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激光视盘机判碟的方法以及采用该方法的激光视盘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775576阅读:18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激光视盘机判碟的方法以及采用该方法的激光视盘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音视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激光视盘机判碟的技术。
背景技术
激光视盘机(如红光DVD播放/刻录机,蓝光DVD或HD DVD( High-Density &High-Defmition高密度和高分辨率DVD)采用数码压缩技术,可以在碟片上 刻录图像、伴音等数据的产品,同时也可以用来播放存储有图像、伴音数据的 碟片。
DVD碟片、CD (或VCD )及其它光存储碟片都是在碟片上记录了表示"0" 或"1" 二进制数码的"信号坑",激光视盘机(碟机)的光头中的激光二极管 发出的激光照射在"信号坑,,上,从"信号坑,,上反射回来的激光,即带有该 "信号坑"所表示的二进制数据。
DVD类碟片和CD类碟片外观相同,即外径12cm,内孔15mm,厚度 为1.2mm。在现有的红光DVD机光头的NA* (即透镜数值孔径,它用来表征 激光束聚焦的能力,NA值越大,聚焦越致密,激光扫描斑也越小)为0.6,而 CD机的NA为0.45,为了使DVD播放机能够兼容播放CD类碟片,为减少激 光束倾斜,DVD碟片的厚度必须是CD碟片厚度的一半,但结构上又要求DVD 碟片厚度和CD—样为1.2mm,这样只能将DVD碟片制作成有夹层的结构, CD类碟片数据层在1.2mm位置处,DVD类碟片数据层在0.6mm处。
因此,激光视盘机在读取碟片时,首先需要确定该碟片的类型,然后再采 取不同的读取策略来进行碟片信息的读取。请参阅图1,现有的激光视盘机判 碟过程中, 一般采用的方法是根据判断光头从接触碟片介质层到读取到碟片内 容移动所耗费的时间,来判断当前所读碟片属于DVD类或CD类碟片,从而进
行下一步的操作。
从理论上说,光头从接触碟片开始便在驱动电压下勻速向上移动,在碟机 光头、马达驱动以及碟片厚度的参数都是标准值的情况下,则光头从碟片介质
层移动至DVD数据层所需要的时间为标准的时间T (以下简称标准读碟周期 T),光头从碟片介质层移动至CD数据层所需要的时间为标准的时间2T,因 此,现有的碟机采用比较实际读碟周期(读碟时光头从碟片介质层移动至DVD 数据层的实际时间)和标准读碟周期T的方式来判定当前所读取的碟是DVD 碟还是CD碟,如果实际读碟周期为T,则判定所读碟片为DVD,如果实际读 碟周期2T,则判定所读碟片为CD。
但是事实上,并不是每台机器的光头参数、马达驱动增益都完全符合标准 值,必定有一个差异和范围。以SONYKHM313AAA的光头为例,其聚焦线圏 垂直方向参数直流电感(DC sensitivity )的参数范围是0.95 ± 0.35mm/V, 但生产可以做到的偏差范围是士 10%;而马达驱动方面,以5888为例,其Focus 一路的增益及范围是23.5土2dB,换算成电压,其放大倍数的偏差范围是土 25.6%;此外市场上的碟片也有千差万别,厚度也不一,按PHILIPS标准碟所 规定,碟片厚度最多在l.lmm到1.3mm之间,即偏差范围是8.3%。
综上,考虑到三方面因素,从光头接触到碟片介质开始到移动至DVD数 据层,可能时间应为Tx(l ± 10%)x(l ±25.6%)x(l ±8.3%)=0.6T 1.49T。同理 可计算,其移动至CD数据层的时间为1.23T 2.99T之间。于是产生了问题, 两个范围有交叉,如果实际移动的时间在1.23T 1.49T之间时,按照上述的理 论,碟机就无法判断所读碟片到底是CD还是DVD。
现有技术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法一般有两种
1.限制关键部品参数规格
通过限制光头或马达驱动相关参数的范围,使得判断DVD的时间范围和 判断CD的时间范围不再相交,从而在软件中设置一个相对合理的门限值,从 而试图使软件尽量兼容所有的机器。比如将马达驱动的增益限制在23.5 ±ldB 时,换算成电压,其放大倍数的偏差范围就是1 ± 11.9%,再来计算从光头接 触到碟片介质开始到移动至DVD数据层所耗时间范围就成了 0.73T 1.33T,而 移动至CD数据层的时间为1.45T 2.66T。这样两个范围就不会产生交叉,此时 可以在软件中设定一个门P艮值(比如1.4T)来作为一个固定的标准,凡时间小 于1.4T,全部判为DVD碟片,凡移动时间大于1.4T,则全部判为CD来读, 从而符合量产要求。
.但由于半导体行业的特性,制造厂家可以在短时间内的同一批马达驱动上 Focus —路增益在± ldB,但谁也无法保证IC在一个较长时间内或较大量时, 不同批次也会统一在23.5±ldB,因为在某产品的一个长期的制造过程中,其 参数的中心值会有1.5a的偏差,即便是单个批次都符合± ldB的要求,但不同 批次之间无法做到。
因此必须通过单独测量每批次部品,根据每批次部品的参数范围调整软件, 造成量产软件频繁更改、批量测试中读碟问题很多等,成为引起激光视盘机在 研发、生产、测试环节中的诸多读碟问题的根源。 2.增加软件纠错机制
在探测到光头移动时间范围在1.23T 1.49T之间,无法判断当前所读碟片 类型后,便通过软件方式强行按照一定顺序猜测碟片类型,如按照DVD-5、 DVD-9、 DVD-R、 DVD+R、 DVD-RW、 DVD+RW、 CD、 CD-R、 CD陽RW等的 固定顺序进行试读。
此方法最终可以使碟机读取碟片,但会耗费很多时间,使排序靠后类型的 碟片需要很久才能读出,如按照上面的排序,CD类碟片会很久才能读出;另 外此判i乘过程持续时间过久,也会引起其他一些软件上的冲突,降低软件的可 靠性。因此,此方法只能说是一种改良的办法,无法从#^本上解决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激光视盘机判碟的方法以及采用该方法的激光 视盘机,旨在解决激光视盘机判碟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激光视盘机判碟的方法,所述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 激光视盘枳4企测其读取测试碟的实际读碟周期Tl,所述的实际读碟周 期Tl为所述的激光视盘机光头从接触所述的测试碟介质层移动至数据层所用 的时间;
b、 所述的激光视盘机根据所述的实际读碟周期Tl设定判碟时间门限值, 并将所述的判碟时间门限值存储在其存储器中。
其中步骤a之前还包括
a0 、用户或者工厂测试人员激活所述激光视盘机测试实际读碟周期的功能。
所述的测试碟厚度为标准厚度或者非标准厚度。
其中步骤a具体包括
碟介质层移动至DVD数据层所用的时间; 其中步骤b具体包括
bl、所述的激光视盘机设定所述的判碟时间门限值为1.5Tl,并将所述的 判碟时间门限值存储在其存储器中。 其中步骤bl之后还包括
cl、所述的激光视盘机播放碟片时根据所存储的判碟时间门限值判断碟片
的时间大于1.5T1,则判定所述的碟片为CD碟,否则判定所述的碟片为DVD 碟。
其中步骤b之后还包括
型,如木尸/r还的》双兀w^E;;f凡兀大AM安鹏尸/r还日3々禾/[力、 时间大于所述的判碟时间门限值,则判定所述的碟片为CD碟,否则判定所述
的碟片为DVD碟。
本发明还提供了 一种激光视盘机,所述的激光视盘机包括 实际读碟周期T1的测试模块,用来检测测试碟的实际读碟周期Tl,所述
据层所用的时间;
控制模块,与所述的实际读碟周期Tl的测试模块,用来根据所检测的实 际读碟周期Tl确定所述激光视盘机的判碟时间门限值后存入存储器中; 存储模块,与所述的控制模块相连,用来存储所述的判碟时间门限值。 所述的控制模块播放碟片时还用来根据所存储的判碟时间门限值判断碟片
的时间大于所述的判碟时间门限值,则判定所述的碟片为CD碟,否则判定所
述的碟片为DVD碟。
所述的测试碟为标准厚度的DVD碟,所述的判碟时间门限值为1.5Tl。 所述的激光视盘机具体为红光DVD播放/刻录机或者蓝光DVD或者HD
DVD。
本发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采用在设置判碟时间的门限值时,不根据标 准的读碟周期来确定,而是根据每台碟机实际读碟周期来确定并根据此判碟周 期门限值来判碟的技术方案,大大地提高了判碟准确率,将单机软件自动调整 至最佳状态,从而尽可能提高读碟速度,并且本发明方案简单易行,符合大规 模生产的需要,对关键部品的参数要求降低,有利于提高部品生产的良品率和 降低采购成本,此外,能够扩展单台碟机所能兼容的碟片厚度范围。


图1是现有技术中碟机读取DVD碟片和CD碟片的标准读碟周期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系统结构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流程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本发明的基本原理是设置判碟时间的门限值时,不根据标准的读碟周期来 确定,而是根据每台碟机的激光头从接触碟片介质到读取到碟片内容所耗费的 实际时间Tl (以下简称实际读碟周期)来确定,这样确定的判碟时间的门限 值中不考虑激光头和马达驱动所导致的误差,根据此门限值来判断是DVD碟 片还是CD碟片时,不会因为DVD碟片和CD碟片的读碟周期存在交叉而导致 的无法区分的问题。
每一台碟机在生产装配完成后,其激光头和马达驱动已经确定,同时其激 光头和马达驱动的参数误差也确定,该碟机在读取DVD碟或者CD碟时,因激 光头和马达驱动的参数误差导致的读碟周期的误差是确定的,也就是说,在设 置判碟门限值时,可以不考虑激光头和马达驱动的参数误差导致的读碟周期的 误差,因为无论是DVD碟片还是CD碟片,因激光头和马达驱动的参数误差导 致的读碟周期的误差都是相同的,并且其单位值相等。因此,根据实际读碟周 期确定门限值后,碟机在后续的判碟过程中,根据该门限值来判断所读的碟是 DVD碟还是CD碟时,只考虑碟片厚度误差导致的影响,不考虑激光头和马达 驱动所导致的误差,这样就不会出现DVD碟的读碟周期和CD碟的读碟周期之 间存在范围交叉的问题,从而避免了碟机的误判断。
由于就单台机而言,其关键部品参数都已固定,比如其光头的参数为 1-10%,其马达驱动的参数为1+25.6%,这样,先就标准厚度碟而言,光头从碟 片介质层移动至DVD层所需时间为1.1T,移动至CD层则为2.2T,如果考虑 到碟片的最大偏差±8.3%,则移动至DVD层的时间可能范围是1.01T 1.19T, 移动至CD曾的范围是2.02T 2.38T,所以范围根本不可能产生交叉。考虑碟片
厚度最大误差为-8.3%时,实际读碟周期T1=1.01T,设置门限值为Tl x 1.5 = 1.515T,很明显,当判碟时间小于1.515T时,可以确定为DVD碟,当判碟时 间大于1.515T时,可以确定为CD碟;考虑碟片厚度最大误差为+ 8.3%时,实 际读碟周期T1-1.19T, i殳置门卩艮Y直为Tl x 1.5 - 1.785T, 4艮明显,当判石茱时间小 于1.785T时,可以确定为DVD碟,当判碟时间大于1.785T时,可以确定为 CD碟。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 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 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碟机原理框图如图2所示,包括电机、光头、数据 解码系统模块、音频解码及输出模块和视频解码及输出模块,这些模块所完成
的功能与现有的碟机中的模块完后的功能相同,除了上述模块之外,还包括 实际读碟周期T1的测试模块,用来检测测试碟的实际读碟周期T1,所述
据层所用的时间;
控制模块,与所述的实际读碟周期Tl的测试模块,用来根据所检测的实 际读碟周期Tl确定所述激光视盘机的判碟时间门限值后存入存储器中; 存储模块,与所述的控制模块相连,用来存储所述的判碟时间门限值。 其中,控制模块在完成实际读碟周期的测试之后,在以后判碟过程中将根
如上所述,在^乘^L安装完成后,其光头和马达驱动的参数确定,此时可以 测试每台碟机的实际读碟周期,可以釆用由用户或者工厂测试人员激活测试实 际读碟周期功能,该功能启动后,碟机自动测量激光头从接触碟片介质到读取 到碟片内容所耗费的时间Tl并存储下来,然后根据该Tl确定本台碟机判碟时 间的门限值,该碟机在以后的判碟过程中,如果激光头从接触碟片介质到读取 到碟片内容所耗费的时间大于该门限值,则判断碟片为CD,如果激光头从接
触碟片介质到读取到碟片内容所耗费的时间小于该门限值,则判断碟片为
DVD。
上述的实际读碟周期测试时,可以采用标准厚度的碟片,也可以采用非标 准厚度的碟片,本发明实施例中以标准厚度的碟片为例进行说明。
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碟机的相关参数假定如下光头参数是1-10%,而马 达驱动参数是1+25.6%,如果所读取的碟片厚度达到标准,则其移动至DVD层 所需时间即为Tx (1-10%) x ( 1+25.6%) =1.1T (实际读碟周期),移动至 CD层的时间即为2.2T (实际读碟周期),如果采用DVD碟测试,则碟机自动 记录实际读碟周期T1-1.1T,并根据T1的值计算判碟门限值,门限值取DVD 实际读碟周期的1.5倍,本台碟机的判碟门限值应为1.7T,碟机将此门限值存 储在存储器中,以后判碟时根据此门限值进行判断,如果激光头从接触碟片介 质到读取到碟片内容所耗费的时间小于1.7T,则判定为DVD碟,如果激光头 从接触碟片介质到读取到碟片内容所耗费的时间小于1.7T,则判定为CD碟。
请参阅图3,本发明实施例分下面几个步骤来实现
1、 激活测试实际读碟周期T1功能
首先设置该功能在特定的条件下被激活,例如可以在^莱机的某种工作状态 下,操控遥控器或控制面板等方式来激活此功能,在碟机装配完成后,工厂测 试人员或者是用户激活该功能;
2、 在碟机中放入一张DVD碟片,该碟片可以是标准厚度的碟片;
3、 自动测试实际读碟周期Tl,软件将探测到光头自碟片介质层移动至数 据DVD层所需时间T1,如T1-1.1T,如果是标准厚度的碟片,此时间完全是 由当前机器的光头、马达驱动参数所决定;
4、 碟机记录实际读碟周期Tl,并对该参数进行有效性判断,如果该参数 明显异常,如T1-10T,则视为无效,如果T1有效,则软件将T1写入存储器, 同时软件会提示用户成功地进行了此项操作,以后放碟软件不再会记录探测到 的时间;5、 软件根据Tl计算该台碟机的门限值,门限值取1.5T1,其值为1.7T, 将该门限值存储到存储器中;
6、 在自适应功能激活状态下,碟机以后每次判碟时,都会根据存储器中的 门限值加以判断,如果当前碟片的读碟时间大于1.7T,则判定该碟为CD碟, 否则判定该碟为DVD碟。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 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 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激光视盘机判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激光视盘机检测其读取测试碟的实际读碟周期T1,所述的实际读碟周期T1为所述的激光视盘机光头从接触所述的测试碟介质层移动至数据层所用的时间;b、所述的激光视盘机根据所述的实际读碟周期T1设定判碟时间门限值,并将所述的判碟时间门限值存储在其存储器中。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步骤a之前还包括 aO、用户或者工厂测试人员激活所述激光视盘机测试实际读碟周期的功能。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测试碟厚度为标准厚 度或者非标准厚度。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步骤a具体包括al、所述的激光视盘机检测其读取标准厚度的DVD碟的实际读碟周期Tl,碟介质层移动至DVD数据层所用的时间; 其中步骤b具体包括bl、所述的激光视盘机设定所述的判碟时间门限值为1.5T1,并将所述的 判碟时间门限值存储在其存储器中。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步骤bl之后还包括 cl 、所述的激光视盘机播放碟片时根据所存储的判碟时间门限值判断碟片类型,如果所述的激光视盘机光头从接触所述的碟片介质层移动至数据层所用 的时间大于1.5T1,则判定所述的碟片为CD碟,否则判定所述的碟片为DVD 碟。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步骤b之后还包括c、 所述的激光视盘机播放碟片时根据所存储的判碟时间门限值判断碟片类 型,如果所述的激光视盘机光头从接触所述的碟片介质层移动至数据层所用的 时间大于所述的判碟时间门限值,则判定所述的碟片为CD碟,否则判定所述 的碟片为DVD^茱。
7、 一种激光视盘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激光视盘机包括 实际读碟周期T1的测试模块,用来检测测试碟的实际读碟周期T1,所述的实际读碟周期为所述的激光视盘机光头从接触所述的测试碟介质层移动至数 据层所用的时间;控制模块,与所述的实际读碟周期Tl的测试模块,用来根据所检测的实 际读碟周期Tl确定所述激光视盘机的判碟时间门限值后存入存储器中; 存储模块,与所述的控制模块相连,用来存储所述的判碟时间门限值。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激光视盘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控制模块播放 碟片时还用来根据所存储的判碟时间门限值判断碟片类型,如果所述的激光视 盘机光头从接触所述的碟片介质层移动至数据层所用的时间大于所述的判碟时 间门限值,则判定所述的碟片为CD碟,否则判定所述的碟片为DVD碟。
9、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激光视盘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测试碟为标准 厚度的DVD碟,所述的判碟时间门限值为1.5Tl。
10、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激光视盘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激光视盘机 具体为红光DVD播放/刻录机或者蓝光DVD或者HD DVD。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激光视盘机判碟的方法,所述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激光视盘机检测其读取测试碟的实际读碟周期T1,所述的实际读碟周期T1为所述的激光视盘机光头从接触所述的测试碟介质层移动至数据层所用的时间;b.所述的激光视盘机根据所述的实际读碟周期T1设定判碟时间门限值,并将所述的判碟时间门限值存储在其存储器中。本发明技术方案大大地提高了判碟准确率,将单机软件自动调整至最佳状态,从而尽可能提高读碟速度,并且本发明方案简单易行,符合大规模生产的需要,对关键部品的参数要求降低,有利于提高部品生产的良品率和降低采购成本,此外,能够扩展单台碟机所能兼容的碟片厚度范围。
文档编号G11B19/12GK101192432SQ20061015717
公开日2008年6月4日 申请日期2006年11月29日 优先权日2006年11月29日
发明者何爱民, 宋永红, 牛力扬 申请人:Tcl通力电子(惠州)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