体12的连接稳定性。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所提出的第三通孔的孔径应当是略大于活动杆21直径的,如此,活动杆21方能在第三通孔内往复运动。

在上述各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外壳10上设置有若干减重槽90。本实施例中,减重槽90不仅能够减轻整个模具计数装置的重量,还能够使得模具计数装置变得更加轻薄。

以上所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部分或优选实施例,无论是文字还是附图都不能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凡是在与本实用新型一个整体的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