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柔性触控感测器的触控面板及其制作方法_4

文档序号:9929318阅读:来源:国知局
)时,由于已经将已经完成的层级结构(如第一绝缘膜层、第一图案化导电层等)完全覆盖,故并不会对这些结构产生影响,可更好的提升制程良率与产品结构的稳定性。
[0089]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触控面板,包含上述实施例中的任一柔性触控感测结构及一盖板,具体请参照图16,图16绘示本发明第五较佳实施例中的触控面板叠层结构示意图。
[0090]触控面板100包含柔性触控感测器10及盖板30,其中柔性触控感测器10设置于盖板30下方,并通过胶层301与盖板30相互贴合。本实施例中,柔性触控感测器10可为上述实施例中的柔性触控感测器10A、10B、10CU0D中的一种,故在此不再赘述。
[0091]盖板30可由一硬质基材形成,具体材料可为强化玻璃、蓝宝石玻璃、聚酰亚胺(PD、聚丙烯(PP)、聚苯乙烯5 (PS)、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聚氯乙烯(PVC)、聚碳酸酯(PC)、聚乙烯(PE)、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聚四氟乙烯(PTFE)等其中的一种,材料可根据实际产品的需求为透明材料,亦可为不透明或半透明的材料,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盖板30也可以由一可绕性基材形成,本发明并不作限制。盖板30的下表面31与柔性感测器10相贴合,其上表面32可作为触控物体的接触面,本实施例中,盖板30的下表面31为一平面结构,需特别提出的是,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盖板30的下表面31可为一具有一定弧度的曲面结构,请参照图17,图17为发明一实施例中触控面板的盖板剖视图。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由于柔性触控感测器10具备一定的柔韧性,故可将其贴附于具有一定弧度的曲面结构的盖板上,从而满足不同的产品需求。此外,图16所示的实施例中,盖板30上更设置有遮蔽层40,遮蔽层40位于胶层301及盖板30之间,并对应柔性触控感测器10中的第一导线层213及第二导线层217设置,具体而言,遮蔽层40形成于盖板30的下表面31,并于盖板30上的正投影可至少覆盖第一导线层213及第二导线层217于盖板30上的正投影,其中,遮蔽层40由不透光的油墨或光阻材料形成,可对第一导线层213及第二导线层217起遮蔽作用,使得用户于产品的外观上不会看到第一导线层213及第二导线层217,以优化产品的外观,并且可通过遮蔽层40界定出产品的显示及触控操作区域,以方便提供友好的用户操作界面。值得注意的是,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遮蔽层40亦可形成于盖板30的上表面,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
[0092]胶层301设置于盖板30及柔性触控感测器10之间,以将两者贴合。胶层301由光学胶形成,其可以为液态胶水,也可以为固体胶片,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
[0093]柔性触控感测器10设置于胶层301下,本实施例中,柔性触控感测器10的柔性基材11与胶层301相接触,即柔性基材11位于胶层301及感测电极结构21之间,本实施例中,将柔性基材11设于感测电极结构21与盖板30之间,可对感测电极结构21起到缓冲与防爆的作用,从而提高产品的稳定性。值得注意的是,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感测电极结构21可设置于胶层301及柔性基材11之间,以使得感测电极结构21靠近用户操作面,从而能更快速及准确获取用户的触控信号。
[0094]以下将对上述本发明第五较佳实施例的触控面板的制作方法进行说明。
[0095]请参照图18A至图18G,图18A至图18G为本发明触控面板的制作流程中的结构示意图。
[0096]请先参照图18A,首先,提供第一载板Zl,并形成柔性基材11于第一载板Zl上。第一载板Zl可作为后续步骤中所形成的结构的机械性支撑,其可为一透明或不透明基板,例如一玻璃基板。
[0097]在本实施中,可通过第一粘结层Gl将柔性基材11粘附于第一载板Zl上。第一粘结层Gl为包含有未有机材的官能和未无机材的官能基的粘着剂,具体而目,当第一载板Zl采用玻璃等无机材质,而柔性基材11采用聚酰亚胺等有机材质时,第一粘结层Gl所包含的不同官能基,可适应两种不同材质的粘着特性,即可较为紧固地将柔性基材11固定于第一载板Zl上。同时,考虑后续柔性基材11需较容易的自第一载板Zl上移除,可设置第一粘结层Gl位于第一载板Zl的四周,例如位于第一载板Zl的周边区域N,使得柔性基材11在周边区域N的部分与第一载板Zl粘结性较好,柔性基材11在周边区域N以外的区域(例如内侧区域M)与第一载板Zl的粘结性相对较低,以确保后续制程中,柔性基材11既可紧固地依附于第一载板Zl上,需要移除时又可较为便捷地自第一载板Zl移除,其具体的移除方法后文将再详述。但不难理解,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一粘结层Gl也可以是一整面的覆盖于第一载板Zl上,而柔性基材11形成于第一粘结层Gl之上,具体而言,在这种设计下,第一粘结层Gl可采用粘着特性可改变之材质,即在制程过程中,其与第一载板Zl有较强之附着力,在制程结束后,又可通过特定溶液浸泡或温度处理等方式以降低其粘着性,利于第一载板Zl自柔性基材11上移除。
[0098]接着,请参阅图18B,形成感测电极结构21于柔性基材11上,感测电极结构21位于第一粘结层Gl的内侧区域M。其中形成感测电极结构21的具体方法可参照图3或图15所示的实施例,故在此不再赘述。
[0099]请参照图18C,形成第二载板Z2于感测电极结构21上,第二载板Z2更可部分或全部覆盖感测电极结构21,可通过第二粘结层G2将第二载板Z2粘附于感测电极结构21。第二载板Z2的材料包括诸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的聚合物或根据本发明实施例能够支撑一薄膜组件使之转移至盖板的任何合适材料,例如玻璃、环烯烃共聚物(C0P、Arton)、聚丙烯(PP)等。第二粘结层G2为一可移除式粘合剂,该第二粘结层G2可包括非水溶性胶或能够将两层临时粘附在一起且后续可被溶解或以其它方式移除的任何其它合适的材料。
[0100]然后,请参照图18D和图18E,将第一载板Zl自柔性基材11上移除。如图18D所示,可先沿着第一粘结层Gl的内侧将第一粘结层Gl及位于第一粘结层Gl之上的结构切除,亦即沿着图18D所示的切割线CC’进行切割。接着再将第一载板Zl自柔性基材11上移除,由于先将起主要粘着作用的第一粘结层Gl切除,再移除第一载板Z1,可减小在移除第一载板Zl的过程中应力对柔性基材11及柔性基材11上形成的其它结构的影响。另外,在切除第一粘结层Gl时,可控制切割参数,使其不会切割到第一载板Z1,如此,第一载板Zl可重复利用,以利于降低成本。在另一实施例中,可先沿着第一粘结层Gl的内侧将第一粘结层Gl和第一载板Zl位于第一粘结层Gl之下的部分均切除,然后再移除被切割之后的第一载板Z1。或者在又一实施例中,可在形成感测电极结构21的步骤与形成第二载板Z2的步骤之间,沿着第一粘结层Gl的内侧将第一粘结层Gl及位于第一粘结层Gl之上的结构切除,同时,第一载板Zl仍保留,待第二载板Z2形成之后,再将第一载板Zl移除。
[0101]需说明的是,在移除第一载板Zl时,可辅助或采用其它措施以方便离型。如可通过溶液浸泡、热处理、冷处理、外力剥离或前述之组合的方式将第一载板Zl自柔性基材11上移除。所用溶液可为水、酒精、丙二醇甲醚醋酸酯(PGMEA)溶液、聚偏二氟乙烯(NMP)溶液等;采用热处理及冷处理,是对第一载板Zl进行加热或冷却,利用柔性基材11与第一载板Zl的热膨胀系数不同产生应力进而方便离型。
[0102]接着,请参照图18F,贴附盖板30于柔性基材11上,可通过胶层301以层压或其它方式将盖板30与柔性基材11贴附在一起,且柔性基材11位于盖板160与柔性基材11之间,也即堆叠次序由上而下为盖板30、胶层301、柔性基材11、柔性基材11、感测电极结构
21、第二粘结层G2及第二载板Z2。
[0103]另外,在贴附盖板30之前,可形成遮蔽层40于盖板30上,遮蔽层40位于盖板30的至少一侧,用以遮蔽第一导线层及第二导线层(图18F中未示),使得第一导线层及第二导线层从盖板30上表面的一侧不容易被使用者看到。在本实施例中,遮蔽层40位于盖板30的下表面,也即位于盖板30相对于柔性基材11的一面。在另一实施例中,遮蔽层40可位于盖板30的上表面,也即位于盖板30相对于柔性基材11的一面。或者在其它实施例中,遮蔽层40还可以为一装饰膜层(Deco-film),该装饰膜层具体是包括一透明薄膜,在该透明薄膜的周边区域设置有遮蔽层,可以将该装饰膜层直接设置于盖板的上表面,亦可采用该装饰膜层取代盖板30及遮蔽层40。
[0104]最后,请参照图18G,将第二载板Z2及第二粘结层G2自感测电极结构21上移除。具体的,可先对第二粘结层G2进行
当前第4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