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盘机的非接触式夹钳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752372阅读:14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光盘机的非接触式夹钳构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光盘机的非接触式夹钳构件。
背景技术
近来,由于计算机周边设备不断的进步,而且其价格也不断下滑,其中光盘机的价格已为一般人所接受。光盘机是利用光学原理来读取存储光盘上的数据,首先,需将光盘定位在光盘机的主轴马达的转盘上,然后需要有一构件将光盘固定,以使光盘可以固定在高速旋转的主轴转盘上,该构件即为光盘机的夹钳构件。光盘机的夹钳构件必须能确实地进行固定及脱离光盘的动作,以使光盘顺利的定位与取出,因此夹钳构件确实是光盘机的一重要构件。如图1所示,图1为一般公知光盘机的夹钳构件示意图,其具有一上盖片1、一夹钳轭片2、一磁性元件3、一夹钳本体4及一上盖5;该上盖5具有一通孔5a。参考图2,该夹钳轭片2具有一中心孔2a,其周围并具有多个沟槽2b;磁性元件3具有一中心孔3a;夹钳本体4为一圆形片体,其外径比上盖5的通孔5a大,所以夹钳本体4可悬挂在上盖5的通孔5a之上,其上半部具有一中心凸出部4a及多个卡勾4b,其下半部具有一轮毂4c,为一圆锥形表面,可用来穿过光盘的中心孔,并与光盘机的旋转盘结合以便定位光盘。
先将磁性元件3与夹钳轭片2利用中心孔3a与2a对准后结合,并插入夹钳本体4的中心凸出部4a,再利用夹钳轭片2上的多个沟槽2b,旋入夹钳本体4的多个卡勾4b固定组合而成夹钳10。如图3所示,图3为夹钳10的组合立体俯视图;图4为夹钳10的组合立体仰视图;图5为夹钳10的侧视图。
将夹钳10置入上盖5的通孔5a中,由于其外径比上盖5的通孔5a大,所以夹钳本体4可悬挂在上盖5的通孔5a之上;再将上盖1粘附于上盖5的通孔5a之上,用以防止夹钳在动作中弹出。
当将光盘放在光盘机的托盘上载入光盘机后,该光盘机的旋转盘会上升至一定位置,此时光盘由旋转盘所支撑,而由于夹钳10内的磁性元件3的磁性,旋转盘的磁性元件会与夹钳10吸附在一起,藉以固定光盘。
上述的设计虽可确保光盘在固定的状态下高速旋转以读写数据,但若使用者的计算机系统或光盘机在工作状态不慎掉落或不当使用掉落时,单凭藉夹钳10的磁力无法承受掉落瞬间的冲击能量,因此会使得夹钳与旋转盘分离,此时工作状态的光盘会任意弹跳,最后使光盘刮伤,进而无法读取数据。因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能解决上述缺点的非接触式夹钳构件,其可使用于现代的光盘机,能有效确保夹钳10、光盘与旋转盘在工作状态下,任意时刻都是结合的,确保使用者的计算机系统或光盘机在工作状态下如果不慎掉落或不当使用掉落瞬间,光盘不会任意弹跳以至刮伤光盘,进而无法读取数据。
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用于光盘机的非接触式夹钳构件,该构件能有效确保夹钳、光盘与旋转盘在工作状态下,任意时刻都是结合的,确保使用者的计算机系统或光盘机在工作状态下如果不慎掉落或不当使用掉落瞬间,光盘不会任意弹跳最后刮伤光盘,进而无法读取数据。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用于光盘机的非接触式夹钳构件,其简述如下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光盘机的非接触式夹钳构件,包括一上盖,具有一通孔;一夹钳轭片,具有一中心孔;一第一磁性元件;一夹钳本体,其内嵌入一第二磁性元件,并与该夹钳轭片和第一磁性元件结合成一夹钳,装设在该上盖的通孔上;一上盖片,粘附于上盖的通孔上,其防止夹钳在动作中弹出;以及一第三磁性元件,粘附于上盖片上,其给予夹钳一即时的预载。


为了更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特征和技术内容,参阅以下有关本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和附图,然而附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并非用于对本实用新型加以限制。附图中
图1是公知光盘机的夹钳构件示意图;图2是公知光盘机的夹钳构件细部放大图;图3是公知光盘机的夹钳组合立体俯视图;图4是公知光盘机的夹钳组合立体仰视图;图5是公知光盘机的夹钳组合侧视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非接触式夹钳构件的构件示意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非接触式夹钳构件的构件细部放大图;图8是本实用新型非接触式夹钳构件的夹钳组合立体俯视图;图9是本实用新型非接触式夹钳构件的夹钳组合立体仰视图;图10是本实用新型非接触式夹钳构件的夹钳组合侧视图;以及图11是本实用新型非接触式夹钳构件的动作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半高式光盘机(Half Height)。然而,本实用新型可适用于所有光盘机产品,包括只读式光盘机(CD-ROM)、可录式光盘机(CD-RW)、薄型光盘机、COMBO光盘机、DVD-R/RW光盘机、外接式光盘机及所有光学媒体记录机和播放机等。
如图6所示,图6是使用本实用新型非接触式夹钳构件的构件示意图,其具有一上盖片11、一夹钳轭片12、一夹钳本体14、一上盖15及圆环状磁性元件13、16;该圆环状磁性元件13、16可以是磁铁或具有磁铁等效功能的元件;该上盖15具有一通孔15a。参考图7,该夹钳轭片12具有一中心孔12a,其周围并具有多个沟槽12b;圆环状磁性元件13具有一中心孔13a;夹钳本体14为一圆形片体,其外径比在上盖15的通孔15a大,所以夹钳本体14可悬挂在上盖15的通孔15a之上,其上半部具有一中心凸出部14a及多个卡勾14b,其下半部具有一轮毂14c,并且是一圆锥形表面,可用于穿过光盘的中心孔,并与光盘机的旋转盘结合以定位该光盘,外环部内嵌入一圆环状磁性元件14d,其可以是磁铁或具有磁铁等效功能的元件,该圆环状磁性元件14d的极性与圆环状磁性元件16相同,以便产生一排斥力。
先将圆环状磁性元件13与夹钳轭片12利用中心孔13a与12a对准后结合,并插入夹钳本体14的中心凸出部14a,再利用夹钳轭片12上的多个沟槽12b旋入夹钳本体14的多个卡勾14b进行固定组合而成夹钳10A。如图8所示,图8为本实用新型夹钳10A的组合立体俯视图;图9为本实用新型夹钳10A的组合立体仰视图;图10为本实用新型夹钳10A的侧视图。
将夹钳10A置入上盖15的通孔15a中,由于其外径比上盖15的通孔15a大,所以夹钳本体14可悬挂在上盖15的通孔15a之上;将圆环状磁性元件16以背胶之类的方式粘附于上盖片11上,再将上盖片11以背胶之类的方式粘附于上盖15的通孔15a之上,用以防止夹钳在动作中弹出。参考图11,由于圆环状磁性元件16位于圆环状磁性元件14d的相对位置,且相对的极性一样,所以两者之间保持着一互斥力。
当使用者将光盘放在光盘机的托盘上载入光盘机后,该光盘机的旋转盘会上升至一定位位置,此时光盘由旋转盘支撑,而由于夹钳内圆环状磁性元件13的磁性,旋转盘的磁性元件会与夹钳10A吸附在一起,藉以固定光盘。而且此时由于圆环状磁性元件16与圆环状磁性元件14d间的互斥力,使夹钳10A与旋转盘在工作状态下结合的更紧密,即使此时计算机系统或光盘机不慎掉落,光盘也不会任意弹跳而造成光盘刮伤。
本实用新型的非接触式夹钳构件不同于公知光盘机的夹钳构件,本新型利用二个圆环状磁性元件间产生同极性的互斥力,赋予夹钳10A一即时的预载,以确保使用者的计算机系统或光盘机在工作状态如果不慎掉落或不当使用掉落瞬间,光盘不会任意弹跳造成刮伤光盘,进而无法读取数据。
综上所述,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示,但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和范围内,可作出各种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后附的权利要求所界定。
权利要求1.一种非接触式夹钳构件,安装在具有一旋转盘的光盘机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夹钳构件包括一上盖,具有一通孔;一夹钳,安装在所述通孔上;一上盖片,粘附于上盖的通孔上;以及一磁性元件,粘附于所述上盖片上,给予夹钳一即时的预载,其中所述夹钳与光盘机的旋转盘相结合以固定光盘,而且上盖片可防止夹钳在读取光盘时弹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接触式夹钳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夹钳由一夹钳轭片、一夹钳本体及一第一磁性元件所组成,第一磁性元件与夹钳轭片结合后,再旋入夹钳本体,而夹钳本体内嵌入一第二磁性元件。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非接触式夹钳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磁性元件与粘附在上盖片的磁性元件极性相同且相对,两者之间产生一同极性的互斥力。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接触式夹钳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磁性元件可以是磁铁。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非接触式夹钳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性元件和第二磁性元件可以是磁铁。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接触式夹钳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磁性元件为圆环状。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非接触式夹钳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性元件和第二磁性元件为圆环状。
8.一种非接触式夹钳构件,安装在具有一旋转盘的光盘机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夹钳构件包括一上盖,具有一通孔;一夹钳轭片,具有一中心孔;一第一磁性元件;一夹钳本体,其内嵌入一第二磁性元件,并与所述夹钳轭片和所述第一磁性元件结合并且装设在所述上盖的通孔上;一上盖片,粘附于上盖的通孔上;以及一第三磁性元件,粘附于上盖片上,给予夹钳本体一即时的预载。其中所述夹钳与光盘机的旋转盘相结合以固定光盘,而且上盖片可防止夹钳在读取光盘时弹出。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非接触式夹钳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夹钳本体的第二磁性元件与第三磁性元件极性相同且相对,两者之间产生一同极性的互斥力。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光盘机非接触式夹钳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性元件、第二磁性元件和第三磁性元件可以是磁铁。
11.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非接触式夹钳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性元件、第二磁性元件和第三磁性元件为圆环状。
专利摘要一种用于光盘机的非接触式夹钳构件,利用二个磁性元件间产生同极性的互斥力,赋予夹钳一即时的预载,以确保使用者的计算机系统或光盘机在工作状态如果不慎掉落或不当使用掉落期间,光盘不会任意弹跳,造成光盘刮伤,进而无法读取数据。
文档编号G11B17/028GK2641765SQ0327285
公开日2004年9月15日 申请日期2003年7月8日 优先权日2003年7月8日
发明者何俊龙 申请人:建兴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