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_3

文档序号:9027528阅读:来源:国知局
0041]在具体实施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触控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中,在形成有触控引线的图案的衬底基板上形成钝化层的图案,具体包括:
[0042]在形成有触控引线的图案的衬底基板上,通过一次构图工艺形成钝化层的图案;或,在形成有触控引线的图案的衬底基板上,通过树脂工艺形成第一钝化层的图案,在形成有第一钝化层的图案的衬底基板上形成第二钝化层的图案,具体地,为了实现源漏电极层与像素电极层的绝缘,需要在源漏电极层和像素电极层之间设置钝化层,其钝化层可以设置为一层,也可以设置为两层,当钝化层设置为两层时,可以将第一钝化层设置为树脂层,在源漏电极与像素电极之间设置树脂层,可减小源漏电极与像素电极之间的电容,进而减小源漏电极的RC延迟,从而减小显示面板的功耗。
[0043]具体地,经过上述制备方法形成的触控显示面板的整体膜层结构如图3所示,其中,栅极01和公共电极2 (亦即触控电极)同层设置位于衬底基板G之上,位于栅极01与公共电极2之上的为栅绝缘层04,位于栅绝缘层04之上的为有源层05、源漏电极06和触控引线3以及数据线(图中未示出),公共电极2通过过孔10触控引线3电性相连,位于有源层05、源漏电极06和触控引线3之上的为第一钝化层07 (即树脂层),位于第一钝化层07之上的为第二钝化层08,位于第二钝化层08之上的为像素电极09,以上仅为触控显示面板结构的一个具体实施例,在实际生产和应用中,触控显示面板的具体结构不限于此,可根据实际生产需要,增减或改变其膜层结构,以便适用于多种模式的显示面板,在此不作限定。
[0044]基于同一实用新型构思,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触控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如图4所示,可以具体包括:
[0045]S201、在显示阶段,对触控显示面板中的触控引线施加公共电极信号,同时,对触控显示面板中的栅线依次施加栅扫描信号,对数据线施加数据信号;
[0046]S202、在触控驱动阶段,对触控显示面板中的触控引线施加触控扫描信号,同时,触控显示面板中的栅线和数据线施加与触控扫描信号相调制的同步信号,且触控引线将发生触控位置产生的触控信号传输到触控芯片,触控芯片根据触控信号确定触控点位置。
[0047]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触控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中,在显示阶段和触控阶段对应驱动显示面板实现了显示功能和触控功能,这样触控和显示阶段采用分时驱动方式,将公共电极复用为触控电极,在显示阶段,对触控引线施加公共电极信号,为公共电极提供公共电极信号,在触控阶段,对触控引线施加触控扫描信号,驱动触控显示面板进行触控扫描,同时栅线和数据线施加与触控扫描信号相调制的同步信号,以降低触控电极与其他电极线间的寄生电容,从而降低触控电极与其他电极线间的RC延迟,且触控引线将发生触控位置产生的触控信号传输到触控芯片,触控芯片根据触控信号确定触控点位置,这样融合了自电容式的内嵌触控技术,将内嵌技术与现有的大尺寸显示面板相结合,实现了低成本下大尺寸显示面板的显示和触控的优异体验。
[0048]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其制备方法、驱动方法及显示装置,该触控显示面板包括:具有呈矩阵排列的触控电极和呈矩阵排列的像素单元的阵列基板;其中,每个触控电极包括多个公共电极,相邻列的像素单元之间具有触控引线,各触控电极通过对应的触控引线与触控芯片的引脚相连;触控引线用于在显示阶段向触控电极传递公共电极信号,在触控阶段向触控电极传递触控扫描信号,且还用于将发生触控位置产生的触控信号传输到所述触控芯片,这样在触控阶段将公共电极复用为触控电极,在不增加额外制作工艺前提下,仅通过在相邻列像素单元之间设置触控引线,融合了自电容式的内嵌触控技术,将内嵌技术与现有的大尺寸显示面板相结合,实现了低成本下大尺寸显示面板的显示和触控的优异体验,且其中触控引线与像素电极无交叠,使得整体寄生电容较小,较小的寄生电容可以保证有充足的时间进行触控驱动扫描,有利于触控驱动扫描与检测。
[0049]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主权项】
1.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呈矩阵排列的触控电极和呈矩阵排列的像素单元的阵列基板;其中, 每个所述触控电极包括多个公共电极,相邻列的所述像素单元之间具有触控引线,各所述触控电极通过对应的所述触控引线与触控芯片的引脚相连; 所述触控引线用于在显示阶段向所述触控电极传递公共电极信号,在触控阶段向所述触控电极传递触控扫描信号,且还用于将发生触控位置产生的触控信号传输到所述触控芯片。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电极与栅极同层设置且相互绝缘,所述触控引线与数据线同层设置且相互平行,所述触控电极通过过孔与所述触控引线电性相连。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触控电极包括的多个公共电极呈矩阵排列,每个所述触控电极中的每行的多个公共电极之间通过连接线相连。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触控电极中的每行公共电极中的位于同一列的公共电极通过过孔与对应的所述触控引线电性相连。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线与栅线同层设置且相互平行。6.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像素单元包括多个亚像素,所述触控电极包括的公共电极与所述像素单元包括的亚像素--对应。7.—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该触控显示面板包括:具有呈矩阵排列的触控电极和呈矩阵排列的像素单元的阵列基板;每个触控电极包括多个公共电极,相邻列的像素单元之间具有触控引线,各触控电极通过对应的触控引线与触控芯片的引脚相连,在触控阶段将公共电极复用为触控电极,在不增加额外制作工艺前提下,仅通过在相邻列像素单元之间设置触控引线,将内嵌技术与现有的大尺寸显示面板相结合,实现了低成本下大尺寸显示面板的显示和触控的优异体验,且其中触控引线与像素电极无交叠,使得整体寄生电容较小,较小的寄生电容可以保证有充足的时间进行触控驱动扫描,有利于触控驱动扫描与检测。
【IPC分类】G06F3/041, G06F3/044
【公开号】CN204679990
【申请号】CN201520434121
【发明人】刘伟, 董学, 王海生, 陈小川, 丁小梁, 刘英明, 杨盛际, 刘红娟, 赵卫杰, 李昌峰, 王磊, 许睿
【申请人】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9月30日
【申请日】2015年6月23日
当前第3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