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驱动器及其转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774381阅读:21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盘驱动器及其转台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转动圆盘状记录媒体如光盘或磁光盘,和通过沿着圆盘状记录媒体的信息记录平面移动拾取器记录(写入)和/或重放(读取)信息信号的盘驱动器,本发明还涉及一种最好用于该驱动器的转台。
迄今,通过使用圆盘状记录媒体如光盘{CD(小型盘)或CD-ROM(只读存储器)}或磁光盘(OD)记录和/或重放信息信号的盘驱动器已广泛生产。该盘驱动器通过作为圆盘状记录媒体的光盘水平安置在与主轴马达转轴相固定的转台上转动光盘,并通过作为拾取器的光拾取器的光学头使激光束作用于光盘的信息记录平面上。光学头从光盘中心径向外移以便把信息信号写在信息记录平面上,或者读取预先记录在信息记录平面上的信息信号。
就此类型的盘驱动器来说,记录了信息信号的光盘的信息记录平面和光拾取器的光学头设置成一预定或更小的倾斜角度。这是因为信息信号重放的精确性主要取决于光学头的倾斜角度。既然这样,为了实现高密度、高精确性的记录和/或重放光盘,光学头物镜的光轴最好设定为垂直(90°)于光盘的信息记录平面。然而,由于光盘具有倾斜性,主轴马达具有垂直性和物镜摆动具有垂直性,就很难设定使物镜的光轴精确地垂直于光盘的信息记录平面。
因此,对于使用光盘如CD或CD-ROM和信息记录媒体的盘驱动器来说,光盘和物镜之间相对倾斜所容许的范围标准为1.2°或更小(光盘的倾斜角标准为0.6°或更小和主轴马达或物镜的倾斜角标准为0.6°或更小)。此外,物镜的光轴通过依据光盘设定成预定位置的状态倾斜光拾取器而在预定倾斜的范围内进行调节。
如图20所示的盘驱动器是一种具有上述盘倾斜机构的公知盘驱动器。盘驱动器1设有一主轴底盘2和一拾取器底盘3,主轴底盘2是由一个其内侧设置一近乎方形开口的扁平框架构成,拾取器底盘3是由一个其上所设置的开口略为小于主轴底盘2开口的扁平框架构成。拾取器底盘3设有在宽度方向突出拾取器底盘3两侧的一对轴部3a,此外,主轴底盘2还设有一对旋转支撑轴部3a的轴承部2a。通过这些对轴承部2a和轴部3a的相结合,拾取器底盘3能够被支撑以便在主轴底盘2的纵向可摆动。
在主轴底盘2纵向的一侧设有一倾斜驱动机构4,拾取器底盘3根据倾斜驱动机构4的操作可在主轴底盘2的纵向来回摆动。一主轴马达5固定在主轴底盘2纵向的另一侧,同时使主轴马达5的转轴向上转动。一能够安置光盘的转台6整体设定在主轴马达5的转轴上。
转台6具有如图21A和21B所示的结构。即,转台6设有一台架101,一中心罩102,一活动环103,一压缩线圈弹簧104,一磁轭板105,和一磁铁106,台架101具有一安置光盘10的环形安装部101a,和一设置在安装部101a内部的环形凹槽组成的凹槽部101b,和一设置在凹槽部101b中心部位的圆柱形凸台部101c。中心罩102固定于台架101的凸台部101c上,并与其形成一体。
中心罩102由一环形部件构成,其外径适当小于凹槽部101b的直径,其厚度设定为一个适当大于凹槽部101b深度的值,其前端突伸出凹槽部101b。中心罩102的前端设有一环形凹入部102a,磁轭板105和磁铁106容置在凹入部102a内。活动环103旋转固定于中心罩102的外周缘上以便能够在轴向可移动。
活动环103具有一套环103a,一设置在套环103a一侧的环形端面103b,和一在端面103b的径向外侧连续设置的锥形斜面103c。压缩线圈弹簧104的一端固定在活动环103的端面103b的内表面。压缩螺旋弹簧104的另一端固定在凹槽部101b的底表面,活动环103通过压缩螺旋弹簧104的弹簧力一直压靠中心罩102的前端。通过设置在中心罩102前端的一外突部102b阻止活动环103的移动,从而能避免活动环103的移开。一固定于光盘110的中心孔110a上的固定部是由活动环103的倾斜部103c和中心罩102的突部102b构成的。
在安置光盘110之前,具有上述结构的转台6设定为如图21A所示的状态,由压缩线圈弹簧104的弹簧力所施力的活动环103与中心罩102的突部102b相接触。通过从上述状态安置光盘110于转台6上,并固定于中心孔110a上,上述过程就变化为如图21B所示的状态,活动环103就降低了。因此,光盘110中心孔110a的边缘就与活动环103的斜面部103c相接触,光盘110就由斜面部103c进行中心定位。
此外,如图20所示,一导轴3b和一导向部(图20未显示)设置在拾取器底盘3上以便相互保持一预定的间隔平行地在纵向延伸。一光拾取器7的滑动件8由导轴3b和导向部滑动支撑。而且,一未图示的齿条固定于滑动件8上,一位于头进给机构9端部的齿轮与齿条相啮合。通过驱动头进给机构9和把转矩传输给滑动件8,光拾取器7就能被移动以便接近或远离转台6。
此外,一偏斜传感器10安置在滑动件8上,偏斜传感器10用于检测安置在转台6上的光盘的信息记录平面的距离。偏斜传感器10向信息记录平面发出光,通过接收信息记录平面反射光检测光盘的偏斜度。通过依据偏斜传感器10检测的结果改变拾取器底盘3的倾斜度,就能逆着光盘信息记录平面的倾斜度来调节光拾取器7光学头7a的光轴的倾斜度。
然而,就上述常用的盘驱动器来说,它需要六个部件,这是因为转台6是通过台架101,中心罩102,活动环103,压缩线圈弹簧104,轭板105和磁铁106相结合而构成的,它还需花费许多工时。因此,它就存在这些问题驱动器1不仅耗费大,而且驱动器1的组装也比较麻烦。
此外,由于通过光盘10降低活动环103而使光盘110中心定位于转台6上,这就要求活动环103固定于中心罩102上具有较高的精确性。如果精确性粗略,就会存在活动环103的平滑移动不能保证的问题。特别是,由于活动环103的轴向长度小于其直径,为了在轴向移动活动环103就必须均匀挤压活动环103的外边缘。因此,如果施加局部压力,则活动环103就会偏斜,可能在中心罩102内被卡住。
为了解决上述通常的问题,该申请人预先设置了具有如图22A和22B所示结构的转台120。转台120设有一平台121,一夹紧环122,一磁轭板105和一磁铁106。与台架101一样,平台121具有一安装部121a,一凹槽部121b和一凸台部121c。夹紧环122固定于平台121的凸台部121c上,他们是形成一体的。
夹紧环122是由一个锥形帽状部件构成,其外经适当小于凹槽部121b的直径,其厚度设定一个适当大于凹槽部121b深度的值,其前端从凹槽部121b突出。夹紧环122具有一外周缘部122a,一圆柱形部122b和一凸台部122c。凸台部122c能够固定于平台121的凸台部121c上,他们通过凸台部122c压装于凸台部121c上形成一体。
夹紧环122的圆柱形部122b与凸台部122c的外侧形成一体,磁轭板105和磁铁106容置在圆柱形部122b内。夹紧环122的外周缘122a由数个径向分布的固定片122a1和数个分布在相邻固定片122a1之间的弹性片122a2组成。这些固定片122a1和弹性片122a2在圆柱形部122b的前端分别相互接触。而且,通过相对于固定片122a1减小弹性片122a2的壁厚和宽度,弹性片122a2就能提供一适当弹性度。
就具有上述结构的转台120来说,光盘110是通过具有一适当弹性度的弹性片来进行中心定位的。而且,设置在相邻弹性片之间的固定片分别起光盘110插入的导向作用。然而,根据改进的转台120,所使用部件的数量就减为4个,因此,它就能提高组装性能和生产效率。但是,它也会出现一个不足点即转台120和夹紧环122之间需要较高的固定精度。
本发明就是用于解决上述通常的问题,其目的是提供一种盘驱动器和一种最好被该盘驱动器所使用的转台。该盘驱动器是通过一安置圆盘状记录媒体的安装部和一固定于圆盘状记录媒体中心孔上的固定部形成一体,并使一弹性片压力接合于中心孔上而能够解决上述问题的。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和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一个方案所使用的盘驱动器包括一转台和一主轴马达,转台用于安置记录和/或重放信息信号的圆盘状记录媒体,转台固定于主轴马达的转动部上。其中,转台设有一安装部,用于安置圆盘状记录媒体,一固定于圆盘状记录媒体中心孔上的固定部,和一压力接合于中心孔内周缘上的弹性片,安装部和固定部是形成一体的。
本发明第二个方案的盘驱动器包括一设置在安装部中心位的转台的固定部,数个径向分布的固定片和数个分别分布在相邻固定片之间的弹性片。
本发明第三个方案的盘驱动器包括一圆锥形固定部,其中一固定片和一弹性片在圆锥形固定部的锥形前端相互连接,弹性片的另一端在安装部径向外延,形成一自由端。
本发明第四方案的转台包括一安置记录和/或重放信息信号的圆盘状记录媒体的安装部和一固定于圆盘状记录媒体中心孔上的固定部,和一压力接合于中心孔内周缘上的弹性片,其中安装部和固定部形成一整体。
本发明第五方案的转台包括一几乎设定在安装部中心位的固定部,数个径向分布的固定片和数个分别分布在相邻固定片之间的弹性片。
本发明第六个方案的转台包括一圆锥形固定部,其中一固定片和一弹性片在圆锥形固定部的锥形前端相互连接,弹性片的另一端在安装部径向外延,形成一自由端。
如上所述,就本发明权利要求1所说的盘驱动器来说,转台安装部和固定部形成为一个整体。因此,它就能减少所使用部件的数量和组装盘驱动器的工时,并使圆盘状记录媒体可靠地进行中心定位。因此,它能够提供一种稳定性能优越的盘驱动器。
就本发明第二方案的盘驱动器来说,转台固定部是由数个固定片和数个弹性片组成。因此,它就能够提供一种设有简单结构的转台并能使圆盘状记录媒体可靠地进行中心定位的盘驱动器。
就本发明第三方案的盘驱动器来说,与固定片在锥形端接触的弹性片的另一端径向外延,并形成一自由端。因此,它就能够通过压力接合该弹性片的自由端使圆盘状记录媒体精确和可靠地中心定位于圆盘状记录媒体的中心孔上。
就本发明第四方案的转台来说,安装部和固定部形成一个整体。因此,它就能减少所使用部件的数量和组装转台的工时,并使圆盘状记录媒体可靠地进行中心定位。因此,它能够提供一种稳定性能优越的盘驱动器。
就本发明第五方案的转台来说,固定部是由数个固定片和数个弹性片组成。因此,虽然转台具有简单的结构,但是它能使圆盘状记录媒体可靠地进行中心定位。
就本发明第六方案的转台来说,与固定片在锥形前端接触的弹性片的另一端径向外延,并形成一自由端。因此,它就能够通过压力接合弹性片的自由端使圆盘状记录媒体精确和可靠地中心定位于圆盘状记录媒体的中心孔上。


图1是本发明盘驱动器一个实施例的外形透视图;图2是本发明图1中的盘驱动器的分解透视图;图3是图2中主要部分的放大透视图,显示了本发明盘驱动器主底盘和类似部件的图;图4是本发明盘驱动器的盘托架的透视图;图5是图2中主要部分的放大透视图,显示了本发明盘驱动器的基座底盘和基座支架的图;图6是本发明盘驱动器的基座图,它也是分解双轴盖的透视图;图7是本发明盘驱动器的基座的分解透视图;图8A和8B是本发明盘驱动器转台的示图,其中图8A是转台的透视图,图8B是转台的俯视图;图9A至9C是本发明盘驱动器转台的视图,其中图9A是转台的仰视图,图9B是沿图8B中B-B线的图8B转台的剖视图,图9C是沿图8B中C-C线的图8B转台的剖视图;图10是图2中主要部分的放大透视图,显示了本发明盘驱动器的卡盘支架和同类部件的图;图11显示了本发明盘驱动器的基座图,它也是转台的正剖视图;图12显示了本发明盘驱动器基座底盘的图,它也是拾取器底盘前倾时的侧视图;图13显示了本发明盘驱动器基座底盘的图,它也是拾取器底盘后倾时的侧视图;图14是本发明盘驱动器主轴底盘的俯视图;图15是沿图12中D-D线图12基座底盘的剖视图;图16是图15中主要部分的放大视图;图17显示了本发明盘驱动器在托架承载方向的剖视图,它是转台下降时盘驱动器在卸载状态下的剖视图;图18显示了本发明盘驱动器在托架承载方向的剖视图,它是转台上升时盘驱动器在卸载状态下的剖视图;图19是本发明盘驱动器的简略结构示意图;图20是常用盘驱动器的透视图;图21A和21B是常用转台的视图,其中图21A是安置光盘前转台的剖视图,图21B是安置光盘后转台的剖视图;图22A和22B是现有领域中转台的视图,其中图22A是转台的分解透视图,图22B是转台的剖视图。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盘驱动器的一个实施例和用于本发明的盘驱动器转台的一个实施例。图1至19是本发明盘驱动器的实施例的示意图。本实施例的盘驱动器适用于使用光盘如直径为12cm和8cm的CD或CD-ROM作为圆盘状记录媒体的光盘托架型盘驱动器,它能够通过光盘托架承载光盘以便自动实现加载,专门重放(读取)记录在光盘信息记录平面上的信息信号。
也就是说,图1是本发明盘驱动器一个实施例的透视图;图2是图1中的盘驱动器的分解透视图;图3是图2中主底盘的放大透视图,图4是图1中盘驱动器的光盘托架的透视图;图5是图1中盘驱动器的基座和基座支架的透视图;图6是双轴盖被分解的图5基座的透视图,图7是图5基座的分解透视图;图8A和8B及图9A至9C是转台的示图,图10是卡盘支架和同类部件的透视图,图11是图5中基座的正视图。
此外,图12至15显示了本发明基座的视图,其中图12是拾取器底盘前倾状态时的侧视图;图13是拾取器底盘后倾状态时的侧视图;图14是主轴底盘和拾取器底盘之间关系的俯视图;图15是沿图12中D-D线的剖视图;图16是图15中主要部分的视图;而且,图17和18显示了本发明盘驱动器在光盘托架移动方向的剖视图,其中图17是在卸载状态下的纵剖视图,图18是在加载状态下的纵剖视图;图19是本发明简略结构的示意图。
如图1和2所示,本发明的盘驱动器11包括一在上表面和前表面开口的盒型主底盘12,一从主底盘12的前开口移去或插入的光盘托盘13,一容置在主底盘12的凹槽部并被支撑以便能够摆动的基架14和一由基座支架14弹性支撑的基座单元15。
如图3放大视图所示,主底盘12由一浅底方形盒子构成,主底盘12底表面的中心部位设有延伸至后端的近乎方形的凹槽部16。凹槽部16的底表面设置成一向前降低的斜面,一对开口向上的轴承部位17和17在横向Y方向水平设置在光盘托盘13的两端,横向Y水平正交于托盘13在其后端移去/插入方向的纵向X。一对设置在基座支架14两侧面后端的轴部14a和14a由轴承部位17和17旋转支撑。此外,在横向Y方向相互平行延伸的导向凸起18和槽19设置在凹槽部16的前端。
此外,主底盘12的凹槽部16闭合底面前端的一侧设有一个马达支座12a。一承载马达20在主底盘12后端背面螺固于支座12a上。承载马达20的转轴20a穿过主底盘12的底面,并突入凹槽部16,一皮带轮21固定于转轴20a上。橡胶皮带22的一端挂在作为动力传输部件的主动皮带轮21上,一近乎设置在底面前端中心部位的从动皮带轮23悬挂橡胶皮带22的另一端。
从动皮带轮23由垂直设置在主底盘12底面前端的第一支撑轴12b旋转支撑,通过一螺固于第一支撑轴12b上的定位螺钉24避免从动皮带轮23的移开。一未图示的齿轮与从动皮带轮23的底面形成一体,一个二挡齿轮25的中间齿轮25b与该未图示的齿轮相啮合。二挡齿轮25由垂直设置在底面前端的第二支撑轴12c旋转支撑。由垂直设置在底面前端的第三支撑轴12d旋转支撑的主动齿轮26与设置在二挡齿轮25的中间齿轮25b上表面的上端齿轮25a相啮合。
此外,如图1 7所示,一下端齿轮25c与齿轮25的中间齿轮25b的底面形成一体。一卡盘凸轮27的齿条27a与下端齿轮25c相啮合。如图3等所示,卡盘凸轮27是由形成一横向长的方块的条形件构成,突出凸轮27一侧的齿条27a设置在凸轮27的上端。而且纵向延伸的导槽设置在卡盘凸轮27的底面。此外,一用于垂直移动基座支架14的凸轮槽27b设置在卡盘凸轮27的齿条27a的相对端面。
卡盘凸轮27的凸轮槽27b具有设置在纵向两端的上水平部和下水平部,和一与上、下水平部对角连接的斜面。一设置在基座支架14前端而能外突的凸轮销子28与凸轮槽27b滑动接合。此外,手工滑动卡盘凸轮27的操作导销27c和27d设置在卡盘凸轮27的上下端面。下端的操作导销27d穿过主底盘12的槽19,并突向底盘12的背面。一螺旋弹簧容置片27e设置在上端操作导销27c的近端,拉伸螺旋弹簧29的一端紧固于螺旋弹簧容置片27e上。
拉伸线圈弹簧29的另一端与设置在主底盘12的支座12a上的螺旋弹簧容置片12e相固定。卡盘凸轮27通过拉伸线圈弹簧29的螺旋弹簧拉力一直延伸向支座12a。因此,卡盘凸轮27位于拉伸线圈弹簧29的端部靠近支座12a时,凸轮销子28就出现在凸轮槽27b的下水平部,基座支架14保持在前部下落状态。卡盘凸轮27逆拉伸线圈弹簧29的力位于与支座12a相分离的一端,凸轮销子28就出现在凸轮槽27b的上水平部,基座支架14几乎保持水平状态。
此外,主底盘12的前开口用作托架入口30。数个托架导件31设置在闭合托架入口30两侧的侧壁内表面上,数个定位销32a和32b设置在底壁上。通过托架导件31和定位销32a和32b控制一对设置在光盘托盘13两侧的导轨13a和13a,光盘托盘13就能被容置以便它能够在主底盘12的纵向X方向移动,移开或插入托架入口30。
如图4等所示,光盘托盘13设有一光盘容置部34,光盘容置部34由一圆盘状凹槽部和一狭槽形开口35组成,圆盘状凹槽部能够水平存放一光盘33如显示一圆盘状记录媒体实例的CD或CD-ROM,狭槽型开口35设置成沿托架中心从光盘容置部34的中心部位向后延伸。光盘容置部34具有一个安置直径为12cm的光盘33的大直径部34a,还具有一个安置直径为8cm的光盘33的小直径部34b,小直径部34b由一个设置在大直径部34a中心部位的凹面组成。
此外,光盘托盘13的开口35是从比小直径部34b中心部位更远的位置形成的,并通过切除一部分大直径部34a延伸至光盘容置部34的外侧。开口35的形状和尺寸设计成基座单元15的上部能够完全被容置。一对在纵向平行延伸的左右导轨13a设置在光盘托盘13的左右侧。此外,虽然未图示,与导轨13a平行延伸的一齿条和一导槽整体设置在光盘托盘13的底表面。
由主底盘12支撑的主动齿轮26与光盘托盘13的齿条啮合,光盘托盘13通过主动齿轮26的转矩进行前移或后移。齿条的长度设置成在光盘托盘13刚好移至最后端前的某位置时齿条能够与主动轮26相脱离为止。而且,导销32a垂直设置在主底盘12的前部上,与光盘托盘13的导槽滑动接合,光盘托盘13的移动也是由导销32a控制的,以便它能够沿纵向X方向线性移动。
如图3等所示,光盘托盘13的纵向移动是由一盘馈送检测开关37检测的。根据盘馈送检测开关37的移动,就能检测光盘托盘13是否在弹出光盘33的弹出方向移动,亦或是在把光盘33装载至光盘安置部的指定方向移动。一盘馈送检测开关37的工作件37a穿过设置在主底盘12上的通孔,并突出光盘托盘13移动轨迹范围之外。盘馈送检测开关37固定于设置在主底盘12下面上的印刷电路板上。
一给承载马达20等提供电源的连接端子39,及检测卡盘凸轮27工作的凸轮检测开关40固定在印刷电路板38上。一凸轮检测开关的工作件40a固定在设置于卡盘凸轮27上的输入部27f的移动轨迹上。此外,卡盘凸轮27在远离支座12a方向移动一设定距离时,凸轮检测开关40就接通。图3所示的符号41表示固定于主底盘12底面上的盖板。
容置在主底盘12的凹槽部16内的基座支架14具有图5等所示的结构。也就是说,基座支架14是由一具有浅底的近乎方形的盒子构成,凸轮销28设置在支架14的前端板上,一对轴部14a设置在支架14左右侧板的后端上。一避免与主轴马达和类似部件接触的开口42a和一能够通过柔性印刷电路板和类似部件的开口42b设置在基座支架14的底板上。此外,一定位和弹性支撑基座单元15的凸件14b设置在底板上表面的三个位置上,一由橡胶或塑料制成的橡胶状弹性体形成象葫芦的绝缘体43固定在凸件14b上。
基座单元15的构成如图5至7所示。即,基座单元15设有一旋转支撑转台47的主轴底盘44,用于重放信息信号的光盘33固定于转台47上,它还设有一移动支撑光拾取器48的拾取器底盘45,表示拾取器一个实例的光拾取器48用于从固定在转台47上的光盘33中读取信息信号。一基座底盘36是由主轴底盘44和拾取器底盘45构成的。
如图7所示,基座底盘36的主轴底盘44是由一具有前端片44a,左右侧端片44b和44c及后端片44d的框架型部件构成,仅有前端片44a的形状设定为比其他端片高近似两倍。一支撑绝缘体43的支撑部49设置在如前端片44a的一端角处,位于端角相对侧的侧端片的前端,和几乎是后端片44d中心位处的这样三个位置的地方。支撑部49设置成一个象平面C型爪,绝缘体43的束缚部插入支撑部49中。而且,通过把一未图示的固定螺钉从绝缘体43的上部插入其中,并把前端的螺钉拧紧到设置在凸件14b上表面上的内螺纹孔中,基座单元15就通过三个绝缘体43由基座支架14弹性支撑。
此外,通过向上延伸一部分前端片44a,一马达固定支座50设置在主轴底盘44的前端片44a上。一主轴马达51安置在马达固定支座50的内侧,通过数个固定螺钉52a夹紧和固定,与支座50形成一整体。主轴马达51的转轴51a穿过马达固定支座50的通孔50a,突向主轴底盘44之外。一补偿垫圈53安装和固定在主轴马达51的转轴51a上。而且,转台47就安置和固定在补偿垫圈53上。
转台47的构成如图8A和8B及9A至9C所示,也就是说,如图8A所示,转台47是通过一光盘33的中心孔33a的边缘所靠近的安装部47a和一配合于中心孔33a中的固定部47b接合为一体而构成的。转台47的安装部47a设置成一个直径略大于光盘33的中心孔33a直径的圆盘。固定部47b设置在安装部47a的中心部位以便突出安装部47a一侧。固定部47b的高度设定为一个略大于光盘33厚度的值。
固定部47b设有一锥形,几乎是圆锥形的外周缘部147,一与外周缘部147的锥形侧连接的圆柱形部148,和一中心定位在圆柱形部148内侧的凸台部149。主轴马达50的转轴51a插入凸台部149的孔中,通过固定件如压固件定位,与凸台部149在旋转方向形成一整体。一环形凹槽部设置在圆柱形部148和凸台部149之间,一环形磁铁150和磁轭板151容置在凹槽部内。
如图8B和9A所示,固定部47的外周缘部147是由数个径向分布在环绕凸台部149周围的圆柱形部148外侧上的固定片147a和数个径向分布在圆柱形部148外侧上并分别设定在相邻固定片147a之间的弹性片147b构成。这些固定片147a和弹性片147b以保持一预定角间隔在周向交替地排列。此外,固定片147a和弹性片147b分别被弯曲以便向外凸出。这些固定片147a和弹性片147b的一端连续一体地连接于圆柱形部148上。
如图9C所示,固定片147a的扩口端连续一体地连接于安装部47a上。此外,通过给固定片147a提供足够的厚度以保证获得适当的刚性度,每个固定片147a的设立是为了牢固地定位光盘33的中心孔33a。然而,如图9B所示,每个弹性片147b的另一端在安装部47a侧形成一自由端,并径向外延伸。此外,每个弹性片147b的构成是这样的,它通过适当地减小其厚度而具有弹性,自由端的前端压力接合于中心孔33a的内周缘上。
因此,与所有弹性片147b自由端的前端接触的圆周直径值设定为略大于光盘33的中心孔33a直径。因为弹性片147b的自由端在数个位置压力接合于中心孔33a的内周缘上,光盘33就能对准转台47的中心并被定位。与固定片147a的固定端在安装部47a侧相接触的圆周直径值设定为略小于光盘33的中心孔33a直径。ABS树脂(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树脂)最好用作具有上述结构的转台47的材料。然而,使用其他合成树脂当然也是可以的。
如图7所示,标号55表示一控制转轴51a轴向移动的偏置螺旋弹簧。偏置螺旋弹簧55设定成横穿过马达固定支座50,螺旋弹簧55的中间部分与补偿垫圈53接触,螺旋弹簧55的两端固定于马达固定支座50上。此外,一倾斜马达56设定在马达固定支座50的内侧以便与主轴马达51横向安置。
倾斜马达56通过一固定螺钉52b被紧固和固定成一整体。倾斜马达56的转轴56a穿过马达固定支座50的孔50b,突出主轴底盘44之外。一倾斜齿轮57安装和固定于倾斜马达56的转轴56a上,一倾斜凸轮58的齿轮部58a与倾斜齿轮57啮合。倾斜凸轮58由一垂直设置在前端片44a的上表面上的支撑轴59旋转支撑。一螺旋延伸的凸轮面58b设置在倾斜凸轮58的上表面上,拾取器底盘45根据与凸轮面58b高度方向冲程相等的值进行垂直摆动。
此外,主轴底盘44的侧端片44b和44c及后端片44d的截面形状分别形成为一几乎在整个纵向全长的L型,以便提高整个主轴底盘44的刚度。而且,一对轴承部60和61设置在纵向侧端片44b和44c间的近乎中央部位以便横向延伸。一对设置在拾取器底盘45上的轴部63a和63b由第一轴承部60和第二轴承部61旋转支撑。
如图7和图12至15所示,第一轴承部60显著地外延,它具有一开口向上的箱型盒周缘60a和一设置在盒周缘60a上的V型轴承端面60b。一开口向上的切口160设置在盒周缘60a的侧面上。一盒周缘60a的凹槽部161经过切口160开通在侧面上。盒周缘60a的凹槽部161设置成能够使切口160侧向上的T型状,一隔壁162设置在盒周缘60a的底部上,轴承端面60b设置在隔壁162上。相互分别成对的定位销163、163和螺孔164、164设置在隔壁162两侧的宽部上。一拾取器底盘45的轴部63a安装在第一轴承部60的轴承端面60b上。通过一压片62从上方挤压轴部63a,就能避免轴部63a的移出。
此外,第二轴承部61具有一略为外延的、在侧面开通的轴承周缘61a,和一设置在轴承周缘61a上的V型轴承端面61b。拾取器底盘45的另一个轴部63b安装在第二轴承部61的轴承端面61b上。通过从主轴底盘44内侧把轴部63b插入轴承端面61b和轴承周缘61a之间,轴部63b就由第二轴承部61旋转支撑,同时又能避免轴部63b的移出。
如图7所示,压片62具有一固定部62a,其中心部位设有一窗口166,和一从固定部62a弯曲至90°的支撑部62b。压片62的固定部62a设有一与第一轴承部60的一对定位销163相接合的定位孔和一对应于一对螺孔164开通的通孔。如图14和15所示,一贯穿侧面的螺孔设置在压片62的支撑部62b的近乎中央部位。一调节螺钉168能够拧入螺孔内,同时又能向外转动其头部。
压片62的固定部62a安装在隔壁162的上表面上,支撑部62b插入凹槽部161内。此外,压片62由如图7所示的固定螺钉52c卡紧和固定于第一轴承部60上。通过压片62就能避免轴部63a的移出,拾取器底盘45的位置通过调节螺钉168调整到主轴底盘44上。
拾取器底盘45几乎设置成与主轴底盘44具有相同的尺寸,以便底盘45的俯视图几乎和主轴底盘44的俯视图一样,除了前端片44a外。也就是说,拾取器底盘45设定在主轴底盘44的前端片44a的后面,拾取器底盘45由框架型构件组成,它具有一与前端片44a相邻的前端片45a,一对在左右侧互相面向的侧端片45a和45c,及一后延的后端片45d。此外,一光拾取器48的光学头68穿过的开口64设置在这些框架型构件的内侧。
而且,除了拾取器底盘45的前端片45a之外,侧端片45b和45c及后端片45d的截面形状分别形成为一几乎在整个纵向全长的L型,以便提高整个主轴底盘45的刚度。侧端片45b和45c及后端片45d的高度值设定成与主轴底盘44的侧端片44b高度值几乎相等。因此,通过把拾取器底盘45叠加在主轴底盘44的预定位置上,叠加部分的高度几乎与主轴底盘44的前端片44a的高度相等。
拾取器底盘45的前端片45a设置成象一块板以便仅通过上表面连接左右侧端片45b和45c。此外,一低于侧端片45b的斜面45e设置在前端片45a的上表面上以便在前端片45a延伸方向的横向倾斜。因此,通过在拾取器底盘45的前端片45a上设置斜面45e,与常用基座底盘的情况相比,该底盘能够减少部件的数量,提高了组装性能,从而简化了组装操作。
一对轴部63a和63b设置在几乎是拾取器底盘45的侧端片45b和45c纵向的中心部位处并能外延,以此使轴部63a和63b的中心轴线相同。如图14和15所示,第一轴部63a与第二轴部63b略为斜对角设置,一作为弹性体实例的压缩线圈弹簧170松弛配合于轴部63a上。一周向延伸的环形凹槽171设置在第二轴部63b的末端,一卡环172固定于环形凹槽171上。压缩线圈弹簧170的一端固定于卡环172上,其另一端固定于隔壁162上。
拾取器底盘45通过压缩线圈弹簧170的弹簧力总是压靠主轴底盘44的一侧端片44b,此外,第一轴部63a的端面与调节螺钉168的前端形成接触。如图16放大的视图所示,一调节部173设置在第一轴部63a的端面上,以减小因第一轴部63a压靠轴承端面60b时轴承部所产生的余隙。调节部173具有一与调节螺钉168的前端168a形成接触的调节斜面173a,以便于减小因通过调节斜面173a产生一分力Sb作用在与轴向直交的方向而形成轴承部的余隙。
具有上述作用的调节部173是通过使轴部的前端形成一锥体,径向直线地切除前端,形成一倾斜面而方便地形成的。根据该调节部173,就能依据在轴中心线方向所作用的外力W在正交于轴部63a轴中心线方向的方向上产生正交方向分力Sb,并能根据该正交方向分力Sb减小轴承部的余隙。也就是说,假定通过调节螺钉168把一轴中心线方向的外力W施加于轴部63a的端面上,一作用力S就作用在垂直于与调节螺钉168的前端168a相接触的调节斜面173a的方向时,就在轴中心线方向产生该作用力S的轴向分力Sa和在正交于轴中心线方向的方向上产生一正交方向分力Sb。轴部63a通过正交分力Sb压靠轴承端面60b,以吸收轴承部的余隙。
此外,如图7所示,一定位凸柱45f设置在拾取器底盘45的后端片45d的上表面上。一遮光板65通过定位凸柱45f使用一固定螺钉52d紧固和固定于后端片54d上。遮光板65的截面设置成近乎为L型以便于覆盖被移动最外端的光拾取器48的光学头68的上部,特别是能够覆盖物镜68a。
此外,一通孔66a设置在拾取器底盘45的侧端片45b的前端缘上,一轴承部66b设置在底盘45的后端上。一设置在进给马达70上的轴承件固定于前端的通孔66a上,插入通孔66a内的进给轴69的前端由轴承部66b旋转支撑。进给轴69用作进给马达70的旋转轴。一螺旋形螺纹齿槽69设置在进给轴69的外周缘上,进给轴69构成进给马达70的转子。进给马达70通过用两个固定螺钉52e紧固一固定侧支架而固定于侧端片45b的前端缘上以便突出拾取器底盘45的前端。
一导轴71设置在与进给轴69侧相对的拾取器底盘45另一侧端片45c的内部,以便与进给轴69平行。因此,一对通孔72就设置在侧端片45c的前后端缘。通过把前后端压装入这些通孔72内,导轴71的两端就由拾取器底盘45支撑。
此外,一突向倾斜凸轮58的凸轮片73设置在拾取器底盘45的另一侧端片45c的前端缘上部。一扁平弹簧74的自由端压力接合于凸轮片73上,凸轮片73通过扁平弹簧74的弹簧力的压靠而压力接合于处在凸轮片73下方的倾斜凸轮58的凸轮端面58b上。此外,扁平弹簧74的固定端通过一固定螺钉52f紧固和固定于主轴底盘44的前端片44a的上表面上。
由进给轴69和导轴71滑动支撑的光拾取器48通过轴69和71导向以便它能够接近或远离转台47。光拾取器48具有一安装了光学头68的滑动件75。一轴承孔75a设置在滑动件75的一侧,进给轴69滑动插入轴承孔75a中。
一设定在滑动件75下表面的滑动齿条76的齿部76a与进给轴69的螺纹齿槽相啮合。齿部76a通过一弹性片与一固定片76b形成一体,滑动齿条76通过用一固定螺钉52g紧固固定片76b而固定于滑动件75上。此外,一轴承部75b设置在滑动件75的另一侧,导轴71通过该轴承部75b滑动支撑。一移动光拾取器48的头进给机构是由进给轴69,进给马达71和滑动齿条76构成的。此外,一减速机构是由进给轴69和滑动齿条76构成的。
光拾取器48的光学头68具有一能够在聚焦方向(垂直方向)和跟踪方向(横向)独立地移动物镜68a的双轴致动器。双轴致动器专用电磁力作为其驱动力。归类为移动部分的支持系统之间的差别,本实施例使用扁平弹簧型双轴致动器。然而,当然也可以把其他的系统如金属线支持系统,铰接系统或轴滑动系统用于双轴致动器上。图7中的标号77表示覆盖双轴致动器的双轴盖。一外露物镜68a的窗口77a设置在双轴盖77上。
此外,如图2所示,一卡盘支架80设置在主底盘12的上部以横穿光盘托盘13的上侧。如图10放大的视图所示,卡盘支架80具有一支架本体80a,一对固定部80b和80b,和一端盖部80c。卡盘支架80的支架本体80a设置成圆盘型以便能够覆盖光盘托盘13的光盘容置部34。一对分别外突的固定部80b和80b以一直径方向设置在支架本体80a的两端。而且,端盖部80c设置成以正交于固定部80b和80b的方向从支架本体80a的外周缘向外延伸。
一垂直延伸的通孔80d设置在卡盘支架80的支架本体80a的中心部位。一卡盘板81的三个脚件82能够宽松地插入通孔80d中。这三个脚件82排列成象一圆弧以便它们的外周缘形成圆周的一部分,一铁制或类似材料制成的、被设置在转台47上的磁铁所吸引的圆盘磁轭板83容置在脚件82内。
一磁轭压板84设定在穿过卡盘支架80的通孔80并上凸的每个脚件82的前端上。通过用磁轭压板84和卡盘板81就能固定支撑卡盘支架80,同时保持一预定的间隙,卡盘板81就能够在该间隙范围内的正交于板81的平面方向上移动。此外,通过在一方的通孔80d和另一方的三个脚件82之间设定一预定间隙,卡盘板81就能够在该间隙范围内的其平面方向上移动。
主底盘12,光盘托盘13和基座支架14最好使用ABS树脂。然而,当然也可使用其他的合成树脂,而且,使用如铝合金的金属也是可以的。此外,构成基座底盘36的主轴底盘44和拾取器底盘45最好使用含有65%玻璃纤维的PPS(聚苯撑硫)。然而,当然也可使用其他的合成树脂,而且,使用如铝合金的金属也是可以的。
根据具有上述结构的盘驱动器11,如下面所述,就能够重放光盘33上的数据。首先,接通盘驱动器11的电源,例如,按压弹射键,光盘托盘13被移出而处于弹射状态,以此光盘容置部34就能外露。因而就能够使光盘33放置在大直径部34a或小直径部34b上。
通过使所需的光盘33放置在光盘容置部34上,然后,如按压重放键以操作承载机构,光盘托盘13运载至光盘固定部,图17表示了该状态。
承载马达20通过操作重放键或类似键被驱动,同时光盘托盘13被承载,马达20的转矩通过橡胶皮带22从主动皮带轮21传输给从动皮带轮23,从动皮带轮23的转矩从二挡齿轮25的中间齿轮25b经过上端齿轮25a传输给主动齿轮26。主动齿轮26的转矩传输给光盘托盘13的齿条,因此,光盘托盘13通过托架导件31和导销32a和32b被引导后移动至主底盘12的后端。在此情况下,光盘托盘13移动至最后端时,卡盘凸轮27就不能移动了,因为二挡齿轮25的下端齿轮25c没有与卡盘凸轮27的齿条27a啮合。
此后,光盘托盘13移动至最后端时,卡盘凸轮27的上端操作导销27c进入设置在光盘托盘13的下面的凸轮槽内,卡盘凸轮27通过凸轮槽的导向而略为被移动。因此,卡盘凸轮27的齿条27a就与下齿轮25c相啮合,承载马达20的转矩被传输。此外,光盘托盘13到达最后端时,光盘托盘13的齿条与主动齿轮26脱离,承载马达20的转矩没有被传输。
那么,承载马达20的转矩从下端齿轮25c传输给齿条27a时,卡盘凸轮27逆着拉伸线圈弹簧29的弹簧力在远离承载马达20的方向上移动,由于卡盘凸轮27的移动,与凸轮槽27b相接触的基座支架14的凸轮销子28就能通过倾斜面从凸轮槽27b的下水平部移动至凸轮槽27b的上水平部。因此,基座支架14就在后端通过轴部14a向上摆动,并形成一近乎水平状态。图18表示了上述状态。
在此情况下,基座支架14的前部被升高,由基座单元15的摆动侧支撑的转台47进入光盘托盘13的开口35内,基座单元15是通过绝缘体43由基座支架14弹性支撑。因此,转台47的固定部47a进入光盘33的中心孔33a内,中心孔33a圆周部的周缘部就安装在转台47的安装部47a上。光盘33通过转台47的安装部47a略为升高,卡盘支架80夹持的卡盘板81被设置在转台47的固定部47b上的磁铁150所吸引。
因此,光盘33就被转台47和卡盘板81所支撑固定。从而,光盘33在旋转方向与转台47形成一体。那么,光盘33就被主轴马达51以一预定速度(例如,恒定的线性速度)转动。
进给马达70在光盘33转动同时或在前,或之后被驱动。因此,光拾取器48的滑动件75根据进给轴69的转动方向在接近于转台47的方向移动,由于光拾取器48在接近于转台47的方向移动,就能检测设定在转台47上的光盘33的倾斜度。下面描述实现检测光盘33倾斜度的过程。
也就是说,光拾取器48从光盘33的半径方向外侧向内移动时,光拾取器48从光学头68的物镜68a向光盘33的信息记录平面上发射出一激光束,每次连续地检测直至激光束返回。因此,通过比较所检测的次数就能检测出光盘33的倾斜度。
接着,下面描述校正所检测光盘33的倾斜度的操作。假定构成基座底盘36的主轴底盘44和拾取器底盘45如图12所示向转台47倾斜。光盘33的倾斜度在上述状态下检测时,倾斜马达56就被驱动,其转矩从转轴56a传输给倾斜齿轮57。倾斜齿轮57转动时,转矩从与倾斜齿轮57相啮合的齿轮部58a传输给倾斜凸轮58,倾斜凸轮58就对应于倾斜马达56的转动而转动。
拾取器底盘45的凸轮片73由于扁平弹簧74的弹簧力的作用一直压靠倾斜凸轮58的凸轮面58a。结果,凸轮片73沿凸轮面58b移动,以此拾取器底盘45就能绕一对设置在其近乎中心部位的左右轴部63a和63b转动,并反时针方向改变其高度。由于倾斜凸轮58的转动,凸轮面58b的最高位置能够与凸轮片73接触,拾取器底盘45如图13所示向后倾斜。
光盘33的倾斜根据上述倾斜机构的调节而被调节时,一记录在光盘33信息记录平面上的信息信号通过光拾取器48进行重放。通过光拾取器48实现信息信号重放的过程描述如下。也就是说,一激光束是从光学头68的物镜68a向光盘33的信息记录平面发射的,激光束的反射光经过物镜68a被接收,以此记录在信息记录平面上的信息信号被重放。
此外,光盘托盘13弹射出时,就执行与装入光盘过程相反的操作。例如,通过按压弹射键选择弹射操作时,承载马达20就反转,其转矩经过主动皮带轮21,橡胶皮带22,从动皮带轮23和二挡齿轮25的下端齿轮25c传输给齿条27a。因此,卡盘凸轮27靠近承载马达20,凸轮销子28就降低。结果,基座支架14从图18所示的水平状态变化为图17所示的前倾状态。
因此,由基座支架14支撑的基座单元15向下摆动,安置光盘33的转台47就向下移动。因为转台47的降低,卡盘板81就被移开。接着,转台47的固定部47b从光盘33的中心孔33a移开,光盘33就安置在光盘托盘13的容置部34上。在上述状态下,光盘托架能够被弹出。
根据上面所述构成的盘驱动器11,基座底盘36的绝大多数部件(除了拾取器底盘45的旋转支轴)设置在光盘托盘13的开口35内,因此,就能缩减拾取器底盘45的尺寸。因而,就能缩减基座单元15的尺寸,而且还能缩减盘驱动器的尺寸。因此,盘驱动器11不仅可以用作固定式盘驱动器,而且也可以用作便携式盘驱动器。因而,盘驱动器11具有广泛的用途。
图19表示本发明盘驱动器11的大致结构视图,它设有调节主轴底盘44和拾取器底盘45之间的相对位置的位置调节件,其中主轴马达51安装在主轴底盘44上,光拾取器48安装在拾取器底盘45上。位置调节件设有压缩线圈弹簧170,该螺旋弹簧的设置要便于施给调节螺钉168力的方向与螺钉168调节方向相同,其构成要便于压缩线圈弹簧170的压力作用于仅靠近与调节螺钉168相接触位置的主轴底盘44和拾取器底盘45。因此,它就能避免或控制主轴底盘44或拾取器底盘45由于压缩线圈弹簧170的压力作用而产生的变形。
也就是说,光拾取器48通过把一激光束作用于信息记录平面上而读取光盘33信息记录平面上的信息信号时,作为光拾取器48的光学头68上的物镜68a的棱镜中心Lo移动结果而获得的移动轨迹SL不能通过转台47的转动中心Mo(也作为主轴马达51的转动中心),控制跟踪伺服(如三个光束方法)的精确性就降低了。因此,物镜68a的棱镜中心Lo的移动轨迹SL最好与转台47的转动中心相一致。这种位置的调节是由上述位置调节件实现的。
根据该位置调节件,就能通过旋转调节螺钉168以使它前移或后移实现调节操作。也就是说,拾取器底盘45通过压缩线圈弹簧170的弹簧力压靠主轴底盘44的一侧,压缩线圈弹簧170固定于拾取器底盘45的轴部63a上,轴部63a的端面与调节螺钉168的前端形成接触。因此,通过在调节方向线CL的方向上使调节螺钉168前移或后移,该调节方向线也作为拾取器底盘45的转动中心,那么就能很简单和精确地实现调节。此外,调节螺钉168的前端168a与设置在轴部63a的端面上的调节部173的调节斜面173a形成接触,一下压力通过调节斜面173a作用于轴部63a。因此,轴部63a就压靠第一轴承部60的V型轴承端面60b,从而,能够防止轴部63a的升高,和消除轴承部60的余隙。
此外,由于压缩线圈弹簧170的弹簧力仅作用于与调节螺钉168相接触的附近位置的主轴底盘44的第一轴承部60上。因此,压缩线圈弹簧170的压力不作用于拾取器底盘45上。此外,就主轴底盘44来说,压力仅作用于具有相对较高强度的第一轴承部60上,但不作用于主轴底盘44的侧端片44b和44c上。因此,它就能避免或控制拾取器底盘45或主轴底盘44由于压缩线圈弹簧170的弹簧力作用而产生的变形。
如上所述,本发明不受到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对于上述实施例,描述的是只读光盘如CD或CD-ROM用作圆盘状记录媒体的一种情况,然而,它也能用于信息可被重新写入的可记录光盘或磁光盘作为圆盘状记录媒体,此外,对于上述实施例,描述的是光盘如CD被直接使用的一种情况,当然光盘也可以用作一插入盒式光盘内的圆盘状记录媒体,而且,对于上述实施例,描述的是重放(读取)记录在光盘上信息的光盘托架型盘驱动器及其转台的一种情况,然而,本发明不仅能适用于只记录信息的只记录盘驱动器,而且也能适用于记录和重放信息的盘驱动器及其转台,此外,对于上述实施例,描述的是压缩线圈弹簧用作弹性本体的一种情况。然而它不仅能使用扁平弹簧或拉伸线圈弹簧,而且也能使用圆柱形橡胶弹性体。因此,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允许对其作出各种修改,只要修改没有脱离本发明的要点。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第一方案的盘驱动器,转台的安装部和固定部形成一整体。因此,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具有需要较少部件,和较少组装工时,能够降低制造成本和较高生产效率的转台的盘驱动器。此外,本发明还具有这样的一个优点它提供一种具有能够通过固定部对圆盘状记录媒体进行精确的中心定位,同时圆盘状记录媒体固定在转台的安装部上,能够通过把固定部的弹性片压力接合于中心孔上而紧固支撑圆盘状记录媒体,并具有优越稳定性能的转台的盘驱动器。
根据本发明第二方案的盘驱动器,转台的固定部由数个固定片和数个弹性片构成。因此,本发明还具有这样的一个优点它提供一种具有能够对圆盘状记录媒体进行精确和牢固地中心定位,而又使用简单结构的转台的盘驱动器。
根据本发明第三方案的盘驱动器,在转台固定部的锥形前端与固定片接触的弹性片的另一端在安装部侧径向外延并形成一自由端。因此,本发明还具有这样的一个优点它提供一种具有能够通过弹性片的自由端压力接合于记录媒体的中心孔上而对圆盘状记录媒体进行精确和牢固地中心定位的转台的盘驱动器。
根据本发明第四方案的转台,安装部和固定部形成一整体。因此,本发明具有这样的一个优点它能够提供一种需要使用较少部件,和较少组装工时,能够降低制造成本和具有较高生产效率,能够通过固定部对圆盘状记录媒体进行精确和牢固的中心定位,并具有优越稳定性能的转台。
根据本发明第五方案的转台,固定部由数个固定片和数个弹性片构成,因此,本发明还具有这样的一个优点它提供一种能够对圆盘状记录媒体进行精确和牢固地中心定位,而又使用简单结构的转台。
根据本发明第六方案的转台,在固定部的锥形前端与固定片接触的弹性片的另一端在安装部侧径向外延并形成一自由端。因此,本发明还具有这样的一个优点它提供一种能够通过弹性片的自由端压力接合于记录媒体的中心孔上而对圆盘状记录媒体进行精确和牢固地中心定位的转台。
参考附图已对本发明的最佳实施例作出描述,但是应该明白本发明并不局限于这些严谨的实施例,本领域的熟练人员在不脱离后面权利要求所界定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都可以对其作出各种变化和修改。
权利要求
1.一种盘驱动器,包括一转台,用于记录和/或重放信息信号的圆盘状记录媒体安置在转台上;一主轴马达,转台固定在其转动部上,其特征在于该转台设有转台设有一安装部,用于安置圆盘状记录媒体;一配合于圆盘状记录媒体中心孔上的固定部,和一压力接合于中心孔内周缘上的弹性片,安装部和固定部是形成一体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盘驱动器,其特征在于转台的固定部大致设置在安装部中心部位,它具有数个径向分布的固定片和数个分别分布在相邻固定片之间的弹性片。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盘驱动器,其特征在于该固定部是圆锥形的,固定片和弹性片分别在固定部的锥形前端相互连接,弹性片的另一端径向外延,形成一自由端。
4.一种转台,包括一安置记录和/或重放信息信号的圆盘状记录媒体的安装部;和一配合于圆盘状记录媒体中心孔上的固定部,和一压力接合于中心孔内周缘上的弹性片,其特征在于其中安装部和固定部形成一整体。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转台,其特征在于该固定部大致设置在安装部中心部位,它具有数个径向设置的固定片和数个分别分布在相邻固定片之间的弹性片。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转台,其特征在于该固定部是圆锥形的,固定片和弹性片分别在固定部的锥形前端相互连接,弹性片的另一端径向外延,形成一自由端。
全文摘要
一种包括一转台(47)和一主轴马达(51)的盘驱动器,用于重放信息信号的光盘(33)安置在转台(47)上,转台(47)安装在主轴马达(51)的转动部上。转台(47)设有一安置光盘(33)的安装部(47a)和一配合于光盘(33)中心孔(33a)上的固定部(47b)和一压力接合于中心孔(33a)内周缘上的弹性片(14b),其中安装部(47a)和固定部(47b)形成一体。
文档编号G11B17/022GK1268750SQ0010829
公开日2000年10月4日 申请日期2000年3月31日 优先权日1999年3月31日
发明者塩见铁洋, 森下友晶 申请人:索尼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