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二维码和Tekla技术的钢结构模块化安装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6052186发布日期:2021-07-27 15:28阅读:323来源:国知局
基于二维码和Tekla技术的钢结构模块化安装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钢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基于二维码和tekla技术的钢结构模块化安装方法。



背景技术:

传统钢筋水泥建筑耗时费力、不经济,无法循环利用等弊端日益凸显。近年来,随着人们环保意识提高,钢结构建筑以其独特的工厂化制造、施工速度快、结构性能好、人工消耗少、可循环利用等优势在建筑行业得到快速发展。

基于二维码技术的成熟以及在各个领域的普及,同时,二维码技术具有成本低、易部署、查看方便及信息量大等优点,使二维码在自动识别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如二维码用于开发自动化设施管理系统及基于bim的车间绘图自动化系统,跟踪和控制工程图纸、报告和规范,获取有关的建筑物和其他文物信息。

建筑信息模型(bim)是2002年revit公司提出的概念。由于传统钢结构在设计、制造、施工安装存在诸多问题,如在钢结构深化设计中:钢构建筑物造型多变造成节点复杂;构件设计与施工中的碰撞;施工过程中进度费用等偏差问题。使建筑信息化、数字化的bim技术被很快应用到钢结构建筑工程的全生命周期(设计、制造、施工和维护及拆除);基于bim技术的常用软件有teklastrucyures、autodeskrevit、pkpm、navisworks等工具软件。

钢结构模块化安装过程包括构件设计,构件制造,构件运输,施工安装,构件检查,输入安装信息,二次检查等

整个过程流程长,经过的人员多,无法将钢构件从生产到安装所有信息全部可视化展现出来,从而导致在安装过程中,需要联系的人、查看的资料太多,耗时太多、效率太低,并且还存在遗漏的地方,导致钢构件的实际情况与查看到的情况有差别,引起安装后的质量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基于二维码和tekla技术的钢结构模块化安装方法。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手段实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

基于二维码和tekla技术的钢结构模块化安装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构件设计

利用tekla软件对钢构件进行建模,生成材料清单和零件图,并在智能平台批量生成二维码;

s2构件制造

加工制造出钢构件,并在钢构件上粘贴二维码,通过扫描二维码实时获得对应钢构件的信息,并能够对二维码的内容进行增加、修改;

s3构件运输

对制造完成并合格的钢构件运输至施工单位的仓库进行存放,并在运输前以及运输至仓库后对钢构件上的二维码进行扫描,增加钢构件的运输信息以及存放信息;

s4施工安装

对钢构件进行施工安装前,扫描钢构件上二维码,确认钢构件的编号与性能;

s5构件检查

对钢构件进行检查,对性能达标的钢构件运输至施工现场,进行施工安装。

s6输入安装信息

对安装完成的钢构件,扫描其二维码,将安装信息增加进二维码内容中;

s7二次检查

对安装完成的钢构件模块进行检查,钢构件是否出现在安装后形变超标的现象,对出现问题的钢构件扫描其二维码将问题信息增加入二维码的内容中,并传递至智能管理平台,通过终端对智能管理平台的信息进行查看、监控以及修改。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s1构件设计中,材料清单中对每个钢构件进行编号,编号依次包括:项目名称、楼栋号、楼层、构件类别以及流水号。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s2构件制造中,钢构件的信息包括编号、生产信息以及质检信息。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s3构件运输中,运输信息包括运输人的姓名、联系方式以及在运输过程中的天气、发生的情况;存放信息包括进入仓库的日期、存放的位置以及在存放过程中发生的情况。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智能管理平台根据钢构件的安装先后顺序,在s3构件运输中,将安装靠后的钢构件存放在仓库的里边,最先安装的钢构件存放在仓库的外围。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s4施工安装中,扫描二维码得到钢构件的性能包括钢构件在s2构件制造中的生产信息、质检信息以及在s3构件运输中的运输信息、存放信息。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s7二次检查中,所述终端包括pc终端、手机终端、平板终端。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通过tekla软件对钢构件进行建模,生成材料清单和零件图,并在智能平台批量生成二维码;实现对每个钢构件的可查看、可编辑性,从而在后续对钢构件进行运输、存放、安装、检查过程中,将该钢构件发生的情况、实时位置、性能以及安装情况等信息填入至对应的二维码内容中,后期有数据可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基于二维码和tekla技术的钢结构模块化安装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所述基于二维码和tekla技术的钢结构模块化安装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构件设计

利用tekla软件对钢构件进行建模,生成材料清单和零件图,并在智能平台批量生成二维码;材料清单中对每个钢构件进行编号,编号依次包括:项目名称、楼栋号、楼层、构件类别以及流水号。

将用在不同地方的每个型号的每个钢构件都进行标号,以实现数据的唯一性,有效解决数据信息孤立、偏差问题。

s2构件制造

加工制造出钢构件,并在钢构件上粘贴二维码,通过扫描二维码实时获得对应钢构件的信息,并能够对二维码的内容进行增加、修改;钢构件的信息包括编号、生产信息以及质检信息。

通过二维码记录每个钢构件的信息,从而使后续工序中的操作人员能够对该钢构件的所有信息进行查看;并且能够将得到的信息再添加至二维码的内容中,以便下一工序人员查看。

s3构件运输

对制造完成并合格的钢构件运输至施工单位的仓库进行存放,并在运输前以及运输至仓库后对钢构件上的二维码进行扫描,增加钢构件的运输信息以及存放信息。运输信息包括运输人的姓名、联系方式以及在运输过程中的天气、发生的情况;存放信息包括进入仓库的日期、存放的位置以及在存放过程中发生的情况;智能管理平台根据钢构件的安装先后顺序,将安装靠后的钢构件存放在仓库的里边,最先安装的钢构件存放在仓库的外围。

对每个钢构件在运输中发生的情况进行记录,例如是否淋雨、是否发生碰撞等信息;从而便于后序对钢构件检查人员查看。

对每个钢构件在存放前进行排序,按照施工先后存放,从而压缩存放空间,并且不会存在需要的钢构件被挡住拿不出来的情况出现;在存放过程中,是否出现淋雨、撞击等情况一一写入二维码内容中,便于后序人员查看。

s4施工安装

对钢构件进行施工安装前,扫描钢构件上二维码,确认钢构件的编号与性能;性能包括钢构件在s2构件制造中的生产信息、质检信息以及在s3构件运输中的运输信息、存放信息。

在运输至施工单位前,扫描二维码确认钢构件的编号正确、性能达标,再进行安装,从而避免运输至施工现场后发现钢构件安装错误或质量存在问题。

s5构件检查

对钢构件进行检查,对性能达标的钢构件运输至施工现场,进行施工安装。

s6输入安装信息

对安装完成的钢构件,扫描其二维码,将安装信息增加进二维码内容中;将安装过程中发生的情况,例如碰撞、掉落、淋雨等情况以及对该情况作出的补救措施填入至二维码内容中,以便后期人员查看。

s7二次检查

对安装完成的钢构件模块进行检查,钢构件是否出现在安装后形变超标的现象,对出现问题的钢构件扫描其二维码将问题信息增加入二维码的内容中,并传递至智能管理平台,通过终端对智能管理平台的信息进行查看、监控以及修改;所述终端包括pc终端、手机终端、平板终端;便于查看钢构件的情况。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如若存在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