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盘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文档序号:6775246阅读:11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光盘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使用可动透镜的球面像差机构的光盘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背景技术
作为使用具有修正球面像差的机构的光拾取器的光盘装置,例如,在日本特开2005-235346号公报中,揭示有下述光盘驱动装置,在光盘驱动装置的电源投入时,进行使球面像差修正光学系统的可动透镜移动到基于预先储存于相差修正控制机构的对应于第一记录介质的初始设定信息的初始位置的反馈控制。
光盘依存于使用的激光波长、盘基盘厚度、光点直径、伺服方式等的不同而存在着记录再现容量不同的多种规格。从使用者的使用方便提高的观点来说,需要依据这些多个规格光盘的光盘装置。另一方面,从光盘装置的制造成本的观点来说,比起具有多个物镜的光拾取器来,具有单一的物镜的光拾取器变得有利。
但是,从光学系统的观点来说,为了在同一物镜中利用波长不同的激光,由于球面像差的影响大,所以很难。因此,通过在光拾取器内安装使用可动透镜的修正球面像差的机构(以下称为球面像差修正机构),可以消除球面像差的问题。此外,一般来说,如果光点变小(记录再现容量增加),则球面像差的影响加大,修正技术变得重要,有时在仅依据单一的规格的装置中也成为必要。
可是,虽然在使用可动透镜的球面像差修正机构的可动方式中考虑有几种方式,但是因为伴随物理的移动,因此存在着无论在哪一种方式中移动都花费时间这样的问题。例如,在现有的光盘驱动装置中,因为直到盘识别的时间比起没有球面像差修正机构的装置来延长了球面像差修正机构内的可动透镜的初始定位的动作处理时间,因此损害使用者的使用方便。
在具有球面像差修正机构的光盘装置中,存在下述问题,即,为了将球面像差修正机构内的可动透镜向预先求出的初始位置进行定位而需要规定的时间,直到装置识别所装填的盘为止,时间延长。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缩短盘识别时间而提高使用者的使用方便的光盘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以下所示的本发明的光盘装置以及使用其的驱动方法。
本发明的光盘装置是将信息记录于规格相互不同的多个盘状介质,或者再现记录于上述多个盘状介质的信息的光盘装置。光盘装置包括安装有使用可动透镜的球面像差修正机构的光拾取器,与实行上述盘状介质的引入与排出的盘引入机构。
在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光盘装置中,上述球面像差修正机构在上述盘引入机构的上述盘状介质的引入动作中,或者在排出动作中,开始上述可动透镜向初始设定位置的移动。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的光盘装置,包括激光光源,安装有使用可动透镜的球面像差修正机构的光拾取器,和对上述盘状介质进行引入与排出的盘引入机构,上述球面像差修正机构在上述盘引入机构开始引入上述盘状介质起到上述激光光源开始发光的期间内,使上述可动透镜移动到初始设定位置。
本发明的第三方面的光盘装置,包括安装有使用可动透镜的球面像差修正机构的光拾取器,和对上述盘状介质进行引入以及排出的盘引入机构,在上述盘状介质的排出时预先储存上述球面像差修正机构的上述可动透镜的位置,根据在上述盘排出时预先储存的位置与上述初始设定位置的差分,进行上述可动透镜向初始设定位置的移动。
本发明的第四方面的光盘装置,包括安装有使用可动透镜的球面像差修正机构的光拾取器,和对上述盘状介质进行装卸的盘装卸机构,上述球面像差修正机构在上述盘装卸机构的上述盘状介质的装填动作中,开始上述可动透镜向初始设定位置的移动。
本发明的第五方面的光盘装置的驱动方法,是将信息记录于第一规格的第一记录介质与第二规格的第二记录介质中,或者再现记录于上述第一记录介质和第二记录介质中的信息的光盘装置的驱动方法。上述光盘装置包括安装有使用可动透镜的球面像差修正机构的光拾取器,和对上述第一记录介质和第二记录介质进行装卸的盘装卸机构。在利用上述盘装卸机构将记录或者再现已经结束的上述第一记录介质从上述光盘装置排出后,在将上述第二记录介质装填于上述光盘装置内的装填动作中,开始使上述球面像差修正机构的上述可动透镜移动到用于记录或者再现上述第二记录介质用的位置的移动动作。


图1是包括具有球面像差修正机构的光拾取器的根据本发明的光盘装置的示意图。
图2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装盘处理的流程图。
图3(A)是球面像差修正机构内的可动透镜的位置的概念图,图3(B)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装盘处理的流程,与各处理中的可动透镜的位置关系图,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球面像差修正机构内的可动透镜的位置图。
图4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装盘处理的流程图。
图5(A)是球面像差修正机构内的可动透镜的位置的概念图,图5(B)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装盘处理的流程,与各处理中的可动透镜的位置关系图。
图6(A)是球面像差修正机构内的可动透镜的位置的概念图,图6(B)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装盘处理的流程,与各处理中的可动透镜的位置关系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就根据本发明的光盘装置及其驱动方法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光盘装置的示意图。光盘装置100包括光拾取器40、盘旋转装置50、以及盘引入机构60。光拾取器40包括球面像差修正机构1,发出波长相互不同的激光的三种激光发光部4、5、6,分离器7,棱镜8,以及物镜9。激光发光部4、5、6分别可以发射对应于使用的光盘规格的波长相互不同的光。例如,光盘装置依据BD(Blu-ray Disc蓝光盘)、DVD、CD三种介质的情况下,使用这三种光盘用的激光光源(例如激振波长大约为405nm与大约为650nm(或635nm)与大约为780nm的三种激光光源)构成各激光发光部4、5、6即可。
从激光发光部4、5、6所发射的激光通过分离器7入射于球面像差修正机构1后,由棱镜8折曲90°,通过物镜9,照射于盘22。这里,通过分离器7的激光,球面像差由固定透镜3与可动透镜2组成的球面像差修正机构1来修正。球面像差修正机构1的内部的可动透镜2由未画出的压电元件或步进电动机等在光轴方向上移动。光拾取器由未画出的控制装置来控制,由同样未画出的,导向送进与滑动电动机在盘22的内外周上移动。
光盘22由盘引入机构60引入光盘装置的内部进行记录或者再现。
这里,对根据本发明的光盘装置100的装盘处理详细地进行说明。图2示出具有球面像差修正机构的根据本发明的光盘装置100的装盘处理的流程。在光盘装置100中,如果用户进行的装盘操作,或收到来自主计算机、AV录相机的后端侧的装盘指示10,则开始盘引入处理11,将光盘引入光盘装置的内部。以下,将用户、主计算机、AV录相机的后端等的总称称为主机。
接着,在光盘装置100中,未确认盘的引入结束,进行使球面像差修正机构1内的可动透镜2移动到初始设定位置的定位处理12。球面像差修正机构1将可动透镜2定位于初始设定位置后,进一步使可动透镜移动到根据装置偏差为了调整或修正而预先求出的位置(以下称为调整后位置)。
然后,在该状态下,进行激光发光处理13。接着,进行主轴电动机旋转处理14。因为光盘通过引入处理11已经装卡于主轴电动机,因此开始旋转。然后,为了适应所装设的光盘的偏差,进行以球面像差机构内的可动透镜为主的伺服系统/信号处理系统的调整、学习处理15,成为等待来自主机的动作指示16。这里,所谓动作指示是例如数据的再现或记录等指示。
球面像差修正机构1因为进行可动透镜2的物理的移动处理,因此,虽然依存于结构、移动距离、温度等,但是直到可动透镜2的移动处理结束,通常,花费大约1秒。这里,所谓盘引入处理11,如果是将光盘放置于托盘而进行记录或再现的托盘式(tray loading)的光盘装置,意味着托盘被引入光盘装置的内部的处理,作为该处理时间需要大约2秒多。此外,除了这种方式以外,还有在光盘装置上设置用来插入光盘的切槽,将盘插入该切槽,将盘引入光盘装置的内部的吸盘式(slot loading),此时的盘引入处理也相同,直到处理结束为止,需要几秒。
这里,在现有的光盘装置的装盘处理中,由于盘引入处理与球面像差修正机构内的可动透镜的初始定位处理两个处理依次独立地进行,所以直到两个处理结束花费大约3秒。
由于与此相反,在本发明的图1所示的装盘处理中,在盘引入处理11的实行中并行地实行球面像差修正机构内的可动透镜的初始定位处理,所以,表面上看,球面像差修正机构的可动透镜的初始定位处理12的处理被省略,盘引入处理11与可动透镜的初始定位处理12这两个处理仅使用盘引入处理11的时间,大约2秒完成。这样一来,在盘引入处理结束后,可以迅速地进行激光发光处理。然后,在激光发光后,通过使主轴电动机旋转而使盘旋转,实行盘的判别。再者,在本发明中,也可以在激光发光后、使盘旋转前,进行盘的判别。
在本发明中,所谓定位处理12中的初始定位位置是指球面像差修正机构内的可动透镜初始定位的预先设定的位置。在球面像差修正机构中,可动透镜的位置,有必要根据光盘的规格而变更,在记录再现某种规格的光盘的情况下,与记录再现其他规格的光盘的情况下,球面像差修正机构内的可动透镜的位置不同。因而,在依据多种规格光盘的光盘装置中,一旦定位于某种规格的光盘的基准位置而一边使光盘旋转一边将激光照射于光盘,进行是否为该规格的光盘的判别,在不是该规格的光盘的情况下,将可动透镜定位于记录再现其他规格的光盘用的基准位置而进行光盘的判别。可动透镜最初定位的初始设定位置可以根据光盘的规格从不同的多个基准位置之中选择设定。
这里,球面像差修正机构1,如图1所示,是光拾取器40内的机构,没有必要考虑对盘引入机构60进行的盘引入处理的物理干涉。虽然在激光发光时,如果球面像差修正机构1内的可动透镜2处于不正确的位置,则存在着因异常发光等,给予对盘的损伤的危险,但是在本发明中,如图2所示,由于在激光发光时,球面像差修正机构1内的可动透镜2的初始定位处理已经结束,所以即使盘引入处理后,迅速地实行激光发光处理,也不成问题。
初始定位处理的开始定时,只要是盘引入动作后,激光发光开始前则可以是任何定时,为了缩短从光盘的装填到盘识别的时间,优选是在盘引入动作结束后,设定初始定位处理的开始定时以便可以迅速地激光发光。为了有效地利用盘引入动作处理而高效地缩短时间,优选是与开始盘引入动作几乎同时实行初始定位处理的开始。
定位处理12中的可动透镜的初始定位位置,可以根据光盘装置中所使用的盘的规格来进行设定。如本实施方式中的光盘装置这样依据三个以上规格的光盘的光盘装置中,在为了光盘判别处理而使球面像差修正机构内的可动透镜移动时,优选是设定最初可动透镜所定位的初始定位位置,以便可动透镜在一个方向上分阶段移动。由于通过这样设定,可以缩短在判别光盘时的可动透镜的移动距离,所以,可以缩短光盘识别的时间。
接下来,参照图3(A)和(B),对本发明的这一系列的处理流程和球面像差修正机构内的可动透镜的位置的关系进行说明。图3(A)是概念地表示球面像差修正机构内的可动透镜的移动范围内的位置图,图3(B)是概念地表示各处理的球面像差修正机构内的可动透镜的位置图。在图3的概念图中,横轴是用百分数表示可动透镜的能够物理移动的范围。
如图3(B)所示,首先,如果收到装盘指示,实行球面像差修正机构内的可动透镜的初始定位处理12,则可动透镜移动到初始位置18。在图3(B)所示的例子中,可动透镜定位于30%的位置。然后,激光发光(未画出),进行以球面像差修正机构内的可动透镜为主的伺服系统/信号处理系统的调整、学习处理15,球面像差修正机构内的可动透镜移动到调整后位置19,经过动作指示等待处理16,进行实际的记录再现处理17。
如前所述,因为球面像差修正机构内的可动透镜的初始定位处理12,只要在激光发光前结束即可,因此,例如在装盘处理中进行也是可能的。基于图4说明在装盘处理中进行可动透镜的初始定位处理12的情况下的例子。
如果从主机收到卸盘指示17,则实行盘排出处理18。这里,所谓盘排出处理,如果是托盘式的盘装置,则是托盘从盘装置排出的处理。此外,如果在盘装置上有切槽,则在从该切槽进行盘的插入/取出的切槽式的盘装置中,是盘从盘装置的切槽排出的处理。
这些盘排出处理是仍然需要大约2秒的处理,通过在该盘排出处理中进行球面像差修正机构内的可动透镜的初始定位处理12,表面上看,球面像差修正机构内的可动透镜的初始定位处理12的处理时间可以省略。盘排出后,如果收到装盘指示10,则进行盘引入处理11,因为在该时刻球面像差修正机构内的可动透镜定位于初始定位位置,因此,依次进行激光发光处理13,主轴电动机旋转14,以球面像差修正机构内的可动透镜为首的伺服系统/信号处理系统的调整、学习处理15,成为动作指示等待状态16。
参照图5(A)和(B),对这一系列的处理流程和球面像差修正机构内的可动透镜的位置的关系进行说明。图5(A)是概念地表示球面像差修正机构内的可动透镜的移动范围内的位置图,图5(B)是概念地表示处理流程与各处理的球面像差修正机构内的可动透镜位置图。
首先,在从主机收到卸盘指示17的状态下,球面像差修正机构内的可动透镜处于调整后位置19。如果盘排出开始,则在球面像差修正机构内的可动透镜的初始定位处理12中移动到初始位置18。然后,如果收到来自主机的装盘指示10,则盘引入处理后(未画出),激光发光(未画出)。进行以球面像差修正机构内的可动透镜为主的伺服系统/信号处理系统的调整、学习处理15。然后,球面像差修正机构内的可动透镜移动到调整后位置19,经过动作指示等待处理16,进行实际的记录再现处理17。
如上所述,在球面像差修正机构内的可动透镜的移动方法中有多种方式,例如,可以由压电元件或步进电动机来驱动。这些驱动元件本身,因为无法储存本身的可动范围内的绝对位置,故无法从外部掌握绝对位置。因此,构成为由准直仪将可动透镜的绝对位置输出到外部。此外,因为球面像差修正机构搭载于光拾取器内,所以,因搭载空间的问题或成本等问题,也可以使用准直仪代替储存可动透镜的绝对位置,通过计数向用来以绝对0(零)位置为基准的开关机构与压电元件或步进电动机等的驱动电压,构成为在外部模拟地表示可动透镜的绝对位置。在这种带有开关机构的球面像差修正机构中,可以保证电源接通时的球面像差修正机构内的可动透镜的绝对位置。因此,在电源接通后,使球面像差修正机构内的可动透镜向初始定位位置移动前,有必要检测绝对0位置。绝对0位置是成为可动透镜的物理的移动极限的位置或在装置内预先设定的不变位置。
在图6(A)和(B)中,分别示出球面像差修正机构内的可动透镜的位置关系的概念图,和根据本发明的具有备有表示绝对0位置的开关机构的球面像差修正机构的盘装置的装盘处理的流程与球面像差修正机构内的可动透镜的位置关系的概念图。从主机收到装盘指示10,开始引入处理(未画出)。与此同时,首先,球面像差修正机构内的可动透镜为了检测绝对0位置而移动到绝对0位置21。然后,进行向初始定位位置的定位处理12。进而,进行向预先求出的根据球面像差修正机构内的可动透镜的装置偏差的调整后位置的移动处理。然后,进行激光发光(未画出),接着,进行以球面像差修正机构内的可动透镜为主的伺服系统/信号处理系统的调整、学习处理15,球面像差修正机构内的可动透镜移动到调整后位置19,经过动作指示等待处理16,进行实际的记录再现处理17。
这样一来,在具有备有表示绝对0位置的开关机构的球面像差修正机构的盘装置中也是,与盘引入处理并行,通过进行球面像差修正机构内的可动透镜的直到绝对0位置21的移动,和向初始定位位置的定位处理12这两个处理,表面上看这些处理的处理时间可以省略。这里,虽然与盘引入处理中同时进行球面像差修正机构内的可动透镜直到绝对0位置21的移动,和向初始设定位置的定位处理12,但是,如上所述,因为球面像差修正机构内的可动透镜的初始定位处理12在激光发光前结束即可,所以,例如在装盘处理中进行也是可能的。
虽然球面像差修正机构内的可动透镜的初始定位处理,与所插入的盘无关,成为根据装置偏差的一定的位置,但是盘排出时,因所使用的盘的规格而不成为恒定。因此,在盘排出时,将球面像差修正机构内的可动透镜的位置储存于设置在光盘装置中的存储部或设置在光拾取器中的存储部,在盘插入时,将所储存的位置与初始设定位置进行比较,进行球面像差修正机构内的可动透镜的初始定位处理,以便修正其差分也是可能的。
以上,虽然使用实施方式对根据本发明的光盘装置详细地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也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主旨的范围内,进行种种改良或者变更。
例如,在上述光盘装置的例子中,虽然对托盘式或者吸盘式等通过电动进行盘的进出的动力装盘方式的光盘装置进行了说明,但是,例如也可以是将盘装入专用机芯,将机芯插入、排出装置内的类型的光盘装置,作为盘装卸机构,例如也可以是备有盖构件弹起打开,从上面装卸盘的类型的盘装卸机构的光盘装置。
在本发明中,所谓盘装卸机构,是包括还具有将盘引入装置内的装盘机构,或开闭盖构件而从光盘装置的上面装卸盘的类型的机构的概念。在开闭盖构件而装卸盘的类型的光盘装置的情况下,只要在关闭盖构件期间,开始球面像差修正机构的可动透镜的移动即可。
此外,在光盘装置中,也可以构成为由盘装卸机构(例如装盘机构)从光盘装置排出结束了记录或再现的盘状介质后,在将不同规格的盘状记录介质的装填于光盘装置内的动作中,开始使球面像差修正机构的可动透镜的位置移动到记录或再现该不同的规格的记录介质用位置的移动动作。例如,在将已结束记录或再现的DVD从光盘装置排出时,将球面像差修正机构的可动透镜的位置保持于DVD记录再现用位置。然后,为了进行与DVD不同规格的盘状介质,例如BD的记录或再现,也可以在将BD装填于装置内时,在该盘的装填动作中,开始使可动透镜的位置移动到BD的记录再现用位置的移动动作。
如这样在更换盘状介质时,始终通过移动到按照某个规格的盘状介质的记录再现用的位置,可以缩短盘更换后的直到按照某个规格的盘的识别的时间。虽然这里是在设定成盘更换后,将球面像差修正机构的可动透镜的位置定位于BD记录再现用的位置,但是不限于此,也可以根据所使用的介质的斜度,设定成定位于DVD或CD等的记录再现用的位置。对于这种设定,既可以在光盘装置中预先设定,也可以形成为由用户等进行设定。
此外,虽然这里,示出在将已结束记录或再现的DVD从光盘装置排出时,使球面像差修正机构的可动透镜的位置保持于DVD记录再现用位置,但是不限于此,即使可动透镜的位置定位于任意的位置也可以,形成为在盘装填时,在该装填动作中,开始移动到按照某个规格的盘状介质的记录再现用位置。再者,如上所述,可动透镜的移动,只要直到激光发光前结束即可。
如以上说明所述,如果使用本发明,则由于可以缩短盘识别时间而迅速地开始记录动作或再现动作,所以可以提高使用者的使用方便。
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应该更加明白,虽然上面已经就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不限定于此,各种变动和修改可以做出而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书的精神和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其是将信息记录于规格相互不同的多个盘状介质中,或者再现记录于所述多个盘状介质中的信息的光盘装置,其中,所述光盘装置包括安装有使用可动透镜的球面像差修正机构的光拾取器,和对所述盘状介质进行引入以及排出的盘引入机构,所述球面像差修正机构在所述盘引入机构的所述盘状介质的引入动作中,或者在排出动作中,开始所述可动透镜向初始设定位置的移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大致与开始所述盘引入机构的引入动作同时开始所述可动透镜向初始设定位置的移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初始设定位置是根据所述多个盘状介质中的任一个盘状介质的规格预先设定的基准位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初始设定位置是所述球面像差修正机构的可动透镜的能够移动范围的绝对初始零位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拾取器具有用于将激光照射在所述盘状介质上的激光光源,所述球面像差修正机构从所述盘引入机构的引入动作开始到所述激光光源开始发光的期间内,使所述可动透镜移动到所述绝对初始零位置,根据所述多个盘状介质中的任一个盘状介质的规格移动到预先设定的基准位置,移动到为了调整所述光拾取器的光学偏差而预先求出的调整后位置。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盘引入机构为托盘式。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盘引入机构为吸盘式。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大致与开始所述盘引入机构的排出动作同时开始所述可动透镜向初始设定位置的移动。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盘状介质是CD规格的盘状介质、DVD规格的盘状介质和BD规格的盘状介质中的至少两种。
10.一种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其是将信息记录于规格相互不同的多个盘状介质中,或者再现记录于所述多个盘状介质中的信息的光盘装置,其中,所述光盘装置包括激光光源,安装有使用可动透镜的球面像差修正机构的光拾取器,和对所述盘状介质进行引入与排出的盘引入机构,所述球面像差修正机构在所述盘引入机构开始引入所述盘状介质起到所述激光光源开始发光的期间内,使所述可动透镜移动到初始设定位置。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盘状介质是CD规格的盘状介质、DVD规格的盘状介质和BD规格的盘状介质中的至少两种。
12.一种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其是将信息记录于规格相互不同的多个盘状介质中,或者再现记录于所述多个盘状介质中的信息的光盘装置,其中,所述光盘装置包括安装有使用可动透镜的球面像差修正机构的光拾取器,和对所述盘状介质进行引入以及排出的盘引入机构,在所述盘状介质的排出时预先储存所述球面像差修正机构的所述可动透镜的位置,根据在所述盘排出时预先储存的位置与所述初始设定位置的差分,进行所述可动透镜向初始设定位置的移动。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盘状介质是CD规格的盘状介质、DVD规格的盘状介质和BD规格的盘状介质中的至少两种。
14.一种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其是将信息记录于规格相互不同的多个盘状介质中,或者再现记录于所述多个盘状介质中的信息的光盘装置,其中,所述光盘装置包括安装有使用可动透镜的球面像差修正机构的光拾取器,和对所述盘状介质进行装卸的盘装卸机构,所述球面像差修正机构在所述盘装卸机构的所述盘状介质的装填动作中,开始所述可动透镜向初始设定位置的移动。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盘状介质是CD规格的盘状介质、DVD规格的盘状介质和BD规格的盘状介质当中的至少两种。
16.一种光盘装置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其是将信息记录于第一规格的第一记录介质与第二规格的第二记录介质中,或者再现记录于所述第一记录介质和第二记录介质中的信息的光盘装置的驱动方法,其中,所述光盘装置包括安装有使用可动透镜的球面像差修正机构的光拾取器,和对所述第一记录介质和第二记录介质进行装卸的盘装卸机构,在利用所述盘装卸机构将记录或者再现已经结束的所述第一记录介质从所述光盘装置排出后,在将所述第二记录介质装填于所述光盘装置内的装填动作中,开始使所述球面像差修正机构的所述可动透镜移动到用于记录或者再现所述第二记录介质用的位置的移动动作。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光盘装置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记录介质的装填动作中,开始从用于记录或者再现所述第一记录介质的位置,向用于记录或者再现所述第二记录介质的位置移动所述可动透镜的动作。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光盘装置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记录介质和第二记录介质是CD、DVD和BD中的任一种。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缩短盘识别时间而提高使用者的使用方便的光盘装置及其驱动方法。光盘装置(100)将信息记录于规格相互不同的多个盘状介质,或者再现记录于多个盘状介质的信息。光盘装置(100)包括安装使用可动透镜(2)的球面像差修正机构(1)的光拾取器(40),和实行盘状介质的引入与排出的盘引入机构。球面像差修正机构(1)在盘引入机构(60)的盘状介质的引入动作中,开始可动透镜向初始设定位置的移动。
文档编号G11B7/09GK101064136SQ20061014205
公开日2007年10月31日 申请日期2006年10月8日 优先权日2006年4月27日
发明者丸山英纪 申请人: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日立乐金资料储存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