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准确度的窄边框内嵌式平面显示触控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731819阅读:380来源:国知局
高准确度的窄边框内嵌式平面显示触控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具有触摸板的结构,尤指一种高准确度的窄边框内嵌式平面显示触控结构。
【背景技术】
[0002]现代消费性电子装置多配备触摸板做为其输入设备之一。触摸板根据感测原理的不同可分为电阻式、电容式、音波式、及光学式等多种。
[0003]触控面板的技术原理是当手指或其他介质接触到屏幕时,依据不同感应方式,侦测电压、电流、声波或红外线等,以此测出触压点的坐标位置。例如电阻式即为利用上、下电极间的电位差,计算施压点位置检测出触控点所在。电容式触控面板是利用排列的透明电极与人体之间的静电结合所产生的电容变化,从所产生的电流或电压来检测其坐标。
[0004]随着智能型手机的普及,多点触控的技术需求与日俱增。目前,多点触控主要是通过投射电容式(Projected Capacitive)触控技术来实现。
[0005]投射电容式技术主要是通过双层氧化铟锡材质(Indium Tin Oxide, ITO)形成行列交错感测单元矩阵,以侦测得到精确的触控位置。投射电容式触控技术的基本原理是以电容感应为主,利用设计多个蚀刻后的氧化铟锡材质电极,增加阵列存在不同平面、同时又相互垂直的透明导线,形成类似Χ、Υ轴驱动线。这些导线皆由控制器所控制,其是依序扫瞄侦测电容值变化馈至控制器。
[0006]图1是已知互感应电容(Mutual capacitance)感测的示意图。已知互感应电容(Cm)感测的触控面板结构100上的感应导体线110、120是依沿着第一方向⑴及第二方向(Y)排列。第一方向⑴排列的感应导体线110与第二方向⑴排列的感应导体线120之间有一互感应电容(Cm) 160,互感应电容(Cm) 160并非实体电容,其是沿着第一方向(X)排列的感应导体线110与第二方向(Y)排列的感应导体线120之间的互感应电容(Cm)。
[0007]当要执行触控感应时,一软性电路板130上的控制电路131的内部驱动器(图未示)于第一时间周期Tl,对第一方向(X)排列的感应导体线110驱动,其使用电压¥7_1对互感应电容(Cm) 160充电,于第一时间周期Tl,控制电路131的内部所有传感器(图未示)感测所有第二方向(Y)排列的感应导体线120上的电压(Vo_l,Vo_2,…,Vo_n),用以获得η个资料,亦即经过m个驱动周期后,即可获得mXn个资料。
[0008]此种互感应电容(Cm)的感测主要是利用在显示面板上形成以双层氧化铟锡材质(Indium Tin Oxide, ITO)的行列交错感测单元矩阵,以侦测得到精确的触控位置。因此会增加制造程序及成本。同时,感应导体线120执行触控感应时要将感测到的信号传输至一软性电路板130上的控制电路131时,需经由面板140的侧边150走线方能连接至该软性电路板130。此种设计将增加触控面板边框的宽度,并不适合窄边框设计的趋势。
[0009]针对上述问题,In-Cell Touch技术则是将触控元件整合于显示面板的内,使得显示面板本身就具备触控功能,因此不需要另外进行与触控面板贴合或是组装的工艺。In-Cell Touch技术是在显示面板的上玻璃基板或下玻璃基板设置ITO透明感应电极层或光学感应元件。然而,如此不仅增加成本,亦增加工艺程序,容易导致工艺良率降低及工艺成本飙升,以及开口率下降而须要更强的背光,也会增加耗电。因此,已知平面显示触控结构仍有改善的空间。
【实用新型内容】
[0010]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在提供一种高准确度的窄边框内嵌式平面显示触控结构,仅需于单边设置连接线路,可增加导体区块之间的感应电容变化量,以便使用较小的电压即能驱动导体区块线,同时可提升接触点侦测的准确度。
[0011]依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特色,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高准确度的窄边框内嵌式平面显示触控结构,包括一第一基板、一第二基板、一薄膜晶体管层、一感应电极及走线层、及一感应电极层。该第一基板及该第二基板以平行成对的配置将一显示层夹置于二基板之间。该薄膜晶体管层位于该第二基板的面向该显示层一侧的表面,该薄膜晶体管层具有K条栅极驱动线及L条源极驱动线,该K条栅极驱动线及L条源极驱动线设置于一第一方向及一第二方向,以形成多个像素区块,每一个像素区块具有对应的一像素晶体管及一像素电容,依据一显示像素信号及一显示驱动信号,以驱动对应的该像素晶体管及该像素电容,进而执行显示操作,其中,K、L为正整数。该感应电极及走线层位于该薄膜晶体管层的面向该显示层的一侧,并具有沿着一第一方向排列的M条第一导体区块线及N条连接线,其依据一触控驱动信号而感应是否有一外部对象接近,其中,M、N为正整数,该M条第一导体区块线的每一条第一导体区块线是由多个第一导体区块所组成。该感应电极层位于该薄膜晶体管层的面向该显示层的一侧,其是介于该感应电极及走线层及该薄膜晶体管层之间,并具有沿着一第二方向排列的N条第二导体区块线,其执行触控感应时,接受该触控驱动信号,每一第二导体区块线以一对应的第i条连接线延伸至该高准确度的窄边框内嵌式平面显示触控结构的一侧边,i为正整数且N,该N条第二导体区块线的每一条第二导体区块线是由多个第二导体区块所组成;其中,该多个第一导体区块、该N条连接线、及该多个第二导体区块的位置是依据与该薄膜晶体管层的K条栅极驱动线及该L条源极驱动线的位置相对应而设置。
[0012]其中,该第一导体区块与该第二导体区块叠置时,是以差排方式叠置。
[0013]其中,该多个像素区块的每一像素区块的长度与宽度分别为一第一距离及一第二距离。
[0014]其中,该第一导体区块与该第二导体区块以差排方式叠置时,该第一导体区块的中心位置与该第二导体区块的中心位置在该第二方向上相差该第一距离的一第一倍数,在该第一方向上相差该第二距离的一第二倍数,其中,该第一倍数及该第二倍数为正整数。
[0015]其中,该多个第一导体区块的每一第一导体区块的长度与宽度分别为一第三距离及一第四距离,该多个第二导体区块的每一第二导体区块的长度与宽度分别为一第五距离及一第六距离,当中,该第三距离为该第一距离的一第三倍数的两倍,该第四距离为该第二距离的一第四倍数的两倍,该第五距离为该第一距离的一第五倍数的两倍,该第六距离为该第二距离的一第六倍数的两倍,其中,该第三倍数、该第四倍数、该第五倍数、及该第六倍数为正整数。
[0016]其中,该第一倍数小于或等于该第三倍数或该第五倍数中较小者,该第二倍数小于或等于该第四倍数或该第六倍数中较小者,h ( min(hl,h2),w ( min(wl,w2),当中,h为该第一倍数,w为该第二倍数,hi为该第三倍数,wl为该第四倍数,h2为该第五倍数,w2为该第六倍数。
[0017]其中,每一第一导体区块线是分别以对应的金属走线延伸至该第一基板的同一侧边,以进一步连接至一软性电路板。
[0018]其中,该N条连接线、多个第一导体区块、及多个第二导体区块是由金属导电材料所制成。
[0019]其中,该M条第一导体区块线的每一条第一导体区块线的多个第一导体区块是形成一个四边型区域,且电气连接在一起,该M条第一导体区块线的每一条第一导体区块线之间并未连接,该N条第二导体区块线的每一条第二导体区块线的多个第二导体区块是形成一个四边型区域,且电气连接在一起,该N条第二导体区块线的每一条第二导体区块线之间并未连接。
[0020]其中,该第一方向垂直第二方向。
[0021]其中,该N条连接线的每一条连接线排列于两条第一导体区块线之间。
[0022]其中,该第一导体区块及该第二导体区块所形成的该四边型区域为下列形状其中之一:长方形、正方形。
[0023]其还包含:
[0024]—遮光层,位于该第一基板的面向该显不层的一侧的表面,该遮光层由多条遮光线条所构成,该多条遮光线条设置于该第一方向及该第二方向,以形成多个遮光区块;
[0025]—彩色滤光层,位于该遮光层的面向该显不层一侧的表面上;
[0026]—第一偏光层,位于该第一基板的背向该显不层一侧的表面;以及
[0027]一第二偏光层,位于该第二基板的背向该显示层一侧的表面。
[0028]其中,该显示层为一液晶层。
[0029]其中,该显示层为一有机发光二极管层。
[0030]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特色,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高准确度的窄边框内嵌式平面显不触控结构,包括一第一基板、一第二基板、一薄膜晶体管层、一感应电极层、及一感应电极及走线层。该第一基板及该第二基板以平行成对的配置将一显示层夹置于二基板之间。该薄膜晶体管层位于该第二基板的面向该显示层一侧的表面,该薄膜晶体管层具有K条栅极驱动线及L条源极驱动线,该K条栅极驱动线及L条源极驱动线设置于一第一方向及一第二方向,以形成多个像素区块,每一个像素区块具有对应的一像素晶体管及一像素电容,依据一显示像素信号及一显示驱动信号,以驱动对应的该像素晶体管及该像素电容,进而执行显示操作,其中,K、L为正整数。该感应电极层位于该薄膜晶体管层的面向该显示层的一侧,并具有沿着一第二方向排列的N条第二导体区块线,其执行触控感应时,接受一触控驱动信号。该感应电极及走线层位于该感应电极层的面向该显示层的一侧,并具有沿着一第一方向排列的M条第一导体区块线及N条连接线,其依据一触控驱动信号而感应是否有一外部对象接近,其中,M、N为正整数,该M条第一导体区块线的每一条第一导体区块线是由多个第一导体区块所组成。其中,该多个第一导体区块、该N条连接线、及该多个第二导体区块的位置是依据与该薄膜晶体管层的K条栅极驱动线及该L条源极驱动线的位置相对应而设置,且该第一导体区块与该第二导体区块叠置时,是以差排方式叠置。
[0031]其中,该第一方向垂直第二方向。
[003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仅
当前第1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