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型光拾取器驱动装置及其主轴电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433424阅读:13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薄型光拾取器驱动装置及其主轴电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音视频电子产品领域,涉及CD、VCD、超级VCD视盘机、尤其是DVD视盘机的光拾取器驱动装置及其部件。
DVD光头机芯又称DVD光拾取器驱动装置。

图1及图1-1的光拾取器驱动装置具有具有底板1a、主轴电机2a、滑行电机3a、机框4a、滑行传动机构5a、滑杆6a、光拾取器7a和旋转托盘8a;主轴电机2a和滑行电机3a固定在底板1a上、且位于底板1a的下方,机框4a连接在底板1a上、且位于底板1a的上方;滑行传动机构5a的基本设置在底板1a和机框4a上;滑行电机3a的动力输出轴与滑行传动机构5a的动力输入件相连;滑杆6a设置在机框4a上;光拾取器7a一侧的连接臂71a卡在机框4a的导块45a上,由机框4a的导块45a对光拾取器7a的滑动进行导向;光拾取器7a另一侧的连接臂72a与滑杆6a滑动连接,并与滑行传动机构5a的动力输出件59a相接触,在滑行传动机构5a的动力输出件59a的作用下沿滑杆6a滑动;旋转托盘8a中设有铁片。旋转托盘8a固定在主轴电机2a的电机轴23a上。这种光拾取器驱动装置用于光盘加载装置上。设置在光盘加载装置的机架上的压盘部件则位于旋转托盘8a的上方;压盘部件中设有环行永久磁铁;使用时、将光盘置于旋转托盘8a上,并通过压盘部件的环行永久磁铁对旋转托盘8a的铁片的吸合将光盘夹持住。这种结构的光拾取器驱动装置的厚度较厚,且装置的主轴电机2a安装在底板1a下方、其电机轴23a较长,而电机轴23a与含油轴承之间避免不了有一些间隙,容易造成电机轴23a转动时有晃动现象发生,影响光盘运转的稳定性。再有该光拾取器驱动装置的滑杆6a、机框4a、以及机框4a与底板1a相连接的部件构成滑行导向调整部件;机框4a通过其四个连接座与底板1a连接。其中,机框4a的第一连接座41a与底板1a的连接为固定连接,即由紧固螺钉伸入机框4a的第一连接座41a中、其端头穿出第一连接座41a旋合在底板1a上、而使第一连接座41a与底板1a固定连接;机框4a的第二连接座42a、第三连接座43a及第四连接座44a与底板1a的连接均为弹性固定连接,即在该三个连接座与底板1a之间各设有一个压簧、且各压簧位于相应的连接座的下部腔体中,由各个调节螺钉伸入机框4a的相应的连接座以及压簧中、其端头穿出相应的连接座旋合在底板1a上、而使相应的连接座与底板1a弹性固定连接。通过对各个调节螺钉的调节,可满足旋转托盘8a的基准面与光拾取器7a的基准面相平行的技术要求,也就是达到光拾取器7a发出的激光光束与夹持在旋转托盘8a上的光盘的盘面相垂直的技术效果。但是,这种螺钉压簧式对光拾取器位置状态进行调节的方式虽然其调整是按螺钉的螺纹渐进调节,但装配调整的幅度较大、而使装配调整的操作麻烦,且采用这种调整方式其结构也较为复杂;同时,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因塑料变形而会使机框4a的导块45a的上端面与光盘加持面以及滑杆6a的轴线相互间的平行性发生变化,影响光盘的播放质量。
本发明的第二目的是,提供视盘机的一种厚度较薄的光拾取器驱动装置,该光拾取器驱动装置使用时光盘运转的稳定性较好。本发明第二目的的进一步目的是,提供一种可方便可靠地对光拾取器位置状态进行调整且结构较为简单的光拾取器驱动装置,该光拾取器驱动装置使用时其光拾取器处于正常位置状态的时间较长。
实现本发明第一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主轴电机是由定子和转子组成的有刷微电机,其定子由机壳组件和端盖组件组成;机壳组件具有筒形机壳和环行永久磁铁;端盖组件具有端盖板和电刷组件;转子具有电机轴、电枢和换向器;筒形机壳为一体式筒形机壳,环行永久磁铁固定在筒形机壳的内壁上;筒形机壳的端板上设有固定螺孔、且端板的中央部位是电机轴座,该电机轴座中固定有轴承;电刷组件具有一对电刷、电刷安装板和两根引出线,电刷固定在电刷安装板上,且各电刷的外端与相应的的一根引出线电连接,电刷安装板固定在端盖板上且位于端盖板内侧;端盖板的中央部位是电机轴座,且该电机轴座中固定有轴承;端盖板固定在筒形机壳的开口端处;转子的电枢具有电枢铁心和围绕在电枢铁心上的电枢绕组;换向器的换向片与电枢绕组按一定规则电连接;电枢铁心和换向器固定在电机轴上;电机轴通过两轴承与筒形机壳和端盖板转动连接;电刷组件的电刷与换向器的换向片相接触;其结构特点是筒形机壳端板的电机轴座是外端封闭的电机轴座,端盖板的电机轴座是带有中央通孔的电机轴座;电机轴的一个端头设置在位于筒形机壳电机轴座中的轴承之中;电机轴另一端穿过位于端盖板电机轴座中的轴承以及端盖板的中央通孔向外伸出端盖板。
实现本发明第一目的的进一步目的的技术方案是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在组成电枢铁芯的硅钢片中,使位于最上方的一片硅钢片带有向上打弯的折边。这样,可在不增加绕组匝数的基础上增加磁通量,可使输出功率达到使用要求,从而实现了降低主轴电机高度的目的。
实现本发明第二目的的技术方案是驱动装置具有底板、主轴电机、旋转托盘组件、滑行电机、滑行传动机构、滑行导向调整部件和光拾取器;主轴电机和滑行电机通过各自的一体式筒形机壳与底板固定连接;旋转托盘组件固定在主轴电机的电机轴上端;滑行导向调整部件设置在底板上、且位于底板上方;光拾取器设置在滑行导向调整部件的导向件上,且光拾取器一方面与滑行导向调整部件的导向件滑动连接,另一方面与滑行传动机构的动力输出件相接触;滑行电机的电机轴由滑行电机的筒形机壳伸出与滑行传动机构动力输入件固定连接;滑行传动机构的动力输出件与滑行导向调整部件的导向件滑动连接,滑行传动机构的各传动件设置在底板上;其结构特点是主轴电机和滑行电机位于底板的上方,滑行传动机构的动力输出件的动力输出部位位于底板的上方,滑行传动机构的动力输出件的动力输入部位、各传动件以及动力输入件位于底板下方,主轴电机的电机轴由主轴电机的端盖板向上伸出而与旋转托盘组件固定连接;滑行电机的电机轴向下穿过底板而与滑行传动机构动力输入件固定连接。
上述主轴电机为有刷微电机,主轴电机筒形机壳的位于下部的端板设有固定螺孔、且端板的中央部位是下端封闭的电机轴座,该电机轴座中固定有轴承;端盖板固定在筒形机壳的向上开口端处,端盖板的中央部位是带有中央通孔的电机轴座,且该电机轴座中固定有轴承;电机轴的下端头设置在位于筒形机壳电机轴座中的轴承之中、且可相对于轴承转动,电机轴的上端穿过位于端盖板电机轴座中的轴承以及端盖板的中央通孔向上伸出端盖板、且可相对于轴承转动,而使电机轴通过两轴承与简形机壳和端盖板转动连接,从而使主轴电机的具有电机轴、电枢以及换向器的转子可相对于具有筒形机壳、端盖板、环行永久磁铁以及电刷组件的定子转动。
上述电枢的由硅钢片叠合形成的电枢铁心的位于最上方的一片硅钢片带有向上打弯的折边。
实现本发明第二目的进一步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上述技术方案中滑行导向调整部件的导向件为两根滑杆;滑行导向调整部件还具有一个固定座、三个定位座和三个调节件;各个定位座均设有卡槽;各个调节件均设有等宽的螺旋调节槽;固定座、三个定位座以及三个调节件与相应的滑杆相接触,且它们与滑杆相接触的部位或零件位于底板上方;固定座和三个定位座固定在底板上、三个调节件与底板紧配合转动连接;一根滑杆的一端固定在固定座上,该滑杆的另一端以及另一滑杆的两端设置在相应的一个定位座的卡槽中、且它们的端头伸入相应的一个调节件的螺旋调节槽中。
上述各个调节件的螺旋调节槽的螺旋角为1.0至5.0度。
上述滑行导向调整部件的三个调节件均由调节座、调节盖和螺钉组成;调节座由连为一体的中央柱、连接板和外周环行板三个部分组成,中央柱通过连接板与外周环行板相连,在中央柱与外周环行板之间则形成了环行槽;外周环行板上端面设有向上的限位凸起,外周环行板上端面的其余部位是螺旋斜面;调节盖由连为一体的中央筒和上盖板组成;上盖板的上端面设有螺钉孔;上盖板环行下端面设有向下的限位凸起,上盖板环行下端面的其余部位是螺旋斜面;调节盖通过其中央筒套固在相应一个调节座的中央柱上,调节盖上盖板的向下的限位凸起与调节座外周环行板的向上的限位凸起相接触;调节盖上盖板的螺旋斜面与相应的调节座外周环行板的螺旋斜面的倾斜方向一致而形成螺旋调节槽,且因两者的螺旋角相同,而使螺旋调节槽成为等宽的螺旋调节槽;由螺钉穿过相应一个调节盖的上盖板的螺钉孔旋合固定在相应的调节座的中央柱的螺钉孔上;调节件通过其调节座与底板紧配合转动连接。
上述调节座中央柱的外侧设有竖向插接块;调节盖中央筒的内壁上设有竖向导槽;且其竖向导槽与调节座的竖向插接块相配合,上盖板上端面的中间部位设有下凹的沉孔,沉孔的中央为螺钉孔。滑行导向调整部件的固定座和定位座作为底板的嵌塑件固定在底板上、调节件的调节座作为底板的嵌塑件紧配合转动连接在底板上。
上述滑行导向调整部件的两根滑杆为主滑杆和副滑杆,光拾取器的左侧连接臂与副滑杆滑动连接,光拾取器的右侧连接臂与主滑杆滑动连接;主滑杆的前端头固定在固定座中,主滑杆的后端设置在第一个定位座的卡槽中、且主滑杆的后端头伸入第一个调节件的螺旋调节槽中;副滑杆的前端设置在第二个定位座的卡槽中、且副滑杆的前端头伸入第二个调节件的螺旋调节槽中;副滑杆的后端设置在第三个定位座的卡槽中、且副滑杆的后端头伸入第三个调节件的螺旋调节槽中。
上述滑行传动机构的动力输入件为电机齿轮,滑行传动机构的动力输出件为齿条驱动件;滑行传动机构为三级传动机构,其传动件为第一传动齿轮和第二传动齿轮;第一级传动为电机齿轮与第一传动齿轮的大齿轮相啮合,第二级传动为第一传动齿轮的小齿轮与第二传动齿轮的大齿轮相啮合,第三级传动为第二传动齿轮的小齿轮与齿条驱动件的齿条相啮合;齿条驱动件的两个连接臂的上端套在主滑杆上而与滑行导向调整部件的导向件滑动连接,且直接或间接与光拾取器的右侧连接臂相接触。
上述滑行传动机构的第一级传动中,电机齿轮的齿数为13、模数为0.3,第一传动齿轮大齿轮的齿数为77、模数为0.3,第一级传动比为0.1688;第二级传动中,第一传动齿轮小齿轮的齿数为14、模数为0.3,第二传动齿轮大齿轮的齿数90、模数为0.3,第二级传动比为0.1555;第三级传动中,第二传动齿轮小齿轮的齿数15、模数为0.4,齿条驱动件的齿条的齿数为33、模数为0.4;总传动比,即滑行电机转动一周、齿条带动光拾取器移动距离为0.49504毫米。
上述第一传动齿轮的齿轮轴以及第二传动齿轮的齿轮轴直接旋铆固定在底板上。
上述齿条驱动件还具有压簧座、开关拨块和弹性钩;齿条驱动件的两个连接臂中的前连接臂与光拾取器右侧连接臂的前端面直接接触,齿条驱动件的弹性钩与光拾取器右侧连接臂的后端面直接接触,而使齿条驱动件与光拾取器的右侧连接臂的接触为直接接触;压簧为宝塔形,压簧大头朝上、且其下端套在齿条驱动件的压簧座上、上端与光拾取器相接触。
本发明具有积极的效果(1)本发明对驱动装置的有关部件的位置进行了较大的调整、并对主轴电机的结构进行了相应的改变。将主轴电机以及滑行电机固定在底板的上端面上,并将滑行传动机构基本设置在底板的下方;因为光拾取器驱动装置位于底板下方部件的高度比原来部件的高度降低,而光拾取器驱动装置位于底板上方部件的高度又不增加,所以使得整个驱动装置的厚度变薄。(2)当本发明的主轴电机的组成电枢铁芯的硅钢片中位于最上方的一片硅钢片设计成带有向上打弯的折边时,可以增加磁通量而确保电机输出力矩,则可使主轴电机的高度较低,有利于薄型光拾取器驱动装置在工艺上的方便实现。(3)主轴电机设置在底板上方使得电机轴较短,而使旋转托盘与主轴电机的定子的距离缩短较多,从而降低了旋转托盘的盘体跳动。(4)本发明的薄型光拾取器驱动装置的滑行导向调整部件的调整件是一种非弹性的螺旋斜面调整件,通过调节件的转动使端头位于调节件螺旋调节槽中的滑杆上下移动,同时带动光拾取器的相应运动,直至达到旋转托盘的基准面(也即是光盘加持面)与光拾取器的基准面相平行(也即光拾取器处于正常位置状态)的技术要求,这种结构的滑行导向调整部件结构简单、调节方便且只需微调即能达到调整要求,而且保留了原有螺钉调节的渐进调节方式;调节完成后,滑杆与调节件的连接为滑动连接、而调节件与底板的连接为紧配合转动连接,所以通常情况下调节件不会移位,从而使滑杆固定不动,进而使光拾取器在滑动中其基准面相对于旋转托盘的基准面保持平行的状态不变;因此,滑行导向调整部件与底板的这种非弹性式的连接方式,即使在跌落时,本发明的调节件也不会移位,保证光拾取器进行正常的读取,从而使本发明具有优良的抗震性。再有,因为调节件的高度低于原有驱动装置机框的高度,而可使本发明的光拾取器驱动装置的厚度进一步减少。(5)本发明的薄型光拾取器驱动装置的滑行导向调整部件采用双滑杆对光拾取器进行导向的结构,较大地降低了滑行阻尼,磨损和变形可以忽略不计;与原有的方式相比,大大延长了光拾取器处于正常位置状态的时间。(6)本发明的薄型光拾取器驱动装置的滑行导向调整部件的定位座、固定座以及调节件的调节座采用直接在冲压底板上注塑的方式固定在底板上(其中的调节座在使用手动工具的情况下可以相对于底板转动),减少了塑件易变形的可能。(7)本发明的薄型光拾取器驱动装置的滑行传动机构的传动齿轮轴采用直接旋铆在嵌塑底板上的固定方式,使尺寸容易得到保证,也降低了阻尼。(8)本发明的薄型光拾取器驱动装置的滑行传动机构采用三级传动方式,比原有的传动机构减少了一级传动因而结构较为简单,且采用了小模数的齿轮,使得滑行传动机构运行时噪音较低。(9)本发明的薄型光拾取器驱动装置在滑行传动机构齿条驱动件与光拾取器之间设置压缩弹簧,可消除第二传动齿轮与齿条驱动件之间的啮合间隙,使两者的动啮合效果更好,既保证了传动精度,也保证了滑行顺畅。(10)本发明的薄型光拾取器驱动装置可应用于CD、VCD、超级VCD视盘机、尤其适合用于DVD视盘机上作为其光拾取器驱动装置。也可将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滑行传动机构以及旋转托盘组件的结构进行相应的改变而将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应用到便携式视盘机以及迷你型音视频组合机中作为其光拾取器驱动装置,这些应用都应归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图2为图1中主轴电机的立体示意图。图2-1为从图2下方观察时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主轴电机的一种立体示意图。
图4为从图3下方观察时的立体示意图。
图5为图3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6为图5中定子的机壳组件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7为图5中定子的端盖组件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8为图5中转子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9为图8中铁芯的位于最上方的硅钢片的立体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光拾取器驱动装置的一种立体示意图。
图11为从图10的后方观察时的立体示意图。
图12为从图10下方观察时本发明的立体示意图。
图13为图10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14为图12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15为图10中滑行导向调整部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16为图15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17为从图16下方观察时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18为图15中底板的立体示意图。
图19为从图18下方观察时的立体示意图。
图20为图15中调节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21为图20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22为从图21的下方观察时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23为图12中滑行传动机构与底板相互关系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24为图23中齿条驱动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25为从图24后方观察时的立体示意图。
图26为图10中光拾取器、齿条驱动件以及主副滑杆相互关系的立体示意图。
图27为图26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28为从图27的下方观察时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29为图10中旋转托盘组件的旋转托盘和环形铁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30为图29中旋转托盘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实施例1,主轴电机)见图3至图5,本实施例的主轴电机是由定子和转子组成的有刷微电机,其定子由机壳组件和端盖组件组成;机壳组件具有筒形机壳21和环行永久磁铁24;端盖组件具有端盖板22和电刷组件25;转子具有电机轴23、电枢26和换向器29。
见图4至图6,筒形机壳21为一体式筒形机壳,环行永久磁铁24粘接固定在筒形机壳21的内壁上;筒形机壳21的端板21-1上设有固定螺孔21-2、且端板21-1的中央部位是外端封闭的电机轴座21-3,该电机轴座21-3中固定有轴承271。
见图3、图5及图7,电刷组件25具有一对电刷251、电刷安装板252和两根引出线28,电刷251固定在电刷安装板252上,且各电刷251的外端与相应的的一根引出线28电连接。电刷组件25的电刷安装板252固定在端盖板22上且位于端盖板22内侧。端盖板22的中央部位是带有中央通孔的电机轴座22-1,且该电机轴座22-1中固定有轴承272。
见图5及图8,转子的电枢26具有电枢铁心261、电枢绕组262和塑料挡片263,电枢铁心261由6片硅钢片2611叠合形成,在两侧的硅钢片2611外各设有一片对电枢绕组起保护作用的塑料挡片263,电枢绕组262围绕带有塑料挡片的电枢铁心261设置。换向器29的换向片291与电枢绕组262按一定的公知规则电连接;电枢铁心261和换向器29固定在电机轴23上。
见图8及图9,电枢铁芯261的硅钢片中,位于最上方的一片硅钢片2611带有向上打弯的折边2611-1。
见图3至图5,端盖板22固定在筒形机壳21的开口端处。电刷组件25的电刷251与换向器29的换向片291相接触。电机轴23的一个端头设置在位于筒形机壳21电机轴座21-3中的轴承271之中、且可相对于轴承271转动,电机轴23另一端穿过位于端盖板22电机轴座22-1中的轴承272以及端盖板22的中央通孔向外伸出端盖板22、且可相对于轴承272转动,而使电机轴23通过两轴承271、272与筒形机壳21和端盖板22转动连接。
见图10及图11,当本发明应用于光拾取器驱动装置时,上述主轴电机2通过其机壳21的端板21-1固定在光拾取器驱动装置的底板1的上端面上,其电机轴23的上端与旋转托盘固定连接;滑行电机4的结构不需改变,只是将滑行电机4的固定在底板1的上端面上、而使其电机轴43朝下穿过底板1,并将由滑行电机4驱动的传动机构5设置在底板1的下方,其动力输入件电机齿轮51固定在滑行电机4的电机轴43上。因为光拾取器驱动装置位于底板1下方部件的高度比原来部件的高度降低,而光拾取器驱动装置位于底板1上方部件的高度又不增加,所以使得整个驱动装置的厚度变薄。本实施例的主轴电机2的电枢铁芯261由6片硅钢片叠合形成,位于最上方的一片硅钢片2611带有向上打弯的折边2611-1;这样,可在不增加绕组匝数的情况下增加磁通量,可使输出功率达到使用要求。采用这种薄型的主轴电机2,有利于薄型光拾取器驱动装置在工艺上的方便实现。本实施例主轴电机2设置在底板1上方使得电机轴23较短,而使旋转托盘31至主轴电机2的定子上端之间的距离缩短较多,从而降低了旋转托盘31的盘体311的跳动。
(实施例2、光拾取器驱动装置)见图10至图14,本实施例的光拾取器驱动装置具有底板1、主轴电机2、旋转托盘组件3、滑行电机4、滑行传动机构5、滑行导向调整部件6和光拾取器7。主轴电机2由实施例1给出。主轴电机2和滑行电机4通过各自的一体式筒形机壳与底板1固定连接、且主轴电机2和滑行电机4均位于底板1的上端面上。滑行传动机构5的动力输出件59的动力输出部位位于底板1的上方,滑行传动机构5的动力输出件59的动力输入部位、各传动件以及动力输入件51位于底板1下方。主轴电机2的电机轴23由主轴电机2的端盖板22向上伸出、其上端头与旋转托盘组件3固定连接;滑行电机4的电机轴43由滑行电机4的筒形机壳41伸出向下穿过底板1、其下端头与滑行传动机构5动力输入件51固定连接;滑行传动机构5的各传动件设置在底板1上,滑行传动机构5的动力输出件59与滑行导向调整部件6的导向件滑动连接。滑行导向调整部件6设置在底板上、且位于底板1上方;光拾取器7设置在滑行导向调整部件6的导向件上,且光拾取器7一方面与滑行导向调整部件6的导向件滑动连接,另一方面与滑行传动机构5的动力输出件59的动力输出部位相接触。
见图15至图17,滑行导向调整部件6为非弹性导向调整部件,它具有作为导向件的主滑杆61和副滑杆69、以及对滑杆进行定位固定和进行调整的固定座62、三个定位座和三个调节件。三个定位座可分别称为第一定位座63、第二定位座64和第三定位座65;三个调节件则可分别称为第一调节件66、第二调节件67和第三调节件68。固定座62和三个定位座63、64、65作为固定在底板1上。三个调节件与底板1紧配合转动连接;各个定位座63、64、65均设有卡槽63-1、64-1、65-1;各个调节件66,67,68均设有等宽的螺旋调节槽66-1、67-1、68-1;各个调节件66、67、68的螺旋调节槽66-1、67-1、68-1的螺旋角为2.2度。滑行导向调整部件6的三个调节件66、67、68具有调节座661、671、681、调节盖662、672、682和螺钉663、673、683各个调节盖662、672、682通过相应的一个螺钉663、673、683固定在相应的一个调节座661、671、681上便构成了一个调节件66、67、68。主滑杆61的前端头固定在固定座62中,主滑杆61的后端设置在第一个定位座63的卡槽63-1中、且主滑杆61的后端头伸入第一个调节件66的螺旋调节槽66-1中副滑杆69的前端设置在第二个定位座64的卡槽64-1中、且副滑杆69的前端头伸入第二个调节件67的螺旋调节槽67-1中;副滑杆69的后端设置在第三个定位座65的卡槽65-1中、且副滑杆69的后端头伸入第三个调节件68的螺旋调节槽68-1中。
见图18及图19,本实施例的底板1为嵌塑底板。滑行导向调整部件6的固定座62。三个定位座63、64、65和三个调节座661、671、681作为嵌塑件设置在底板1上。
见图20至图22,调节座661、671、681由连为一体的中央柱11-1、连接板11-2和外周环行板11-3三个部分组成,中央柱11-1通过连接板11-2与外周环行板11-3相连,在中央柱11-1与外周环行板11-3之间则形成了环行槽11-4;中央柱11-1的外侧设有竖向插接块11-1-1;外周环行板11-3上端面设有向上的限位凸起11-3-1,外周环行板11-3上端面的其余部位是螺旋斜面11-3-2,且该螺旋斜面的螺旋角为2.2度。调节盖662、672、682由连为一体的中央筒12-1和上盖板12-2组成;中央筒12-1的内壁上设有竖向导槽12-1-1;上盖板12-2上端面的中间部位设有下凹的沉孔12-3,沉孔12-3的中央为螺钉孔;上盖板12-2环行下端面设有向下的限位凸起12-2-1,上盖板12-2环行下端面的其余部位是螺旋斜面12-2-2,且该螺旋斜面的螺旋角也是2.2度。调节盖662、672、682通过其中央筒12-1套固在相应一个调节座的中央柱11-1上、且其竖向导槽12-1-1与调节座的竖向插接块11-1-1相配合,调节盖上盖板12-2的向下的限位凸起12-2-1与调节座外周环行板11-3的向上的限位凸起11-3-1相接触。调节盖662、672、682的上盖板12-2的螺旋斜面12-2-2与相应的调节座外周环行板11-3的螺旋斜面11-3-2的倾斜方向一致而形成螺旋调节槽,且因两者的螺旋角相同,而使螺旋调节槽66-1、67-1、68-1成为等宽的螺旋调节槽;由螺钉663、673、683穿过相应一个调节盖的上盖板12-2的螺钉孔旋合固定在相应的调节座的中央柱11-1的螺钉孔上而形成相应的调节件66、67、68。由此可见,滑行导向调整部件6的调节件是一种非弹性的螺旋斜面调整件。
见图23,滑行传动机构5的动力输入件51为电机齿轮,滑行传动机构5的动力输出件59为齿条驱动件;滑行传动机构5的传动件为第一传动齿轮52和第二传动齿轮53;第一传动齿轮52的齿轮轴54以及第二传动齿轮53的齿轮轴55直接旋铆固定在底板1上。滑行传动机构5为三级传动机构,其第一级传动为电机齿轮51与第一传动齿轮52的大齿轮52-1相啮合,第二级传动为第一传动齿轮52的小齿轮52-2与第二传动齿轮53的大齿轮53-1相啮合,第三级传动为第二传动齿轮53的小齿轮53-2与齿条驱动件59的齿条59-1相啮合。
仍见图23,滑行传动机构5的第一级传动中,电机齿轮51的齿数为13、模数为0.3,第一传动齿轮52大齿轮52-1的齿数为77、模数为0.3,第一级传动比为0.1688;第二级传动中,第一传动齿轮52小齿轮52-2的齿数为14、模数为0.3,第二传动齿轮53大齿轮53-1的齿数90、模数为0.3,第二级传动比为0.1555;第三级传动中,第二传动齿轮53小齿轮53-2的齿数15、模数为0.4,齿条驱动件59的齿条59-1的齿数为33、模数为0.4;总传动比,即滑行电机4转动一周,齿条带动光拾取器7移动距离为0.49504毫米。
见图24及图25,齿条驱动件59为一体注塑件,除作为动力输入部位的齿条59-1外,还具有前连接臂59-2、后连接臂59-3、压簧座59-4、开关拨块59-5、弹性钩59-6和两个柱体59-7、59-8。
见图10、图11、图26至图28,光拾取器7的左侧连接臂71与副滑杆69滑动连接,光拾取器7的右侧连接臂72与主滑杆61滑动连接。光拾取器7的右侧连接臂72坐落在齿条驱动件59的两个柱体59-7、59-8上;齿条驱动件59的前后连接臂59-2、59-3的上端套在主滑杆61上而使齿条驱动件59与主滑杆61滑动连接,齿条驱动件59的前连接臂59-2与光拾取器7右侧连接臂72的前端面直接接触,齿条驱动件59的弹性钩59-6与光拾取器7右侧连接臂72的后端面直接弹性接触,而可在滑行传动机构5的驱动下,使光拾取器7沿着主副滑杆61、69滑行移动。滑行移动中,当光拾取器7接近旋转托盘组件3时,齿条驱动件59的开关拨块59-5则可与电路板8上的位置信号开关81的按钮相接触,而通过电路板8发出有关的位置信号。
见图28,滑行传动机构5还具有压簧56,压簧56为宝塔形,压簧56大头朝上、且其下端套在齿条驱动件59的压簧座59-4上、上端与光拾取器7相接触,而可消除第二传动齿轮53与齿条驱动件59之间的啮合间隙。
见图10、图13、图14及图29和图30,本实施例的旋转托盘组件3具有旋转托盘31、环行铁片32和环行永久磁铁33。旋转托盘31为整体注塑件,环行铁片32作为金属嵌件在旋转托盘31为注塑时嵌固在旋转托盘31中。环行永久磁铁33由磁性强的稀土磁钢制成。旋转托盘31包括盘体311、与盘体311相连的中心座312、同时与中心座312外侧以及盘体311上端相连的4块定心块313、与中心座312外侧上端相连的4个弹性爪314、与中心座312相连且位于中心座312中间的中央柱315;定心块313和弹性爪314相间围绕中心座312设置;中央柱315的下段设有电机轴孔316,环行铁片32作为金属嵌件固定在中央柱315上段与中心座312形成的环行腔317的底部、且围绕中央柱315设置。环行永久磁铁33设置在环行腔317中、且位于环行铁片32的上方,与环行铁片32粘接固定在一起。
见图29及图30,旋转托盘31的围绕中心座213设置的各块定心块313形成了放置光盘的结构,各块定心块313上部的导向段形成了旋转托盘31的导向段外径,各定心块313下部的定位段形成了旋转托盘31定位段外径,各个弹性爪314的外侧则形成了旋转托盘31的弹性张开外径。旋转托盘31的定位段外径应略小于光盘中心孔的标准孔径,旋转托盘31的弹性张开外径略大于定位段外径,则可使整体式旋转托盘31与光盘间的配合良好。
本实施例的光拾取器驱动装置使用时,设置在盘加载装置的机座上,由压盘部件与旋转托盘组件3相配合,将光盘加持在旋转托盘31上。在控制电路的控制下,由光拾取器7发出激光、由主轴电机2带动光盘转动、由滑行电机4通过滑行传动机构5使光拾取器7沿着滑行导向调整部件6的主滑杆61和副滑杆69滑行移动,从而使光拾取器7并通过有关电路对光盘的信息进行读取。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光拾取器驱动装置的主轴电机,该主轴电机是由定子和转子组成的有刷微电机,其定子由机壳组件和端盖组件组成;机壳组件具有筒形机壳(21)和环行永久磁铁(24);端盖组件具有端盖板(22)和电刷组件(25);转子具有电机轴(23)、电枢(26)和换向器(29);筒形机壳(21)为一体式筒形机壳,环行永久磁铁(24)固定在筒形机壳(21)的内壁上;筒形机壳(21)的端板(21-1)上设有固定螺孔(21-2)、且端板(21-1)的中央部位是电机轴座(21-3),该电机轴座(21-3)中固定有轴承(271);电刷组件(25)具有一对电刷(251)、电刷安装板(252)和两根引出线(28),电刷(251固定在电刷安装板(252)上,且各电刷(251)的外端与相应的的一根引出线(28)电连接,电刷安装板(252)固定在端盖板(22)上且位于端盖板(22)内侧;端盖板(22)的中央部位是电机轴座(22-1),且该电机轴座(22-1)中固定有轴承(272);端盖板(22)固定在筒形机壳(21)的开口端处;转子的电枢(26)具有电枢铁心(261)和围绕在电枢铁心(261)上的电枢绕组(262);换向器(29)的换向片(291)与电枢绕组(262)按一定规则电连接;电枢铁心(261)和换向器(29)固定在电机轴(23)上;电机轴(23)通过两轴承(271、272)与筒形机壳(21)和端盖板(22)转动连接;电刷组件(25)的电刷(251)与换向器(29)的换向片(291)相接触;其特征在于筒形机壳(21)端板(21-1)的电机轴座(21-3)是外端封闭的电机轴座,端盖板(22)的电机轴座(22-1)是带有中央通孔的电机轴座;电机轴(23)的一个端头设置在位于筒形机壳(21)电机轴座(21-3)中的轴承(271)之中;电机轴(23)另一端穿过位于端盖板(22)电机轴座(22-1)中的轴承(272)以及端盖板(22)的中央通孔向外伸出端盖板(2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光拾取器驱动装置的主轴电机,其特征在于组成电枢铁芯(261)的硅钢片中,位于最上方的一片硅钢片(2611)带有向上打弯的折边(2611-1)。
3.一种薄型光拾取器驱动装置,具有底板(1)、主轴电机(2)、旋转托盘组件(3)、滑行电机(4)、滑行传动机构(5)、滑行导向调整部件(6)和光拾取器(7);主轴电机(2)和滑行电机(4)通过各自的一体式筒形机壳与底板(1)固定连接;旋转托盘组件(3)固定在主轴电机(2)的电机轴(23)上端;滑行导向调整部件(6)设置在底板上、且位于底板(1)上方;光拾取器(7)设置在滑行导向调整部件(6)的导向件上,且光拾取器(7)一方面与滑行导向调整部件(6)的导向件滑动连接,另一方面与滑行传动机构(5)的动力输出件(59)相接触;滑行电机(4)的电机轴(43)由滑行电机(4)的筒形机壳(41)伸出与滑行传动机构(5)动力输入件(51)固定连接;滑行传动机构(5)的动力输出件(59)与滑行导向调整部件(6)的导向件滑动连接,滑行传动机构(5)的各传动件设置在底板(1)上;其特征在于主轴电机(2)和滑行电机(4)位于底板(1)的上方,滑行传动机构(5)的动力输出件(59)的动力输出部位位于底板(1)的上方,滑行传动机构(5)的动力输出件(59)的动力输入部位、各传动件以及动力输入件(51)位于底板(1)下方,主轴电机(2)的电机轴(23)由主轴电机(2)的端盖板(22)向上伸出而与旋转托盘组件(3)固定连接;滑行电机(4)的电机轴(43)向下穿过底板(1)而与滑行传动机构(5)动力输入件(51)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薄型光拾取器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主轴电机(2)为有刷微电机,主轴电机(2)筒形机壳(21)的位于下部的端板(21-1)设有固定螺孔(21-2)、且端板(21-1)的中央部位是下端封闭的电机轴座(21-3),该电机轴座(21-3)中固定有轴承(271);端盖板(22)固定在筒形机壳(21)的向上开口端处,端盖板(22)的中央部位是带有中央通孔的电机轴座(22-1),且该电机轴座(22-1)中固定有轴承(272);电机轴(23)的下端头设置在位于筒形机壳(21)电机轴座(21-3)中的轴承(271)之中、且可相对于轴承(271)转动,电机轴(23)的上端穿过位于端盖板(22)电机轴座(22-1)中的轴承(272)以及端盖板(22)的中央通孔向上伸出端盖板(22)、且可相对于轴承(272)转动,而使电机轴(23)通过两轴承(271、272)与筒形机壳(21)和端盖板(22)转动连接,从而使主轴电机(2)的具有电机轴(23)、电枢(26)以及换向器(29)的转子可相对于具有筒形机壳(21)、端盖板(22)、环行永久磁铁(24)以及电刷组件(25)的定子转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薄型光拾取器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电枢(26)的由硅钢片(2611)叠合形成的电枢铁心(261)的位于最上方的一片硅钢片(2611)带有向上打弯的折边(2611-1)。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薄型光拾取器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滑行导向调整部件(6)的导向件为两根滑杆(61,69);滑行导向调整部件(6)还具有一个固定座(62)、三个定位座(63,64,65)和三个调节件(66,67,68);各个定位座(63,64,65)均设有卡槽(63-1,64-1,65-1);各个调节件(66,67,68)均设有等宽的螺旋调节槽(66-1,67-1,68-1);固定座(62)、三个定位座(63,64,65)以及三个调节件(66,67,68)与相应的滑杆相接触,且它们与滑杆相接触的部位或零件位于底板(1)上方;固定座(62)和三个定位座(63,64,65)固定在底板(1)上、三个调节件(66,67,68)与底板(1)紧配合转动连接;一根滑杆的一端固定在固定座(62)上,该滑杆的另一端以及另一滑杆的两端设置在相应的一个定位座的卡槽中、且它们的端头伸入相应的一个调节件的螺旋调节槽中。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薄型光拾取器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各个调节件(66,67,68)的螺旋调节槽(66-1,67-1,68-1)的螺旋角为1.0至5.0度。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薄型光拾取器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滑行导向调整部件(6)的三个调节件(66,67,68)均由调节座(661,671,681)、调节盖(662,672,682)和螺钉(663,673,683)组成;调节座(661,671,681)由连为一体的中央柱(11-1)、连接板(11-2)和外周环行板(11-3)三个部分组成,中央柱(11-1)通过连接板(11-2)与外周环行板(11-3)相连,在中央柱(11-1)与外周环行板(11-3)之间则形成了环行槽(11-4);外周环行板(11-3)上端面设有向上的限位凸起(11-3-1),外周环行板(11-3)上端面的其余部位是螺旋斜面(11-3-2);调节盖(662,672,682)由连为一体的中央筒(12-1)和上盖板(12-2)组成;上盖板(12-2)的上端面设有螺钉孔;上盖板(12-2)环行下端面设有向下的限位凸起(12-2-1),上盖板(12-2)环行下端面的其余部位是螺旋斜面(12-2-2);调节盖(662,672,682)通过其中央筒(12-1)套固在相应一个调节座的中央柱(11-1)上,调节盖上盖板(12-2)的向下的限位凸起(12-2-1)与调节座外周环行板(11-3)的向上的限位凸起(11-3-1)相接触;调节盖(662,672,682)上盖板(12-2)的螺旋斜面(12-2-2)与相应的调节座外周环行板(11-3)的螺旋斜面(11-3-2)的倾斜方向一致而形成螺旋调节槽,且因两者的螺旋角相同,而使螺旋调节槽(66-1,67-1,68-1)成为等宽的螺旋调节槽;由螺钉(663,673,683)穿过相应一个调节盖的上盖板(12-2)的螺钉孔旋合固定在相应的调节座的中央柱(11-1)的螺钉孔上;调节件(66,67,68)通过其调节座与底板(1)紧配合转动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薄型光拾取器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调节座(661,671,681)中央柱(11-1)的外侧设有竖向插接块(11-1-1);调节盖(662,672,682)中央筒(12-1)的内壁上设有竖向导槽(12-1-1);且其竖向导槽(12-1-1)与调节座的竖向插接块(11-1-1)相配合,上盖板(12-2)上端面的中间部位设有下凹的沉孔(12-3),沉孔(12-3)的中央为螺钉孔;滑行导向调整部件(6)的固定座(62)和定位座(63,64,65)作为底板(1)的嵌塑件固定在底板(1)上、调节件的调节座(661,671,681)作为底板(1)的嵌塑件紧配合转动连接在底板(1)上。
10.根据权利要求6至9之一所述的薄型光拾取器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滑行导向调整部件(6)的两根滑杆(61,69)为主滑杆(61)和副滑杆(69),光拾取器(7)的左侧连接臂(71)与副滑杆(69)滑动连接,光拾取器(7)的右侧连接臂(72)与主滑杆(61)滑动连接;主滑杆(61)的前端头固定在固定座(62)中,主滑杆(61)的后端设置在第一个定位座(63)的卡槽(63-1)中、且主滑杆(61)的后端头伸入第一个调节件(66)的螺旋调节槽(66-1)中;副滑杆(69)的前端设置在第二个定位座(64)的卡槽(64-1)中、且副滑杆(69)的前端头伸入第二个调节件(67)的螺旋调节槽(67-1)中;副滑杆(69)的后端设置在第三个定位座(65)的卡槽(65-1)中、且副滑杆(69)的后端头伸入第三个调节件(68)的螺旋调节槽(68-1)中。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薄型光拾取器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滑行传动机构(5)的动力输入件(51)为电机齿轮,滑行传动机构(5)的动力输出件(59)为齿条驱动件;滑行传动机构(5)为三级传动机构,其传动件为第一传动齿轮(52)和第二传动齿轮(53);第一级传动为电机齿轮(51)与第一传动齿轮(52)的大齿轮(52-1)相啮合,第二级传动为第一传动齿轮(52)的小齿轮(52-2)与第二传动齿轮(53)的大齿轮(53-1)相啮合,第三级传动为第二传动齿轮(53)的小齿轮(53-2)与齿条驱动件(59)的齿条(59-1)相啮合;齿条驱动件(59)的两个连接臂(59-2,59-3)的上端套在主滑杆(61)上而与滑行导向调整部件(6)的导向件滑动连接,且直接或间接与光拾取器(7)的右侧连接臂相接触。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薄型光拾取器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滑行传动机构(5)的第一级传动中,电机齿轮(51)的齿数为13、模数为0.3,第一传动齿轮(52)大齿轮(52-1)的齿数为77、模数为0.3,第一级传动比为0.1688;第二级传动中,第一传动齿轮(52)小齿轮(52-2)的齿数为14、模数为0.3,第二传动齿轮(53)大齿轮(53-1)的齿数90、模数为0.3,第二级传动比为0.1555;第三级传动中,第二传动齿轮(53)小齿轮(53-2)的齿数15、模数为0.4,齿条驱动件(59)的齿条(59-1)的齿数为33、模数为0.4;总传动比,即滑行电机(4)转动一周、齿条带动光拾取器(7)移动距离为0.49504毫米。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薄型光拾取器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传动齿轮(52)的齿轮轴(54)以及第二传动齿轮(53)的齿轮轴(55)直接旋铆固定在底板(1)上。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薄型光拾取器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齿条驱动件(59)还具有压簧座(59-4)、开关拨块(59-5)和弹性钩(59-6);齿条驱动件(59)的两个连接臂(59-2,59-3)中的前连接臂(59-2)与光拾取器(7)右侧连接臂(72)的前端面直接接触,齿条驱动件(59)的弹性钩(59-6)与光拾取器(7)右侧连接臂(72)的后端面直接接触,而使齿条驱动件(59)与光拾取器(7)的右侧连接臂的接触为直接接触;压簧(56)为宝塔形,压簧(56)大头朝上、且其下端套在齿条驱动件(59)的压簧座(59-4)上、上端与光拾取器(7)相接触。
全文摘要
本发明属用于视盘机的光拾取器驱动装置及其部件。本发明主轴电机的一体式筒形机壳的开口向上,其下端板的中央部位是下端封闭的电机轴座;电机的端盖板的中央部位是带有中央通孔的电机轴座。电机轴与筒形机壳和端盖板转动连接。本发明的光拾取器驱动装置的主轴电机和滑行电机固定在底板上且均位于上方。滑行传动机构的动力输出件的动力输出部位位于底板上方、动力输出件的动力输入部位、各传动件以及动力输入件位于底板下方;滑行电机的电机轴向下穿过底板;滑行传动机构的动力输出件与设置在底板上且位于底板上方的滑行导向调整部件的导向件滑动连接。本发明的驱动装置采用厚度较薄结构、且其主轴电机的结构作了相应的调整,使用时光盘运转稳定。
文档编号H02K23/00GK1423396SQ0113734
公开日2003年6月11日 申请日期2001年12月3日 优先权日2001年12月3日
发明者华玉珍, 张志勇 申请人:常州市新科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