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设备、控制方法、访问设备、访问方法、程序和一次写入的记录介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755802阅读:14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控制设备、控制方法、访问设备、访问方法、程序和一次写入的记录介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控制访问装置对记录介质进行访问的设备和方法,该记录介质包含至少一个区域以使该访问装置对该在少一个区域进行访问。本发明还涉及一种访问设备,其包含对含有至少一个区域的记录介质进行访问的访问装置和对该访问装置进行控制的控制装置。本发明还涉及一种访问方法、一种程序和一种包含多个区域的一次写入的记录介质。
背景技术
光盘是具有扇区结构的信息记录介质。最近,诸如音频和视频数据之类的AV数据已经过数字化处理,因此需要更高密度和更大容量的光盘。
一直在研发中的BD(蓝光光盘)是一种大容量的光盘。BD的一种类型是可以保存高达25千兆字节(GB)数据的单层盘,其容量比DVD的大5倍。记录速度也增加至比DVD快3倍左右。诸如BD之类高密度盘的记录/再现要求高精度的伺服控制或信号处理。为此,当在光盘加载后启动光盘时,要求有调整各种再现控制参数的功能。
再现控制参数的例子是焦点位置,在该位置上光点会聚于光盘上。焦点位置例如由一种使抖动(jitter)最小的方法调整,这种抖动指示出一个再现信号的质量(日本专利申请公开出版物No.10-149550)。
以下描述设备启动和焦点位置的调整。
图16示出了一个普通设备的示例性启动程序。以下参照图16,逐个步骤地描述一个普通设备的启动程序。
步骤S1201再现设备的激光器发射光束。光盘受到具有一定再现功率的光束的照射。
步骤S1202启动光盘电机。光盘以预定速度转动。
步骤S1203启动一个控制(聚焦控制),从而对透镜进行控制,用于控制激光束聚焦在光盘上。
步骤S1204启动一个控制(跟踪控制),从而移动焦点位置,使其跟随螺旋轨道。
步骤S1205将再现光头移动至光盘上先前确定的预记录区域。
步骤S1206一边测量预记录区域内记录到的抖动,一边使光盘上方的焦点小幅渐近地从光头向光盘移动。换句话说,在步骤S1206中,在重复再现预记录区域的同时,确定了使再现质量最令人满意的焦点位置。
抖动在此被用作指示再现信号质量的指标。抖动指示出再现信号沿时间轴方向的偏移。
步骤S1207如同在步骤S1206中那样,一边使光头透镜小幅渐近地倾斜,一边测量预记录区域的抖动。在步骤S1207中,透镜的倾斜度被设定为一个使抖动值最小(也即最满意的信号质量)的值。
如上所述,例如通过测量预记录区域内的抖动来调整设备,从而使再现信号的质量变得最令人满意。
图17为一张示意图,其解释了一种示例性的焦点位置调整方法。水平轴代表待设定的焦点偏移值(焦点位置),其中,焦点位置随着偏移值的增大而越偏离透镜。垂直轴代表抖动值。
焦点位置与抖动之间的关系通常是,在最佳焦点位置,抖动值最小,并且当焦点偏离最佳焦点位置时增大(参见图17)。
示例性的焦点位置调整方法以下列方式完成。当焦点偏移值小幅渐近地从较小值开始增大时,测量抖动值。当抖动值最小时即确定出一个焦点偏移。该焦点偏移值被设定为a并在预记录区域内测量抖动值以获得一个抖动值J(a)。同样,将该焦点偏移值设定为b、c或d,随后分别测得抖动值J(b)、J(c)或J(d)。在该方法中,当焦点偏移值为c时获得的抖动值最小。因此焦点偏移值被设定为c。
如上所述,对于再现控制参数(例如焦点位置等)的精确调整来说,指标(例如抖动等)的测量是必不可少的。因此为了学习,提供一个记录区域用于指标测量也是必不可少的。
通常情况下,只再现光盘(reproduction-only discs)在完成数据记录后才发货(shipped)。因此容易检测到已记录区域。而且在DVD-RAM(数字通用光盘随机访问存储器)和DVD-RW(可重写数字通用光盘)中,发货前需要记录的控制信息区域被包含在光盘内沿部分的引导区域中,并且该控制信息区域被用来调整再现控制参数。
但是在某些类型的可重写或一次写入光盘(例如BD)中,控制信息以轨道摆动(wobble)的形式被记录在光盘的内沿部分(摆动记录方法)。因此这种光盘无需具备已记录的区域,而该区域可被用来测量再现质量指标(例如抖动等)。因此对于无已记录区域的光盘,难以根据再现质量指标来实现调整。
而且为了实现利用已记录区域的高速启动,需要高效率地确定光盘是否具有已记录的区域。
而且为了在各种再现控制参数未作充分调整的情况下高效率地确定光盘是否具有已记录的区域,需要可靠地确定一个区域内是否记录数据。
而且在具有多层记录层的多层记录介质中,需要针对特性不同的记录层,适当地调整再现控制参数。
而且对于具有不同记录数据序列的可重写光盘和一次写入光盘,需要高效率地搜索到已记录的区域。
而且当在不具有已记录区域的光盘中未执行搜索已记录的区域时,要在下一次再现控制参数调整时确定光盘不包含已记录的区域。
而且在一次写入光盘中,数据仅可被写入一次。因此需要充分利用有限的区域。

发明内容
按照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控制访问装置对记录介质进行访问的设备,该记录介质包含至少一个区域以便该访问装置对该至少一个区域进行访问。该设备包含一个装置,用于确定在该至少一个区域内是否包含了存储数据的至少一个第一已记录区域,以及一个装置,用于控制该访问装置。当确定在该至少一个区域内包含了至少一个第一已记录区域时,该控制装置根据对该至少一个第一已记录区域的访问结果,对该访问装置进行控制。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当确定在该至少一个区域内未包含至少一个第一已记录区域时,控制该访问装置,以便该访问装置将数据记录到该至少一个区域的至少一个内。控制该访问装置,以便该访问装置访问已经被该访问装置记录数据的至少一个第二已记录区域。根据对该至少一个第二已记录区域的访问结果控制该访问装置。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控制该访问装置以响应物理格式化的请求。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该至少一个第一已记录区域包含一个对物理格式化的请求作出响应而记录数据的区域。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该至少一个第一已记录区域包含至少一个缺陷管理区域,该区域存储用于管理记录介质上的缺陷区域的缺陷管理信息。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该至少一个第一已记录区域包含至少一个存储控制信息的控制数据区域。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控制该访问装置,以便从该至少一个区域再现数据。确定该数据是否被正常再现。根据确定结果,确定在该至少一个区域内是否包含至少一个第一已记录区域。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控制该访问装置,以便该访问装置以光束照射该至少一个区域,并检测从该至少一个区域反射的光。根据检测的光的数量,确定在至少一个区域内是否包含了至少一个第一已记录区域。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根据包含了地址信息和用户数据的子码信息的获取状态,确定该至少一个区域内是否包含至少一个第一已记录区域。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当确定该至少一个区域内未包含至少一个第一已记录区域时。根据用于控制该访问装置的访问装置控制数据来控制该访问装置,以便该访问装置将数据记录到该至少一个区域的至少一个内,该访问装置控制数据预先记录在记录介质中。根据该访问装置控制数据来控制该访问装置,以便该访问装置访问已经记录数据的至少一个第三已记录区域。根据对至少一个第三已记录区域的访问结果来控制该访问装置。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该访问装置构造为能够访问存储了用于控制该访问装置的访问装置控制数据的非易失存储器。当确定在该至少一个区域内未包含至少一个第一已记录区域时。控制设备控制该访问装置以便该访问装置访问该非易失存储器,并根据该访问装置控制数据来控制该访问装置。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当确定在该至少一个区域内未包含至少一个第一已记录区域时。在改变用于控制该访问装置的访问装置控制数据的同时,控制该访问装置,以便该访问装置将数据记录到该至少一个区域的至少一个内。根据访问装置控制数据的期望的访问装置装置控制数据来控制该访问装置,以便该访问装置访问已经记录数据的至少一个第三已记录区域。根据对至少一个第三已记录区域的访问结果来控制该访问装置。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当确定在该至少一个区域内未包含至少一个第一已记录区域时。控制该访问装置,以便该访问装置访问该至少一个区域的至少一个未记录区域。根据对该至少一个未记录区域的访问结果来控制该访问装置。
按照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控制访问装置对记录介质进行访问的方法,该记录介质包含至少一个区域以便该访问装置访问该至少一个区域。该方法包含确定在至少一个区域内是否包含了存储数据的至少一个第一已记录区域,以及控制该访问装置。当确定在该至少一个区域内包含了至少一个第一已记录区域时,根据对至少一个第一已记录区域的访问结果来控制该访问装置。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该控制方法包含当确定在该至少一个区域内未包含至少一个第一已记录区域时,控制该访问装置,以便该访问装置将数据记录到该至少一个区域的至少一个内,控制该访问装置,以便该访问装置访问已经被该访问装置记录数据的至少一个第二已记录区域,以及根据对该至少一个第二已记录区域的访问结果控制该访问装置。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该控制方法包含控制该访问装置以响应物理格式化的请求。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该至少一个第一已记录区域包含一个对物理格式化的请求作出响应而记录数据的区域。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该至少一个第一已记录区域包含至少一个缺陷管理区域,该区域存储用于管理记录介质上的缺陷区域的缺陷管理信息。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该至少一个第一已记录区域包含至少一个存储控制信息的控制数据区域。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该控制方法包含控制该访问装置,以便从该至少一个区域再现数据,确定该数据是否被正常再现,以及根据确定步骤的结果,确定在该至少一个区域内是否包含至少一个第一已记录区域。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该控制方法包含控制该访问装置,以便该访问装置以光束照射该至少一个区域,并检测从该至少一个区域反射的光,以及根据反射光的数量,确定在至少一个区域内是否包含了至少一个第一已记录区域。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该控制方法包含根据包含了地址信息和用户数据的子码信息的获取状态,确定该至少一个区域内是否包含至少一个第一已记录区域。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该控制方法包含当确定该至少一个区域内未包含至少一个第一已记录区域时,根据用于控制该访问装置的访问装置控制数据来控制该访问装置,以便该访问装置将数据记录到该至少一个区域的至少一个内,该访问装置控制数据预先记录在记录介质中,根据该访问装置控制数据来控制该访问装置,以便该访问装置访问已经记录数据的至少一个第三已记录区域,以及根据对至少一个第三已记录区域的访问结果来控制该访问装置。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该访问装置构造为能够访问存储了用于控制该访问装置的访问装置控制数据的非易失存储器。该控制方法包含当确定在该至少一个区域内未包含至少一个第一已记录区域时,控制该访问装置以便该访问装置访问该非易失存储器,并根据该访问装置控制数据来控制该访问装置。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该控制方法包含当确定在该至少一个区域内未包含至少一个第一已记录区域时,在改变用于控制该访问装置的访问装置控制数据的同时,控制该访问装置,以便该访问装置将数据记录到该至少一个区域的至少一个内,根据访问装置控制数据的期望的访问装置控制数据来控制该访问装置,以便该访问装置访问已经记录数据的至少一个第三已记录区域,以及根据对至少一个第三已记录区域的访问结果来控制该访问装置。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该控制方法包含当确定在该至少一个区域内未包含至少一个第一已记录区域时,控制该访问装置,以便该访问装置访问该至少一个区域的至少一个未记录区域。根据对该至少一个未记录区域的访问结果来控制该访问装置。
按照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执行一个控制过程的程序,该控制过程用于控制访问装置对记录介质进行访问,该记录介质包含至少一个区域以便该访问装置访问该至少一个区域。该控制过程包含确定在至少一个区域内是否包含了存储数据的至少一个第一已记录区域,以及控制该访问装置。当确定在该至少一个区域内包含了至少一个第一已记录区域时,根据对至少一个第一已记录区域的访问结果来控制该访问装置。
按照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访问设备,其包含用于对含有至少一个区域的记录介质进行访问的访问装置,和对该访问装置进行控制以便该访问装置访问该至少一个区域的控制装置。该控制装置确定在该至少一个区域内是否包含了至少一个第一已记录区域。当该控制装置确定在该至少一个区域内包含了至少一个第一已记录区域时,该控制装置根据对至少一个第一已记录区域的访问结果,对该访问装置进行控制。
按照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访问方法,其利用用于对含有至少一个区域的记录介质进行访问以访问该至少一个区域的访问装置。该方法包含确定在该至少一个区域内是否包含了存储数据的至少一个第一已记录区域,以及控制该访问装置。当确定在该至少一个区域内包含了至少一个第一已记录区域时,根据对至少一个第一已记录区域的访问结果来控制该访问装置。
按照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程序,用于使对含有至少一个区域的记录介质进行访问的访问装置执行一个访问该至少一个区域的访问过程。该访问过程包括确定在该至少一个区域内是否包含了存储数据的至少一个第一已记录区域,以及控制该访问装置。当确定在该至少一个区域内包含了至少一个第一已记录区域时,根据对至少一个第一已记录区域的访问结果来控制该访问装置。
按照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包含多个区域的一次写入的记录介质。该多个区域包含用于存储用户数据的至少一个用户数据区域和用于存储控制信息的至少一个控制数据区域。当至少一个用户数据区域的至少一个区域为已记录区域时,该至少一个控制数据区域为至少一个已记录区域。
按照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包含多个区域的一次写入的记录介质。该多个区域包含用于存储用户数据的至少一个用户数据区域和用于存储控制信息的至少一个控制数据区域。该至少一个控制数据区域被变为至少一个已记录区域以响应物理格式化的请求。
按照本发明,确定在记录介质内是否有已记录区域。如果确定存在已记录区域,则根据对所记录区域的访问结果来控制访问装置。因此,在本发明中,当在记录介质内已经存在已记录区域时,根据对所记录区域的访问结果来控制访问装置而无需将新的数据存储到记录介质中。因此可以高速启动记录介质。
按照本发明,通过搜索很有可能是已记录区域(缺陷管理区域或控制数据区域)的区域进行搜索,可以高效率地搜索到已记录的区域。因此可以减少光盘装上以后启动所需的时间。
按照本发明,为了确定光盘是否包含已记录区域,利用了包含强纠错码的子码信息。因此即使在各种访问控制参数调整不充分时,也可以提高确定光盘是否包含已记录区域的可靠性。
按照本发明,根据是否可以正常读出数据来确定已记录区域的存在或缺失。因此无需在装置内引入额外的功能就可以加以确定。
按照本发明,根据光束辐射引起的反射光的数量来确定已记录区域的存在或缺失。因此可以更为精确地确定一个区域是已记录区域还是未记录区域。
按照本发明,由于未记录区域变为用于访问调整的区域,因此可以减少在具有先前已记录区域的光盘内对限制OPC区域进行重复记录的次数。因此可以避免用于访问调整的区域的性能下降和损耗。结果是可以改善光盘的可靠性和寿命。
按照本发明,当光盘无已记录区域时,通过根据访问控制参数将数据记录到未记录区域内,将一个未记录区域变为用于访问调整的区域。因此可以根据再现质量指标实现调整,从而可以提供更高级别的再现质量。
按照本发明,采用一组有关光盘的数值组作为将未记录区域变为用于访问调整的已记录区域的访问控制参数。因此可以迅速和可靠地完成再现调整。
按照本发明,采用先前调整的结果作为一个访问控制参数。因此可以迅速和可靠地完成再现调整。
按照本发明,更为可靠的访问调整可以通过对访问控制参数进行调整来实现。
按照本发明,已记录区域的搜索和访问调整是针对多层记录介质的具有不同特性的多层记录层分别进行的。因此对于每层记录层可以作出适当的访问调整。
按照本发明,被确定是否为已记录区域的一个区域被用作记录区域。因此这样的区域可以在下次启动程序中使用。
按照本发明,对于记录顺序部分不同的可重写光盘和一次写入光盘的每一个,根据针对每种光盘类型的记录方法可以高效率地完成已记录区域的搜索。
按照本发明,可以以基本上相同的方式执行可重写光盘和一次写入光盘的已记录区域的搜索。
按照本发明,对于可重写光盘和一次写入光盘,在物理格式化过程中记录的区域可以在下次启动过程中使用。
按照本发明的一次写入记录介质,当在数据区域内存在至少一个已记录区域时,控制数据区域被用作已记录区域。因此该控制数据区域可以在下次启动过程中使用。
按照本发明的一次写入记录介质,当接收到物理格式化过程的指令时,将一个控制数据区域变为记录区域。因此可以创建可用的记录区域。
因此这里所述的发明可提供下列优点(1)具有高再现质量的访问装置,其根据用于无记录区域的光盘的再现质量指标进行调整;(2)能够高效率地确定光盘是否包含具有已记录区域的访问设备,以便利用该记录区域实现高速启动;(3)可以改善确定数据是否被记录或未记录在光盘内的可靠性的访问设备,从而当在启动过程进行中,各种再现控制参数未作充分调整时,确定光盘是否具有已记录区域;(4)一种将未记录区域变为已记录区域的访问设备,从而在下次启动中利用该区域;(5)访问设备,其对于多层记录介质中具有不同特性的多层记录层的每个都进行记录区域搜索过程和学习过程;(6)能够高效率地搜索可重写光盘和一次写入光盘中的记录区域的访问设备,这些光盘具有不同的记录序列;(7)能够以相似的方式搜索可重写光盘和一次写入光盘的访问设备;以及(8)访问设备,其将物理格式化过程中记录的区域用于可重写光盘和一次写入光盘的下次启动。
对于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来说,在阅读和理解了下列参照附图所作的详细描述之后,本发明的这些和其它优点将变得显而易见。


图1为解释可重写光盘结构的示意图。
图2为示意图,其示出了按照本发明实施例1的记录/再现设备的构造。
图3为表示启动程序的流程图,在启动程序中,图2的记录/再现设备启动了光盘。
图4为流程图,其示出了按照本发明实施例1的记录区域搜索程序。
图5为流程图,其示出了按照本发明实施例1的记录状态确定程序。
图6为流程图,其示出了按照本发明实施例1的另一记录状态确定程序。
图7为流程图,其示出了按照本发明实施例1的另一记录状态确定程序。
图8为表示一次写入光盘的数据结构的示意图。
图9为流程图,其示出了按照本发明实施例2的记录区域搜索程序。
图10为表示双层可重写光盘的数据结构的示意图。
图11为表示启动程序的流程图,在该启动程序中,图2的记录/再现设备启动图10的双层可重写光盘。
图12为表示双层一次写入光盘的数据结构的示意图。
图13为示意图,其表示包含在图12的双层一次写入光盘中的多个INFO区域的数据结构。
图14为表示启动程序的流程图,在该启动程序中,图2的记录/再现设备启动图12的双层一次写入光盘。
图15为表示双层光盘物理格式化程序的流程图。
图16为常规设备的示例性启动程序的流程图。
图17为解释示例性焦点位置调整方法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借助阐释实例来描述本发明。
实施例11-1.可重写光盘图1为解释可重写光盘100结构的示意图。可重写光盘100例如可以是BD-RE(蓝光光盘可重写格式)光盘。
图1的部分(a)表示可重写光盘100的数据结构。
可重写光盘100包含PIC(永久信息和控制数据)区域101、数据区107、保护区102、保护区109、第一INFO区域106、第二INFO区域103、第三INFO区域108、OPC(最佳功率校准)区域104和保留区域105。
例如数据区107的最大地址和记录脉冲控制参数被记录在PIC区域101内。记录脉冲控制参数例如包括关于用于在/从光盘上形成/删除标记的激光器功率的信息和关于用于记录正确标记的记录脉冲宽度的信息。在PIC区域101中,信息以轨道摆动的形式记录,因此这种数据记录方法不同于在轨道记录薄膜上形成标记的普通数据记录方法。因此无法在PIC区域101内测得诸如抖动之类的再现信号质量指标。
数据区107是一个记录用户数据的区域。在数据区107中,未记录驱动测试记录信息和控制信息。
保护区102和保护区109被用来防止光头越界(overrun)。保护区102和保护区109位于可重写光盘100的可记录区域的两端。保护区102和保护区109不用于记录/再现数据。
第一INFO区域106、第二INFO区域103和第三INFO区域108存储缺陷管理信息和控制信息。
在OPC区域104中,用于将数据记录在可重写光盘100上的记录设备对激光器功率、脉冲宽度等以及各种设备控制参数进行调整。
保留区域105用于未来的扩展。保留区域105不用作数据的记录/再现。
图1的部分(b)表示第二INFO区域103的数据结构。
第二INFO区域103包含分配给未来扩展的保留区域121,第二DMA(缺陷管理区域)区域122,用于存储指示缺陷区域与该缺陷区域的替换区域之间位置信息的列表,记录控制信息的第二控制数据区域123,以及防止相邻区域干扰的第三缓冲区域124。
第二DMA区域122存储了由上层控制装置分配的逻辑地址,该逻辑地址被用于访问数据区107,还存储了将逻辑地址映射至表示实际物理位置的物理地址所需的信息。信息通过在使用可重写光盘100之前进行的物理格式化过程记录在第二DMA区域122内。因此当发货时第二DMA区域122是未记录区域,而数据最初是在用户开始使用时才记录在第二DMA区域122内。
第二控制数据区域123存储了控制信息或者仅含零的空(NULL)数据。信息通过在使用可重写光盘100之前进行的物理格式化过程记录在第二控制数据区域123内。
保留区域121和第三缓冲区域124不被用于数据的记录/再现。因此保留区域121和第三缓冲区域124是未记录区域。
图1的部分(c)表示第一INFO区域106的数据结构。
第一INFO区域106包含了防止相邻区域干扰的第二缓冲区域131和第一缓冲区域136、用于存储了驱动专用控制信息(例如驱动专用调整信息,诸如最佳记录功率、脉冲宽度等)的驱动区域132、分配给未来扩展的保留区域133、用于存储指示缺陷区域与该缺陷区域的替换区域之间位置信息列表的第一DMA区域134以及用于记录控制信息的第一控制数据区域135。
与第二INFO区域103类似,当进行物理格式化时记录第一DMA区域134和第一控制数据区域135。第二缓冲区域131、保留区域133和第一缓冲区域136不被用作数据的记录/再现。因此这些区域为未记录区域。是否采用驱动区域132是一个关于设备实现的问题。在由不使用驱动区域132的设备执行对关盘的记录的情况下,驱动区域132是未记录区域。
图1的部分(d)表示第三INFO区域108的数据结构。
第三INFO区域108包含防止相邻区域干扰的第四缓冲区141、第五缓冲区144和第六缓冲区147;用于存储指示缺陷区域与该缺陷区域的替换区域之间位置信息列表的第三DMA区域142和第四DMA区域145;以及存储控制信息的第三控制数据区域143和第四控制数据区域146。
与第二INFO区域103类似,当进行物理格式化时记录第三DMA区域142、第四DMA区域145、第三控制数据区域143和第四控制数据区域146。第四缓冲区域141、第五缓冲区域144和第六缓冲区域147不被用作数据的记录/再现。因此这些区域为未记录区域。
如上面参照图1所述,可重写光盘100的所有区域在发货时可能都是未记录区域。但是第一DMA区域134、第二DMA区域122、第三DMA区域142、第四DMA区域145、第一控制数据区域135、第二控制数据区域123、第三控制数据区域143和第四控制数据区域146是用户开始使用光盘时记录数据的区域(图1中的用虚线表示的部分),并且很有可能已经记录了数据。
1-2.记录/再现设备图2示出了按照本发明实施例1的记录/再现设备500的构造。
记录/再现设备500构造为可将光盘插入其中。光盘例如为可重写光盘100。
记录/再现设备500包含光盘电机502、光头设备540、前置放大器508、伺服电路509、二进制电路510、调制/解调电路511、ECC电路512、缓冲器513、CPU 514和内部总线534。
光头设备540包含透镜503、传动装置504、激光器驱动电路505、光检测器506和传送支架(transport support)507。光头设备540为访问光盘的访问装置。
这些组件产生转动检测信号520、光盘电机驱动信号521、激光发射使能信号522、光检测信号523、伺服误差信号524、传动装置驱动信号525、传送支架驱动信号526、模拟数据信号527、二进制数据信号528、解调数据信号529、校正数据信号530、存储数据信号531、编码数据信号532和调制数据信号533。
CPU 514还包含存储器。该存储器存储控制程序。CPU 514根据控制程序,经内部总线534控制信息记录/再现设备500的整个操作。
CPU 514控制光头设备540,以便该光头设备访问光盘。例如CPU 514输出激光发射使能信号522并控制光头设备540,以便激光器驱动电路505将激光照射在光盘501上。
光检测器506检测从光盘501反射的光并且产生光检测信号523。前置放大器508根据光检测信号523生成伺服误差信号524和模拟数据信号527。
二进制电路510使模拟数据信号527经过A/D(模拟/数字)转换以生成二进制数据信号528。调制/解调电路511解调二进制数据信号528并生成解调数据信号529。
ECC电路512输出根据解调数据信号529进行纠错的校正数据信号530。校正数据信号530存储在缓冲器513内。
伺服电路509根据伺服误差信号524生成传动装置驱动信号525。传动装置驱动信号525被反馈至传动装置504,由其用来进行透镜503的聚焦控制和跟踪控制。
存储的数据信号531从缓冲器513中输出。ECC电路512将纠错码加入存储的数据信号531,从而产生编码数据信号532。
调制/解调电路511调制编码数据信号532以生成调制数据信号533。激光器驱动电路505根据调制数据信号533对激光进行功率调制。
例如当记录/再现设备500用作计算机外设设备时(例如CD-ROM驱动器),记录/再现设备500进一步包含主机接口电路(未示出)。在记录/再现设备500中,数据经主机诸如SCSI总线之类的接口总线(未示出)在主机(未示出)与缓冲器513之间发送/接收。
例如当记录/再现设备500用作消费设备时(例如CD播放机),记录/再现设备500进一步包含解压缩或压缩运动图像或音频数据的AV译码器/编码器电路(未示出)。在记录/再现设备500中,数据在AV译码器/解码器电路与缓冲器513之间发送/接收。
1-3.可重写光盘的启动程序1图3示出了启动程序1,其中记录/再现设备500启动光盘501。
以下参照图1-3,逐个步骤地描述按照本发明实施例1的启动程序1。例如光盘501是可重写光盘100。例如由CPU 514完成本发明实施例1的启动程序1。
步骤S301如果CPU 514检测到光盘501被安装时,其输出激发光射使能信号522,使得激光器驱动电路505可发射激光。激光器驱动电路505以预先设定的再现功率发射激光。
步骤S302CPU 514指示伺服电路509驱动光盘电机502。伺服电路509控制光盘电机驱动信号521,以预先设定的速度驱动光盘电机502。
步骤S303CPU 514指令伺服电路509启动聚焦控制。伺服电路509根据传动装置驱动信号525控制传动装置504,上下移动透镜503,使得激光的焦点落在光盘501上。在这种情况下,伺服电路509根据伺服误差信号524生成焦点误差信息并执行反馈控制以消除焦点误差。
步骤S304CPU 514指令伺服电路509启动跟踪控制。伺服电路509通过传动装置驱动信号525控制传动装置504,移动透镜503使得激光的焦点跟随光盘501上的轨道。在这种情况下,伺服电路509根据伺服误差信号524生成跟踪误差信息并执行反馈控制以消除跟踪误差。
步骤S305执行记录区域搜索程序。例如,CPU 514控制伺服电路509,以便光头设备540向光盘501上的预设位置移动,并且执行对记录区域的搜索。
下面将描述记录区域搜索程序(步骤S305)的细节。
步骤S306CPU 514确定在光盘501的至少一个区域内是否包含已记录的区域。
当确定包含了已记录的区域时(是),程序进入步骤S307。当确定未包含已记录的区域时(否),程序进入步骤S308。
步骤S307CPU 514控制伺服电路509,将再现位置设定为步骤S306在光盘501上发现的记录区域。伺服电路509可选地驱动传送支架507和传动装置504,以改变光头设备540的访问位置。
步骤S308CPU 514控制伺服电路509,将光盘501上的再现位置设定为OPC区域104。伺服电路509可选地驱动传送支架507和传动装置504,以改变光头设备540的访问位置。
步骤S309CPU 514控制光头设备540,以便光头设备将数据记录到光盘501的至少一个区域内。
特别是,CPU 514读取先前记录在PIC区域101内的记录脉冲控制参数(用于控制光头设备540的访问装置控制数据),并将参数设置入激光器驱动电路505。随后,CPU 514在缓冲器513内生成随机数据。而且CPU 514控制ECC电路512和调制/解调电路511以向激光器驱动电路505输出缓冲器513内的数据。激光器驱动电路505根据记录脉冲控制参数来控制激光器功率和记录脉冲宽度,以将调制数据信号533转换为光脉冲。通过用光脉冲照射光盘501,数据被记录在光盘501上。
如上所述,在光盘501的OPC区域104内生成了用于再现调整的记录区域。
步骤S310CPU 514控制光头设备540,以便光头设备540访问记录区域(搜索到的记录区域或OPC区域104)。而且CPU 514根据对记录区域的访问结果控制光头设备540。
特别是,CPU 514发送伺服电路509指令以执行焦点位置调整。伺服电路509控制传动装置504以改变焦点位置并根据从前置放大器508接收的伺服误差信号524测量抖动值。伺服电路509重复该操作以搜索使抖动值最小的焦点位置并将该焦点位置设置为内部焦点偏移。
当确定包含了记录区域时(参见步骤S306),将在搜索到的记录区域内进行抖动测量。CPU 514根据对搜索到的记录区域的访问结果来控制光头设备540。
当确定未包含记录区域时(参见步骤S306),将在OPC区域104(用于再现调整的记录区域)内进行抖动测量。
步骤S311CPU 514发送伺服电路509指令以完成倾斜调整。伺服电路509通过控制传动装置504来改变透镜503的倾斜状态,并根据从前置放大器508接收的伺服误差信号524测量抖动值。伺服电路509重复该操作以搜索使抖动值最小的倾斜设定并设置为倾斜设定。
如上所述,按照本发明实施例1的启动程序1,提供了确定记录区域是否存在的记录区域搜索步骤,从而在这种记录区域已经存在时可以省去创建用于再现调整的记录区域所需的时间。因此可以迅速启动光盘。
而且即使当光盘上不存在记录区域时,也可以采用再现调整区域记录步骤,从而利用常规的再现质量指标(例如抖动值等)在光盘上执行再现调整。
在参照图3所述的实例中,步骤S305和步骤S306对应于“确定至少一个区域是否包含至少一个已记录数据的第一记录区域”(为记录区域而搜索光盘501)。步骤S308和步骤S309对应于“当确定至少一个区域未包含至少一个第一记录区域时,控制访问装置以将数据记录到至少一个区域的至少一个中”(当光盘501上不存在记录区域时,创建一个用于再现调整的记录区域)。步骤S310和步骤S311对应于“当确定至少一个区域包含至少一个第一记录区域时,根据对至少一个第一记录区域的访问结果控制访问装置”或“当未确定至少一个区域不包含至少一个第一记录区域时,根据对至少一个第二记录区域的访问结果控制访问装置,使得访问装置访问由访问装置记录数据的至少一个第二记录区域”(为调整再现所需的控制参数而进行再现调整)。
但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启动程序并不局限于图3所示的情形。任何启动程序只要其能够实现上述步骤的功能,都落入本发明的范围。
例如,在参照图3所示的实例中,存储在PIC区域101内的记录脉冲控制参数被用来创建记录区域(步骤S309)。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任何合适的记录脉冲控制参数都可以采用。
例如,记录/再现设备500包含非易失存储器。非易失存储器保存了用于控制光头设备540的访问装置控制数据。CPU 514根据存储在非易失存储器内的访问装置控制数据来控制光头设备540。
例如在OPC区域104内进行记录时可以调整和优化记录脉冲控制参数,因此调整结果可以被应用。
例如,在参照图3所示的实例中,当不存在记录区域时,创建了再现调整区域(步骤S308、S309)。然而在仅仅实现再现的只再现设备中,可以不创建再现调整区域。包含在只再现设备内的CPU 514控制光头设备540,使得光头设备540再现未记录区域。CPU 514根据未记录区域的再现结果控制光头设备540。例如,根据未记录区域再现中获得的伺服误差信号524,产生指示光束点相对于轨道的偏差的跟踪误差信号。调整再现控制参数,使得跟踪误差信号的幅值最大。
例如,当只再现设备包含非易失存储器时,存储在非易失存储器内的再现控制参数可以用来调整光头设备540。例如诸如主机之类的上层设备可以被告知无法完成再现。
需注意的是,当无记录区域时所进行的过程并不局限于此。
例如,在参照图3所示的实例中,已经描述了诸如焦点位置和倾斜度之类的伺服控制参数。但是再现参数并不局限于这些。伺服控制参数调整的其它实例可包括用于校正球面象差的扩束器调整、伺服电路偏移的调整、杂散光偏移的调整以及伺服信号增益的调整。例如当模拟信号被转换为数字(二进制)信号时可以调整限制电平(slice level),或者可以调整衰减值来优化再现信号的放大率。换句话说,可以执行信号处理系统调整。例如可以调整激光器电路的偏移,或者可以调整激光器系统控制回路的增益。换句话说,可以执行激光器系统的调整。而且进行调整的再现参数的数量并不局限于两个。可以调整一个或更多的再现参数。
例如,在参照图3所示的实例中,搜索使抖动值最小的焦点位置和倾斜设定(步骤S310、S311)。可以采用任何调整适合的焦点位置和倾斜设定的方法。例如可以将它们调整为使MLSE(最大似然序列误差(MaximumLikelihood Sequence Error))最小。
1-4.记录区域搜索程序1图4表示按照本发明实施例1的记录区域搜索程序1。
以下将参照图1、2和4,逐个步骤地描述本发明实施例1的记录区域搜索程序1。本发明实施例1的记录区域搜索程序1由CPU 514执行。
步骤S401CPU 514控制伺服电路509,使得光盘510上的再现位置设定在第二控制数据区域123内。伺服电路509根据需要驱动传送支架507和传动装置504,从而改变光点的再现位置。
步骤S402执行记录状态确定程序。例如,根据从第二控制数据区域123再现的信号,CPU 514确定第二控制数据区域123是否为记录区域。
以下将描述记录状态确定程序(步骤S402)。
步骤S403当确定第二控制数据区域123为记录区域时(是),程序进入步骤S404。当确定第二控制数据区域123为未记录区域时(否),程序进入步骤S406。
步骤S404CPU 514将地址存储在其内部存储器中,该地址作为被确定为记录区域的区域位置信息。存储地址的原因是该区域被用来执行后续的再现调整。
步骤S405CPU 514已经检测到记录区域,因此确定光盘501为具有记录区域的盘。记录区域搜索程序结束。
步骤S406CPU 514控制伺服电路509,使得光盘501上的再现位置设定在第二DMA区域122内。伺服电路509根据需要驱动传送支架507和传动装置504,从而改变光点的再现位置。
步骤S407执行记录状态确定程序。例如,根据从第二DMA区域122再现的信号,CPU 514确定第二DMA区域122是否为记录区域。
步骤S408当确定第二DMA区域122为记录区域时(是),程序进入步骤S404。当确定第二DMA区域122为未记录区域时(否),程序进入步骤S409。
步骤S409CPU 514控制伺服电路509,使得光盘501上的再现位置设定在第一控制数据区域135内。伺服电路509根据需要驱动传送支架507和传动装置504,从而改变光点的再现位置。
步骤S410执行记录状态确定程序。例如,根据从第一控制数据区域135再现的信号,CPU 514确定第一控制数据区域135是否为记录区域。
步骤S411当确定第一控制数据区域135为记录区域时(是),程序进入步骤S404。当确定第一控制数据区域135为未记录区域时(否),程序进入步骤S412。
步骤S412CPU 514控制伺服电路509,使得光盘501上的再现位置设定在第一DMA区域134内。伺服电路509根据需要驱动传送支架507和传动装置504,从而改变光点的再现位置。
步骤S413执行记录状态确定程序。例如,根据从第一DMA区域134再现的信号,CPU 514确定第一DMA区域134是否为记录区域。
步骤S414当确定第一DMA区域134为记录区域时(是),程序进入步骤S404。当确定第一DMA区域134为未记录区域时(否),程序进入步骤S415。
步骤S415CPU 514确定光盘501无记录区域。记录区域搜索程序结束。这是因为没有找到记录区域,虽然位于内沿区域的所有区域都被搜索。内沿区域是其中一个非常可能为记录区域的区域(至少一个缺陷管理区域(DMA区域),其存储了用于控制光盘上缺陷区域的缺陷管理信息,和至少一个存储了控制信息的控制数据区域)。
这样,按照本发明实施例1的记录区域搜索程序1,只有非常可能是记录区域的区域被搜索记录区域,因此可以高效率地确定盘是否为记录盘。
而且,按照本发明实施例1的记录区域搜索程序1,按照第二控制数据区域123、第二DMA区域122、第一控制数据区域135和第一DMA区域134的顺序,执行记录状态测试。因此即使由于局部缺陷(例如介质上的划痕)而将任何区域视为未记录区域,也可以搜索到记录区域。
在本发明实施例1的记录区域搜索程序1中,为了减少搜索时间,只搜索了内沿部分。但是也可以搜索位于外沿部分的区域(第三DMA区域142、第三控制数据区域143、第四DMA区域145和第四控制数据区域146)。而且为了减少搜索时间,可以省去对其中任何区域的搜索程序。
虽然从位于内沿部分的第二INFO区域103开始顺序进行本发明实施例1的记录区域搜索程序1,但是也可以通过从当前最靠近光头设备540的区域开始来更为高效率地执行搜索。因此搜索区域的顺序并不局限于图4流程图所示。步骤S402、S407、S410和S413执行相同的确定程序,除了对不同的区域进行记录状态测试以外。
以下描述用于确定搜索区域是否为记录区域的记录状态确定程序(步骤S402、S407、S410和S413)的细节。
1-5.记录状态确定程序1图5表示按照本发明实施例1的记录状态确定程序1。
以下参照图2和5逐个步骤地描述按照本发明实施例1的记录状态确定程序1。在记录状态确定程序1中,CPU 514控制光头设备540,使得数据从光盘再现并且确定数据是否被正常再现。根据数据是否已被正常再现的确定结果,CPU 540确定光盘内是否包含记录区域。
步骤S550CPU 514控制伺服电路509,使得光头设备540移动至经过记录状态确定的区域。而且CPU 514控制二进制电路510、调制/解调电路511和ECC电路512,使得经过记录状态确定的区域的数据存储在缓冲器513内。在这种情况下,二进制电路510获取的数字(二进制)数据由调制/解调电路511解调,并且ECC电路512存储了调制数据,该调制数据从调制/解调电路511直接输出至缓冲器513。
步骤S551ECC电路511对存储在缓冲器513内的调制数据进行纠错。当经过记录状态测试的区域为记录区域时,可能发生轻微程度的数据错误,但是缓冲器513内存储的数据一般包含属于纠错范围内的错误。此后,这种数据错误得到校正。当测试区域为未记录区域或者记录质量明显较差时,可能发生大量的数据错误,这超出了纠错码的校正极限。
步骤S552缓冲数据错误校正步骤。作为步骤S551的结果,当数据错误落在纠错范围内因此可以进行纠错时,程序进入步骤S553。当数据错误的量超出纠错极限因此纠错无法进行时,程序进入步骤S554。
步骤S553CPU 514确定经过记录状态测试的区域为记录区域。结束该程序。
步骤S554CPU 514确定经过记录状态测试的区域为未记录区域。结束该程序。
如上所述,按照本发明实施例1的记录状态确定程序1,通过再现数据完成确定。因此除了由信息再现设备处理的再现功能以外无需额外的功能。因此可以容易地实现本发明实施例1的记录状态确定程序1。
在本发明实施例1的记录状态确定程序1中,确定数据错误是否落在纠错范围内。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只要可以根据纠错码确定记录数据是否存在即可。可以采用LDC(长距离码)码字作为物理纠错单元。例如可以为无法得到校正的LDC码字数量提供一个阈值。
1-6.记录状态确定程序2图6表示按照本发明实施例1的记录状态确定程序2。
以下参照图2和6逐个步骤地描述按照本发明实施例1的记录状态确定程序2。在记录状态确定程序2中,CPU 514根据包含地址信息和用户数据的子码信息的获取状态执行记录状态确定。特别是,在BD中,将称为BIS(猝发指示子码(Burst Indicating Subcode))的具有强纠错能力的信息记录为子码信息。
步骤S601CPU 514在其内部RAM区域中分配一个地址检测计数器。计数器的值初始化为0。如这里所用的,地址检测计数器是一个这样的计数器,不管地址是否正常再现,每次光头通过对应物理扇区(一个地址)的光盘区域时其都递增。
步骤S602CPU 514在其内部RAM区域中分配一个正常地址获取计数器。计数器的值初始化为0。如这里所用的,只有在光头通过一个物理扇区(一个地址)时获取的地址信息是正常时,正常地址获取计数器才递增。
步骤S603CPU 514控制二进制电路510、调制/解调电路511和ECC电路512,以获得存储在经过记录状态检测的区域的子码信息内的地址信息。ECC电路512从取自调制/解调电路511的解调数据中提取地址信息。子码信息包含强纠错/检错信号。ECC电路512在每次获取地址时通知CPU 514,并且发送所获地址信息的纠错结果。在这种情况下,当纠错结果指示一个错误时,CPU 514就被告知地址错误。
步骤S604CPU 514根据从ECC电路512接收的地址错误检测结果确定地址读取正常(成功),程序进入步骤S605。当确定在所获地址内检测到一个错误(失败)时,程序进入步骤S606。
步骤S605当获得正常地址而未检测到地址错误时,CPU 51使正常地址获取计数器以1为单位递增。
步骤S606不管地址获取是否成功,CPU 514都使地址检测计数器以1为单位递增,以指示一个被测地址。
步骤S607确定被测量地址的总数是否达到一个预先设定的数。例如在BD的情形下,称为AUN(地址单元数)的地址信息随数据以交错方式记录。在作为介质的记录/再现单元的一簇内包含了16个AUN。因此,在BD的情形下,为检测一簇的区域,考虑将预先设定的地址数取值为16。当地址检测计数器的值小于16时,一簇区域尚未完全测试,因此程序进入步骤S603。当地址检测计数器的值等于或大于16时,一簇区域全部经过测试,因此程序进入步骤S608。
步骤S608CPU 514在完成一簇区域的检测时检查正常地址获取计数器的值。当正常地址获取计数器取值小于预先设定的值(例如12)时,程序进入步骤S610。当正常地址获取计数器取值等于或大于预先设定的值时,程序进入步骤S609。
步骤S609由于等于或大于预先设定数量的地址被正常获得,因此CPU 514确定被检测区域为记录区域。该程序结束。
步骤S610由于小于预先设定数量的地址数量被正常获得,因此CPU514确定被检测区域为未记录区域。该程序结束。
如上所述,通过利用具有强纠错能力的子码信息确定记录状态,即使在设备调整过程中再现调整没有被执行到某种程度,也可以高度可靠地确定记录状态。
在参照图6所述的实例中,地址检测计数器值被设定为16,其对应于包含在BD一簇内的区域数量。然而被检测的地址数量可以根据再现调整所需的记录区域大小而改变。而且在参照图6所示的实例中,记录区域的确定标准为12-16个地址。然而该数字也可以根据地址再现质量而改变。
上述记录状态确定程序2直到检测到预先设定的数量的地址才结束。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只要是根据地址再现状态来测试记录状态的都可。例如当预先设定的正常地址数已经得到确认时,或者当获得大于预先设定的地址的地址时,可以结束该程序。
在上述记录状态确定程序2中,仅仅描述了存储在BD的子码信息中的AUN。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可以采用任何连同数据记录的地址信息。例如在DVD介质的情形下,可以采用在每个扇区首部记录的数据ID。在CD介质的情形下,可以采用连同子信道中的数据记录的地址(一般称为Sub-Q地址)。
1-7.记录状态确定程序3图7表示按照本发明实施例1的记录状态确定程序3。
以下参照图2和7逐个步骤地描述按照本发明实施例1的记录状态确定程序3。在记录状态确定程序3中,CPU 514控制光头设备540,以便光头设备540将光束照射在光盘上并且检测从光盘反射的光束,并根据检测光束的量确定光盘是否具有记录区域。
步骤S701CPU 514指示伺服电路509测量再现信号的幅值并且规定测量时间。测量时间例如定义为15ms,其对应于作为BD的记录/再现单元的一簇。在接收指令后,伺服电路509在其内部RAM区域分配一个幅值采样计数器(CTR1),并且将计数器的值初始化为0。幅值采样计数器例如可以是这样的计数器,每次采样再现信号幅值时(例如通过处理作为由具有低通滤波器的光检测器506接收的光线总量之和的AS(总和)信号获得的包络信号)以1为单位递增。
步骤S702伺服电路509在其内部RAM区域分配一个幅值检测计数器(CTR2),并且将计数器的值初始化为0。幅值检测计数器例如可以是这样的计数器,当再现信号幅值经过采样并且采样的幅值大于或等于一个预先设定的值时,以1为单位递增。
步骤S703伺服电路509控制其内拥有的定时器源来测量采样时间。定时器源用于测量在CPU 514指定的时间内采样再现信号幅值和停止采样的周期(例如15毫秒)。
步骤S704伺服电路509根据内部定时器执行一个等待过程,直到经历该采样周期,并在采样时点上执行再现信号幅值的获取。
步骤S705伺服电路509确定步骤704采样获取的再现信号幅值是否大于预先设定的幅值水平。当再现信号幅值大于或等于预先设定值时,程序进入步骤S706。当再现信号幅值小于预先设定值时,程序进入步骤S707。
步骤S706伺服电路509使幅值检测计数器(CTR2)以1为单位递增。
步骤S707伺服电路509使幅值采样计数器(CTR1)以1为单位递增。
步骤S708伺服电路509以内部测量的定时器值为基准,并且确定定时器激活后流逝的时间是否大于或等于预先设定的值。例如CPU 514指定的预先设定的时间为15ms。在这种情况下,当流逝的时间为15ms或更多时,程序进入步骤S709。另一方面,当流逝的时间小于15ms时,程序进入步骤S704,继续进行采样。
步骤S709伺服电路509向CPU 514报告幅值检测计数器(CTR2)和幅值采样计数器(CTR1)的值。在接收该报告后,CPU 514确定(CTR1/CTR2)的值是否大于或等于预先设定的值。当该值大于或等于预先设定的值时,程序进入步骤S710。当该值小于预先设定的值时,程序进入步骤S711。例如预先设定的值(标准)为0.8。
步骤S710CPU 514确定被检测的区域是否为记录区域。
步骤S711CPU 514确定被检测的区域是否为未记录区域。
如上所述,在本发明实施例1的记录状态确定程序3中,CPU514控制光头设备540,使其将光束照射在光盘上,并且检测从光盘反射的光束。根据被检测的光的数量,CPU 514还确定光盘内是否包含记录区域。例如根据再现信号的幅值进行确定。因此可以确认关于光盘实际上为未记录光盘或记录光盘的信息。
在上述记录状态确定程序3中,采样时间例如为15ms,其对应于BD的一簇。然而测量时间可以根据再现调整所需的记录区域大小而变化。而且作为确定标准的(CTR2/CTR1)值例如可以是0.8。但是由于再现信号的质量随设备而变化,因此该值也可以改变。确定标准并不局限于(CTR2/CTR1)的值,例如也可以是CTR2的值。
记录状态确定程序1-3参照图5-7作了描述。这些程序可以组合使用以及单独使用。例如当一个区域具有大于或等于预先设定的值的采样再现信号幅值并且该区域可以再现时可以将该区域确定为记录区域。
本发明并不局限于记录状态确定程序1-3。可以采用任何确定一个区域是否为记录区域的记录状态确定程序。例如可以测量作为待确定区域信号指标的抖动值或MLSE值并用作确定的指标。
虽然以BD-RE光盘作为示例性的可重写光盘进行描述,但是一次写入BD-R光盘(下面将要描述)与BD-RE光盘具有几乎相同的区域安排,包括OPC区域等。例如在诸如BD-R之类的一次写入光盘中,当在执行物理格式化时将对应于第一到第四控制数据区域的区域(区域135、123、143和146)用作记录区域,而执行启动时不搜索第一到第四DMA区域(区域134、122、142和145)以及这些区域时,本发明可应用于这种一次写入光盘。
2、实施例22.1一次写入光盘图8表示一次写入光盘800的数据结构。
一次写入光盘800包含PIC(永久信息和控制数据)区域801、保护区802、保护区809、OPC(最佳功率校准)区域804、第一INFO区域806、第二INFO区域803、第三INFO区域808、管理信息临时积累区域805和数据区807。
例如数据区807的最大地址和记录脉冲控制参数被记录在PIC区域801内。在PIC区域101中,信息以轨道摆动的形式记录,因此这种数据记录方法不同于在轨道记录薄膜上形成标记的普通数据记录方法。因此无法在PIC区域801内测得诸如抖动之类的再现信号质量指标。
保护区802和保护区809被用来防止光头越界并且不用于记录/再现数据。
第一INFO区域806、第二INFO区域803和第三INFO区域808存储缺陷管理信息和控制信息。这些区域具有与上述可重写光盘100的第一INFO区域106、第二INFO区域103和第三INFO区域108几乎相同的数据结构,因此不再阐述。
以下将描述可重写光盘100与一次写入光盘800之间的差别。
如参照图1所述的那样,当在使用前进行物理格式化过程时,数据被记录在可重写光盘100的第n个DMA区域和第n个控制数据区域内(n=1,2,3,4)。在可重写光盘100中可以进行数据重写。因此,例如当检测到新的缺陷区域时,可以用最新的信息来更新第n个DMA区域内的数据。
如果是一次写入光盘800,一旦记录,数据无法被重写。如上所述,如果在光盘初始化时第n个控制数据区域被用作记录区域,则实施例1可以应用于一次写入光盘800。在实施例2中,只有在光盘转换为只再现光盘的结束操作(finalization)期间才记录第n个DMA区域和第n个控制数据区域。当一次写入光盘800被用于允许递增记录的状态时,第一INFO区域806、第二INFO区域803和第三INFO区域808都是未记录区域。
OPC区域804是用于测试记录的区域。测试记录由记录设备实现,其在一次写入光盘800上进行记录,以调整记录激光器功率、脉冲宽度等。
由于第一INFO区域806、第二INFO区域803和第三INFO区域808仅用于结束操作,所以管理信息临时积累区域805是临时积累缺陷管理信息、记录管理信息等的区域。因此管理信息临时积累区域805属于一种缺陷管理区域。管理信息临时积累区域805的使用从内沿开始向外沿扩展。即,后续记录的管理信息被记录在该区域更加靠外的部分。因此最近的管理信息记录在管理信息临时积累区域805的记录区域的末端部分。例如当检测到新的缺陷区域时更新管理信息临时积累区域805。
数据区807为记录用户数据的区域。
如上所述,当发货时可以将可重写光盘800的所有区域都作为未记录区域。然而在管理信息临时积累区域805(图8中虚线表示的部分)中,数据从内沿部分顺序记录并且已记录区域被检测到的可能性很高。
在/从一次写入光盘800上记录/再现数据的设备的构造与记录/再现设备500的类似(参见图2),因此不再阐述。
由记录/再现设备500启动一次写入光盘800的启动程序2与启动程序1类似(参见图3),因此不再阐述。需要注意的是,启动程序1与启动程序2的不同之处在于记录区域搜索程序的细节(步骤S305)。
2-2.记录区域搜索程序2图9表示本发明实施例2的记录区域搜索程序2。
以下参照图2、8和9逐个步骤地描述本发明实施例2的记录区域搜索程序2。本发明实施例2的记录区域搜索程序2由CPU 514执行。
步骤S901CPU 514控制伺服电路509,使得一次写入光盘800上的再现位置位于管理信息临时积累区域805的首部。伺服电路509根据需要驱动传送支架507和传动装置504,从而改变光点的再现位置。
步骤S902执行记录状态确定程序。例如,根据从管理信息临时积累区域805再现的信号,CPU 514确定管理信息临时积累区域805是否为记录区域。需要注意的是,记录状态确定程序的细节(步骤S902)类似于上述参照图5-7所述的记录状态确定程序,因此不再阐述。
步骤S903当在记录状态确定步骤(步骤S902)中确定管理信息临时积累区域805为记录区域时,程序进入步骤S904。当确定管理信息临时积累区域805为未记录区域时,程序进入步骤S906。
步骤S904CPU 514将地址存储在其内部存储器中,该地址是被确定为记录区域的管理信息临时积累区域805的位置信息。之所以存储地址是因为管理信息临时积累区域805被用于执行后续的再现调整。
步骤S905CPU 514检测到记录区域,因此确定一次写入光盘800为具有记录区域的盘片。记录区域搜索程序结束。
步骤S906CPU 514确定一次写入光盘800为不具有记录区域的盘。
按照记录区域搜索程序2,确定在一次写入光盘800中最有可能存在记录区域的管理信息临时积累区域805是否为记录区域。这样可以快速搜索记录区域。
除了记录区域搜索程序2以外,在数据区807中,根据一次写入光盘800的性质,数据经常被从内沿部分开始记录。因此例如可以搜索数据区807的首部区域以寻找记录区域。
3.实施例33-1.双层可重写光盘图10表示双层可重写光盘1000的数据结构。
双层可重写光盘1000包含第一记录层1010和第二记录层1020。第一记录层1010和第二记录层1020以可从同一方向访问两层的方式附着在一起。
第一记录层1010包含第一层PIC区域1011、第一层第二INFO区域1012、第一层OPC区域1013、第一层第一INFO区域1014、第一层数据区1015和第一层第三INFO区域1016。第一记录层1010的数据结构类似于可重写光盘100(参见图1),而且由于其对应关系是清楚的,因此不再阐述。
第二记录层1020包含第二层PIC区域1021、第二层第二INFO区域1022、第二层OPC区域1023、第二层第一INFO区域1024、第二层数据区1025和第二层笫三INFO区域1026。第二记录层1020的数据结构类似于可重写光盘100(参见图1),而且由于其对应关系是清楚的,因此不再阐述。
3-2.双层可重写光盘的启动程序3图11表示启动程序3,其中记录/再现设备500启动双层可重写光盘1000。
以下借助图2、10和11逐个步骤地描述按照本发明实施例3的启动程序3。本发明实施例3的启动程序3例如由CPU 514完成。
从光头设备540到第一记录层1010的距离不同于从光头设备540到第二记录层1020的距离,或者从光头设备540到第一记录层1010介质的距离不同于从光头设备540到第二记录层1020介质的距离。例如为了访问一个离光头设备更远的记录层,需要经过较为靠近光头设备的其它记录层。因此这两层具有不同的伺服特性。结果是,第一记录层和第二记录层需要分别进行再现调整。
步骤S1101如果CPU 514检测到当双层可重写光盘1000被安装时,CPU 514输出激光发射使能信号522,使得激光器驱动电路505可发射激光。激光器驱动电路505以预先设定的再现功率发射激光。
步骤S1102CPU 514指示伺服电路509驱动光盘电机502。伺服电路509控制光盘电机驱动信号521,以预先设定的速度驱动光盘电机502。
步骤S1103CPU 514指令伺服电路509启动聚焦控制。伺服电路509根据传动装置驱动信号525控制传动装置504,上下移动透镜503,使得激光的焦点落在第一记录层1010上。在这种情况下,伺服电路509根据伺服误差信号524生成焦点误差信息并执行反馈控制以消除焦点误差。
步骤S1104CPU 514指令伺服电路509启动跟踪控制。伺服电路509借助传动装置驱动信号525控制传动装置504,移动透镜503使得激光的焦点跟随第一记录层1010上的轨道。在这种情况下,伺服电路509根据伺服误差信号524生成跟踪误差信息并执行反馈控制以消除跟踪误差。
步骤S1105CPU 514控制伺服电路509,使得光头设备540向第一记录层1010上的预设位置移动,并且执行对记录区域的搜索。该步骤的细节与参照图4所述的相同,因此不再阐述。
步骤S1106在第一层记录区域搜索步骤(步骤S1105)中,当确定存在已记录区域时(是),程序进入步骤S1107。当确定不存在已记录区域时(否),程序进入步骤S1108。
步骤S1107CPU 514控制伺服电路509,将再现位置设定为步骤S1106在第一记录层1010上发现的记录区域。伺服电路509根据需要驱动传送支架507和传动装置504,以改变光点的再现位置。
步骤S1108CPU 514控制伺服电路509,将第一记录层1010上的再现位置设定为第一层OPC区域1013。伺服电路509根据需要驱动传送支架507和传动装置504,以改变光点的再现位置。
步骤S1109CPU 514将先前从第一层PIC区域1011读取的第一记录层的记录脉冲控制参数置入激光器驱动电路505。随后,CPU 514在缓冲器513内生成随机数据。随后CPU 514控制ECC电路512和调制/解调电路511以向激光器驱动电路505发送缓冲器513内的数据。激光器驱动电路505根据接收到的调制数据和由CPU 514设定的记录脉冲控制参数来控制和转换激光器功率和记录脉冲宽度。通过用光照射,数据被记录在双层可重写光盘1000上。如上所述,在第一记录层1010的第一层OPC区域1013内生成了用于再现调整的记录区域。
步骤S1110CPU 514发送伺服电路509指令以执行焦点位置调整。伺服电路509控制传动装置504以改变焦点位置并根据从前置放大器508接收的伺服误差信号524测量抖动值。伺服电路509重复该操作以搜索使抖动值最小的焦点位置并将该焦点位置设置为第一记录层1010的内部焦点偏移。在这种情况下,当在步骤S1106中确定存在记录区域时,将第一记录层1010内发现的记录区域作为抖动测量区域。当在步骤S1106中确定不存在记录区域时,使用在步骤S1109中于第一层OPC区域1013内创建的用于再现调整的记录区域。
步骤S1111CPU 514发送伺服电路509指令以执行倾斜调整。伺服电路509通过控制传动装置504来改变透镜503的倾斜状态,并根据从前置放大器508接收的伺服误差信号524测量抖动值。伺服电路509重复该操作以搜索使抖动值最小的倾斜设定并设置为第一记录层1010的倾斜设定。
步骤S1112CPU 514指令伺服电路509将焦点位置从第一记录层1010移向第二记录层1020。伺服电路509根据传动装置驱动信号来控制传动装置504以使透镜503上下移动,从而使激光焦点落在第二记录层1020上。
步骤S1113CPU 514指令伺服电路509启动跟踪控制。伺服电路509借助传动装置驱动信号525控制传动装置504,移动透镜503使得激光的焦点跟随第二记录层1020上的轨道。在这种情况下,伺服电路509根据伺服误差信号524生成跟踪误差信息并执行反馈控制以消除跟踪误差。
步骤S1114CPU 514控制伺服电路509,使得光头设备540向第二记录层1020上的预设位置移动,在该位置上执行对记录区域的搜索。该步骤的细节与参照图4所述的相同,因此不再阐述。
步骤S1115在第二层记录区域搜索步骤(步骤S1114)中,当确定存在已记录区域时(是),程序进入步骤S1116。当确定不存在已记录区域时(否),程序进入步骤S1117。
步骤S1116CPU 514控制伺服电路509,将再现位置设定为在步骤S1114在第二记录层1020上发现的记录区域。伺服电路509根据需要驱动传送支架507和传动装置504,以改变光点的再现位置。
步骤S1117CPU 514控制伺服电路509,将第二记录层1020上的再现位置设定为第二层OPC区域1023。伺服电路509根据需要驱动传送支架507和传动装置504,以改变光点的再现位置。
步骤S1118CPU 514将先前从第二层PIC区域1021读取的第二记录层的记录脉冲控制参数置入激光器驱动电路505。CPU 514在缓冲器513内生成随机数据。随后CPU 514控制ECC电路512和调制/解调电路511以向激光器驱动电路505发送缓冲器513内的数据。激光器驱动电路505根据接收到的调制数据信号533和由CPU 514设定的记录脉冲控制参数来控制和转换激光器功率和记录脉冲宽度。通过用光照射,数据被记录在双层可重写光盘1000上。如上所述,在第二记录层1020的第二层OPC区域1023内生成了用于再现调整的记录区域。
步骤S1119CPU 514发送伺服电路509指令以执行焦点位置调整。伺服电路509控制传动装置504以改变焦点位置并根据从前置放大器508接收的伺服误差信号524测量抖动值。伺服电路509重复该操作以搜索使抖动值最小的焦点位置并将该焦点位置设置为第二记录层1020的内部焦点偏移。在这种情况下,当在步骤S1115中确定存在记录区域时,将第二记录层1020内发现的记录区域作为抖动测量区域。当在步骤S1115中确定不存在记录区域时,使用在步骤S1118中于第二层OPC区域1023内创建的用于再现调整的记录区域。
步骤S1120CPU 514发送伺服电路509指令以执行倾斜调整。伺服电路509通过控制传动装置504来改变透镜503的倾斜状态,并根据从前置放大器508接收的伺服误差信号524测量抖动值。伺服电路509重复该操作以搜索使抖动值最小的倾斜设定并设置为第二记录层1020的倾斜设定。
步骤S1105和步骤S1106提供了确定第一记录层1010内是否存在记录区域的第一记录层记录区域搜索步骤。步骤S1114和步骤S1115提供了确定第二记录层1020内是否存在记录区域的第二记录层记录区域搜索步骤。
步骤S1109提供了第一层再现调整区域创建步骤,其在第一记录层1010内不存在记录区域时创建一个记录区域用于调整第一记录层的再现控制参数。步骤S1118提供了第二层再现调整区域创建步骤,其在第二记录层1020内不存在记录区域时创建一个记录区域用于调整第二记录层的再现控制参数。
在步骤S1109中,利用存储在第一层PIC区域1011内的记录脉冲控制参数创建记录区域。在步骤S1118中,利用存储在第二层PIC区域1021内的记录脉冲控制参数创建记录区域。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可以采用任何适于每层记录层的记录脉冲控制参数。例如当信息记录/再现设备在非易失存储器内存储了先前已经进行的记录脉冲控制参数调整的结果时,可以采用存储在非易失存储器内的调整结果。作为一种替换方式,可以在将数据实际记录在第一层OPC区域1013或第二层OPC区域1023时调整和优化记录脉冲控制参数,并且可以采用调整的结果。
步骤S1110和步骤S1111提供了调整再现第一记录层所需的控制参数的第一层再现调整步骤。步骤S1119和步骤S1120提供了调整再现第二记录层所需的控制参数的第二层再现调整步骤。诸如焦点位置和倾斜度之类的伺服控制参数已经在上面作了描述。然而再现参数并不局限于这些。伺服控制参数调整的其它实例可包括用于校正球面象差的扩束器调整、伺服电路偏移的调整、杂散光偏移的调整以及伺服信号增益的调整。例如当模拟信号被转换为数字(二进制)信号时可以调整限制电平,或者可以调整衰减值来优化再现信号的放大率。换句话说,可以执行信号处理系统调整。例如可以调整激光器电路的偏移,或者可以调整激光器系统控制回路的增益。换句话说,可以执行激光器系统的调整。而且进行调整的再现参数的数量并不局限于两个。可以调整一个或更多的再现参数。
在步骤S1110、步骤S1111、步骤S1119和步骤S1120中,搜索使抖动值最小的焦点位置和倾斜设定。可以采用任何调整合适的焦点位置和倾斜设定的方法。例如可以将它们调整为使MLSE(最大似然序列误差)最小。
如上所述,按照本发明实施例3的启动程序3,对于多个记录层的每一个都进行了记录区域搜索。因此即使多个记录层具有不同的特性,也可以实现合适的再现调整过程。
当多个记录层的每一个中不存在记录区域时,利用每个记录层内的OPC区域(第一层OPC区域1013和第二层OPC区域1023)创建再现调整的区域。因此对于多个记录层的每一个都可以优化方式执行再现调整。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3中,以双层可重写光盘1000为例作了描述。如果是控制数据区域先前变为记录区域的双层一次写入光盘,本发明实施例3的启动程序3也可以应用,除了没有DMA区域被使用以外。
4.实施例44-1.双层一次写入光盘图12表示双层一次写入光盘1500的数据结构。
双层一次写入光盘1500包含第一记录层1510和第二记录层1520。第一记录层1510具有与一次写入光盘800(参见图8)相似的结构,并且由于对应关系是清楚的,因此不再赘述。第二记录层1520具有与一次写入光盘800(参见图8)相似的结构,并且由于对应关系是清楚的,因此不再赘述。
图13表示包含在双层一次写入光盘1500内的多个INFO区域的数据结构。
第一记录层1510包含第一层第二INFO区域1512、第一层第一INFO区域1514和第一层第三INFO区域1516。第一记录层1510的数据结构类似于双层可重写光盘1000(参见图10),而且由于其对应关系是清楚的,因此不再阐述。
第二记录层1520包含第二层第二INFO区域1522、第二层第一INFO区域1524和第二层第三INFO区域1526。第二记录层1520的数据结构类似于双层可重写光盘1000(参见图10),而且由于其对应关系是清楚的,因此不再阐述。
4-2.双层一次写入光盘的启动程序4图14表示启动程序4,其中记录/再现设备500启动双层一次写入光盘1500。
以下借助图12-14逐个步骤地描述按照本发明实施例4的启动程序3。本发明实施例4的启动程序4例如由CPU 514完成。
从光头设备540到第一记录层1510的距离不同于从光头设备540到第二记录层1520的距离,或者从光头设备540到第一记录层1510介质的距离不同于从光头设备540到第二记录层1520介质的距离。例如为了访问一个离光头设备更远的记录层,需要经过较为靠近光头设备的其它记录层。因此这两层具有不同的伺服特性。结果是,第一记录层和第二记录层需要分别进行再现调整。
步骤S1701如果CPU 514检测到双层一次写入光盘1500被安装时,CPU 514输出激光发射使能信号522,使得激光器驱动电路505可发射激光。激光器驱动电路505以预先设定的再现功率发射激光。
步骤S1702CPU 514指示伺服电路509驱动光盘电机502。伺服电路509控制光盘电机驱动信号521,以预先设定的速度驱动光盘电机502。
步骤S1703CPU 514指令伺服电路509启动聚焦控制。伺服电路509根据传动装置驱动信号525控制传动装置504,上下移动透镜503,使得激光的焦点落在第一记录层1510上。在这种情况下,伺服电路509根据伺服误差信号524生成焦点误差信息并执行反馈控制以消除焦点误差。
步骤S1704CPU 514指令伺服电路509启动跟踪控制。伺服电路509借助传动装置驱动信号525控制传动装置504,移动透镜503使得激光的焦点跟随第一记录层1510上的轨道。在这种情况下,伺服电路509根据伺服误差信号524生成跟踪误差信息并执行反馈控制以消除跟踪误差。
步骤S1705CPU 514控制伺服电路509,使得光头设备540向第一记录层1510上的预设位置移动,并且执行对记录区域的搜索。该步骤的细节与参照图12所述的相同,因此不再阐述。
步骤S1706在第一层记录区域搜索步骤(步骤S1705)中,当确定存在已记录区域时(是),程序进入步骤S7107。当确定不存在已记录区域时(否),程序进入步骤S1708。
步骤S1707CPU 514控制伺服电路509,将再现位置设定为在步骤S1706在第一记录层1510上发现的记录区域。伺服电路509根据需要驱动传送支架507和传动装置504,以改变光点的再现位置。
步骤S1708CPU 514控制伺服电路509,将第一记录层1510上的再现位置设定为第一层OPC区域1513。伺服电路509根据需要驱动传送支架507和传动装置504,以改变光点的再现位置。
步骤S1709CPU 514将先前从第一层PIC区域1511读取的第一记录层的记录脉冲控制参数置入激光器驱动电路505。CPU 514在缓冲器513内生成随机数据。随后CPU 514控制ECC电路512和调制/解调电路511以向激光器驱动电路505发送缓冲器513内的数据。激光器驱动电路505根据接收到的调制数据信号533和由CPU 514设定的记录脉冲控制参数来控制和转换激光器功率和记录脉冲宽度。通过用光照射,数据被记录在双层一次写入光盘1500上。如上所述,在第一记录层1510的第一层OPC区域1513内生成了用于再现调整的记录区域。
步骤S1710CPU 514发送伺服电路509指令以执行焦点位置调整。伺服电路509控制传动装置504以改变焦点位置并根据从前置放大器508接收的伺服误差信号524测量抖动值。伺服电路509重复该操作以搜索使抖动值最小的焦点位置并将该焦点位置设置为第一记录层1510的内部焦点偏移。在这种情况下,当在步骤S1706中确定存在记录区域时,将第一记录层1510内发现的记录区域作为抖动测量区域。当在步骤S1706中确定不存在记录区域时,使用在步骤S1709中于第一层OPC区域1513内创建的用于再现调整的记录区域。
步骤S1711CPU 514发送伺服电路509指令以执行倾斜调整。伺服电路509通过控制传动装置504来改变透镜503的倾斜状态,并根据从前置放大器508接收的伺服误差信号524测量抖动值。伺服电路509重复该操作以搜索使抖动值最小的倾斜设定并设置为第一记录层1510的倾斜设定。
步骤S1712步骤S1706被用来确定第一层第二控制数据区域1603是否为记录区域。当确定为记录区域时,程序进入步骤S1715。当确定为未记录区域时,进入步骤S1713。
步骤S1713CPU 514控制伺服电路509,将第一记录层1510上的再现位置设定为第一层第二控制数据区域1603。伺服电路509根据需要驱动传送支架507和传动装置504,以改变光点的再现位置。
步骤S1714步骤S1708和步骤S1709被用于将控制信息或仅包含零的空(NULL)数据记录在第一层第二控制数据区域1603。因此当下次启动时,第一层第二控制数据区域1603被用作记录区域。
步骤S1715CPU 514指示伺服电路509将聚焦位置从第一记录层1510移动至第二记录层1520。伺服电路509根据传动装置驱动信号525控制传动装置504,上下移动透镜503,使得激光的焦点落在第二记录层1520上。
步骤S1716CPU 514指令伺服电路509启动跟踪控制。伺服电路509借助传动装置驱动信号525控制传动装置504,移动透镜503使得激光的焦点跟随第二记录层1520上的轨道。在这种情况下,伺服电路509根据伺服误差信号524生成跟踪误差信息并执行反馈控制以消除跟踪误差。
步骤S1717CPU 514控制伺服电路509,使得光头设备540向第二记录层1520上的预设位置移动,在该位置上执行对记录区域的搜索。该步骤的细节与参照图12所述的相同,因此不再阐述。
步骤S1718在第二层记录区域搜索步骤(步骤S1717)中,当确定存在已记录区域时(是),程序进入步骤S1719。当确定不存在已记录区域时(否),程序进入步骤S1720。
步骤S1719CPU 514控制伺服电路509,将再现位置设定为在步骤S1717在第二记录层1520上发现的记录区域。伺服电路509根据需要驱动传送支架507和传动装置504,以改变光点的再现位置。
步骤S1720CPU 514控制伺服电路509,将第二记录层1520上的再现位置设定为第二层OPC区域1523。伺服电路509根据需要驱动传送支架507和传动装置504,以改变光点的再现位置。
步骤S1721CPU 514将先前从第二层PIC区域1521读取的第二记录层的记录脉冲控制参数置入激光器驱动电路505。CPU 514在缓冲器513内生成随机数据。随后CPU 514控制ECC电路512和调制/解调电路511以向激光器驱动电路505发送缓冲器513内的数据。激光器驱动电路505根据接收到的调制数据信号533和由CPU 514设定的记录脉冲控制参数来控制和转换激光器功率和记录脉冲宽度。通过用光照射,数据被记录在双层一次写入光盘1500上。如上所述,在第二记录层1520的第二层OPC区域1523内创建了用于再现调整的记录区域。
步骤S1722CPU 514发送伺服电路509指令以执行焦点位置调整。伺服电路509控制传动装置504以改变焦点位置并根据从前置放大器508接收的伺服误差信号524测量抖动值。伺服电路509重复该操作以搜索使抖动值最小的焦点位置并将该焦点位置设置为第二记录层1520的内部焦点偏移。在这种情况下,当在步骤S1718中确定存在记录区域时,将第二记录层1520内发现的记录区域作为抖动测量区域。当在步骤S1718中确定不存在记录区域时,使用在步骤S11721中于第二层OPC区域1523内创建的用于再现调整的记录区域。
步骤S1723CPU 514发送伺服电路509指令以执行倾斜调整。伺服电路509通过控制传动装置504来改变透镜503的倾斜状态,并根据从前置放大器508接收的伺服误差信号524测量抖动值。伺服电路509重复该操作以搜索使抖动值最小的倾斜设定并设置为第二记录层1520的倾斜设定。
步骤S1724步骤S1717和步骤S1718被用来确定第二层第二控制数据区域1633是否为记录区域。当确定为记录区域时,结束启动程序。当确定为未记录区域时,进入步骤S1725。
步骤S1725CPU 514控制伺服电路509,将第二记录层1520上的再现位置设定为第二层第二控制数据区域1623。伺服电路509根据需要驱动传送支架507和传动装置504,以改变光点的再现位置。
步骤S1726步骤S1726被用于将控制信息或仅包含零的空(NULL)数据记录在第二层第二控制数据区域1633。因此当下次启动时,第二层第二控制数据区域1633被用作记录区域。在结束第二层第二控制数据区域1633的记录之后,结束启动过程。
正如参照图14所述,当通过执行步骤S1712到S1714或者步骤S1724到S1726执行启动过程时,将至少一个控制数据区域(第一层第二控制数据区域1603或第二层第二控制数据区域1633)改变为至少一个记录区域。因此加载所有用户数据区域皆为未记录区域的光盘时,在启动过程之后将用户数据区域的至少一个区域改变为记录区域。换句话说,当至少一个用户数据区域为记录区域时,至少一个控制数据区域至少为至少一个记录区域。
步骤S1710和步骤S1711提供了调整再现第一记录层所需的控制参数的第一层再现调整步骤。步骤S1722和步骤S1723提供了调整再现第二记录层所需的控制参数的第二层再现调整步骤。诸如焦点位置和倾斜度之类的伺服控制参数已经在上面作了描述。然而再现参数并不局限于这些。伺服控制参数调整的其它实例可包括用于校正球面象差的扩束器调整、伺服电路偏移的调整、杂散光偏移的调整以及伺服信号增益的调整。例如当模拟信号被转换为数字(二进制)信号时可以调整限制电平,或者可以调整衰减值来优化再现信号的放大率。换句话说,可以执行信号处理系统调整。例如可以调整激光器电路的偏移,或者可以调整激光器系统控制回路的增益。换句话说,可以执行激光器系统的调整。而且进行调整的再现参数的数量并不局限于两个。可以调整一个或更多的再现参数。
在步骤S1714和步骤S1726中,第一层第二控制数据区域1603和第二层第二控制数据区域1633被假设为记录区域。然而作为被记录的区域可以是任何区域,只要其位于预设位置。例如这样的区域可以是缓冲区域、DMA区域或数据区域。记录区域的数量并不局限于一个。所有的控制数据区域或所有的控制数据区域和所有的缓冲区域都可以是记录区域。替换方式为,所有区域的一部分作为记录区域。
步骤S1705和步骤S1706提供了确定第一记录层1510内是否存在记录区域的第一记录层记录区域搜索步骤。步骤S1717和步骤S1718提供了确定第二记录层1520内是否存在记录区域的第二记录层记录区域搜索步骤。
在步骤S1712和步骤S1724中第一层记录区域搜索步骤和第二层记录区域搜索步骤被用来确定第一层第二控制数据区域1603和第二层第二控制数据区域1633是否为记录区域。替换方式为,第一层记录区域搜索步骤和第二层记录区域搜索步骤被用来搜索第一层第二控制数据区域1603和第二层第二控制数据区域1633,并根据结果执行确定。
步骤S1709提供了第一层再现调整区域创建步骤,其在第一记录层1510内不存在记录区域时创建一个记录区域用于调整第一记录层的再现控制参数。步骤S1721提供了第二层再现调整区域创建步骤,其在第二记录层1520内不存在记录区域时创建一个记录区域用于调整第二记录层的再现控制参数。
在步骤S1709中,利用存储在第一层PIC区域1511内的记录脉冲控制参数创建记录区域。在步骤S1721中,利用存储在第二层PIC区域1521内的记录脉冲控制参数创建记录区域。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可以采用任何适于每层记录层的记录脉冲控制参数。例如当信息记录/再现设备在非易失存储器内存储了先前已经进行的记录脉冲控制参数调整的结果时,可以采用存储在非易失存储器内的调整结果。作为一种替换方式,可以在将数据实际记录在第一层OPC区域1513或第二层OPC区域1523时调整和优化记录脉冲控制参数,并且可以采用调整的结果。
在步骤S1714中,步骤S1709被用于记录数据。在步骤S1726中,步骤S1721被用于记录数据。这些步骤中所用的记录脉冲控制参数可以通过相同的方法获得。例如,在步骤S1709和步骤S1721中可以采用从PIC区域获取的记录脉冲控制参数。在步骤S1714和步骤S1726中,可以在将数据记录到对应每个记录层的OPC区域内时调整和优化记录脉冲控制参数。
在步骤S1710、步骤S1711、步骤S1722和步骤S1723中,搜索使抖动值最小的焦点位置和倾斜设定。可以采用任何调整合适的焦点位置和倾斜设定的方法。例如可以将它们调整为使MLSE(最大似然序列误差)最小。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4中,在调整再现控制参数之后创建一个区域用作下次启动时的记录区域。如果采用优化记录脉冲控制参数,可以在确定一个区域为未记录区域时创建这样的区域。例如该区域可以在OPC区域创建后创建。例如该区域可以在OPC区域创建之前创建。例如该区域可以在调整了每层的再现控制参数后,在每层内创建区域。例如可以在空闲状态下创建该区域,即当对于一个预设时间内既不执行记录也不执行再现时。例如该区域可以在盘弹出之前创建。例如该区域可以在接收到停止启动过程的指令后创建。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4中,在找到的OPC区域或记录区域内调整再现控制参数。替换方式为,可以在为用于下次启动过程而创建的区域内进行调整。
如上所述,按照本发明实施例4的启动程序4,在多个记录层的每个内搜索记录区域。因此即使在多个记录层具有不同的特性时,可以实现合适的再现调整过程。
当多个记录层的每个内不存在记录区域时,利用每个记录层内的OPC区域(第一层OPC区域1513和第二层OPC区域1523)创建再现调整的区域。因此可以对多个记录层的每个以优化方式进行再现调整。
如上所述,按照本发明实施例4的启动程序4,当每个记录层内不存在记录区域时,通过使第二控制数据区域为记录区域,可以创建在下次启动过程中所用的记录区域。因此无需新近的执行再现调整区域创建过程就可以进行再现调整。结果是,可以实现高速再现调整。对于不能重写的一次写入光盘,由于没有进行新的再现调整区域创建过程,所以可以有效利用有限的OPC区域。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4中,以双层一次写入光盘1500为例作了描述。显而易见的是,本发明可应用于包含OPC区域和控制数据区域的双层可重写光盘。因此记录区域搜索步骤可同时用于可重写光盘和一次写入光盘,使得本发明容易地在设备内实现。
DMA区域、控制数据区域、OPC区域、管理信息临时积累区域、缓冲区域、保留区域、保护区和PIC区域可以预设格式提供,但是并不局限于图1、8、10、12和13所示的格式。可以进行这种变化而不超出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本发明的范围包含对本领域内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变化。其它显而易见的是,可以不采用缓冲区域、保留区域和保护区而不超出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之内。
5.实施例5图15表示双层光盘的物理格式化程序。
以下参照图11和15逐个步骤地描述双层光盘的物理格式化程序。物理格式化程序由CPU 514完成。
步骤S1401当用户请求物理格式化时,在待格式化的第一层区域(以下称为第一层格式化区域)内进行记录。在这种情况下,第一层记录区域搜索步骤(步骤S1105、步骤S1106)被用来确定第一层格式化区域是否为记录区域,而用于第一层再现调整的记录区域创建步骤(步骤S1109)被用来进行记录。
步骤S1402在第一层格式化区域的记录结束后,对待格式化的第二层区域(以下称为第二层格式化区域)进行记录。与步骤S1401类似,由第二层记录区域搜索步骤(步骤S1114、步骤S1115)搜索记录区域,并且由用于第二层再现调整的记录区域创建步骤(步骤S1118)进行记录。
当双层光盘为双层可重写光盘1000时,待格式化区域可包含位于第一层第一INFO区域至第一层第三INFO区域(区域1014、区域1012、区域1016)内的第一DMA区域到第四DMA区域和第-控制数据区域至第四控制数据区域中的至少一个以及位于第二层第一INFO区域至第二层第三INFO区域(区域1024、区域1022、区域1026)内的第一DMA区域到第四DMA区域和第一控制数据区域至第四控制数据区域中的至少一个(参见图10)。
当双层光盘为双层一次写入光盘1500时,待格式化区域可包含位于第一层第一INFO区域至第一层第三INFO区域(区域1514、区域1512、区域1516)内的第一层管理信息临时积累区域1517和第一控制数据区域至第四控制数据区域中的至少一个以及位于第二层第一INFO区域至第二层第三INFO区域(区域1524、区域1522、区域1526)内的第二层管理信息临时积累区域1527和第一控制数据区域至第四控制数据区域中的至少一个(参见图13)。
需要注意的是,可以部分而非全部记录被记录的区域。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5中,描述了双层光盘。显而易见的是,本发明实施例5可应用于单层可重写光盘100和单层一次写入光盘800。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5中,在执行第二层格式化区域的记录之前,结束第一层格式化区域的记录。记录过程的顺序并不局限于此。例如按照第一层和第二层的顺序,在记录层内沿部分的第一INFO区域和第二INFO区域中提供的DMA区域或控制数据区域内进行记录,并且随后按照第二层和第一层的顺序,在记录层外沿部分的第三INFO区域中提供的DMA区域或控制数据区域内进行记录。
如上所述,在本发明实施例5的物理格式化程序中,在下次启动过程中可用的记录区域可以在可重写光盘和一次写入光盘内创建。
本发明的实施例1-5参照图1-15作了描述。
本发明实施例1-5中所述的装置和程序可以硬件或软件实现,或者以它们的组合实现。
例如本发明的记录/再现设备500可以存储实现记录/再现设备500功能的程序。这样的程序执行启动程序1-4、记录区域搜索程序1和2、记录状态确定程序1-3和物理格式化程序。
程序可以在计算机发货前,预先存储在由记录/再现设备500提供的存储装置内。替换方式为,在计算机发货后,程序可存储在存储装置内。例如程序可以由用户从因特网的特定网站有偿或免费下载,并在计算机上安装下载的程序。当程序记录在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诸如软盘、CD-ROM、DVD-ROM等内时,可以采用输入设备将程序安装在计算机内。被安装的程序存储在存储装置内。
虽然这里对较佳实施例作了描述,但是这里的意图并非是将这些实施例解释为对所附权利要求所提出的发明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来说,在阅读了这里的描述之后,各种不偏离本发明范围和精神的其它修改和等同都是显而易见的和容易作出的。所有这里引述的所有专利、公开的专利申请和出版物都以引用方式纳入于此,其效果等同于全文描述。
工业实用性本发明可用于控制访问装置对记录介质进行访问的控制设备和方法,该记录介质包含至少一个区域以使该访问装置访问该区域;一种访问设备,其包含控制装置,该控制装置对访问含有至少一个区域的记录介质的访问装置进行控制;一种访问方法;一种程序;和一种包含多个区域的一次写入的记录介质。
按照本发明,确定在记录介质内是否记录有记录区域。当确定包含记录区域时,根据对记录区域的访问结果控制访问装置。因此在本发明中,当记录区域已经包含在记录介质内时,根据对记录区域的访问结果来控制访问装置而无需将新的数据记录在记录介质上。因此可以高速启动记录介质。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控制一个访问装置对一个记录介质进行访问的控制设备,该记录介质包含至少一个区域以使该访问装置访问该至少一个区域,该设备包含一个装置,用于确定在该至少一个区域内是否包含了存储数据的至少一个第一已记录区域;以及一个装置,用于控制该访问装置,其中,当确定在该至少一个区域内包含了至少一个第一已记录区域时,该控制装置根据对该至少一个第一已记录区域的访问结果,对该访问装置进行控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设备,其中,当确定在该至少一个区域内未包含至少一个第一已记录区域时,控制该访问装置,以便该访问装置将数据记录到该至少一个区域的至少一个内,控制该访问装置,以便该访问装置访问已经被该访问装置记录数据的至少一个第二已记录区域,以及根据对该至少一个第二已记录区域的访问结果控制该访问装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设备,其中,控制该访问装置以响应物理格式化的请求。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设备,其中,该至少一个第一已记录区域包含一个对物理格式化的请求作出响应而记录数据的区域。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设备,其中,该至少一个第一已记录区域包含至少一个缺陷管理区域,存储用于管理记录介质上的缺陷区域的缺陷管理信息。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设备,其中,该至少一个第一已记录区域包含至少一个存储控制信息的控制数据区域。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设备,其中,控制该访问装置,以便从该至少一个区域再现数据,确定该数据是否被正常再现,以及根据确定结果,确定在该至少一个区域内是否包含至少一个第一已记录区域。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设备,其中,控制该访问装置,以便该访问装置以光束照射该至少一个区域,并检测从该至少一个区域反射的光,以及根据反射光的数量,确定在至少一个区域内是否包含了至少一个第一已记录区域。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设备,其中,根据包含了地址信息和用户数据的子码信息的获取状态,确定该至少一个区域内是否包含至少一个第一已记录区域。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设备,其中,当确定该至少一个区域内未包含至少一个第一已记录区域时,根据用于控制该访问装置的访问装置控制数据来控制该访问装置,以便该访问装置将数据记录在该至少一个区域的至少一个内,该访问装置控制数据预先记录在记录介质中,根据该访问装置控制数据来控制该访问装置,以便该访问装置访问已经记录数据的至少一个第三已记录区域,以及根据对至少一个第三已记录区域的访问结果来控制该访问装置。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设备,其中,该访问装置构造为能够访问存储了用于控制该访问装置的访问装置控制数据的非易失存储器,以及当确定在该至少一个区域内未包含至少一个第一已记录区域时,该控制设备控制该访问装置以便该访问装置访问该非易失存储器,并根据该访问装置控制数据来控制该访问装置。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设备,其中,当确定在该至少一个区域内未包含至少一个第一已记录区域时,在改变用于控制该访问装置的访问装置控制数据的同时,控制该访问装置,以便该访问装置将数据记录在该至少一个区域的至少一个内,根据访问装置控制数据的期望的访问装置控制数据来控制该访问装置,以便该访问装置访问已经记录数据的至少一个第三已记录区域,以及根据对至少一个第三已记录区域的访问结果来控制该访问装置。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设备,其中,当确定在该至少一个区域内未包含至少一个第一已记录区域时,控制该访问装置,以便该访问装置访问该至少一个区域的至少一个未记录区域,以及根据对该至少一个未记录区域的访问结果来控制该访问装置。
14.一种用于控制访问装置对记录介质进行访问的方法,该记录介质包含至少一个区域以便该访问装置访问该至少一个区域,该方法包含确定在至少一个区域内是否包含了存储数据的至少一个第一已记录区域,以及控制该访问装置,其中,当确定在该至少一个区域内包含了至少一个第一已记录区域时,根据对至少一个第一已记录区域的访问结果来控制该访问装置。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控制方法,包含当确定在该至少一个区域内未包含至少一个第一已记录区域时控制该访问装置,以便该访问装置将数据记录到该至少一个区域的至少一个内,控制该访问装置,以便该访问装置访问已经被该访问装置记录数据的至少一个第二已记录区域,以及根据对该至少一个第二已记录区域的访问结果控制该访问装置。
16.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控制方法,包含控制该访问装置以响应物理格式化的请求。
17.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控制方法,其中,该至少一个第一已记录区域包含一个对物理格式化的请求作出响应而记录数据的区域。
18.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控制方法,其中,该至少一个第一已记录区域包含至少一个缺陷管理区域,存储用于管理记录介质上的缺陷区域的缺陷管理信息。
19.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控制方法,其中,该至少一个第一已记录区域包含至少一个存储控制信息的控制数据区域。
20.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控制方法,包含控制该访问装置,以便从该至少一个区域再现数据,确定该数据是否被正常再现,以及根据确定步骤的结果,确定在该至少一个区域内是否包含至少一个第一已记录区域。
21.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控制方法,包含控制该访问装置,以便该访问装置以光束照射该至少一个区域,并检测从该至少一个区域反射的光,以及根据反射光的数量,确定在至少一个区域内是否包含了至少一个第一已记录区域。
22.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控制方法,包含根据包含了地址信息和用户数据的子码信息的获取状态,确定该至少一个区域内是否包含至少一个第一已记录区域。
23.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控制方法,包含当确定该至少一个区域内未包含至少一个第一已记录区域时,根据用于控制该访问装置的访问装置控制数据来控制该访问装置,以便该访问装置将数据记录在该至少一个区域的至少一个内,该访问装置控制数据预先记录在记录介质中,根据该访问装置控制数据来控制该访问装置,以便该访问装置访问已经记录数据的至少一个第三已记录区域,以及根据对至少一个第三已记录区域的访问结果来控制该访问装置。
24.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控制方法,其中,该访问装置构造为能够访问存储了用于控制该访问装置的访问装置控制数据的非易失存储器,以及该方法包含当确定在该至少一个区域内未包含至少一个第一已记录区域时,控制该访问装置以便该访问装置访问该非易失存储器,以及根据该访问装置控制数据来控制该访问装置。
2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控制方法,包含当确定在该至少一个区域内未包含至少一个第一已记录区域时,在改变用于控制该访问装置的访问装置控制数据的同时,控制该访问装置,以便该访问装置将数据记录在该至少一个区域的至少一个内,根据访问装置控制数据的期望的访问装置控制数据来控制该访问装置,以便该访问装置访问已经记录数据的至少一个第三已记录区域,以及根据对至少一个第三已记录区域的访问结果来控制该访问装置。
26.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控制方法,包含当确定在该至少一个区域内未包含至少一个第一已记录区域时,控制该访问装置,以便该访问装置访问该至少一个区域的至少一个未记录区域,以及根据对该至少一个未记录区域的访问结果来控制该访问装置。
27.一种用于执行一个控制过程的程序,该控制过程用于控制访问装置对记录介质进行访问,该记录介质包含至少一个区域以便该访问装置访问该至少一个区域,其中该控制过程包含确定在至少一个区域内是否包含了存储数据的至少一个第一已记录区域,以及控制该访问装置,其中,当确定在该至少一个区域内包含了至少一个第一已记录区域时,根据对至少一个第一已记录区域的访问结果来控制该访问装置。
28.一种访问设备,其包含对含有至少一个区域的记录介质进行访问的访问装置;以及对该访问装置进行控制以使该访问装置访问该至少一个区域的控制装置,其中,该控制装置确定在该至少一个区域内是否包含了至少一个第一已记录区域,以及当该控制装置确定在该至少一个区域内包含了至少一个第一已记录区域时,该控制装置根据对该至少一个第一已记录区域的访问结果,对该访问装置进行控制。
29.一种访问方法,其利用用于对含有至少一个区域的记录介质进行访问的访问装置,该方法包含确定在该至少一个区域内是否包含了存储数据的至少一个第一已记录区域,以及控制该访问装置,其中,当确定在该至少一个区域内包含了至少一个第一已记录区域时,根据对至少一个第一已记录区域的访问结果来控制该访问装置。
30.一种程序,用于使对含有至少一个区域的记录介质进行访问的访问装置执行一个访问该至少一个区域的访问过程,其中该访问过程包括确定在该至少一个区域内是否包含了存储数据的至少一个第一已记录区域,以及控制该访问装置,其中,当确定在该至少一个区域内包含了至少一个第一已记录区域时,根据对至少一个第一已记录区域的访问结果来控制该访问装置。
31.一种包含多个区域的一次写入的记录介质,其中,该多个区域包含至少一个存储用户数据的用户数据区域和至少一个用于存储控制信息的控制数据区域,以及当至少一个用户数据区域的至少一个区域为已记录区域时,该至少一个控制数据区域为至少一个已记录区域。
32.一种包含多个区域的一次写入的记录介质,其中,该多个区域包含至少一个存储用户数据的用户数据区域和至少一个用于存储控制信息的控制数据区域,以及该至少一个控制数据区域变为至少一个已记录区域以响应物理格式化的请求。
全文摘要
提供了一种用于控制一个访问装置对一个记录介质进行访问的控制设备,该记录介质包含至少一个区域以使该访问装置访问该至少一个区域。该设备包含一个装置,用于确定在该至少一个区域内是否包含了存储数据的至少一个第一已记录区域;以及一个装置,用于控制该访问装置。当确定在该至少一个区域内包含了至少一个第一已记录区域时,该控制装置根据对该至少一个第一已记录区域的访问结果,对该访问装置进行控制。
文档编号G11B7/004GK1926621SQ20048002471
公开日2007年3月7日 申请日期2004年10月20日 优先权日2003年10月20日
发明者加藤寿惠, 植田宏, 伊藤基志 申请人: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